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尘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0420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1 1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尘口结构,该吸尘口结构包括一竖立的管状本体,并且,所述管状本体的下端开设前后对齐的前豁口和后豁口;其中,所述前豁口的顶部安装一导入板,并且,所述导入板的高度小于所述前豁口的深度;所述后豁口的顶部安装一柔性挡板,并且,所述柔性挡板的高度等于或大于所述后豁口的深度。当机器人吸尘器前进移动时,地面垃圾或灰尘经导入板下端的吸入口进入管状本体内的吸尘区域,并且,进入吸尘区域的垃圾或灰尘被柔性挡板阻挡,在机体内风机的抽吸作用下,垃圾或灰尘被高效地抽吸到机体内,以提高清洁效果,另外,当遇到障碍物时,柔性挡板能够弯曲变形,防止机器人吸尘器因障碍物顶升而倾覆。

Dust suction mouth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ozzle structure, the nozzle structure includes a tubular body, an upright and,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ning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gap of the open tubular body before and after alignment; among them, the top of the front gap installation into the plate, and the plate height less than the import before the depth of the opening; the opening after installed on top of a flexible baffle, and the flexible baffle height is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the depth of the gap after. When the robot cleaner moves forward, the garbage on the ground or dust into the suction plate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tubular body into the region, the dust and garbage into the dust suction area or by the flexible baffle plate, the suction fan body under the garbage or dust is efficiently sucked into the body, to improve the cleaning the effect, in addition, when an obstacle is encountered, the flexible baffle can prevent the deformation of a robot vacuum cleaner for lifting and overturning obsta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尘口结构
本技术涉及吸尘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可应用于机器人吸尘器的吸尘口结构。
技术介绍
据统计,人们每天平均大约有80%以上的时间在室内度过,因此,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关系就显得更加密切更加重要,灰尘较多的室内空气,容易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也会增加过敏的发生率,因此,灰尘是人类健康的大敌。现有技术中,广泛采用机器人吸尘器减少室内灰尘,机器人吸尘器在规定区域自行运行并吸入地板的灰尘(含有异物质)来执行清扫的功能。这种机器人吸尘器可包括可以进行充电的电池及可以在运行过程中回避障碍物的障碍物检测传感器来自行运行并清扫。现有机器人吸尘器的吸尘口都采用包围式实现对地面物的清理。由于机器人吸尘器在行进过程中对灰尘垃圾没有进行有效地阻挡,使得对灰尘和垃圾清理不够彻底,另外,对于起伏不平的地面,现有的吸尘器缺乏较好的越障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吸尘口结构,旨在提高吸尘效果的同时兼顾越障能力。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吸尘口结构,包括:包括一竖立的管状本体,并且,所述管状本体的下端开设前后对齐的前豁口和后豁口;其中,所述前豁口的顶部安装一导入板,并且,所述导入板的高度小于所述前豁口的深度;所述后豁口的顶部安装一柔性挡板,并且,所述柔性挡板的高度等于或大于所述后豁口的深度。进一步的,上述的吸尘口结构中,所述导入板的下端等间距开设若干个规格相同的凹槽。进一步的,上述的吸尘口结构中,所述管状本体为矩形管。进一步的,上述的吸尘口结构中,所述管状本体、所述导入板以及所述柔性挡板为一体结构。进一步的,上述的吸尘口结构中,所述导入板的材料硬度大于所述柔性挡板的材料硬度。进一步的,上述的吸尘口结构中,所述导入板的扰度小于所述柔性挡板的扰度。进一步的,上述的吸尘口结构中,所述柔性挡板的横向两端与所述管状本体之间由折叠布衔接。进一步的,上述的吸尘口结构中,所述导入板、所述柔性挡板以及所述管状本体的厚度相等。进一步的,上述的吸尘口结构中,所述管状本体由工程塑料制成,所述导入板由橡胶或聚氯乙烯制成,所述柔性挡板由橡胶制成。进一步的,上述的吸尘口结构中,所述导入板下端的离地高度为0.5厘米至2.5厘米。上述的吸尘口结构,通过在管状本体的下端开设前后对齐的前豁口和后豁口,前豁口的顶部和后豁口的顶部分别安装导入板和柔性挡板,并使得导入板的高度小于前豁口的深度,柔性挡板的高度等于或大于后豁口的深度。当机器人吸尘器前进移动时,地面垃圾或灰尘经导入板下端的吸入口进入管状本体内的吸尘区域,并且,进入吸尘区域的垃圾或灰尘被柔性挡板阻挡,防止卷起的灰尘向外界空气中漂浮,在机体内风机的抽吸作用下,可将垃圾或灰尘高效地抽吸到机体内,进而提高清洁效果,另外,当遇到障碍物时,柔性挡板能够弯曲变形,防止机器人吸尘器因障碍物顶升而倾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口结构的正视图;图2是沿图1中A-A剖线所得的剖视图。