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洪专利>正文

一种康复训练装置及该康复训练装置在医疗器械或家具上的应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2371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1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康复训练装置及该康复训练装置在医疗器械或家具上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调整机构,该调整机构上连接有上肢康复训练模块和下肢康复训练模块;通过调整该调整机构,可使上肢康复训练模块和下肢康复训练模块在垂直面内上下、前后移动;该康复训练装置可拆卸式连接在医疗器械或家具上;或者,该康复训练装置可拆卸式连接在设置有连接块的固定支架上,固定支架通过该连接块与医疗器械或家具可拆卸式连接,该装置对需要四肢康复训练的患者来说,易操作,效果好,方便易谐,结构简单,费用低,而且该装置灵活多样,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医疗器械或家具使用,更加人性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康复训练装置及该康复训练装置在医疗器械或家具上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一种康复训练装置,尤其是一种针对上肢和/或下肢进行康复训练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患有脑溢血、脑血栓等病症的老年人日益增加,多因脑缺氧﹑脑中风后形成一侧偏瘫或双侧瘫痪的患者,长期卧床不起,再加上该病治疗难度大,恢复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有研究表明,肢体的功能综合康复训练和协调性康复训练对大脑的功能改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功能康复训练和协调性可加速大脑组织中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病灶周围的脑细胞的重组和代偿,有利于发挥脑组织的“可塑性”,说明早期康复训练对中枢神经机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目前,由于只有在专业的康复医院里才有康复器械和协调运动训练器,并且其结构复杂,价格昂贵,而瘫痪病人的康复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故康复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这使得很多常年在家卧床不起的病人或经济能力差的病人得不到有效的功能康复锻炼。对于瘫痪在床的病人,经常做一做腿部的弯曲伸直运动是非常有益的,肢体残疾和脑卒中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借助仪器做反复的肢体训练和平衡功能锻炼。通过反复的训练,可以改善人的肢体功能,提高人体的平衡能力,然而,目前大多数康复训练辅具都只适用于主动性训练,要求病人有较强的动作协调能力,对于重症肢体活动能力差的患者,则无法进行训练和测试。传统的康复训练是康复师对患者进行手把手的引导辅助训练。这种训练模式效率低,且常常由于缺乏合格的康复师而无法进行。目前采用的另一种方式是采用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但是这种训练模式目前并未被普遍采用,原因是设备价格比较高,且训练模式缺乏针对性导致训练效果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小型化、便携化、费用低、易操作、效果好的康复训练装置,该装置可结合在医疗器械或家具上使用,也可单独使用,十分方便,使用状态多样化,针对上下肢需要康复训练的患者进行被动康复训练,可以根据病人的体型和四肢长短自行调整各训练部件的位置,更加人性化、多元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调整机构,该调整机构上连接有上肢康复训练模块和下肢康复训练模块;通过调整该调整机构,可使上肢康复训练模块和下肢康复训练模块在垂直面内上下、前后移动。进一步地,所述调整机构为依次相互连接、并可相对旋转的调整杆,分别为第一调整杆、第二调整杆和第三调整杆,所述第一调整杆、第二调整杆和第三调整杆中至少有两个是可以伸缩的,其伸缩结构为液压式伸缩结构或机械式伸缩结构。进一步地,所述上肢康复训练模块包括上支撑架和其上设置的上转臂模块,以及,驱动该上转臂模块运行的驱动系统;所述下肢康复训练模块包括下支撑架和其上设置的下转臂模块,以及,驱动该下转臂模块运行的驱动系统。进一步地,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滑槽结构,调整杆中的任一个设置在该滑槽中,且该调整杆远离下支撑架的一端固定在该滑槽内,另一端呈自由状态。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撑架固定在非设置在滑槽内的两个调整杆的连接块上;所述下支撑架固定在设置在滑槽内的调整杆自由端上,或者,该下支撑架固定在与滑槽内的调整杆自由端连接的另一调整杆的杆壁上。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上转臂模块运行的驱动系统包括上驱动电机、驱动链,上驱动电机通过驱动链连接到上转臂模块上,并可控制上转臂模块正反、高速、低速旋转,所述驱动下转臂模块运行的驱动系统包括下驱动电机、驱动链,下驱动电机通过驱动链连接到下转臂模块上,并可控制下转臂模块正反、高速、低速旋转。进一步地,所述的上转臂模块和下转臂模块上分别设置有上肢固定块和下肢固定块。