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茶叶烘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1139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1 2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全自动茶叶烘干机,包括烘干箱体、热风机,烘干箱体从上表面到烘干箱体内部,自上而下布置有2层以上的隔板,隔板由2个以上的翻板组成;每个翻板通过第一转轴穿过烘干箱体,与烘干箱体活动连接;最上层的隔板形成全自动茶叶烘干机的上表面,在烘干箱体外最上层的隔板的第一转轴通过第三连杆与第三推杆相连,第三推杆一端设置有第一拉手;从第二层隔板至下,翻板具有孔洞并且翻板上有重量感应装置,每一层的第一转轴穿出烘干箱体的部分通过第一连杆与第一推杆相连,第一推杆由电机带动,电机与重量感应装置通过控制系统信号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将茶叶均匀铺于烘干箱内,能根据茶叶的烘干程度,自动旋转翻板,节约人力。

Full automatic tea dry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ull-automatic tea drying machine, including drying cabinet, hot air drying box from the surface to the drying box and a spacer is disposed above 2 layers from top to bottom, double plate separator is composed of more than 2; each turn over plate through a first rotating shaft through the drying box, connected with the drying box on the activities; the surface of the automatic tea drying machine to form the top of the partition, partition the top shaft in the first drying box in vitro through the third connecting rod and third push rod, one end of the push rod third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handle; from second shelves to the next turning plate with holes and over weight sensing device on board,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passes through the drying the box of each layer is part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and the push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the first push rod driven by a motor, the motor and the weight sensing device through the control system signal Connect\u3002 The utility model is convenient for evenly spreading tea leaves in the drying box, and can automatically rotate the turning plate according to the drying degree of the tea, thereby saving manp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自动茶叶烘干机
本技术涉及烘干机,具体涉及全自动茶叶烘干机。
技术介绍
