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MA型射频同轴连接器界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41481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MA型射频同轴连接器界面,由CMA型插针接触件连接器界面和CMA型插孔接触件连接器界面组成,其均包括外壳、套装在外壳内的绝缘支撑和内导体,内导体套装在绝缘支撑内,CMA型插针接触件连接器界面与CMA型插孔接触件连接器界面之间相互插合和分离,该界面具有电气性能优良、接触可靠、耐温变、抗振性好、屏蔽性好的特点。CMA型射频同轴连接器界面可以保证通讯系统中板与板之间快速、可靠的插合或分离,实现板间信号的快速通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MA型射频同轴连接器界面
本技术涉及一种CMA型射频同轴连接器界面。
技术介绍
连接器是系统工程重要的配套原件,从系统、分系统、机柜、组合、印制板到每个可更换的独立单元,成千上万的连接器如同人的神经系统分布各系统和部位,担负着控制系统的电能传输和信号控制与传递。任何一个连接器失效都将导致整个系统工程的失败,而通常的连接器失效较多发生在工作界面部位,所以连接器界面对于整个系统的性能及可靠性至关重要。目前国内使用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工作界面有很多,从工作界面的连接类型来分主要有以下四种:1)螺纹连接型,如SMA、TNC、N、2.92、L27、L12等,这种连接方式的界面具有连接方便、结构简单等特点,目前应用最为广泛;2)卡口连接型,如BNC、C、Q9、Q6等,这种连接方式的界面具有连接快捷的特点,也是射频连接器应用最早的连接方式;3)推入连接型,如SMB、MCX、SMP、BMA等,这种连接方式的界面具有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等特点。1988年,在美军标《MIL-STD-348A:1988国防部界面标准射频连接器界面》中规定了BMA型连接器界面的结构及尺寸。为了使国产连接器能与国际通用、互配、互换,2004年,信息产品部第四研究所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参照美军标MIL-STD-348A,联合编制了GJB5246-2004《射频连接器界面》,在其中,对BMA型连接器界面的结构及尺寸进行了详细规定。BMA型连接器是一种是用频率可达到20GHz以上的浮动盲插连接器。该连接器界面采用弹簧浮动的方式,有效的解决了在连接器多路插合过程中由于不同轴引起的连机器电气性能降低及机械损伤。其电气通道的外导体内径为4.08(标称),绝缘支撑为非共面结构。发展至今,BMA型连接器界面已经成为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浮动盲插连接器,应用于通信、航天、机载、舰载等多种领域。BMA型射频同轴连接器为保证其盲插的特性,阴头为带有弹簧的浮动结构,这种结构要求阴头尾部为活动的,无法应用于板与板之间的插合与分离。其次,浮动弹簧使阴头连接器的体积无法避免的增大,占用更多安装空间,不利于提高产品的集成度。最后,依靠弹簧本身的力量使BMA阴阳连接器互配,不利于产品的水密及抗振动等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CMA型射频同轴连接器界面,以保证通讯系统中板与板之间快速、可靠的插合或分离,实现板间信号的快速通断。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CMA型射频同轴连接器界面,由CMA型插针接触件连接器界面和CMA型插孔接触件连接器界面组成,所述两界面均包括外壳、绝缘支撑和内导体,内导体套装在绝缘支撑内。CMA型插针接触件连接器界面与CMA型插孔接触件连接器界面之间相互插合或分离,设定CMA型插针接触件连接器界面与CMA型插孔接触件连接器界面之间插合部分的一端为前端、相应未插合部分的一端为后端。CMA型插针接触件连接器界面的外壳为内径相等的空心圆形管体,外壳从前至后依次分为第一部、第二部,第一部的外径小于第二部的外径,第二部的前侧设有套装在第一部上且与第一部同轴的密封圈,第一部的周向开有若干轴向延伸且与第一部的管腔相通的条状第一槽口,第一槽口的前端贯通至第一部的前端,第一部的前端外柱面上设有环状的突起。CMA型插针接触件连接器界面的内导体由前后依次同轴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构成,第一段为前侧面积小、后侧面积大的锥台,第二段和第三段均为圆柱,第一段的后侧直径与第二段的直径相同,第二段的直径小于第三段的直径。