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扣结构及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97332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2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装置的技术领域,公开了卡扣结构及显示器,包括连接件与安装壳,连接件包括具有卡扣孔的板状体,安装壳具有用于容纳板状体的导轨槽,安装壳于导轨槽的底面处开设有两条镂空槽,两条镂空槽的末端相连通,安装壳于两条镂空槽之间形成有弹性悬臂及连接于弹性悬臂的按压结构,按压结构延伸至导轨槽的外部,弹性悬臂上设置有与卡扣孔卡接配合的卡扣。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卡扣结构的显示器。将按压结构设置在导轨槽的外侧,能够在拆装时不需要工具既可以对卡扣的位置进行控制,使得连接件和显示器的后壳之间更加容易拆装,避免了拆装过程中对卡扣产生的损坏,且不会影响显示器的外观。

Buckle structure and display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discloses a buckle structure display, including the connection and the installation shell, the connecting piece comprises a plate body with a fastening hole, the installation shell has a guide groove plate for accommodating the installation shell on the guide tank bottom is provided with two hollow at the end of the two hollow grooves, groove is communicated, the installation housing among two hollow grooves are formed and connected to the elastic cantilever elastic cantilever pressing structure, external pressing structure extends to the guide groove, an elastic cantilever is provided with a buckle hole connected with the buckle. A display using the buckle structure is also disclosed. The pressing structure arranged on the outer guide rail groove, can in the disassembly without tools can control the clamping position between the shell connections and display more easy disassembly, avoids the process of disassembly of the damaged buckle is generated, and will not affect the appearance of the displ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卡扣结构及显示器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装置的
,尤其涉及卡扣结构及显示器。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显示器中的后壳与支架底座通常用螺钉连接,主要有两种装配方式。装配方式一:支架和支架底座均与显示器后壳采用螺钉锁附,且螺钉将转轴固定于后壳上,支架和转轴相配合并将支架利用螺钉固定于显示器后壳。在拆卸时,需要将固定支架和显示器后壳的螺钉取出实现支架、支架底座和显示器的分离,采用螺钉固定的方式具有拆装不便的缺点。装配方式二:支架和转轴转动连接,转轴与显示器后壳的导轨槽内部滑动连接并通过卡扣结构扣合,其中控制卡扣结构的弹臂凸起设置在导轨槽的内部。在拆卸时,需要用细长的棒状物体,向下按弹臂凸起,其需要工具进行拆装,具有不易找到弹臂凸起导致不易拆除,且不易控制弹臂凸起的按压行程的缺点。向外拔出支架转轴时,若向下按的行程不足,或者有些找不着尖细物体,图方便者,直接强行拔出,这样卡勾容易断,且费力,也会被客户投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卡扣结构及显示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支架和转轴在拆卸时,需要工具进行拆装且不易拆除的缺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卡扣结构,包括连接件与安装壳,所述连接件包括具有卡扣孔的板状体,所述安装壳具有用于容纳所述板状体的导轨槽,所述安装壳于所述导轨槽的底面处开设有两条镂空槽,两条所述镂空槽的末端相连通,所述安装壳于两条所述镂空槽之间形成有弹性悬臂及连接于弹性悬臂的按压结构,所述按压结构延伸至所述导轨槽的外部,所述弹性悬臂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扣孔卡接配合的卡扣。进一步的,所述按压结构包括按压臂以及连接所述弹性悬臂与所述按压臂的连接臂,所述按压臂位于所述导轨槽的外部,所述连接臂位于所述安装壳的侧壁上。进一步的,所述按压臂与所述连接臂之间设有加强筋。进一步的,所述板状体沿所述导轨槽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有插接臂,所述导轨槽的底面与侧面的连接处开设有供所述插接臂插接的插槽。进一步的,所述板状体的相对两侧壁朝背离于所述弹性悬臂的方向分别延伸形成有挡臂,两个所述挡臂的间距与所述导轨槽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的间距相当。进一步的,所述导轨槽的两侧内部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连接件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远离所述按压结构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导轨槽相连通的限位槽,所述板状体两侧延伸有限位臂,所述限位臂插接于所述限位槽。进一步的,所述导轨槽的其中一端设有供所述板状体插入的开口,所述导轨槽相对于所述开口的边缘延伸形成有安装壁。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一条状凸起。进一步的,所述导轨槽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二条状凸起。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器,包括后壳、支架和上述的卡扣结构,所述安装壳设置于所述后壳的底部,所述支架和所述连接件转动连接。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卡扣结构及显示器,连接件的板装体滑动至安装壳的导轨槽的内部,并通过卡扣和卡扣孔的配合以限定连接件和导轨槽的相对位置,卡扣设置在弹性悬臂上,按压结构的按压通过弹性悬臂传递至卡扣,其中弹性悬臂、按压结构与导轨槽通过镂空槽分离。拆装时,用手向下按压设置在导轨槽外部的按压结构,即可以带动卡扣向下运动从而方便连接件的拆装。将按压结构设置在导轨槽的外侧,能够在拆装时不需要工具既可以对卡扣的位置进行控制,使得连接件和显示器的后壳之间更加容易拆装,避免了拆装过程中对卡扣产生的损坏,且不会影响显示器的外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卡扣结构的立体装配图;图2为图1的卡扣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图1的卡扣结构中应用的安装壳的立体图;图4为图1的卡扣结构中应用的连接件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显示器的局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卡扣结构,包括连接件2与安装壳1,连接件2包括具有卡扣孔22的板状体21,安装壳1具有用于容纳板状体21的导轨槽11,安装壳1于导轨槽11的底面处开设有两条镂空槽3,两条镂空槽3的末端相连通,安装壳1于两条镂空槽3之间形成有弹性悬臂4及连接于弹性悬臂4的按压结构5,按压结构5延伸至导轨槽11的外部,弹性悬臂4上设置有与卡扣孔22卡接配合的卡扣6。连接件2的板装体21滑动至安装壳1的导轨槽11的内部,并通过卡扣6和卡扣孔22的配合以限定连接件2和导轨槽11的相对位置,卡扣6设置在弹性悬臂4上,按压结构5的按压通过弹性悬臂4传递至卡扣6,其中弹性悬臂4、按压结构5与导轨槽11通过镂空槽3分离。在拆装时,用手向下按压设置在导轨槽11外部的按压结构5,即可以带动卡扣6向下运动从而方便连接件2的拆装。将按压结构5设置在导轨槽11的外侧,能够在拆装时不需要工具既可以对卡扣6的位置进行控制,使得连接件2和显示器的后壳10之间更加容易拆装,避免了拆装过程中对卡扣6产生的损坏,且不会影响显示器的外观。具体的,镂空槽3经过与开口13相对的侧面和导轨槽11的外部从而形成弹性悬臂4和按压结构5,即在对按压结构5按压时,带动弹性悬臂4也向下运动,从而带动卡扣6也向下运动,此时导轨槽11的底面不会移动,从而对连接件2上的卡扣孔22的位置进行限定,从而保证卡扣6和卡扣孔22之间可以有效的分离。进一步的,按压结构5包括按压臂52以及连接弹性悬臂4与按压臂52的连接臂51,按压臂52位于导轨槽11的外部,连接臂51位于安装壳1的侧壁上。具体的,按压臂52设置于导轨槽11的外部,连接臂51经过安装壳1的内部侧壁延伸至导轨槽11的外侧,从而用手向下按压设置在导轨槽11外部的按压臂52,即可以带动卡扣6向下运动从而方便连接件2的拆装。将按压结构5设置在导轨槽11的外侧,能够在拆装时不需要工具既可以对卡扣6的位置进行控制,使得连接件2和显示器的后壳10之间更加容易拆装。进一步的,按压臂52与连接臂51之间设有加强筋(图未示)。具体的,加强筋设置在安装壳1远离导轨槽11的一侧,即设置在导轨槽11的外侧,用于对按压臂52和连接臂51进行支撑,能够避免因为按压力过大导致连接臂51折断的现象。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加强筋还可以位于安装壳1的上方等其他位置,此处不作唯一限定。进一步的,板状体21沿导轨槽11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有插接臂23,导轨槽11的底面与侧面的连接处开设有供插接臂11插接的插孔7。具体的,导轨槽11的侧面与底面的连接处设置有插孔7,板状体21靠近按压结构5的端部两侧延伸有穿过插孔7的插接臂23。插孔7的尺寸大于插接臂23的尺寸,插接臂23可以在插孔7的内部滑动插接。插接臂23位于连接件2底面两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卡扣结构及显示器