茶叶烘干机用于对茶叶的烘干,因茶叶在烘干工程中,要先经过较低温度的热气烘干,再经温度较高的热气烘干,因此现有技术中,有翻转型茶叶烘干机能实现此功能,热气自翻转型茶叶烘干机下方进入,茶叶进入翻转型茶叶烘干机上方,开始进行烘干,烘干过程中经过一层层的翻板到达翻转型茶叶烘干机下方,完成烘干。但现有的技术中,翻转型茶叶烘干机需要人工进行操作,茶叶在某一层翻板上进行烘干,到一定时间了,需要手动转动翻板,使茶叶落在下层翻板继续烘干,实际操作中,全凭经验控制茶叶在每层翻板烘干的时间,另有时工人忘记转动翻板,造成茶叶烘干过度,严重影响茶叶品质。另在向翻转型茶叶烘干机加入茶叶时,结构设计不合理,茶叶未能很好的平铺于翻板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全自动茶叶烘干机,解决现有的翻转型茶叶烘干机需要人工计时、人工转动翻板,因此容易存在忘记转动翻板而造成茶叶烘干过度的问题,以及因为结构设计不合理,添加茶叶时,茶叶未能很好的平铺于翻板上,造成烘干不均匀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全自动茶叶烘干机,包括烘干箱体、热风机,热风机的出气口与烘干箱体下端连接,烘干箱体的出料口设于烘干箱体下方,所述的烘干箱体从上表面到烘干箱体内部,自上而下布置有2层以上的隔板,隔板水平设置;所述每层隔板由2个以上的翻板组成;翻板由左至右水平排列,相邻2个翻板之间,右边翻板的左侧将左边翻板的右侧压住,每个翻板通过第一转轴与烘干箱体活动连接,第一转轴穿过烘干箱体;最上层的隔板形成全自动茶叶烘干机的上表面,最上层的隔板的第一转轴穿出烘干箱体的部分通过第三连杆与第三推杆相连,第三推杆一端设置有第一拉手;从第二层隔板至下,翻板具有孔洞,孔洞用于热气穿透,并且翻板上有重量感应装置,每一层的第一转轴穿出烘干箱体的部分通过第一连杆与第一推杆相连,第一推杆由电机带动,所述电机与重量感应装置通过控制系统信号连接。先将茶叶均匀平铺于烘干箱体的上表面即最上层的隔板上,再拉动第一拉手,第一拉手带动第三推杆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轴转动,使翻板转动,茶叶落在第2层隔板上,这样茶叶进入烘干机内的隔板时,可以平铺于隔板之上,利于茶叶的均匀烘干。此时第2层隔板上的重量感应装置会测得茶叶重量为M1,热风机运作,开始对茶叶进行烘干,另根据制茶工艺需求,若在此隔板上茶叶需要达到一定的失水率,控制系统计算出茶叶在此隔板烘干到重量等于M2时完成此阶段的烘干。当重量感应装置测得茶叶重量减小到M2时,发出信号,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电机启动,从而带动第一推杆拉动,再带动第一转轴旋转,进一步带动翻板4旋转形成缝隙,使茶叶落在下一层隔板上,茶叶落下后,重量感应装置感应到重量变化,再次发出信号,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电机启动反转,使各部件复位。每次加入的茶叶厚度、重量都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因此测量重量,用失水率控制烘干时间,使烘干程度更加精确,而且全自动操作,不存在忘记转动翻板而造成烘干过度的情况。作为优选,所述的烘干箱体上表面的前后边设置有滑轨,另设置有匀堆板,匀堆板横跨于烘干箱体上表面,与烘干箱体上表面之间有间隙,匀堆板底部滑动安装在滑轨上。将茶叶平铺于烘干箱体的上表面即最上层的隔板后,推动匀堆板滑动,则可将茶叶均匀铺平,并且可以对茶叶厚度进行控制,利于茶叶的均匀烘干。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转轴与烘干箱体连接处,第一转轴上具有轮齿;在第一转轴下方左右两侧,烘干箱体上还设置有两个齿轮,齿轮与第一转轴的轮齿契合,并将第一转轴支撑。由于第一转轴穿过烘干箱体,与烘干箱体活动连接,第一转轴重量均压在此接触处,而第一转轴需要经常的旋转,因此在此处,第一转轴与烘干箱体之间会经常的摩擦,时间久了易造成磨损、严重的会将第一转轴磨断。因此在第一转轴下方左右两侧,烘干箱体上还设置有两个齿轮,支撑住第一转轴,第一转轴转动时,两个齿轮跟着转动,就不存在第一转轴的磨损了,而且使得第一转轴更易转动,更省力。作为优选,从第二层隔板至下,所述的隔板上方还设置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上设置有钉齿;所述的第二转轴横跨于隔板,并穿过烘干箱体,与烘干箱体活动连接,第二转轴通过第二连杆与第二推杆相连,第二推杆一端设置有第二拉手。第二转轴及其上面的钉齿用于对茶叶进行翻叶,由于茶叶堆积有一定的厚度,因此可能中间的茶叶烘干不到位,因此可以在需要时,通过第二拉手带动第二推杆转动,进一步带动第二转轴旋转,第二转轴上面的钉齿可对茶叶进行翻叶。作为优选,所述的钉齿以第二转轴为中心,设置在第二转轴两侧,并且沿第二转轴的轴向交错排布。在转动时,一侧的钉齿先将茶叶刨向钉齿两侧,继续转动,另一侧的钉齿又将这两侧的茶叶刨开,每个地方的茶叶均处于不断翻刨的过程中,使得对茶叶的翻转效率更高。作为优选,从第二层隔板至下,每层隔板上方所对应的烘干箱体上设置有观察孔。可对茶叶的烘干情况进行观察,如果出现不正常现象,便于立马处理。作为优选,从第二层隔板至下,所述的每层隔板上方均设置有温度探针,温度探针穿过烘干箱体将温度度数显示在外。