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捡拾粉碎开沟掩埋联合作业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43545 阅读:61 留言:1更新日期:2017-08-08 0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秸秆捡拾粉碎开沟掩埋联合作业机,包括捡拾器、粉碎刀辊、梁架、开沟铲、清土铲、秸秆输送导向机构、挡草板、覆土镇压机构、限深轮、悬挂板、变速器;捡拾器、粉碎刀辊和秸秆输送导向机构依次通过轴承安装在联合作业机的左右侧板上;开沟铲、清土铲通过U型螺栓紧固于粉碎刀辊下方的梁架上;秸秆输送导向机构与挡草板配合,将粉碎后的秸秆挡下并由两端向中间位置输送,随后通过抛送叶片和秸秆导向壳体送入秸秆掩埋沟内;覆土镇压机构置于秸秆输送导向机构后侧。联合作业机采用对中布置,使其阻力线在中心线位置,实现了秸秆粉碎掩埋还田机械化联合作业,有利于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秸秆还田质量。

Straw picking, crushing, ditching and burying combined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traw crushing combined machine pick up ditching buried, including pickup, grinding knife roller, frame, shovel, shovel, clear straw conveying guiding mechanism, grass board, soil covering press mechanism, a depth limiting wheel, hanging plate, transmission; pickup, grinding knife roller and straw transportation guide mechanism through bearings installed i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 plates combined machine; shovel, soil shovel through the U type bolt is fastened on the grinding knife roller bottom beam; straw conveying guiding mechanism with grass board, crushed straw block and transported from both ends to the middle position, followed by polishing send the leaves and straw guide shell into straw buried ditch; soil covering press mechanism is arranged in the rear side of the straw conveying guiding mechanism. The combined operation machine adopts the centering arrangement to make the resistance line in the central line position, and realizes the mechanized combination operation of straw crushing, burying and returning to the field, which is beneficial to reduce manual labor intensit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traw retur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秸秆捡拾粉碎开沟掩埋联合作业机
本技术属于农业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秸秆捡拾粉碎开沟掩埋联合作业机。
技术介绍
随作物产量的提高,秸秆量增大,秸秆粉碎全量地表覆盖还田方式对后续的耕整地、播种作业带来了较大困难,因此积极探索寻求新的秸秆还田方式势在必行。其中,秸秆粉碎掩埋还田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专利“稻麦联合收割开沟埋草喷施多功能一体机”(申请号:200910025679.9),在联合收割机的尾部设开沟装置和导草装置,并在导草装置的入口处或所开墒沟沟面处设喷施装置,可一次完成联合收割、开沟、埋草、喷施等作业,但仍需后期进行秸秆的覆土作业,且对联合收获机的操作性影响较大。专利“一种圆盘式开沟埋草一体机”(申请号:201310141739.X),通过圆盘式旋耕开沟机构、埋草犁和螺旋叶片覆土机构等部件有效组合,形成了一种能够实现连续开沟、埋草和覆土的圆盘式开沟埋草一体机,作业效果好,不足之处是需要先进行秸秆的集条作业。因此,现有技术亟须一种能够在田间一次性完成秸秆收集、粉碎、开沟、填草、覆土的联合作业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秸秆粉碎掩埋还田的技术需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秸秆捡拾粉碎开沟掩埋联合作业机,该装置能够在田间一次性完成秸秆收集、粉碎、开沟、填草、覆土等作业。