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4490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8 06:35
一种折叠桌,桌板下方连接有可收折的桌脚,桌脚包括在桌板下方设有至少一层交叉支脚组,交叉支脚组中包括两组呈平行的交叉支脚,各交叉支脚均包括两根交叉枢接的支撑杆,位于桌板下方的两平行的支撑杆的上端连接在一连杆上,连杆活动连接在桌板下方,两连杆之间设有一可调节两连杆之间距离的调节定位装置,桌脚中还设有一可配合交叉支脚活动的弹性装置,弹性装置在两连杆之间距离缩小时复位,在两连杆之间距离增大时拉伸。弹性装置为复位弹簧或弹性拉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折叠桌可更方便进行高度调节,且结构简单,给使用操作带来便利性。

Folding table

A folding table, table boar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olding table legs folded, table leg comprises at least one layer of cross leg group in the table below, the cross leg group consisted of two groups were cross legs parallel, the cross leg includes support rod is pivoted cross two at the table the bottom plate two parallel supporting rod is arranged in a connecting rod, the connecting rod is movably connec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table plate, a regulating two link distance adjusting positioning devic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wo connecting rod, an elastic device can be matched with the cross leg activity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table leg, elastic device in two linkage distance between shrinkage in the two hour reduction, stretching link between the distance increases. The elastic device is reset spring or elastic strap. The folding tabl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more convenient for height adjustment,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ce for use and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桌
本技术涉及桌子,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折叠桌。
技术介绍
现有产品中,折叠桌中的桌脚一般可进行收折后收靠在桌板下方,从而缩小收折体积。如图1所述的一种折叠桌,本图式仅以侧视图示例,其在桌板1'下方设置四组连动的交叉支脚2',该四组交叉支脚分两组上下双层设置,这种以层结构,可减少折叠桌的收折体积,又可保证桌子的高度。各交叉支脚均由两根支撑杆21'组成,该两根支撑杆21'的中部枢接在一起,交叉支脚2'上端通过一连杆插于桌板下方(图中未示出),下端作为桌脚支于地面上。同侧的上下两层交叉支脚2'的对应支撑杆21'端部相互枢接在一起,该中部的枢接点两侧还连接有加强杆3',加强杆3位于两组交叉支脚2之间。在交叉支脚的两支撑杆21'之间还设置有一可调节两支撑杆21'张开角度的调节定位装置5'。调节定位装置包括可伸缩的内、外套杆51'、52',可直接在内套杆内设有弹性凸粒,外套杆侧壁则开有若干可与弹性凸粒卡固的定位孔。当展开折叠桌后,将调节定位装置5'内套杆51'中的弹性凸粒卡固于外套杆的其中一个定位孔内,即可当桌子支撑并固定于其中一高度。当令弹性凸粒缩入内套杆51'内后,即可拉伸内、外套杆51'、52',此时,只需令所述弹性凸粒卡固在另一个定位孔内,这种即可改变两支撑杆21'的张开角度,以此来实施调节并固定折叠桌到另一高度的目的。对于上述的折叠桌结构,在需要对桌面高度进行调节时,要在桌面下方的定位装置5'上进行调节,按压弹性凸粒后,调节内外套管的长度改变两支撑杆21'张开角度以实现高度调整,这样在调节时就需要弯腰至桌面底下操作,手要伸置到两支撑杆之间的定位装置中进行调整操作,对于桌面较大的折叠桌,操作上就很不方便。而且对桌面进行高度调节时,在施力调整时操作也很不便,尤其在调高桌面时还需要固定桌脚后并施力抬起桌面,操作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桌,其可更方便进行高度调节,且结构简单,给使用操作带来便利性。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折叠桌,桌板下方连接有可收折的桌脚,桌脚包括在桌板下方设有至少一层交叉支脚组,交叉支脚组中包括两组呈平行的交叉支脚,各交叉支脚均包括两根交叉枢接的支撑杆,位于桌板下方的两平行的支撑杆的上端连接在一连杆上,连杆活动连接在桌板下方,两连杆之间设有一可调节两连杆之间距离的调节定位装置,桌脚中还设有一可配合交叉支脚活动的弹性装置,弹性装置在两连杆之间距离缩小时复位,在两连杆之间距离增大时拉伸。进一步,弹性装置为复位弹簧或弹性拉带。进一步,复位弹簧在两连杆之间的距离最小时为自由长度。进一步,连杆的两端分别活动设置于连接在设于桌板底面的滑槽座上,滑槽座的内侧分别形成可供连杆滑动的滑槽,连杆在调节定位装置调整长度时在滑槽中向内或向外滑动。进一步,调节定位装置包括可伸缩的内套杆和外套杆,在外套杆外侧设有可一拉伸的定位拉杆,在内套杆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定位拉杆的内侧设有一可弹入定位至定位孔中的弹性定位销,定位拉杆的后端还设有一横向的把手,把手的前端设有一限制弹性定位销过于内缩的挡把,档把设置在桌板底面同时位于定位拉杆下方。进一步,外套杆上设有一凸块,当交叉支脚收折时,被拉伸的弹性装置位于凸块上方,令弹性装置在中部被架起。