架于墙体的组合吊装支架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951982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8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架于墙体的组合吊装支架及其施工方法,该结构包括:架于墙体的第一架体,包括第一横杆和固设于所述第一横杆的第一竖杆,所述第一横杆上开设有多个连接孔;水平套设于所述第一架体的第二架体;所述第二架体包括第二横杆和固设于所述第二横杆的第二竖杆,所述第二横杆上开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第二横杆水平套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横杆,所述第二横杆远离墙体的一端固设有吊装支杆;以及穿设于所述连接孔连接件,使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可调节地连接。该支架在紧凑建筑的施工中具有不占场地、易于拆装、宽度可随墙体尺寸调整、可重复使用的特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施工场地有限而导致塔吊和汽车吊无法使用造成了吊装施工困难的问题。

Composite lifting support frame for wall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

Combined lifting bracket and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in the frame of the wall, the structure includes a first frame body frame on the wall, the first vertical rod comprises a first crossbar and fixedly arranged on the first bar, the first bar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connecting holes; second level frame sheathed on the first frame; second vertical bars of the second frame body comprises second bar and fixedly arranged on the second bar, the second bar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connecting holes, the second bar is sleeved on the level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bar, one end of the second bar away from the wall is fixedly provided with a lifting rod and arranged; the connecting hole connecting piece, the first frame and the second frame body is adjustably connected. The bracket has advantages of small space, easy disassembly, adjustable width, with the wall size can be re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act building, solves the construction site caused by the limited crane and crane can not be used by hoisting construction difficult probl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架于墙体的组合吊装支架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建筑施工领域,本专利技术专利是一种可调节尺寸可周转的简易吊装支架。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科技进步,人们对空间的开发利用向着更复杂的多元化层次发展,人们对建筑造型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土地的开发利用不再是盖一栋大楼这样简单,而是集办公购物娱乐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这样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往往是在有限的场地内布置紧凑的建筑物,满足人们的各种使用要求;且建筑造型独特新颖,让人赏心悦目。很多时候现场塔吊已拆除或者塔吊无法覆盖某些区域,汽车吊又无站位空间,亦或是对吊装设备平稳要求高,塔吊摆动幅度大不能满足的情况,如何在有限的施工场地中完成吊装施工是一个难题。而不规整的建筑造型,又为吊装工作无形中增加了很多难度。例如,建筑造型为曲面的幕墙钢柱吊装工作,如果塔吊和汽车吊都无法使用,如何将重达数百公斤的幕墙钢柱安全平稳地吊装到曲面外立面上是个施工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架于墙体的组合吊装支架及其施工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因施工场地有限而导致塔吊和汽车吊无法使用造成了吊装施工困难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架于墙体的组合吊装支架,包括:架设于墙体内侧的第一架体;以及架设于墙体外侧的第二架体,所述第二架体套设于所述第一架体上并且与所述第一架体可调节地连接,从而实现调节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的间距以适配于所述墙体,所述第二架体于远离所述墙体的端部设有吊装支杆。本专利技术架于墙体的组合吊装支架架设于墙体进行施工,使其在紧凑建筑的施工中具有不占场地的优势;通过将所述第二架体水平套设于所述第一架体并与所述第一架体可调节地连接,使所述支架具有宽度可随墙体尺寸调整、易于拆装、可重复使用的特点,使支架的使用更为灵活,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所述支架结构简单,无需在结构上设置预埋件,可在现场自制,达到节约施工成本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架于墙体的组合吊装支架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架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一T型构件,所述第一T型构件包括架设于所述墙体之上的第一横杆和与所述第一横杆垂直连接的第一竖杆,所述第一横杆上开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第二架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二T型构件,所述第二T型构件包括架设于所述墙体之上的第二横杆和与所述第二横杆垂直连接的第二竖杆,所述第二横杆上开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第二横杆套设于所述第一横杆上,通过穿过所述第二横杆和第一横杆上对应的连接孔的连接件紧固连接所述第二横杆和所述第一横杆,从而实现所述第二架体与所述第一架体可调节地连接。本专利技术架于墙体的组合吊装支架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装设于所述第一架体上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可调节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架体,通过调节所述限位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架体的位置使得所述限位件的端部抵靠于所述墙体,进而拉动所述第二架体使得所述第二架体紧贴于所述墙体的外侧。本专利技术架于墙体的组合吊装支架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限位件为顶紧螺杆,所述第一竖杆上开设有通孔,且所述通孔处对应设有固定螺母,所述顶紧螺杆螺合连接所述固定螺母并穿过所述通孔,通过旋转所述顶紧螺杆使得所述顶紧螺杆的端部抵靠于所述墙体,从而实现了调节所述顶紧螺杆的连接位置。本专利技术架于墙体的组合吊装支架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一竖杆相对远离所述墙体的连接处设有第一肋板,所述第二横杆和所述第二竖杆相对远离所述墙体的连接处设有第二肋板。