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秸秆捡拾粉碎开沟掩埋联合作业机,其特征在于:联合作业机包括捡拾器4、粉碎刀辊7、梁架12、开沟铲6、清土铲8、秸秆输送导向机构9、挡草板13、覆土镇压机构11、限深轮5、悬挂板1和变速器2;所述捡拾器4设置于所述联合作业机最前面,所述捡拾器4通过轴承安装在联合作业机的左侧板3和右侧板15上,捡拾器链轮22带动所述捡拾器4旋转;所述粉碎刀辊7设置于所述捡拾器4后侧,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联合作业机的所述左侧板3和所述右侧板15上,所述粉碎刀辊7与上壳体14、所述左侧板3、所述右侧板15和定刀组成粉碎室;所述梁架12设置在所述捡拾器4的后侧且在所述粉碎刀辊7的下方,所述梁架12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板3和所述右侧板15焊接;所述开沟铲6和所述清土铲8沿所述梁架12的中心线方向设置;所述秸秆输送导向机构9横向布置于所述粉碎刀辊7的后侧,所述秸秆输送导向机构9包括:旋转轴901、左螺旋叶片902、右螺旋叶片905、2-5片抛送叶片904和秸秆导向壳体903;所述旋转轴901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在所述左侧板3、所述右侧板15上;输送链轮18位于所述右侧板15的外侧,安装在所述旋转轴901的轴端,并连接至动力机构,带动所述旋转轴901旋转;所述2-5片抛送叶片904沿所述旋转轴901中部的圆周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左螺旋叶片902和所述右螺旋叶片905分别螺旋缠绕并焊接于所述旋转轴901上,且所述左螺旋叶片902与所述右螺旋叶片905两者互为反向螺旋方式,对称设置在所述抛送叶片904的两侧,将粉碎秸秆由两端向中间位置输送,所述抛送叶片904将粉碎秸秆通过所述秸秆导向壳体903送入秸秆掩埋沟内;所述挡草板13上端与所述上壳体14、下端与所述秸秆导向壳体903分别通过手拧螺栓固定;所述覆土镇压机构11沿所述梁架12的中心线方向设置在所述秸秆输送导向机构9的后侧,前端通过销轴与所述梁架12铰接,上端通过调节丝杠10与所述秸秆导向壳体903铰接,通过所述调节丝杠10调节所述覆土镇压机构11的离地高度;所述变速器2设置在所述捡拾器4的上方,通过悬挂板1与所述联合作业机连接,所述变速器2左侧大带轮16连接所述粉碎刀辊7,所述变速器2右侧通过变速换向齿轮23连接主动链轮I和主动链轮II,并通过所述主动链轮II(20)、中间链轮21和捡拾器链轮22将动力传递给所述捡拾器4,通过所述主动链轮I和输送链轮18将动力传递给所述秸秆输送导向机构9。优选地,所述捡拾器4采用弹齿滚筒捡拾器,完成秸秆的捡拾和推送动作,将捡拾起来的秸秆喂入粉碎室。优选地,所述粉碎刀辊7在粉碎带轮17的驱动下高速旋转,与定刀配合,将粉碎室内的秸秆剪切、撕裂。优选地,所述开沟铲6和所述清土铲8通过U型螺栓紧固于在沿所述梁架12的下端,用于开出秸秆掩埋沟和清理回落土块。优选地,所述秸秆导向壳体903两侧对称布置多个所述挡草板13,以调节秸秆的掩埋量。优选地,所述变速器2将拖拉机传递来的动力分配到所述捡拾器4、所述粉碎刀辊7和所述秸秆输送导向机构9。优选地,所述捡拾器4、所述粉碎刀辊7、和所述秸秆输送导向机构9沿所述梁架12中心线方向设置,使联合作业机的阻力线在所述架12的中心线位置。工作时,捡拾器首先将秸秆捡拾并推送至粉碎室;高速旋转的粉碎刀辊与固定于上壳体的定刀配合,将秸秆以剪切、撕裂的方式进行粉碎,并抛送至后方的秸秆输送导向机构;秸秆输送导向机构将被挡草板挡下的粉碎秸秆由两端向中间位置输送,抛送叶片将粉碎秸秆通过秸秆导向壳体送入秸秆掩埋沟内,由覆土镇压机构完成覆土、镇压作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将捡拾器、粉碎刀辊、开沟铲、螺旋输送器、覆土圆盘等部件有效组合,可一次性完成秸秆收集、粉碎、开沟、填草、覆土等作业,实现了秸秆粉碎掩埋还田机械化联合作业,有利于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秸秆还田质量;且本技术的装置结构紧凑,具备较好的推广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的秸秆捡拾粉碎开沟掩埋联合作业机的轴测图;图2为本申请的秸秆捡拾粉碎开沟掩埋联合作业机的侧视图(隐藏侧板等部件);图3为本申请的秸秆捡拾粉碎开沟掩埋联合作业机的传动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的秸秆输送导向机构轴测图。标号说明:1--悬挂板,2--变速器,3--左侧板,4--捡拾器,5--限深轮,6--开沟铲,7--粉碎刀辊,8--清土铲,9--秸秆输送导向机构,901--旋转轴,902--左螺旋叶片,903--秸秆导向壳体,904--抛送叶片,905--右螺旋叶片,10--调节丝杠,11--覆土镇压机构,12--梁架,13--挡草板,14--上壳体,15--右侧板,16--大带轮I,17--粉碎带轮,18--输送链轮,19--主动链轮I,20--主动链轮II,21--中间链轮,22--捡拾器链轮,23--变速换向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技术宽泛的实施例的描述中,一种秸秆捡拾粉碎开沟掩埋联合作业机,其特征在于: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秸秆捡拾粉碎开沟掩埋联合作业机,其特征在于:联合作业机包括捡拾器(4)、粉碎刀辊(7)、梁架(12)、开沟铲(6)、清土铲(8)、秸秆输送导向机构(9)、挡草板(13)、覆土镇压机构(