进一步地,所述的上转臂模块或下转臂模块设置在上支撑架或下支撑架的单侧或两侧,且该上转臂模块与上支撑架、下转臂模块和下支撑架之间均为可拆卸式连接。本专利技术同时公开了一种康复训练装置在医疗器械或家具上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康复训练装置可拆卸式连接在医疗器械或家具上;或者,该康复训练装置可拆卸式连接在设置有连接块的固定支架上,固定支架通过该连接块与医疗器械或家具可拆卸式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架底部设置有支撑轮,且该固定支架上设置有电源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康复训练装置及该康复训练装置在医疗器械或家具上的应用的方案简单有效,它主要用于对四肢活动不便患者进行四肢运动协调性的康复训练,同时也可以起到促进四肢血液循环的作用。对需要四肢康复训练的患者来说,易操作,效果好,方便易谐,结构简单,费用低,而且该装置灵活多样,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医疗器械或家具使用,更加人性化。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附图1为本康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中上支撑架3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康复装置上设置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一种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1和设置在底座1上的调整机构2,该调整机构2上连接有上肢康复训练模块和下肢康复训练模块;通过调整该调整机构2,可使上肢康复训练模块和下肢康复训练模块在垂直面内上下、前后移动,调整机构2为依次相互连接、并可相对旋转的调整杆,分别为第一调整杆21、第二调整杆22和第三调整杆23,所述第一调整杆21、第二调整杆22和第三调整杆23中至少有两个是可以伸缩的,可为以下几种:1、第一调整杆21和第二调整杆22为可伸缩状,第三调整杆23为不可伸缩状;2、第一调整杆21和第三调整杆23为可伸缩状,第二调整杆22为不可伸缩状;3、第三调整杆23和第二调整杆22为可伸缩状,第一调整杆21为不可伸缩状;1、第一调整杆21和第二调整杆22、第三调整杆23均为可伸缩状;其伸缩结构为液压式伸缩结构或机械式伸缩结构,比如液压缸结构或伸缩杆结构。上肢康复训练模块包括上支撑架3和其上设置的上转臂模块33,以及,驱动该上转臂模块33运行的驱动系统;所述下肢康复训练模块包括下支撑架4和其上设置的下转臂模块43,以及,驱动该下转臂模块43运行的驱动系统。从图1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当第一调整杆21为可伸缩状态时,第一调整杆21设置在滑槽11中,且该第一调整杆21远离下支撑架4的一端固定在该滑槽11内,另一端呈自由状态。当第一调整杆21为不可伸缩状态时,该康复训练装置无滑槽11结构,第一调整杆21直接固定到底座1上。上支撑架3固定在非设置在滑槽11内的两个调整杆的连接块上,如附图1中第二伸缩杆22和第三伸缩杆23的连接端上,其固定在连接端上,并不能相对连接端旋转;在此,为了进一步详细的解释,设定调整机构1中依次相互连接、并可相对旋转的调整杆的下调整杆为第一伸缩杆21,其余两个上调整杆为第二伸缩杆22和第三伸缩杆23,当第一伸缩杆21为可伸缩状态时,第二伸缩杆22和第三伸缩杆23中一个为可伸缩状态或两个均为可伸缩状态,当第一伸缩杆21为不可伸缩状态时,第二伸缩杆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康复训练装置及该康复训练装置在医疗器械或家具上的应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1)和设置在底座(1)上的调整机构(2),该调整机构(2)上连接有上肢康复训练模块和下肢康复训练模块;通过调整该调整机构(2),可使上肢康复训练模块和下肢康复训练模块在垂直面内上下、前后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1)和设置在底座(1)上的调整机构(2),该调整机构(2)上连接有上肢康复训练模块和下肢康复训练模块;通过调整该调整机构(2),可使上肢康复训练模块和下肢康复训练模块在垂直面内上下、前后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机构(2)为依次相互连接、并可相对旋转的调整杆,分别为第一调整杆(21)、第二调整杆(22)和第三调整杆(23),所述第一调整杆(21)、第二调整杆(22)和第三调整杆(23)中至少有两个是可以伸缩的,其伸缩结构为液压式伸缩结构或机械式伸缩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肢康复训练模块包括上支撑架(3)和其上设置的上转臂模块(33),以及,驱动该上转臂模块(33)运行的驱动系统;所述下肢康复训练模块包括下支撑架(4)和其上设置的下转臂模块(43),以及,驱动该下转臂模块(43)运行的驱动系统。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上设置有滑槽(11)结构,调整杆中的任一个设置在该滑槽(11)中,且该调整杆远离下支撑架(4)的一端固定在该滑槽(11)内,另一端呈自由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架(3)固定在非设置在滑槽(11)内的两个调整杆的连接块上;所述下支撑架(4)固定在设置在滑槽(11)内的调整杆自由端上,或者,该下支撑架(4)固定在与滑槽(11)内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洪
申请(专利权)人:马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