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下肢痉挛的手动调节踏板倾斜角度的设备,属于医疗用品领域的技术。
技术介绍
下肢痉挛是一种常见疾病,但其发生时间不可控,具有偶发性。痉挛发生时,患者疼痛难忍,现有的物理治疗手段主要是患者自行或依靠他人将痉挛下肢强行牵拉、按摩缓解症状。特别在透析患者中下肢痉挛的发生率较多,约为20%。治疗中患者极易出现下肢局部肌肉强直性收缩,造成剧烈疼痛、关节强直,并伴有精神紧张、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症状。常需要紧急处理,严重者需终止治疗,容易造成患者透析不充分、体重不达标、引发心衰等并发症。造成下肢痉挛的主要危险因素如下:低血压症、失衡综合症、低钠血症、低钙血症、低血氧症、神经系统损害。目前一些重症病患在治疗的过程中,如果发生下肢痉挛,医护人员就得及时对患者实施牵拉、按摩等措施。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对他人的依赖性更低且有效的治疗下肢痉挛的办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他人的依赖性较低且有效的下肢痉挛治疗设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设备,主要由托板1、踏板2、螺杆3、螺丝4组成;在托板远离人体的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上部向人体方向倾斜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托板(1)、踏板(2)、螺杆(3)、螺丝(4)组成;在托板远离人体的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上部向人体方向倾斜底部向远离人体的方向倾斜的后支撑板(11),后支撑板的底部自下向托板的方向翻卷后形成一条中空圆柱形后支撑脚(12),两个后支撑板间的空隙为踏板安装孔(13);在踏板朝下的末端内侧设有中空的圆柱形固定柱(21),在靠近踏板底部的踏板中轴线上设置贯穿踏板的调节孔(22),固定柱的中部从调节孔裸露出来,在从调节孔裸露出来的固定柱上设置向下凹陷的固定孔,在固定孔里设置蜗齿(23);使用时,患者躺卧或坐着,将痉挛侧的下肢放在托板上,足底抵在踏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托板(1)、踏板(2)、螺杆(3)、螺丝(4)组成;在托板远离人体的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上部向人体方向倾斜底部向远离人体的方向倾斜的后支撑板(11),后支撑板的底部自下向托板的方向翻卷后形成一条中空圆柱形后支撑脚(12),两个后支撑板间的空隙为踏板安装孔(13);在踏板朝下的末端内侧设有中空的圆柱形固定柱(21),在靠近踏板底部的踏板中轴线上设置贯穿踏板的调节孔(22),固定柱的中部从调节孔裸露出来,在从调节孔裸露出来的固定柱上设置向下凹陷的固定孔,在固定孔里设置蜗齿(23);使用时,患者躺卧或坐着,将痉挛侧的下肢放在托板上,足底抵在踏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组装时,所述的踏板的下部自外向内插入踏板安装孔(13),使踏板下部的固定柱(21)的内孔与后支撑脚(12)的内孔处于同一轴线上,再将螺丝(4)从后支撑脚(12)的一侧插入,使螺丝的末端穿过踏板下方的固定柱(21)并进入另一个后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毓玉,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市东亨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