【技术保护点】
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件与安装壳,所述连接件包括具有卡扣孔的板状体,所述安装壳具有用于容纳所述板状体的导轨槽,所述安装壳于所述导轨槽的底面处开设有两条镂空槽,两条所述镂空槽的末端相连通,所述安装壳于两条所述镂空槽之间形成有弹性悬臂及连接于弹性悬臂的按压结构,所述按压结构延伸至所述导轨槽的外部,所述弹性悬臂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扣孔卡接配合的卡扣。

【技术特征摘要】
1.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件与安装壳,所述连接件包括具有卡扣孔的板状体,所述安装壳具有用于容纳所述板状体的导轨槽,所述安装壳于所述导轨槽的底面处开设有两条镂空槽,两条所述镂空槽的末端相连通,所述安装壳于两条所述镂空槽之间形成有弹性悬臂及连接于弹性悬臂的按压结构,所述按压结构延伸至所述导轨槽的外部,所述弹性悬臂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扣孔卡接配合的卡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结构包括按压臂以及连接所述弹性悬臂与所述按压臂的连接臂,所述按压臂位于所述导轨槽的外部,所述连接臂位于所述安装壳的侧壁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臂与所述连接臂之间设有加强筋。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体沿所述导轨槽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有插接臂,所述导轨槽的底面与侧面的连接处开设有供所述插接臂插接的插孔。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智勇罗锐陈锋开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