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偏瘫康复锻炼助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2371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1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偏瘫康复锻炼助行器,包括轮椅、扶手、轮椅坐、大车轮和小车轮、前上支架机构、前下支架机构和座椅机构,通过轮椅与前上支架机构、前下支架机构、和座椅机构的结合,能有效减轻患者家属的劳动量,可以帮助一些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站立不稳失去平衡的,完全偏瘫的病人,进行行走训练和康复锻炼,避免了摔倒等意外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偏瘫康复锻炼助行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康复器
,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偏瘫康复锻炼助行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偏瘫病人常使用的助行器,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单拐,患者利用健康一侧肢体由单拐支撑行走,由于它设计简单,仅能适用于已基本恢复的轻度偏瘫病人使用,对于完全偏瘫的(指重度偏瘫)病人,身体站立时,很难保证身体平衡,易摔倒,不适合选配使用。第二种是轮椅,仅适用于双上肢(包括双手)仍有一定活动度的病人使用,或适用于轻度偏瘫病人使用,对于一侧肢体完全偏瘫的(指重度偏瘫)病人来说,因为由于走路时身体很难保证平衡,重心不稳,易摔倒,无法进行康复训练和身体机能的恢复,也根本无法满足行走训练和康复锻炼的需要,对站立、步行锻炼作用不大。所以也不适合选配使用。完全偏瘫的(指重度偏瘫)病人,大多行动不便,为了可以使前述的患者便于行动,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使用辅助工具,通过辅助工具的支撑作用,使其行动方便。现有的辅助工具中,以助行器最为常见,传统的助行器可以将患者保护在其中,便于站立或步行训练。但是这样的助行器要求患者独自站立的身体平衡的功能良好,双下肢主动运动及控制功能要恢复到一定程度才可以选配,对于完全偏瘫病人,身体站立时,很难保证身体平衡,易摔倒,不适合选配使用,所以也无法进行康复训练和身体机能的恢复。现在,针对一些身体一侧完全偏瘫的(指重度偏瘫)病人,他们一般大都长期卧床,患侧肢体肌肉萎缩,身体站立时很难保证平衡,易摔倒。他们一般只能通过轮椅,由家人推着,来维持日常的行走,或者是因为无人照料,而被迫长期卧床休息,但是这些患病老年人的康复训练,需要自己通过行走运动的方式实现,只有通过自己行走,坚持锻炼,才能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延长身体寿命,现有结构的轮椅只能替代这些患者行走,不能辅助这些患者进行站立行走锻炼,况且在行走过程中,会有很多突发情况,导致患者摔倒,不仅没有起到康复训练的目的,反而加重了患者的病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稳定性强,既能替代轮椅功能,又能辅助完全偏瘫病人行走的组合式偏瘫康复锻炼助行器。为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组合式偏瘫康复锻炼助行器,包括轮椅、扶手、轮椅坐、大车轮和小车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上支架机构、前下支架机构和座椅机构;所述轮椅的两个前端支架沿其轴向方向上分别固定有圆支撑筒;所述前上支架机构包括三个连接杆围成的一端开口的方形扶手、支撑管、高低调节装置、约束装置和海绵圈,所述海绵圈分别覆盖于三个连接杆表面,支撑管垂直设置于方形扶手底部的四个边角,所述支撑管侧壁沿其轴向方向均匀分布有多个贯穿支撑管侧壁的通孔;所述约束装置包括约束布带、约束布兜和四个挂扣,所述约束布带与约束布兜的四个边角固定连接,每个约束布带上设置有一排调节孔,所述挂扣一端扣合于约束布带上的连接孔,另一端分别扣合于扶手的四个边角处,所述方形扶手开口处的两个连接杆的末端设置有挡盖;所述高低调节装置设置于支撑管与扶手之间,所述高低调节装置由上端开口的支撑筒、弹簧、支撑筒盖、“T”型限位插销和套杆,所述支撑筒底部与支撑杆固定连接,支撑筒侧壁对称设置有一对沿其轴向分布的长通槽,长通槽的顶部和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有高限位横槽和中间限位横槽,所述弹簧沿支撑筒轴向方向设置于支撑筒内部,所述弹簧底部与支撑筒底部固定连接,顶端用于支撑支撑筒盖,所述套杆一端与扶手底部的四个边角处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筒盖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筒盖可活动的设置于支撑筒内部,所述支撑筒盖的侧壁对称设置有一对盲孔,所述“T”型限位插销可活动的插入盲孔中;所述前下支架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以及与支撑管配合连接的两个前支腿管和两个后支腿管,所述前支腿管和后支腿管沿其