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暖换气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9921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2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取暖换气扇。该取暖换风扇包括:形成外廓的框架,框架具有向框架内吸入空气的吸入口以及将框架内的空气吹出室外的排气出风口,其中,框架为呈筒状结构,该筒状结构朝向下方的内壁面呈朝向下方凸出的弧形形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进入框架的水滴就会沿着弯曲的内壁面汇聚到框架的底部,从设置在框架的底部的排气出风口处排出,从而解决了雨水或凝结的水滴在框架内部的角落积聚,无法排出的缺陷。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fan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fan. The heating for the fan includes forming outline frame, frame has to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air suction inlet an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air blowing outside of the exhaust outlet, wherein the frame is a cylindrical structure, the cylindrical structure is below the wall toward the arc shape protruding downwards. In the utility model, into the framework of the water drops along the inner wall of the curved converge to the bottom of the frame, air discharged from the exhaust arranged on the bottom of the frame, so as to solve the rain or condensation of water droplets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inside corner of the accumulation of defects can not be discharg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取暖换气扇
本技术是关于取暖换气扇,特别是关于一种安装于窗户上的取暖换气扇。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一种安装于窗户上的取暖换气扇,包括:具有向室内开口的第一开口10和与室外连通的第二开口20的框架30、设有送风单元40、收纳电路板(图中未示)和电源接线部(图中未示)的电气部件收纳盒50、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器60。然而,由于取暖换气扇安装于窗户上,所以当下雨时,雨水会通过与室外连通的第二开口20进入框架30内。此外,当遇到室外温度较低或室内湿气较大的季节,受结露或湿气的影响,也会导致框架30内壁上附着水滴。但是,因为框架30是长方形,无论是从室外进入的雨水还是附着在内壁的水滴,都会而会有部分积聚在框架30的角落内,无法被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特提供一种既能有效地排水,又安装方便的取暖换气扇。(二)技术方案本技术取暖换气扇包括:形成外廓的框架,框架具有向框架内吸入空气的吸入口以及将框架内的空气吹出室外的排气出风口,其中,框架为呈筒状结构,该筒状结构朝向下方的内壁面呈朝向下方凸出的弧形形状。优选地,本技术取暖换气扇中,框架呈圆筒形状或椭圆筒形状。优选地,本技术取暖换气扇中,框架的排气出风口设置在框架的底部。优选地,本技术取暖换气扇中,框架的最低处设有用于排水的排水孔。优选地,本技术取暖换气扇中,排水孔处设有排水管。优选地,本技术取暖换气扇还包括:向框架内吸入空气以及将框架内的空气吹出的送风单元;其中,送风单元的排风口处设有用于切换风路的风路切换部。优选地,本技术取暖换气扇中,风路切换部包括:固定在送风单元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以及从第一端部呈圆弧形延伸至第二端部的风路切换板。优选地,本技术取暖换气扇还包括:加热空气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的下游侧设有将空气排出室内的循环出风口,根据风路切换部的位置,形成只引导空气从吸入口到排气出风口的排气模式,或形成只引导空气从吸入口到循环出风口的循环模式,或形成引导空气从吸入口到排气出风口和循环出风口的双方向的干燥模式。(三)有益效果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取暖换气扇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中之一:(1)框架为呈筒状形状,该筒状形状朝向下方的内壁面呈朝向下方凸出的弧形形状,不管是从排气出风口进入框架内的雨水,还是从吸入口进入的湿润空气凝结成的水滴,都会沿着弯曲的内壁面汇聚到框架的底部后,从设置在框架的底部的排气出风口处排出,从而解决了雨水或凝结的水滴在框架内部的角落积聚,无法排出的缺陷;(2)在一般的家庭中,大多数安装在窗户的排气扇都是圆筒形状的,故窗户的玻璃上的开孔也是相应的圆形,在以本技术取暖换风扇替换排气扇时,由于本技术取暖换风扇的框架是圆筒形状,所以无需更换玻璃,就可以简单进行拆装替换;(3)在排气出风口的旁边,框架的最低处设置用于排水的排水孔,并且在排水孔处还设有排水管,这样就能在台风时也能将水排出室外;(4)通过在排水孔处设置排水管,在使从排气出风口进入框架内的雨水可以顺利排出室外的同时,还可以防止雨水从排水孔倒流而进入到取暖换气扇内,最终流到室内,进一步防止雨水倒流进入到室内;(5)风路切换板为从第一端部呈圆弧形延伸至第二端部的圆弧状结构,也就是说在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所在的平面上,风路切换板呈圆弧状。这样,不但能使风路切换板在切换成循环风路或排气风路时不会与框架干涉,而且最大化地利用框架内的空间,使得在同等的风量下,框架的体积最小。