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收轻便自动开收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25852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1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伞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的是一种开收轻便自动开收伞。一种开收轻便自动开收伞,包括伞头、上巢、下巢、伞中棒、伞架、连接套管、第一开伞弹簧和第二开伞弹簧,以及防误开结构,整体结构简单、紧凑。通过连接套管将开伞弹簧由常见的一条改成两条,开伞、收伞时,第一开伞弹簧和第二开伞弹簧可以重叠在连接套管,使开伞更有力,收伞更轻松。同时,防误弹簧一端固定在中管的上端,另一端位于连接管下面。伞中棒收合时,防误弹簧被压缩与连接套管和中管之间。在防误弹簧的作用下,中管向下推挤使开收控件与挡片分离,避免开伞时,开收控件使挡片松释子弹头,确保开伞、收伞的先后顺序。这样可有效解决误开、误收伞动作,且开收伞更为轻松。

Open and close portable automatic open umbrella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umbrellas, in particular to an open and close automatic open umbrella. A collection of portable automatic umbrella, which comprises an umbrella head, an upper nest, a lower nest, an umbrella stick, an umbrella frame, a connecting sleeve, a first opening spring and second umbrella opening spring, and incorrect opening preventing structure, the overall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compact. When the umbrella opening spring is changed from a common strip into two by connecting a sleeve, the first open umbrella spring and the second open umbrella spring can be overlapped in the connecting sleeve, so that the umbrella is more powerful and the umbrella is more relaxed. Meanwhile, one end of the error preventing spring is fix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middle pipe, and the other end is positioned below the connecting pipe. The umbrella stick is closed, error prevention spring is compressed with the connecting sleeve and the tube.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error proof spring, the middle pipe is pushed downward, so that the opening control is separated from the blocking piece, and when the umbrella is opened, the opening control is used to loosen the bullet head of the blocking piece, and the order of the opening and the receiving of the umbrella is ensured. The utility model can solve the misoperation of incorrect opening and incorrect receiving of umbrella, and the opening and receiving umbrella is more relax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收轻便自动开收伞
本技术涉及伞
,尤其是涉及的是一种开收轻便自动开收伞。
技术介绍