轴向方向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与支撑管上通孔相配合的配合通孔,所述通孔与配合通孔通过销轴相连接,所述两个前支腿管顶部一侧通过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两个前支腿管顶部另一侧分别通过第二连接杆与后支腿管顶部相连接,所述前支腿管底部设置有万向脚轮,所述后支腿管沿其轴向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圆支撑筒配合连接的套管,所述第二连接杆相对的内侧面对称设置有第一滑槽,饭桌可活动的插入第一滑槽中,所述饭桌与扶手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座椅机构包括推拉杆、小座位板、连接机构、销钉和支撑杆,所述轮椅座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对与推拉杆相配合的轨道,所述推拉杆前端延伸出轮椅座,两推拉杆通过横杆相连接,所述支撑杆顶部设置有方形凸台,底部延伸至地面,方形凸台上设置有销钉通孔,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夹套管和夹套管开口的两端设置有一对对称的供销钉穿过其上的销钉通孔的夹紧部,所述夹套管套装与横杆上,所述加套管的直径尺寸大于横杆的直径尺寸1-3mm,所述夹紧部通过销钉与方形凸台配合连接,所述小座位板可活动的设置于推拉杆的前端的上部,所述轮椅座底部中间设置有卡扣装置,所述卡扣装置由塑性材料构成,所述卡扣装置上设置有与支撑杆相配合横截面为开口小于支撑杆直径的大半圆形的圆柱通槽。优选的,所述前支腿管与后支腿管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相对内侧面对称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床板可活动的插入第二滑槽中。优选的,所述扶手和饭桌上均设置有无线电按钮报警器。一种组合式偏瘫康复锻炼助行器的使用方法,前下支架机构通过设置的套管与轮椅两个前端支架的圆支撑筒相配合,将前下支架机构装配于轮椅上,前上支架机构的支撑管分别配合插入前下支架机构的前支腿管和后支腿管上,支撑管上的通孔与前支腿管和后支腿管上配合筒孔通过销轴连接配合,将前上支架机构装配于前下支架机构上,挂扣一端与约束带相连接,另一端扣合于扶手的四个边角处,将病人放置于约束布带与约束布兜围成的两个方形缺口内,进行康复锻炼。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结构合理、安全牢固,使用范围广,能有效减轻患者家属的劳动量,可以帮助一些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站立不稳失去平衡的,完全偏瘫的病人,进行行走训练和康复锻炼,避免了摔倒等意外的发生。2、设置有高低调节装置,完全偏瘫的病人,在进行行走训练时,因站立失去平衡时,其家人可以将老年人移动并坐到铺有约束布兜和约束带的小座位板上面,连接好约束布兜的布带,通过拨动“T”型限位插销,可以调整病人的高度位置。3.方便拆卸,可拆卸的前上支架,前下支架,可以根据需要来组合使用。4.设置无线电按钮报警器,若有突发状况时,方便及时通知监护人。5.使用本专利技术时,需要有一位监护人进行看护,主要是帮助行走锻炼,同时由于有亲属的关爱帮助与参与,使患者大大减轻因病产生的孤独感和低落、烦躁情绪,有助于患者积极愉快地投入训练,拥有愉快的心态则更有助于调整患者各项生理机能,更利于康复。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前上支架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前下支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座椅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是约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卡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面说明:1、轮椅,2、扶手,3、轮椅坐,4、圆支撑筒,5、连接杆,6、支撑管,7、海绵圈、8、通孔,9、第一连接杆,10、第二连接杆,11、前支腿管,12、后支腿管,13、万向脚轮,14、套管,15、推拉杆,16、小座位板,17、支撑杆,18、销钉,19、轨道,20、横杆,21、方形凸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组合式偏瘫康复锻炼助行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偏瘫康复锻炼助行器,包括轮椅、扶手、轮椅坐、大车轮和小车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上支架机构、前下支架机构和座椅机构;所述轮椅的两个前端支架沿其轴向方向上分别固定有圆支撑筒;所述前上支架机构包括三个连接杆围成的一端开口的方形扶手、支撑管、高低调节装置、约束装置和海绵圈,所述海绵圈分别覆盖于三个连接杆表面,支撑管垂直设置于方形扶手底部的四个边角,所述支撑管侧壁沿其轴向方向均匀分布有多个贯穿支撑管侧壁的通孔;所述约束装置包括约束布带、约束布兜和四个挂扣,所述约束布带与约束布兜的四个边角固定连接,每个约束布带上设置有一排调节孔,所述挂扣一端扣合于约束布带上的连接孔