11)、限深轮(5)、悬挂板(1)和变速器(2);所述捡拾器(4)设置于所述联合作业机最前面,所述捡拾器(4)通过轴承安装在联合作业机的左侧板(3)和右侧板(15)上,捡拾器链轮(22)带动所述捡拾器(4)旋转;所述粉碎刀辊(7)设置于所述捡拾器(4)后侧,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联合作业机的所述左侧板(3)和所述右侧板(15)上,所述粉碎刀辊(7)与上壳体(14)、所述左侧板(3)、所述右侧板(15)和定刀组成粉碎室;所述梁架(12)设置在所述捡拾器(4)的后侧且在所述粉碎刀辊(7)的下方,所述梁架(12)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板(3)和所述右侧板(15)焊接;所述开沟铲(6)和所述清土铲(8)沿所述梁架(12)的中心线方向设置;所述秸秆输送导向机构(9)横向布置于所述粉碎刀辊(7)的后侧,所述秸秆输送导向机构(9)包括旋转轴(901)、左螺旋叶片(902)、右螺旋叶片(905)、2‑5片抛送叶片(904)和秸秆导向壳体(903);所述旋转轴(901)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在所述左侧板(3)和所述右侧板(15)上;输送链轮(18)位于所述右侧板(15)的外侧,安装在所述旋转轴(901)的轴端,并连接至动力机构,带动所述旋转轴(901)旋转;所述2‑5片抛送叶片(904)沿所述旋转轴(901)中部的圆周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左螺旋叶片(902)和所述右螺旋叶片(905)分别螺旋缠绕并焊接于所述旋转轴(901)上,且所述左螺旋叶片(902)与所述右螺旋叶片(905)两者互为反向螺旋方式,对称设置在所述抛送叶片(904)的两侧,将粉碎秸秆由两端向中间位置输送,所述抛送叶片(904)将粉碎秸秆通过所述秸秆导向壳体(903)送入秸秆掩埋沟内;所述挡草板(13)上端与所述上壳体(14)、下端与所述秸秆导向壳体(903)分别通过手拧螺栓固定;所述覆土镇压机构(11)沿所述梁架(12)的中心线方向设置在所述秸秆输送导向机构(9)的后侧,前端通过销轴与所述梁架(12)铰接,上端通过调节丝杠(10)与所述秸秆导向壳体(903)铰接,通过所述调节丝杠(10)调节所述覆土镇压机构(11)的离地高度;所述变速器(2)设置在所述捡拾器(4)的上方,通过悬挂板(1)与所述联合作业机连接,所述变速器(2)左侧大带轮(16)连接所述粉碎刀辊(7),所述变速器(2)右侧通过变速换向齿轮(23)连接主动链轮I(19)和主动链轮II(20),并通过所述主动链轮II(20)、中间链轮(21)和捡拾器链轮(22)将动力传递给所述捡拾器(4),通过所述主动链轮I(19)和输送链轮(18)将动力传递给所述秸秆输送导向机构(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秸秆捡拾粉碎开沟掩埋联合作业机,其特征在于:联合作业机包括捡拾器(4)、粉碎刀辊(7)、梁架(12)、开沟铲(6)、清土铲(8)、秸秆输送导向机构(9)、挡草板(13)、覆土镇压机构(11)、限深轮(5)、悬挂板(1)和变速器(2);所述捡拾器(4)设置于所述联合作业机最前面,所述捡拾器(4)通过轴承安装在联合作业机的左侧板(3)和右侧板(15)上,捡拾器链轮(22)带动所述捡拾器(4)旋转;所述粉碎刀辊(7)设置于所述捡拾器(4)后侧,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联合作业机的所述左侧板(3)和所述右侧板(15)上,所述粉碎刀辊(7)与上壳体(14)、所述左侧板(3)、所述右侧板(15)和定刀组成粉碎室;所述梁架(12)设置在所述捡拾器(4)的后侧且在所述粉碎刀辊(7)的下方,所述梁架(12)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板(3)和所述右侧板(15)焊接;所述开沟铲(6)和所述清土铲(8)沿所述梁架(12)的中心线方向设置;所述秸秆输送导向机构(9)横向布置于所述粉碎刀辊(7)的后侧,所述秸秆输送导向机构(9)包括旋转轴(901)、左螺旋叶片(902)、右螺旋叶片(905)、2-5片抛送叶片(904)和秸秆导向壳体(903);所述旋转轴(901)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在所述左侧板(3)和所述右侧板(15)上;输送链轮(18)位于所述右侧板(15)的外侧,安装在所述旋转轴(901)的轴端,并连接至动力机构,带动所述旋转轴(901)旋转;所述2-5片抛送叶片(904)沿所述旋转轴(901)中部的圆周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左螺旋叶片(902)和所述右螺旋叶片(905)分别螺旋缠绕并焊接于所述旋转轴(901)上,且所述左螺旋叶片(902)与所述右螺旋叶片(905)两者互为反向螺旋方式,对称设置在所述抛送叶片(904)的两侧,将粉碎秸秆由两端向中间位置输送,所述抛送叶片(904)将粉碎秸秆通过所述秸秆导向壳体(903)送入秸秆掩埋沟内;所述挡草板(13)上端与所述上壳体(14)、下端与所述秸秆导向壳体(903)分别通过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进郑智旗王庆杰李洪文林英清李问盈章志强陈婉芝刘文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未知地区] 2018年01月04日 16:42
    您好,请问发明人的联系方式可以说一下吗。谢谢!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