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升降的工作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10196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4 1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升降的工作台,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及面板,面板通过一升降机构能上下调节的设于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的上方,且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上端分别与面板的底面转动连接,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滑道、支撑件、气弹簧及第一操作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更为合理的工作台结构,以气弹簧结构作为动力源,该气弹簧可驱动第一支撑杆的上端在面板底面来回移动,配合第一滑道、支撑件及第二滑道共同实现工作台的上升调节,而当需要使工作台高度降低时,只需在气弹簧的阀门打开状态下,人为对面板进行施压,当面板下降至需要的高度时关闭气弹簧的阀门即可,工作台上升过程无需人为施力,调节更为省力,且操作快递、方便。

A lifting tab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lifting table, comprises a first supporting rod, a supporting rod and a second panel panel through a lifting mechanism can be adjusted up and down the top supporting rod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and two support rods,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first supporting rod, second supporting rod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panel rotary connection. The lift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first slide, support, gas spring and the first operating memb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workbench structure more reasonable structure, with air spring as the power source, the gas spring can drive the first supporting ro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panel to move back and forth, with the first slide, two slide support and the table together to achieve increased regulation, and when the need to make the height of the working table when reducing the only open state of the gas spring valve under the pressure of human face, when the panel fell to the required height when the spring valve can close the table up, without human force, regulating more labor-saving, and the operation is convenient, expr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升降的工作台
本技术涉及桌子或工作台
,具体指一种可升降的工作台。
技术介绍
现有的桌子,桌面一般固定在支撑结构上,桌面的使用高度不可调节,不能适应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市场上也存在可调节桌面高度的升降桌,但是现有的升降桌,调节桌面高度的结构复杂,需要经过多个动作才能实现高度调节,操作不方便。并且在调节高度的过程中,桌面容易出现倾斜状态,置于桌面上的物品容易倾倒,因此,调节高度前需要先清空桌面上的物品,非常不方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公开号为CN105901925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一种升降桌》(申请号:CN201610524381.2)披露了一种结构,其包括桌面构件、外框架、内框架和脚架;外框架和内框架共同连接脚架与桌面构件;桌面构件上设有一对第二滑槽;脚架上设有一对第一滑槽;外框架包括一对倾斜设置的第一斜杆,第一斜杆的上端铰接在桌面构件内侧,第一斜杆的下端设有卡接在第一滑槽中并可沿第一滑槽滑动的凸台A;内框架包括一对与第一斜杆交叉设置的第二斜杆,第一斜杆与第二斜杆在交叉处通过铰接轴铰接;第二斜杆的下端铰接在脚架内侧,第二斜杆的上端设有凸台B;在第二滑槽上设有用于锁定凸台B位置的限位件;在桌面构件上固定拉手,拉手与两侧的限位件之间通过联动机构连接。上述升降桌可在保持桌面水平状态下,通过拉手调节桌面构件的高度,然而,其拉手位于桌面下方,操作不便;另外,虽然其通过设置重量弹簧抵消了一定桌面构件的重量,但在升高桌面时仍旧需要人力提高,较为费力。因此,对于目前可升降的桌子或工作台,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操作方便、调节过程省力的可升降的工作台。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升降的工作台,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及面板,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交叉布置并在交叉处铰接,所述面板通过一升降机构能上下调节地设于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的上方,且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上端分别与面板的底面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滑道,设于面板的底面上,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能沿第一滑道长度方向滑移地设于该第一滑道中;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的下端分别能转动地设于该支撑件上,且该支撑件上设有供第二支撑杆的下端沿长度方向滑移的第二滑道;气弹簧,设于面板的底面上并与第一支撑杆的上部相连接,用于驱动第一支撑杆的上端在第一滑道中相对面板来回移动;以及第一操作件,设于面板上并用以控制所述气弹簧的阀门开关。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气弹簧至少包括有密封导向套及能伸缩的设于密封导向套一端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端部与面板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的阀门设于该活塞杆一端并与第一操作件相连接,所述密封导向套的侧部向外延伸形成有能与第一支撑杆的上端转动连接的连接臂。采用这样的结构,当通过第一操作件打开气弹簧的阀门时,第一支撑杆的上端即在气弹簧的推动下沿第一滑道移动,同时,第二支撑杆为了与第一撑杆杆配合,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也在第二滑道内移动,从而调节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的相对交叉角度,进而调节工作台的升降。作为改进,所述面板的底面上还设置有能使密封导向套与活塞杆始终保持相对拉伸趋势的第一弹簧。优选地,所述密封导向套的侧壁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连接部,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该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面板的底面相连接。