,另一端分别扣合于扶手的四个边角处,所述方形扶手开口处的两个连接杆的末端设置有挡盖;所述高低调节装置设置于支撑管与扶手之间,所述高低调节装置由上端开口的支撑筒、弹簧、支撑筒盖、“T”型限位插销和套杆,所述支撑筒底部与支撑杆固定连接,支撑筒侧壁对称设置有一对沿其轴向分布的长通槽,长通槽的顶部和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有高限位横槽和中间限位横槽,所述弹簧沿支撑筒轴向方向设置于支撑筒内部,所述弹簧底部与支撑筒底部固定连接,顶端用于支撑支撑筒盖,所述套杆一端与扶手底部的四个边角处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筒盖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筒盖可活动的设置于支撑筒内部,所述支撑筒盖的侧壁对称设置有一对盲孔,所述“T”型限位插销可活动的插入盲孔中;所述前下支架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以及与支撑管配合连接的两个前支腿管和两个后支腿管,所述前支腿管和后支腿管沿其轴向方向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与支撑管上通孔相配合的配合通孔,所述通孔与配合通孔通过销轴相连接,所述两个前支腿管顶部一侧通过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两个前支腿管顶部另一侧分别通过第二连接杆与后支腿管顶部相连接,所述前支腿管底部设置有万向脚轮,所述后支腿管沿其轴向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圆支撑筒配合连接的套管,所述第二连接杆相对的内侧面对称设置有第一滑槽,饭桌可活动的插入第一滑槽中,所述饭桌与扶手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座椅机构包括推拉杆、小座位板、连接机构、销钉和支撑杆,所述轮椅座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对与推拉杆相配合的轨道,所述推拉杆前端延伸出轮椅座,两推拉杆通过横杆相连接,所述支撑杆顶部设置有方形凸台,底部延伸至地面,方形凸台上设置有销钉通孔,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夹套管和夹套管开口的两端设置有一对对称的供销钉穿过其上的销钉通孔的夹紧部,所述夹套管套装与横杆上,所述加套管的直径尺寸大于横杆的直径尺寸1‑3mm,所述夹紧部通过销钉与方形凸台配合连接,所述小座位板可活动的设置于推拉杆的前端的上部,所述轮椅座底部中间设置有卡扣装置,所述卡扣装置由塑性材料构成,所述卡扣装置上设置有与支撑杆相配合横截面为开口小于支撑杆直径的大半圆形的圆柱通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偏瘫康复锻炼助行器,包括轮椅、扶手、轮椅坐、大车轮和小车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上支架机构、前下支架机构和座椅机构;所述轮椅的两个前端支架沿其轴向方向上分别固定有圆支撑筒;所述前上支架机构包括三个连接杆围成的一端开口的方形扶手、支撑管、高低调节装置、约束装置和海绵圈,所述海绵圈分别覆盖于三个连接杆表面,支撑管垂直设置于方形扶手底部的四个边角,所述支撑管侧壁沿其轴向方向均匀分布有多个贯穿支撑管侧壁的通孔;所述约束装置包括约束布带、约束布兜和四个挂扣,所述约束布带与约束布兜的四个边角固定连接,每个约束布带上设置有一排调节孔,所述挂扣一端扣合于约束布带上的连接孔,另一端分别扣合于扶手的四个边角处,所述方形扶手开口处的两个连接杆的末端设置有挡盖;所述高低调节装置设置于支撑管与扶手之间,所述高低调节装置由上端开口的支撑筒、弹簧、支撑筒盖、“T”型限位插销和套杆,所述支撑筒底部与支撑杆固定连接,支撑筒侧壁对称设置有一对沿其轴向分布的长通槽,长通槽的顶部和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有高限位横槽和中间限位横槽,所述弹簧沿支撑筒轴向方向设置于支撑筒内部,所述弹簧底部与支撑筒底部固定连接,顶端用于支撑支撑筒盖,所述套杆一端与扶手底部的四个边角处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筒盖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筒盖可活动的设置于支撑筒内部,所述支撑筒盖的侧壁对称设置有一对盲孔,所述“T”型限位插销可活动的插入盲孔中;所述前下支架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以及与支撑管配合连接的两个前支腿管和两个后支腿管,所述前支腿管和后支腿管沿其轴向方向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与支撑管上通孔相配合的配合通孔,所述通孔与配合通孔通过销轴相连接,所述两个前支腿管顶部一侧通过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两个前支腿管顶部另一侧分别通过第二连接杆与后支腿管顶部相连接,所述前支腿管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文龙苗晋涛王方川苗岚清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