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管状渗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09263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1 2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分子材料管状渗井,该渗井的高分子材料渗井管下端置于在土体中开挖的渗井孔中,漏渣槽与滤水盖板通过螺栓连为一体,再通过螺钉与高分子材料渗井管的上端连接,在高分子材料渗井管与渗井孔之间的缝隙填充有粗砂,即形成高分子材料管状渗井。有益效果是该渗井对水质改良度高、建设周期短、生产工艺简便、产业化程度高、造价低廉。该渗井材料造价约为传统混凝土渗井造价的2/3;相当于传统渗井用时的1/28,约为砂石渗井人力成本的1/3。渗透水量约为传统渗井的六倍,集水量约为砂石渗井20倍。

Polymer material tubular seepage well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tubular polymer seepage wells, seepage wells of the polymer infiltration hole wells tube in excavation in soil, slag leakage water filter groove and the cover plate are connected into a whole through the bolt, and then through the screw and the polymer infiltration upper well pipe connection in the gap between the polymer materials seepage well pipe and seepage well hole filled with coarse sand, namely the formation of tubular polymer seepage wells.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seepage well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short construction period, simple production process, high industrialization degree and low cost. The cost of the seepage well material is about 2/3 of the cost of the traditional concrete seepage well; it is equivalent to 1/28 of the conventional seepage well, and is about 1/3 of the manpower cost of the gravel seepage well. The water permeability is about six times of the traditional seepage well, and the water collection is about 20 times of the gravel seepage w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分子材料管状渗井
本技术属于海绵城市建设领域,涉及一种透水率高、成型性能好和耐久性高的高分子材料管状渗井,适用于地下水位较浅和砂石等材料不足地区。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建设思路在上世纪90年代方在国内出现,研究周期较短。在2016年汛期中,全国30个海绵城市试点有19个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内涝,海绵城市建设形式受到了部分群体的质疑。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和实践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现有水平亟待提高的境地。新建房地产及硬化地面面积持续增多;透水性较好的农业用地逐渐变为工矿建设用地;地下水用量近年来仍未有较大的改观;水漏斗区域的深度及数量都在呈现恶化趋势。因而,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对土体的渗透性能进行改良的技术和方法。高分子材料近年来发展迅速,以PE材料为例,PE材料具有高孔隙率、表面光滑、杂质不易附着、价格低廉、易于成型、耐腐蚀、良好的强度及耐压等特性,因而成为过滤天然气和自来水的常规用材。降雨中多含有硫、酸等污染,而如今的地下水入渗常采用简单的粗过滤形式,使得入渗水体与地下水直接接触从而破坏地下水质,改变土壤的天然特性。专利申请号2014207992573和2014107952208公布的渗井由混凝土等材料砌筑而成,该类装置仅利用了渗井的集水功能,不能充分利用土体的良好的侧向渗透性能。专利申请号2010202538444和2014206475461依据在传统材料侧壁开孔并设置滤水织物达到侧向渗透的目的,该类装置未从原理上体现渗透各向异性特性,在使用过程中因织物腐败等原因易堵塞开孔,且水质难以保障。专利申请号2016204462517公布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砂石渗井利用了土体的各向异性,但该装置存在产业化程度低、施工工序复杂等问题。另有在渗井中设置竖向孔道以增大进水量的装置,该类装置成型困难且未充分利用土体的各向异性特性,渗透效果不佳。目前存在的渗井及集水装置,存在渗透功能不足、储水功能低、灰色污染大、产业化程度低等缺点。因而,迫切需要一种水质改良度高、建设周期短、生产工艺简便、产业化程度高、造价低廉且低影响的用于提升土体渗透效率的装置,该种装置对解决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具备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分子材料管状渗井,且该结构具有水质改良度高、建设周期短、生产工艺简便、产业化程度高、造价低廉等优势,便于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推广应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分子材料管状渗井,该渗井布置于周围土体之中,其中:该渗井包括有高分子材料渗井管、漏渣槽、滤水盖板、中粗砂、渗井孔、螺栓、螺钉,所述高分子材料渗井管下端置于在土体中开挖的渗井孔中,漏渣槽与滤水盖板通过螺栓连为一体,再通过螺钉与高分子材料渗井管的上端连接,在高分子材料渗井管与渗井孔之间的缝隙填充有粗砂,即形成高分子材料管状渗井。