当本技术的工作台仅仅靠气弹簧作用时,在气弹簧初始运行状态下,气弹簧对工作台的升高作用力较为薄弱,工作台升高太过缓慢,影响调节速度,而气弹簧运行一段时间后对工作台的升高作用力较大,工作台升高速度加快,导致工作台升高的前后调节过程不一致,不够平稳;设置上述第一弹簧后,在气弹簧初步运行使工作台升高时,活塞杆相对于密封导向套拉开长度较小,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的交叉角度较小,气弹簧所提供推力的向上分解力很小,气弹簧本身作用微弱,但此时第一弹簧伸长长度较长,可为气弹簧提供一个较大的辅助作用力;当气弹簧运行一段时间之后,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的交叉角度变大,气弹簧所提供推力的向上分解力变大,而此时第一弹簧伸长长度缩短,为气弹簧提供一个较小的辅助作用力;从而使气弹簧提供的主作用力与第一弹簧提供的辅助作用力之和始终保持恒定,确保工作台升高的前后调节过程平稳顺畅。为了增加密封导向套运行的平稳性,所述面板的底面上设置有沿密封导向套长度方向布置的导向滑道,所述密封导向套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有能与导向滑道导向配合的滑块。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操作件的下表面上设置有朝下布置的第一卡扣,对应的,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能与该第一卡扣相扣合的第一卡口。采用这样的结构,在不使用本技术的工作台时,可通过第一操作件调节第一卡扣的位置使其与第一卡口相对齐,同时按压面板使之向下降低,直至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折叠在一起,将第一卡扣卡入第一卡口后松开第一操作件定位,便于收纳。为了加强工作台收纳状态的稳定性,所述面板的底面上设置有与第一操作件相对布置并位于面板边缘的第二操作件,该第二操作件的下表面上设置有朝下布置的第二卡扣,对应的,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能与该第二卡扣相扣合的第二卡口。优选地,所述面板的底面上还设置有能使第二操作件上的第二卡扣始终保持与第二卡口相错位的第二弹簧。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操作件通过第一装配件安装在面板上,所述第一装配件上开有供第二卡扣伸出并移动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二操作件的后端向下弯折形成第一折板,所述第一装配件上开有供第一折板伸出并移动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一折板上设置有向后延伸的限位柱,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套置在该限位柱上,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缺口的侧壁相抵。采用这样的结构,以使第二卡扣能在卡入第二卡口之后与之错位进行限位。在上述各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操作件通过第二装配件安装在面板上,所述第一操作件的后端向下弯折形成第二折板,所述第二装配件上开有供第二折板伸出并移动的第三缺口,所述第二折板与气弹簧的阀门相抵。第二装配件上开有供第一操作件上的第一卡扣伸出并移动的第四缺口。采用这样的结构,不仅便于对气弹簧的阀门进行控制,也使工作台的装配结构更加简单、紧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更为合理的工作台结构,其中,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交叉并转动连接,可通过调节二者的交叉角度确定面板的高低,本技术采用了气弹簧结构作为升降机构的主动力源,该气弹簧可驱动第一支撑杆的上端在面板底面来回移动,第一滑道、支撑件及第二滑道的设置则与气弹簧相配合,通过第一支撑杆上端、第二支撑杆下端的滑移共同实现工作台的上升调节,整个升高工作台高度的调节过程无需人为施力,为使用者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当需要使工作台高度降低时,只需在气弹簧的阀门打开状态下,人为对面板进行施压,当面板下降至需要的高度时关闭气弹簧的阀门即可,该过程中面板的重力与人为施力方向相同,使调节过程更加省力,且操作快递、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作台收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升降的工作台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升降的工作台,包括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及面板(3),所述第一支撑杆(1)与第二支撑杆(2)交叉布置并在交叉处铰接,所述面板(3)通过一升降机构能上下调节地设于第一支撑杆(1)及第二支撑杆(2)的上方,且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的上端分别与面板(3)的底面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滑道(32),设于面板(3)的底面上,所述第一支撑杆(1)的上端能沿第一滑道(32)长度方向滑移地设于该第一滑道(32)中;支撑件(4),所述第一支撑杆(1)及第二支撑杆(2)的下端分别能转动地设于该支撑件(4)上,且该支撑件(4)上设有供第二支撑杆(2)的下端沿长度方向滑移的第二滑道(42);气弹簧(5),设于面板(3)的底面上并与第一支撑杆(1)的上部相连接,用于驱动第一支撑杆(1)的上端在第一滑道(32)中相对面板(3)来回移动;以及第一操作件(6),设于面板(3)上并用以控制所述气弹簧(5)的阀门(53)开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升降的工作台,包括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及面板(3),所述第一支撑杆(1)与第二支撑杆(2)交叉布置并在交叉处铰接,所述面板(3)通过一升降机构能上下调节地设于第一支撑杆(1)及第二支撑杆(2)的上方,且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的上端分别与面板(3)的底面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滑道(32),设于面板(3)的底面上,所述第一支撑杆(1)的上端能沿第一滑道(32)长度方向滑移地设于该第一滑道(32)中;支撑件(4),所述第一支撑杆(1)及第二支撑杆(2)的下端分别能转动地设于该支撑件(4)上,且该支撑件(4)上设有供第二支撑杆(2)的下端沿长度方向滑移的第二滑道(42);气弹簧(5),设于面板(3)的底面上并与第一支撑杆(1)的上部相连接,用于驱动第一支撑杆(1)的上端在第一滑道(32)中相对面板(3)来回移动;以及第一操作件(6),设于面板(3)上并用以控制所述气弹簧(5)的阀门(53)开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的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弹簧(5)至少包括有密封导向套(51)及能伸缩的设于密封导向套(51)一端的活塞杆(52),所述活塞杆(52)的端部与面板(3)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的阀门(53)设于该活塞杆(52)一端并与第一操作件(6)相连接,所述密封导向套(51)的侧部向外延伸形成有能与第一支撑杆(1)的上端转动连接的连接臂(5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升降的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3)的底面上还设置有能使密封导向套(51)与活塞杆(52)始终保持相对拉伸趋势的第一弹簧(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升降的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导向套(51)的侧壁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连接部(512),所述第一弹簧(7)的一端与该连接部(512)连接,所述第一弹簧(7)的另一端与面板(3)的底面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升降的工作台,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小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渠成进出口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