现有的自动开收伞通常是通过在伞中棒内腔设置有一条开伞弹簧提供伸展伞中棒的动力,并在每支伞骨上设置一条拉簧等结构提供伞骨收折的动力。开伞是开伞弹簧释放弹力实现开伞,收伞是通过伞骨上拉簧释放弹力实现收伞,收伞中棒是在为开伞来储存能量,但是无论是从伞尾端下压伞中棒或者是下拉下巢收伞中棒的力量要求比较大,所以老人、小孩这些年老体弱者使用起来就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开收轻便自动开收伞。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开收轻便自动开收伞,包括伞头、上巢、下巢、伞中棒和伞架,以及防误开结构。伞中棒内设有第一开伞弹簧、第二开伞弹簧和连接套管;第一开伞弹簧位于内管内,且第一开伞弹簧的下端与内管的下端连接;第二开伞弹簧位于外管内,且第二开伞弹簧的上端与外管上端连接;连接套管位于第一开伞弹簧和第二开伞弹簧之间,用于将第一开伞弹簧和第二开伞弹簧连接。通过连接套管将开伞弹簧由常见的一条改成两条,开伞、收伞时,第一开伞弹簧和第二开伞弹簧可以重叠在连接套管,使开伞更有力,收伞更轻松。优选的,所述防误开结构包括套设于第一开伞弹簧外的防误弹簧;防误弹簧的上端位于连接套管的下面,下端连接于中管的上端。伞中棒收合时,防误弹簧被压缩与连接套管和中管之间。在防误弹簧的作用下,中管向下推挤使开收控件与挡片分离,避免开伞时,开收控件使挡片松释子弹头,确保开伞、收伞的先后顺序。优选的,所述连接套管的上端设有径向向内的内凸缘,连接套管的下端设有径向向外的外凸缘;连接套管套装于第一开伞弹簧外面,且第一开伞弹簧的上端抵于内凸缘下面;第二开伞弹簧套装于连接套管外面,第二开伞弹簧的下端抵于外凸缘上面。优选的,所述开收控件包括按钮、滑块及滑块弹簧;所述按钮正面设有按压键,其顶部为环状体,其环状体后面连接有按钮弹簧;所述勾片设于环状体内侧,且位于按压键相对侧;所述按钮通过环状体套接于伞中棒的下端,勾片在伞中棒收合时与外管的卡槽卡合;所述按钮的按压键内侧、环状体下方设有一插销;所述滑块滑动套接于插销上,该滑块截面呈倒L形,其顶面设有开口槽、下方设有向内的凸起,其底部连接有滑块弹簧;所述挡片设于滑块的对面侧,该挡片正面中部设有凸出的挡块、背面连接有挡片弹簧,该挡片通过挡块卡合子弹头的凹槽。优选的,所述下巢的下面设有手握部;手握部的上端直径小于下端直径,整体呈锥状。手握部使手握下巢收伞时,更好施力,使收伞更轻松。优选的,所述外管上端套接有上滑轮座,所述上滑轮座上固定一主绳索的一端;所述主绳索的另一端向下绕过下巢,再向上绕过上滑轮座,接着向下连接于子弹头。优选的,还包括储绳棘轮、防护拉绳及防空弹摆杆;所述储绳棘轮设于伞头内部,其旋转轴上设一发条以驱使转动;所述防护拉绳下端固定且可收卷于储绳棘轮上,其上端沿伞中棒内部向上而固定于上滑轮座;所述防空弹摆杆呈反y形的开叉状,其一开叉末端设有转轴、中部设有凸块,其另一开叉为一弧形片,该防空弹摆杆通过转轴固定于伞头内部;所述防空弹摆杆的中部凸块触抵子弹头、弧形片触抵伞头内壁、尾端可根据中部凸块是否被顶起而离开或卡入储绳棘轮的棘齿。增加一由储绳棘轮、防护拉绳及防空弹摆杆组成的防空弹装置,使伞中棒收合时储绳棘轮收紧防护拉绳、防空弹摆杆卡合储绳棘轮的棘齿防止储绳棘轮反转,收合伞的力突然消失时防护拉绳可以拉紧伞中棒,防止空弹;防空弹摆杆具有弹性的弧形片结构,不用增加其他弹性件,结构简单。优选的,所述储绳棘轮上方设有导向销钉。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开收轻便自动开收伞,包括伞头、上巢、下巢、伞中棒、伞架、连接套管、第一开伞弹簧和第二开伞弹簧,以及防误开结构,整体结构简单、紧凑。通过连接套管将开伞弹簧由常见的一条改成两条,开伞、收伞时,第一开伞弹簧和第二开伞弹簧可以重叠在连接套管,使开伞更有力,收伞更轻松。同时,防误弹簧一端固定在中管的上端,另一端位于连接管下面。伞中棒收合时,防误弹簧被压缩与连接套管和中管之间。在防误弹簧的作用下,中管向下推挤使开收控件与挡片分离,避免开伞时,开收控件使挡片松释子弹头,确保开伞、收伞的先后顺序。这样可有效解决误开、误收伞动作,且开收伞更为轻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图3为连接套管等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下巢结构图;图5为开收控制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B-B向上滑轮座的剖视图;图7为图1中B-B向伞头的剖视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伞头;11、开收控件;111、按钮;112、按钮弹簧;113、滑块;114、滑块弹簧;115、插销;116、插销;12、挡片;121、挡片弹簧;13、勾片;14、子弹头;141、凹槽;21、上巢;22、下巢;221、手握部;23、上滑轮座;24、主绳索;3、伞中棒;31、外管;32、中管;33、内管;4、伞架;51、第一开伞弹簧;52、第二开伞弹簧;53、连接套管;531、内凸缘;532、外凸缘;6、防误弹簧;71、储绳棘轮;72、防护拉绳;73、防空弹摆杆;74、发条;75、导向销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如图1-7所示,本技术一种开收轻便自动开收伞,包括伞头1、上巢21、下巢22、伞中棒3和伞架4,以及防误开结构。