CMA型插针接触件连接器界面的绝缘支撑装在第二部内部,绝缘支撑的前侧超出第二部的前侧,第三段装在绝缘支撑内部且第三段的前端超出绝缘支撑。CMA型插孔接触件连接器界面的外壳为外径相等的空心圆形管体,外壳的内孔由前后依次同轴连通的第一孔、第二孔和第三孔构成,第一孔为前侧开口大、后侧开口小的空心喇叭孔,第二孔和第三孔均为圆孔,第一孔的后侧直径与第二孔的直径相等,第三孔的直径小于第二孔的直径,第二孔的后侧外缘周向均布若干前倾的弹簧片,每个弹簧片的延长线经过第二孔的轴线。CMA型插孔接触件连接器界面的内导体为圆柱,其前部设有圆形沉孔,内导体的前部在位置上对应于沉孔处周向开有若干轴向延伸且沿径向贯通内导体的条状第二槽口,第二槽口的前端贯通至内导体的前端,第二槽口的前端呈收口状。内导体的后部同轴地装在绝缘支撑内,内导体的前端超出绝缘支撑,绝缘支撑装在第三孔内,内导体的前部设有两端敞口的保护套。CMA型插针接触件连接器界面与CMA型插孔接触件连接器界面之间相互插合,具体为:带有突起的第一部经第一孔共轴线地伸入第二孔内,突起与第二孔的孔壁紧密接触,使得弹簧片与第二孔的后侧紧密接触,第一段、第二段经保护套的前端共轴线地伸入沉孔内,第二段与沉孔的孔壁紧密接触,密封圈分别与CMA型插孔接触件连接器界面的外壳的前侧、第二部的前侧紧密接触。对于CMA型插针接触件连接器界面,各结构尺寸如下,单位均为mm:外壳的内径A为4.10;第一部的外径B为5.05-5.15;第二部的外径C≤7.70;突起沿其厚度中心的纵向环形截面的外径D为5.50;第一段和第二段的轴向长度之和E为2.50;第一段的前侧直径F≤0.38;第一段的后侧直径G为0.899-0.940;第一段的纵向等腰梯形截面,其两腰线的延长线的夹角α为38°;第二段的长度H≥1.68;第三段的前端超出绝缘支撑的轴向长度I≤0.10;设定第一部的前侧面为第一电气和机械基准面Q1;第三段的前端与Q1之间的轴向距离J为4.63-4.80;第二部的前侧与Q1之间的轴向距离K≤5.40。对于CMA型插孔接触件连接器界面,各结构尺寸如下,单位均为mm:外壳的外径s≥7.44;第一孔的前侧开口的直径t≥6.00;第一孔的后侧开口的直径u≤5.50;第三孔的直径d为4.10;设定弹簧片被压缩到第二孔的后侧面上时,弹簧片的前侧面为第二电气和机械基准面(Q2);外壳的前侧与Q2之间的轴向距离q≤5.00;保护套的前端面与Q2之间的轴向距离e为4.50-4.60;内导体的前端面与Q2之间的轴向距离m≥3.95。为简单说明问题起见,以下将本技术所述的一种CMA型射频同轴连接器界面简称为本连接器界面,所述的CMA型插针接触件连接器界面简称为插针界面,所述的CMA型插孔接触件连接器界面简称为插孔界面。插针界面与插孔界面之间相互插合或分离。插合时,插针界面的第一电气和机械基准面Q1与插孔界面的第二电气和机械基准面Q2相互重合,弹簧片受压形变至与第二孔后侧平行,此时,由于加工误差的存在,保护套前端与插针界面的绝缘支撑前端的轴向距离L为0.00-0.30mm。本连接器界面的优点: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CMA型射频同轴连接器界面,工作频率达20GHz,该界面具有电气性能优良、接触可靠、耐温变、抗振性好、屏蔽性好的特点。射频同轴连接器采用CMA型界面,可通过界面部分的机械插合或分离,来实现传输系统可靠的电气连接和分离功能,可用于航空航天等严酷环境,可适应整机系统特殊的安装要求。而且本技术CMA型射频连接器界面间采用无浮动弹簧的结构设计,解决了现有的浮动盲插连接器无法应用于板间通信的问题,并且在抗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CMA型射频同轴连接器界面

【技术保护点】
一种CMA型射频同轴连接器界面,由CMA型插针接触件连接器界面和CMA型插孔接触件连接器界面组成,所述两界面均包括外壳、绝缘支撑和内导体,内导体套装在绝缘支撑内,其特征在于:CMA型插针接触件连接器界面与CMA型插孔接触件连接器界面之间相互插合或分离,设定CMA型插针接触件连接器界面与CMA型插孔接触件连接器界面之间插合部分的一端为前端、相应未插合部分的一端为后端;CMA型插针接触件连接器界面的外壳为内径相等的空心圆形管体,外壳从前至后依次分为第一部、第二部,第一部的外径小于第二部的外径,第二部的前侧设有套装在第一部上且与第一部同轴的密封圈,第一部的周向开有若干轴向延伸且与第一部的管腔相通的条状第一槽口,第一槽口的前端贯通至第一部的前端,第一部的前端外柱面上设有环状的突起;CMA型插针接触件连接器界面的内导体由前后依次同轴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