本技术的效果是该装置水质改良度高、建设周期短、生产工艺简便、产业化程度高、造价低廉。该装置的主要成分为高分子材料,该类材料造价约为传统混凝土渗井造价的2/3;工期远少于1天,相当于传统渗井用时的1/28,约为砂石渗井人力成本的1/3。渗透量约为传统渗井的六倍,集水量约为砂石渗井20倍。取高分子材料管状渗井直径为25cm、渗井深度为3.0m、假定滤水盖板为理想渗透体,此时设置渗井增加的渗透面积为471238.9cm2,渗井集水量为5890486.23cm3,渗井使用10min时后的水平渗透总量为2081cm3。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高分子材料管状渗井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高分子材料管状渗井的滤水盖板效果图;图3为本技术高分子材料管状渗井滤水盖板与漏渣槽组装剖面图;图中:1.高分子材料渗井管2.漏渣槽3.滤水盖板4.中粗砂5.渗井孔6.螺栓7.螺钉11.上端12.下端13.螺钉孔14.放大凹口21.螺栓孔22.漏渣槽下端31.凸形卡槽32.通气孔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高分子材料管状渗井结构加以说明。本技术的高分子材料管状渗井设计原理:基于高分子材料透水率高、成型性能好和耐久性高等特点,设计了一种高分子材料管状渗井。所述渗井由高分子材料渗井管、漏渣槽、滤水板、渗井孔、中粗砂、螺栓、螺钉构成,所述渗井管由透水性能好、具有一定强度的高分子材料制作而成。在土体中开挖渗井孔并将高分子材料渗井管下端朝下置入渗井孔中,漏渣槽与滤水盖板用螺栓连接一体后用螺钉与高分子材料渗井管上端连接,将高分子材料渗井管与渗井孔之间的孔隙用中粗砂填充,即形成高分子材料管状渗井。在地表渗井周围设置朝向渗井的一定坡度,水经地表流向渗井并经滤水盖板下渗至渗井管中。由于高分子材料渗透性能好,渗井管中积水在水头差的作用下经渗井管壁向土体渗透。由于土体中水平渗透系数远大于竖向渗透系数,从而该渗井管能起到增加地表水下渗量的目的。如图1、2、3所示,本技术的高分子材料管状渗井结构是,该渗井布置于周围土体之中,该渗井包括有高分子材料渗井管1、漏渣槽2、滤水盖板3、中粗砂4、渗井孔5、螺栓6、螺钉7,所述高分子材料渗井管1下端12置于在土体中开挖的渗井孔5中,漏渣槽2与滤水盖板3过螺栓6连为一体,再通过螺钉7与高分子材料渗井管1的上端11连接,在高分子材料渗井管1与渗井孔5之间的缝隙填充有粗砂4,即形成高分子材料管状渗井。所述高分子材料渗井管1的上端11和下端12均设置有螺钉孔13,高分子材料渗井管1下端12设置放大凹口14;所述滤水盖板3设置有凸形卡槽31、通气孔32和螺栓孔21;所述漏渣槽2呈桶状体,桶状体上部四周开孔,下部22为不开洞的桶状体。所述渗井布置于土体周围的地表设有朝向渗井的3%~5%坡度。所述地表周围土体向渗井设有3%~5%的倾斜坡度;所述高分子材料渗井管1为PE材料制造。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高分子材料管状渗井施工方法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位于天津市西青区,所用PE材料渗井管直径为25cm,单根长度为1.5m,渗井管管壁为9mm。中粗砂粒径为2.3mm~3.7mm之间,地下水位线为-2.97m。土质为粉土、粉质粘土杂填,经试验确定该类土体的水平渗透系数为7.36×10-6cm/s;竖直渗透系数为1.4×10-6cm/s。具体施工步骤如下:1)开挖一个渗井孔5,渗井孔5直径为27~30cm,渗井孔5深度为3.0m;2)取两根高分子材料渗井管1,其中所述渗井管直径为25cm,单根长度为1.5m,将高分子材料渗井管的上端11插入另一高分子材料渗井管下端12的放大凹口14,并用螺钉7将设置于高分子材料渗井管1的上端11和下端12的螺钉孔13拧紧;3)将步骤2)中两根连接在一起的高分子材料渗井管1置入挖好的渗井孔5,其中高分子材料渗井管1的下端12朝向渗井孔5;4)将漏渣槽2的螺栓孔21与滤水盖板3的螺栓孔21用螺栓6连接一体,其中漏渣槽2位于滤水盖板3的凸形卡槽31侧;5)将步骤4)中连接一体的漏渣槽2与滤水盖板3的漏渣槽2侧朝向高分子材料渗井管1,将滤水盖板3的凸形卡槽31插入高分子材料渗井管1上端11并用螺钉7将设置于高分子材料渗井管1的上端11的螺钉孔13拧紧;6)用中粗砂4将高分子材料渗井管1与渗井孔5之间的孔隙填满;7)将地表周围土体向高分子材料管状渗井1找坡,坡度为3%~5%。通过以上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高分子材料管状渗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分子材料管状渗井,该渗井布置于周围土体之中,其特征是:该渗井包括有高分子材料渗井管(1)、漏渣槽(2)、滤水盖板(3)、中粗砂(4)、渗井孔(5)、螺栓(6)、螺钉(7),所述高分子材料渗井管(1)下端(12)置于在土体中开挖的渗井孔(5)中,漏渣槽(2)与滤水盖板(3)通过螺栓(6)连为一体,再通过螺钉(7)与高分子材料渗井管(1)的上端(11)连接,在高分子材料渗井管(1)与渗井孔(5)之间的缝隙填充有粗砂(4),即形成高分子材料管状渗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分子材料管状渗井,该渗井布置于周围土体之中,其特征是:该渗井包括有高分子材料渗井管(1)、漏渣槽(2)、滤水盖板(3)、中粗砂(4)、渗井孔(5)、螺栓(6)、螺钉(7),所述高分子材料渗井管(1)下端(12)置于在土体中开挖的渗井孔(5)中,漏渣槽(2)与滤水盖板(3)通过螺栓(6)连为一体,再通过螺钉(7)与高分子材料渗井管(1)的上端(11)连接,在高分子材料渗井管(1)与渗井孔(5)之间的缝隙填充有粗砂(4),即形成高分子材料管状渗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分子材料管状渗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之祥李顺群程学磊张彦李永强柴寿喜高艳陈子荷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城建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