附图中:1、管状本体;2、导入板;21、凹槽;3、柔性挡板;4、折叠布;10、地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口结构的正视图;图2是沿图1中A-A剖线所得的剖视图。图2中,箭头所示为吸尘口结构的空气流动方向。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机器人吸尘器的吸尘口结构,该吸尘口结构包括一竖立的管状本体1,定义管状本体1沿水平面内任一直线的行进方向为前方向,管状本体1的上端与机器人吸尘器的机体连接。并且,管状本体1的下端开设前后对齐的前豁口和后豁口。并且,本实施例中,前豁口和后豁口优选为规格相同的矩形豁口。具体的,前豁口的顶部安装一导入板2,其中,导入板2的横向长度与前豁口的宽度相等,并且,导入板2的高度小于前豁口的深度,即导入板2的下端与地面10之间形成吸入口。后豁口的顶部安装一柔性挡板3,相类似的,柔性挡板3的横向长度与后豁口的宽度相等,但是,为了提高柔性挡板3的遮挡效果,柔性挡板3的高度等于或大于后豁口的深度。本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口结构,当机器人吸尘器前进移动时,管状本体1的下端可尽量减小离地间隙,地面垃圾或灰尘经导入板2下端的吸入口进入管状本体1内的吸尘区域,并且,进入吸尘区域的垃圾或灰尘被柔性挡板阻挡,防止卷起的灰尘向外界空气中漂浮,在机体内风机的抽吸作用下,可将垃圾或灰尘高效地抽吸到机体内,进而提高清洁效果,另外,当遇到障碍物时,柔性挡板3能够弯曲变形,防止机器人吸尘器因障碍物顶升而倾覆。为了使得异形固体垃圾能够由导入板2的下方进入吸尘口,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导入板2的下端等间距开设若干个规格相同的凹槽21。凹槽21优选为矩形槽或者U形槽;另外,凹槽21也可以是三角形,使得导入板2的下端呈锯齿状;当然,凹槽21还可以是圆弧形,使得导入板2的下端呈波浪形。为了尽可能地增大前豁口的宽度和后豁口的宽度,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管状本体1为矩形管,并且,前豁口的横向长度和后豁口的横向长度与矩形管横截面的其中边长相等。当然,本实施例中的管状本体1还可以是圆管、椭圆管、半圆管、梯形管等中的任意一种。在本实施例中,管状本体1、导入板2以及柔性挡板3为一体结构。或者,管状本体1、导入板2以及柔性挡板3分别各自热塑成型,并且,管状本体1和导入板2之间、管状本体1和柔性挡板3之间分别采用热熔焊接固定。为了充分发挥导入板2的导入作用和柔性挡板的阻挡作用,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导入板2的材料硬度大于柔性挡板3的材料硬度。为了使柔性挡板3能够阻挡具有一定质量的固体垃圾,需要设计柔性挡板3的高度大于后豁口的高度,并且,还需使得柔性挡板3能够弯曲变形,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导入板2的扰度小于柔性挡板3的扰度。当柔性挡板3因扰度发生弯曲时,管状本体1的下端和柔性挡板3之间形成缺口,为了防止颗粒状的固体垃圾经缺口部位跑出吸尘口,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柔性挡板3的横向两端与管状本体1之间由折叠布4衔接。当然,折叠布4还可采用条状松紧带替代使用。为了便于在同一热塑模具中生产制造,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导入板2、柔性挡板3以及管状本体1的厚度相等。为了便于将管状本体1、导入板2以及柔性挡板3一体热塑成型,提高生产效率,在本实施例中,管状本体1优选由工程塑料制成,导入板2优选由橡胶或聚氯乙烯制成,柔性挡板3优选由橡胶制成。更为优选的,为了提高柔性挡板3的耐磨性和耐老化性,柔性挡板3由热塑性聚氨酯橡胶制成。为了便于将较大颗粒状的固体垃圾收纳至吸尘口内,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导入板2下端的离地高度为0.5厘米至2.5厘米。当然,在本技术提供的吸尘口结构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出适当变形,如:为了防止管状本体1在行进过中因摩擦产生较大噪音,还可以在管状本体1的下端安装图中未显示的橡胶垫。或者,为了方便管状本体1的灵活移动,还可以在管状本体1的下端嵌装图中未显示的滚珠。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的技术原理,但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具体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联想到本技术的其他具体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吸尘口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尘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竖立的管状本体,并且,所述管状本体的下端开设前后对齐的前豁口和后豁口;其中,所述前豁口的顶部安装一导入板,并且,所述导入板的高度小于所述前豁口的深度;所述后豁口的顶部安装一柔性挡板,并且,所述柔性挡板的高度等于或大于所述后豁口的深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尘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竖立的管状本体,并且,所述管状本体的下端开设前后对齐的前豁口和后豁口;其中,所述前豁口的顶部安装一导入板,并且,所述导入板的高度小于所述前豁口的深度;所述后豁口的顶部安装一柔性挡板,并且,所述柔性挡板的高度等于或大于所述后豁口的深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板的下端等间距开设若干个规格相同的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本体为矩形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本体、所述导入板以及所述柔性挡板为一体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口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恽为民李来法吴兵勇武辉明庞作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未来伙伴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