对每一层温度进行监控,以便对热风机温度进行调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能产生以下一种有益效果:本技术在茶叶进入烘干机之前,先便于将茶叶铺平,确保茶叶进入烘干箱后均匀平铺在烘干箱内的隔板上,并且本技术能根据茶叶烘干过程中重量的变化控制茶叶的烘干程度,并自动的进行翻板的旋转,使茶叶经过一层一层的烘干,得到成品,品质更高,无需人工计算时间、手工转动翻板,节约人力;本技术减少第一转轴与烘干箱体之间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本技术能对隔板上的茶叶进行翻刨,使茶叶烘干更为均匀;本技术能对茶叶烘干情况以及烘干箱体内各层温度进行观察,如果出现不正常现象,便于立马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烘干箱体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从第二层隔板至下的隔板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转轴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转轴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图1至图5示出了此种全自动茶叶烘干机的结构,下面结合图例列举几个实施例。实施例1:全自动茶叶烘干机,包括烘干箱体1、热风机2,热风机2的出气口与烘干箱体1下端连接,烘干箱体1的出料口设于烘干箱体1下方,所述的烘干箱体1从上表面到烘干箱体1内部,自上而下布置有3层以上的隔板3,隔板3水平设置;所述每层隔板3由2个以上的翻板4组成;翻板4由左至右水平排列,相邻2个翻板4之间,右边翻板4的左侧将左边翻板4的右侧压住,每个翻板4通过第一转轴5与烘干箱体1活动连接,第一转轴5穿过烘干箱体1;最上层的隔板3形成全自动茶叶烘干机的上表面,最上层的隔板3的第一转轴5穿出烘干箱体1的部分通过第三连杆20与第三推杆21相连,第三推杆21一端设置有第一拉手22;从第二层隔板3至下,翻板4具有孔洞10,孔洞10用于热气穿透,并且翻板4上有重量感应装置,每一层的第一转轴5穿出烘干箱体1的部分通过第一连杆6与第一推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全自动茶叶烘干机

【技术保护点】
全自动茶叶烘干机,包括烘干箱体(1)、热风机(2),热风机(2)的出气口与烘干箱体(1)下端连接,烘干箱体(1)的出料口设于烘干箱体(1)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烘干箱体(1)从上表面到烘干箱体(1)内部,自上而下布置有3层以上的隔板(3),隔板(3)水平设置;所述每层隔板(3)由2个以上的翻板(4)组成;翻板(4)由左至右水平排列,相邻2个翻板(4)之间,右边翻板(4)的左侧将左边翻板(4)的右侧压住,每个翻板(4)通过第一转轴(5)与烘干箱体(1)活动连接, 第一转轴(5)穿过烘干箱体(1);最上层的隔板(3)形成全自动茶叶烘干机的上表面,最上层的隔板(3)的第一转轴(5)穿出烘干箱体(1)的部分通过第三连杆(20)与第三推杆(21)相连,第三推杆(21)一端设置有第一拉手(22);从第二层隔板(3)至下,翻板(4)具有孔洞(10)并且翻板(4)上有重量感应装置,每一层的第一转轴(5)穿出烘干箱体(1)的部分通过第一连杆(6)与第一推杆(7)相连,第一推杆(7)由电机(8)带动,所述电机(8)与重量感应装置通过控制系统(9)信号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全自动茶叶烘干机,包括烘干箱体(1)、热风机(2),热风机(2)的出气口与烘干箱体(1)下端连接,烘干箱体(1)的出料口设于烘干箱体(1)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烘干箱体(1)从上表面到烘干箱体(1)内部,自上而下布置有3层以上的隔板(3),隔板(3)水平设置;所述每层隔板(3)由2个以上的翻板(4)组成;翻板(4)由左至右水平排列,相邻2个翻板(4)之间,右边翻板(4)的左侧将左边翻板(4)的右侧压住,每个翻板(4)通过第一转轴(5)与烘干箱体(1)活动连接,第一转轴(5)穿过烘干箱体(1);最上层的隔板(3)形成全自动茶叶烘干机的上表面,最上层的隔板(3)的第一转轴(5)穿出烘干箱体(1)的部分通过第三连杆(20)与第三推杆(21)相连,第三推杆(21)一端设置有第一拉手(22);从第二层隔板(3)至下,翻板(4)具有孔洞(10)并且翻板(4)上有重量感应装置,每一层的第一转轴(5)穿出烘干箱体(1)的部分通过第一连杆(6)与第一推杆(7)相连,第一推杆(7)由电机(8)带动,所述电机(8)与重量感应装置通过控制系统(9)信号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茶叶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烘干箱体(1)上表面的前后边设置有滑轨(23),另设置有匀堆板(24),匀堆板(24)横跨于烘干箱体(1)上表面,与烘干箱体(1)上表面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荣
申请(专利权)人:普洱翠谷高山茶园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