进一步,桌脚包括两层交叉支脚组,同侧的上下两层交叉支脚的支撑杆端部相互枢接在一起形成中部的枢接点,两侧中部的枢接点之间连接有加强杆位于两组交叉支脚之间,弹性装置连接于两加强杆之间。进一步,桌脚包括两层交叉支脚组,在上层交叉支脚组中两平行的支撑杆之间设有一加强杆,在下层交叉支脚组中两平行的支撑杆中设有一加强杆,弹性装置连接在两加强杆之间。进一步,弹性装置连接在两连杆之间。进一步,桌脚中支撑于地面的两平行的支撑杆的下端可连接在一横杆上,连杆上设有一固定件,固定件上形成有配合横杆插入定位的定位槽。进一步,位于桌板下方的支撑杆与桌板底面之间连接一辅撑杆,辅撑杆两端分别枢接于支撑杆和一设于桌板底面的连接件上。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的折叠桌,桌脚中的交叉支脚连接位于桌面底面的连杆,连杆可在调节定位装置中的内外套杆长度变化时滑动,进而带动交叉支杆展开和收缩以变化桌面高度。同时在桌脚中还设有一可配合交叉支脚活动的弹性装置,弹性装置在两连杆之间距离变小时复位,在两连杆之间距离变大时拉伸,从而可在桌面升高时带动桌板抬升,下调桌面高度时直接下压桌面即可。调整时只需要外拉位于桌板底面的定位拉杆,进而令两连杆之间距离变化,即可自动将桌子支撑并固定于其中一高度,无需到桌底去操作,更方便进行高度调节,且结构简单,操作省时省力,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折叠桌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倒立状态);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倒立状态);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图8、图9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图10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倒立状态);图11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俯视图;图12、图13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2至图5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折叠桌包括有桌板1,桌板1下方连接有可收折的桌脚,本技术中采用的桌脚是在桌板1下方设有至少一层交叉支脚组,各层交叉支脚组中包括两组呈平行的交叉支脚2,本实施例在桌板1包括两层交叉支脚组,在桌板1下方形成四组连动的交叉支脚2,该四组交叉支脚分两组上下双层设置,这种以层结构,可减少折叠桌的收折体积,又可保证桌子的高度,当然对于使用需求,也可以是单层的交叉支脚组。如图所示,各交叉支脚均由两根支撑杆21交叉枢接组成,该两根支撑杆21的中部枢接在一起,位于桌板1下方的两平行的支撑杆21的上端连接一连杆22上,本实施例为双层交叉支脚组,故是上层中两平行的支撑杆21直接连接一连杆22上,连杆22活动连接在桌板1下方。而桌脚中支撑于地面上的两平行的支撑杆21,本实施例为双层交叉支脚组,故是下层中的支撑杆21作为桌脚支撑于地面上,下层中两平行的支撑杆21的下端可连接在一横杆23上,横杆23可支撑于地面上。本实施例中,同侧的上下两层交叉支脚2的对应支撑杆21端部相互枢接在一起形成位于中部的枢接点,两侧中部的枢接点之间还连接有加强杆24,加强杆24位于两组交叉支脚2之间,在中部形成连接和支撑。为实现折叠桌桌面的高度调整,在折叠桌桌板1的下方设有高度调整装置。如图所示,可收折的交叉支脚2通过连杆22连接在桌板1下方,为通过调整交叉支脚2的张角实现桌脚高度变化,进而将张开的交叉支脚进行压缩后收靠在桌板1下方,连杆22分别活动连接在桌板1底面的两侧,且两连杆22之间的距离可变化调整。如图2所示,在两连杆22之间设有一可调节两连杆22之间距离的调节定位装置,调节定位装置包括可伸缩的内套杆31和外套杆32,在内外套杆32外侧设有可一拉伸的定位拉杆33,外拉定位拉杆33后解除内套杆与外套杆的定位。可在内套杆31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形成至少一个高度定位的档位(图中未示出),定位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桌,桌板下方连接有可收折的桌脚,桌脚包括在桌板下方设有至少一层交叉支脚组,交叉支脚组中包括两组呈平行的交叉支脚,各交叉支脚均包括两根交叉枢接的支撑杆,位于桌板下方的两平行的支撑杆的上端连接在一连杆上,连杆活动连接在桌板下方,其特征在于:两连杆之间设有一可调节两连杆之间距离的调节定位装置,桌脚中还设有一可配合交叉支脚活动的弹性装置,弹性装置在两连杆之间距离缩小时复位,在两连杆之间距离增大时拉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桌,桌板下方连接有可收折的桌脚,桌脚包括在桌板下方设有至少一层交叉支脚组,交叉支脚组中包括两组呈平行的交叉支脚,各交叉支脚均包括两根交叉枢接的支撑杆,位于桌板下方的两平行的支撑杆的上端连接在一连杆上,连杆活动连接在桌板下方,其特征在于:两连杆之间设有一可调节两连杆之间距离的调节定位装置,桌脚中还设有一可配合交叉支脚活动的弹性装置,弹性装置在两连杆之间距离缩小时复位,在两连杆之间距离增大时拉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桌,其特征在于:弹性装置为复位弹簧或弹性拉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折叠桌,其特征在于:复位弹簧在两连杆之间的距离最小时为自由长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桌,其特征在于:连杆的两端分别活动设置于连接在设于桌板底面的滑槽座上,滑槽座的内侧分别形成可供连杆滑动的滑槽,连杆在调节定位装置调整长度时在滑槽中向内或向外滑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桌,其特征在于:调节定位装置包括可伸缩的内套杆和外套杆,在外套杆外侧设有可一拉伸的定位拉杆,在内套杆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定位拉杆的内侧设有一可弹入定位至定位孔中的弹性定位销,定位拉杆的后端还设有一横向的把手,把手的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宽峻
申请(专利权)人:革新厦门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