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架于墙体的组合吊装支架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一第一架体,将所述第一架体架设于墙体的内侧;提供一第二架体,将所述第二架体架设于墙体的外侧,并将所述第二架体套于所述第一架体上,使所述第二架体与所述第一架体可调节地连接,调节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的间距以适配于所述墙体,于所述第二架体远离所述墙体的端部处固设一吊装支杆。本专利技术架于墙体的组合吊装支架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架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一T型构件,将所述第一竖杆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杆的下表面,使所述第一横杆与第一竖杆垂直连接形成第一T型构件,于所述第一横杆上开设多个连接孔;所述第二架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二T型构件,将所述第二竖杆固定于所述第二横杆的下表面,使所述第二横杆与第二竖杆垂直连接形成第二T型构件,于所述第二横杆上开设多个连接孔,将所述第二横杆套设于所述第一横杆上,将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二横杆和第一横杆上对应的连接孔紧固连接所述第二横杆和所述第一横杆,从而实现所述第二架体与所述第一架体可调节地连接;本专利技术架于墙体的组合吊装支架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装设于所述第一架体上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可调节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架体,通过调节所述限位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架体的位置使得所述限位件的端部抵靠于所述墙体,进而拉动所述第二架体使得所述第二架体紧贴于所述墙体的外侧。本专利技术架于墙体的组合吊装支架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限位件为顶紧螺杆,于所述第一竖杆下部开设通孔,于所述通孔处对应固设固定螺母,将所述顶紧螺杆螺合连接所述固定螺母并穿过所述通孔,旋转所述顶紧螺杆使得所述顶紧螺杆的端部顶靠于墙体,从而实现了调节所述顶紧螺杆的连接位置。本专利技术架于墙体的组合吊装支架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于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一竖杆相对远离墙体的连接处固设第一肋板,于所述第二横杆和所述第二竖杆相对远离墙体的连接处固设第二肋板。附图说明图1为架于墙体的组合吊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架于墙体的组合吊装支架的侧视图。图3为架于墙体的组合吊装支架的俯视图。图4为架于墙体的组合吊装支架中第一架体的侧视图。图5为架于墙体的组合吊装支架中第一架体的俯视图。图6为架于墙体的组合吊装支架中第二架体的侧视图。图7为架于墙体的组合吊装支架中第二架体的俯视图。图8为利用架于墙体的组合吊装支架施工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和图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架于墙体的组合吊装支架及其施工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因施工场地有限而导致塔吊和汽车吊无法使用造成了吊装施工困难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架于墙体的组合吊装支架架设于墙体进行施工,使其在紧凑建筑的施工中具有不占场地的优势;通过将所述第二架体水平套设于所述第一架体并与所述第一架体可调节地连接,使所述支架具有宽度可随墙体尺寸调整、易于拆装、可重复使用的特点,使支架的使用更为灵活,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所述支架结构简单,无需在结构上设置预埋件,可在现场自制,达到节约施工成本的目的。下面结合附图对架于墙体的组合吊装支架进行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架于墙体的组合吊装支架包括互相套设的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用于固定连接两个支架的连接件13,以及用于将该支架固定于墙体的限位件14。如图1、图4和图5所示,第一架体11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一T型构件,第一连接杆115,肋板113。其中,第一T型构件包括第一横杆111和第一竖杆112,第一竖杆112固设于第一横杆111的下表面,与第一横杆111垂直连接,第一横杆111上开设有多个连接孔,用于连接第一架体11和第二架体12。第一横杆111优选为70mm*70mm*4mm的方钢,第一竖杆112优选为80mm*70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架于墙体的组合吊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架设于墙体内侧的第一架体;以及架设于墙体外侧的第二架体,所述第二架体套设于所述第一架体上并且与所述第一架体可调节地连接,从而实现调节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的间距以适配于所述墙体,所述第二架体于远离所述墙体的端部设有吊装支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架于墙体的组合吊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架设于墙体内侧的第一架体;以及架设于墙体外侧的第二架体,所述第二架体套设于所述第一架体上并且与所述第一架体可调节地连接,从而实现调节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的间距以适配于所述墙体,所述第二架体于远离所述墙体的端部设有吊装支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于墙体的组合吊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一T型构件,所述第一T型构件包括架设于所述墙体之上的第一横杆和与所述第一横杆垂直连接的第一竖杆,所述第一横杆上开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第二架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二T型构件,所述第二T型构件包括架设于所述墙体之上的第二横杆和与所述第二横杆垂直连接的第二竖杆,所述第二横杆上开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第二横杆套设于所述第一横杆上,通过穿过所述第二横杆和第一横杆上对应的连接孔的连接件紧固连接所述第二横杆和所述第一横杆,从而实现所述第二架体与所述第一架体可调节地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架于墙体的组合吊装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设于所述第一架体上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可调节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架体,通过调节所述限位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架体的位置使得所述限位件的端部抵靠于所述墙体,进而拉动所述第二架体使得所述第二架体紧贴于所述墙体的外侧。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架于墙体的组合吊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顶紧螺杆,所述第一竖杆上开设有通孔,且所述通孔处对应设有固定螺母,所述顶紧螺杆螺合连接所述固定螺母并穿过所述通孔,通过旋转所述顶紧螺杆使得所述顶紧螺杆的端部抵靠于所述墙体,从而实现了调节所述顶紧螺杆的连接位置。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架于墙体的组合吊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一竖杆相对远离所述墙体的连接处设有第一肋板,所述第二横杆和所述第二竖杆相对远离所述墙体的连接处设有第二肋板。6.一种架于墙体的组合吊装支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提供一第一架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华杨金龙薛叶飞朱斌贾森戴磊君艾迪飞陈仲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