另外,圆滑的风路切换板能使经过风路切换板表面的风顺畅地流过,而且风速均匀,减少了乱流的产生。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取暖换气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取暖换风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取暖换风扇中框架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取暖换风扇中送风单元和风路切换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取暖换风扇中排气风路和循环风路的示意图;图6为图2所示取暖换风扇中风路切换部的结构示意图;图7A、图7B和图7C分别为图2所示取暖换风扇在干燥模式、排气模式和循环模式下空气流动的截面图。【本技术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框架;101-吸入口;102-排气出风口;103-循环出风口;110-背面;120-侧面;121-排水孔;122-排水管;130-凹部;131-引导螺栓;132-安装片;200-送风单元;210-马达;220-扇叶;230-蜗牛壳;300-风路切换部;310-第一端部;320-第二端部;330-风路切换板;400-步进电机;500-加热装置;600-电路板盒;700-安装结构;A-循环风路;B-排气风路。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中,将筒形状的框架朝向下方内壁面设计为朝向下方凸出的弧形形状,也就是说,框架的底部的内壁面为朝下方凸出的弧形形状。在这种情况下,进入框架的水滴就会沿着弯曲的内壁面汇聚到框架的底部,从设置在框架的底部的排气出风口处排出,从而解决了雨水或凝结的水滴在框架内部的角落积聚,无法排出的缺陷。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取暖换气扇。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取暖换风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取暖换风扇包括:框架100,送风单元200、风路切换部300、步进电机400、加热装置500、电路板盒600、和安装结构700。请继续参照图2,框架100形成外廓,具有向框架100内吸入空气的吸入口101以及将框架100内的空气吹出室外的排气出风口102。其中,框架100呈筒状形状,其朝向下方的内壁面呈朝向下方凸出的弧形形状。并且,取暖换风扇的排气出风口102设置在框架100的底部。以下分别对本实施例取暖换风扇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描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框架100整体呈圆筒形状,当其中心轴线与地面平行时,其朝向下方的内壁面呈朝向下方凸出的弧形形状。本实施例中,由于框架100朝向下方的内壁面呈朝向下方凸出的弧形形状,所以不管是从排气出风口102进入框架内的雨水,还是从吸入口101进入的湿润空气凝结成的水滴,也会沿着弯曲的内壁面汇聚到框架100的底部后,从设置在框架的底部的排气出风口102处排出,从而解决了雨水或凝结的水滴在框架100内部的角落积聚,无法排出的缺陷。此外,在一般的家庭中,大多数安装在窗户的排气扇都是圆筒形状的,故而玻璃上的开孔也是相应的圆形。而市面上的窗式取暖换气扇都是长方形的。因此,当需要将排气扇更换成既可以换气又可以暖房的取暖换气扇或将取暖换气扇更换为排气扇时,就必须重新对窗户的玻璃进行更换。但是,在以本实施例取暖换风扇替换普通换风扇时,由于本技术取暖换风扇的框架是圆筒形状,所以无需更换玻璃,就可以简单进行拆装替换。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筒形状,不但包括背面是圆形的中空圆柱形形状,还包括是背面是椭圆的椭圆状形状。并且,除了圆筒形状和椭圆筒形状之外,能够实现排水的目的的其他朝向下方的内壁面呈朝向下方凸出的弧形形状的结构,均包含于本技术中。请参照图3,框架100为金属材质,包括:包括一圆形的背面110和围绕背面的圆周设置的侧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取暖换气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取暖换气扇,包括:形成外廓的框架,所述框架具有向所述框架内吸入空气的吸入口以及将所述框架内的空气吹出室外的排气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为呈筒状形状,该筒状形状朝向下方的内壁面呈朝向下方凸出的弧形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暖换气扇,包括:形成外廓的框架,所述框架具有向所述框架内吸入空气的吸入口以及将所述框架内的空气吹出室外的排气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为呈筒状形状,该筒状形状朝向下方的内壁面呈朝向下方凸出的弧形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呈圆筒形状或椭圆筒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取暖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排气出风口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取暖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最低处设有用于排水的排水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取暖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处设有排水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取暖换气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向所述框架内吸入空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华章侯冠成梁梓彦杨敬涛张小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