伞中棒3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管31、中管32和内管33;上巢21、下巢22设于外管31外;伞头1上设有开收控件11和由开收控件11控制的挡片12与勾片13,以及子弹头14;外管31的下端设有与勾片13匹配的卡槽;子弹头14设有与挡片12匹配的凹槽141。防误开结构使收伞后的开收控件11与挡片12保持分离;伞中棒3内设有第一开伞弹簧51、第二开伞弹簧52和连接套管53;第一开伞弹簧51位于内管33内,且第一开伞弹簧51的下端与内管33的下端连接;第二开伞弹簧52位于外管31内,且第二开伞弹簧52的上端与外管31上端连接;连接套管53位于第一开伞弹簧51和第二开伞弹簧52之间,用于将第一开伞弹簧51和第二开伞弹簧52连接。通过连接套管53将开伞弹簧由常见的一条改成两条,开伞、收伞时,第一开伞弹簧51和第二开伞弹簧52可以重叠在连接套管53,使开伞更有力,收伞更轻松。所述防误开结构包括套设于第一开伞弹簧51外的防误弹簧6;防误弹簧6的上端位于连接套管53的下面,下端连接于中管32的上端。伞中棒3收合时,防误弹簧6被压缩与连接套管53和中管32之间。在防误弹簧6的作用下,中管32向下推挤使开收控件11与挡片12分离,避免开伞时,开收控件11使挡片12松释子弹头14,确保开伞、收伞的先后顺序。所述连接套管53的上端设有径向向内的内凸缘531,连接套管53的下端设有径向向外的外凸缘532;连接套管53套装于第一开伞弹簧51外面,且第一开伞弹簧51的上端抵于内凸缘下面;第二开伞弹簧52套装于连接套管53外面,第二开伞弹簧52的下端抵于外凸缘532上面。如图5所示,所述开收控件11包括按钮111、滑块113及滑块弹簧114;所述按钮111正面设有按压键,其顶部为环状体,其环状体后面连接有按钮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开收轻便自动开收伞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收轻便自动开收伞,包括伞头、上巢、下巢、伞中棒和伞架;伞中棒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管、中管和内管;上巢、下巢设于外管外;伞头上设有开收控件和由开收控件控制的挡片与勾片,以及子弹头;外管的下端设有与勾片匹配的卡槽;子弹头设有与挡片匹配的凹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于第一开伞弹簧外的防误弹簧,防误弹簧的上端位于连接套管的下面,下端连接于中管的上端,防误开结构使收伞后的开收控件与挡片保持分离;伞中棒内设有第一开伞弹簧、第二开伞弹簧和连接套管;第一开伞弹簧位于内管内,且第一开伞弹簧的下端与内管的下端连接;第二开伞弹簧位于外管内,且第二开伞弹簧的上端与外管上端连接;连接套管位于第一开伞弹簧和第二开伞弹簧之间,用于将第一开伞弹簧和第二开伞弹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收轻便自动开收伞,包括伞头、上巢、下巢、伞中棒和伞架;伞中棒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管、中管和内管;上巢、下巢设于外管外;伞头上设有开收控件和由开收控件控制的挡片与勾片,以及子弹头;外管的下端设有与勾片匹配的卡槽;子弹头设有与挡片匹配的凹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于第一开伞弹簧外的防误弹簧,防误弹簧的上端位于连接套管的下面,下端连接于中管的上端,防误开结构使收伞后的开收控件与挡片保持分离;伞中棒内设有第一开伞弹簧、第二开伞弹簧和连接套管;第一开伞弹簧位于内管内,且第一开伞弹簧的下端与内管的下端连接;第二开伞弹簧位于外管内,且第二开伞弹簧的上端与外管上端连接;连接套管位于第一开伞弹簧和第二开伞弹簧之间,用于将第一开伞弹簧和第二开伞弹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收轻便自动开收伞,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管的上端设有径向向内的内凸缘,连接套管的下端设有径向向外的外凸缘;连接套管套装于第一开伞弹簧外面,且第一开伞弹簧的上端抵于内凸缘下面;第二开伞弹簧套装于连接套管外面,第二开伞弹簧的下端抵于外凸缘上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收轻便自动开收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收控件包括按钮、滑块及滑块弹簧;所述按钮正面设有按压键,其顶部为环状体,其环状体后面连接有按钮弹簧;所述勾片设于环状体内侧,且位于按压键相对侧;所述按钮通过环状体套接于伞中棒的下端,勾片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荣湍吴金全
申请(专利权)人:太阳城厦门户外用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