构成,第一段为前侧面积小、后侧面积大的锥台,第二段和第三段均为圆柱,第一段的后侧直径与第二段的直径相同,第二段的直径小于第三段的直径;CMA型插针接触件连接器界面的绝缘支撑装在第二部内部,绝缘支撑的前侧超出第二部的前侧,第三段装在绝缘支撑内部且第三段的前端超出绝缘支撑;CMA型插孔接触件连接器界面的外壳为外径相等的空心圆形管体,外壳的内孔由前后依次同轴连通的第一孔、第二孔和第三孔构成,第一孔为前侧开口大、后侧开口小的空心喇叭孔,第二孔和第三孔均为圆孔,第一孔的后侧直径与第二孔的直径相等,第三孔的直径小于第二孔的直径,第二孔的后侧外缘周向均布若干前倾的弹簧片,每个弹簧片的延长线经过第二孔的轴线;CMA型插孔接触件连接器界面的内导体为圆柱,其前部设有圆形沉孔,内导体的前部在位置上对应于沉孔处周向开有若干轴向延伸且沿径向贯通内导体的条状第二槽口,第二槽口的前端贯通至内导体的前端,第二槽口的前端呈收口状;内导体的后部同轴地装在绝缘支撑内,内导体的前端超出绝缘支撑,绝缘支撑装在第三孔内,内导体的前部设有两端敞口的保护套;CMA型插针接触件连接器界面与CMA型插孔接触件连接器界面之间相互插合,具体为:带有突起的第一部经第一孔共轴线地伸入第二孔内,突起与第二孔的孔壁紧密接触,使得弹簧片与第二孔的后侧紧密接触,第一段、第二段经保护套的前端共轴线地伸入沉孔内,第二段与沉孔的孔壁紧密接触,密封圈分别与CMA型插孔接触件连接器界面的外壳的前侧、第二部的前侧紧密接触;对于CMA型插针接触件连接器界面,各结构尺寸如下,单位均为mm:外壳的内径A为4.10;第一部的外径B为5.05‑5.15;第二部的外径C≤7.70;突起沿其厚度中心的纵向环形截面的外径D为5.50;第一段和第二段的轴向长度之和E为2.50;第一段的前侧直径F≤0.38;第一段的后侧直径G为0.899‑0.940;第一段的纵向等腰梯形截面,其两腰线的延长线的夹角α为38°;第二段的长度H≥1.68;第三段的前端超出绝缘支撑的轴向长度I≤0.10;设定第一部的前侧面为第一电气和机械基准面Q1;第三段的前端与Q1之间的轴向距离J为4.63‑4.80;第二部的前侧与Q1之间的轴向距离K≤5.40;对于CMA型插孔接触件连接器界面,各结构尺寸如下,单位均为mm:外壳的外径s≥7.44;第一孔的前侧开口的直径t≥6.00;第一孔的后侧开口的直径u≤5.50;第三孔的直径d为4.10;设定弹簧片被压缩到第二孔的后侧面上时,弹簧片的前侧面为第二电气和机械基准面Q2;外壳的前侧与Q2之间的轴向距离q≤5.00;保护套的前端面与Q2之间的轴向距离e为4.50‑4.60;内导体的前端面与Q2之间的轴向距离m≥3.9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MA型射频同轴连接器界面,由CMA型插针接触件连接器界面和CMA型插孔接触件连接器界面组成,所述两界面均包括外壳、绝缘支撑和内导体,内导体套装在绝缘支撑内,其特征在于:CMA型插针接触件连接器界面与CMA型插孔接触件连接器界面之间相互插合或分离,设定CMA型插针接触件连接器界面与CMA型插孔接触件连接器界面之间插合部分的一端为前端、相应未插合部分的一端为后端;CMA型插针接触件连接器界面的外壳为内径相等的空心圆形管体,外壳从前至后依次分为第一部、第二部,第一部的外径小于第二部的外径,第二部的前侧设有套装在第一部上且与第一部同轴的密封圈,第一部的周向开有若干轴向延伸且与第一部的管腔相通的条状第一槽口,第一槽口的前端贯通至第一部的前端,第一部的前端外柱面上设有环状的突起;CMA型插针接触件连接器界面的内导体由前后依次同轴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构成,第一段为前侧面积小、后侧面积大的锥台,第二段和第三段均为圆柱,第一段的后侧直径与第二段的直径相同,第二段的直径小于第三段的直径;CMA型插针接触件连接器界面的绝缘支撑装在第二部内部,绝缘支撑的前侧超出第二部的前侧,第三段装在绝缘支撑内部且第三段的前端超出绝缘支撑;CMA型插孔接触件连接器界面的外壳为外径相等的空心圆形管体,外壳的内孔由前后依次同轴连通的第一孔、第二孔和第三孔构成,第一孔为前侧开口大、后侧开口小的空心喇叭孔,第二孔和第三孔均为圆孔,第一孔的后侧直径与第二孔的直径相等,第三孔的直径小于第二孔的直径,第二孔的后侧外缘周向均布若干前倾的弹簧片,每个弹簧片的延长线经过第二孔的轴线;CMA型插孔接触件连接器界面的内导体为圆柱,其前部设有圆形沉孔,内导体的前部在位置上对应于沉孔处周向开有若干轴向延伸且沿径向贯通内导体的条状第二槽口,第二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少波张宿翟乐乐崔勇柏雪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