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开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96620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2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平开窗结构,包括窗框及与窗框一侧边铰接的窗扇;窗框包括下边框及凸台,窗扇外侧壁底部设有第一密封条,凸台外侧壁上端设有第二密封条,下边框顶部设有等压胶条,等压胶条包括开关结构;在窗扇闭合状态下,窗扇底部、下边框和凸台共同构成一内部空腔,第一密封条与下边框的外侧壁相抵,第二密封条与窗扇底部相抵,开关结构与窗扇底部相抵并将内部空腔由内至外分隔成密封腔和等压腔;等压腔内设有排水孔。通过本方案,实现室外气压大于室内气压时,开关结构向凸台所在一侧开启,以使渗入密封腔的水流到等压腔,经排水孔排出,防止水渗入室内,提高平开窗结构的防水性能及密封性能。

Casement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asement window structure comprises a window frame and is hinged with the side of the window sash on one side of the window frame; the window frame comprises a frame and the boss, outside the window sash wall at the bottom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ealing strip, the boss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lateral wall of the second sealing strips, the next frame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a pressure strip, strip switch structure including pressure; in the window closed, the window sash bottom, bottom and the boss together constitute an internal cavity, the first sealing strip and the lower frame of the outer wall. The second sealing strips and the window sash and window sash bottom offset, switch structure and internal cavity bottom offset from the inside to the outside is separated into the seal cavity and the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drainage isobaric isobaric cavity; hole. Through this program, the realization of outdoor pressure is greater than the chamber pressure, switch structure to the boss in one side open, in order to make into the seal cavity of the water flow to the isobaric cavity, is discharged through the drainage hole to prevent water infiltration indoors, improve the waterproof performance of casement window structure and sealing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开窗结构
本技术涉及门窗领域,具体而言,本技术涉及一种平开窗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对窗户隔音效果、防水功能、气密性及保温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本质就是对窗户的密封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技术中的平开窗结构,存在配套性较差,密封效果不良的问题,从而导致水渗入窗扇闭合时与窗框形成的内部空腔中,且内部空腔中的水无法排出进而渗入室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防水性能好、密封性强的平开窗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平开窗结构,包括窗框及与所述窗框一侧边铰接的窗扇;所述窗框包括下边框及横向固设于下边框顶部上的凸台;所述窗扇外侧壁底部设有能够与所述下边框外侧壁相抵压的第一密封条,所述凸台外侧壁上端设有能够与所述窗扇内侧壁相抵压的第二密封条,所述下边框顶部设有等压胶条,所述等压胶条包括能够与所述窗扇顶部相抵压并能够单向往所述凸台所在的一侧开启的开关结构;在窗扇闭合状态下,所述窗扇底部、下边框和凸台共同构成一内部空腔,所述第一密封条与所述下边框的外侧壁相抵,所述第二密封条与所述窗扇底部相抵,所述开关结构与所述窗扇底部相抵并将所述内部空腔由内至外分隔成密封腔和等压腔;所述等压腔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处于所述下边框外侧壁上与所述第一密封条相抵压之处。优选地,所述密封腔底部高于等压腔底部。优选地,所述窗扇外侧壁底部设有一开口向内的第一密封卡槽,所述第一密封条的底部装设于所述第一密封卡槽内,上端在窗扇闭合状态下与所述下边框外侧壁相抵。优选地,所述下边框顶部构成内部空腔的部分设有开口向上的等压卡槽,所述等压胶条底部装设于所述等压卡槽内,所述开关结构位于等压胶条的上端且呈鸭嘴状。优选地,所述凸台外侧壁上端设一有开口朝外的第二密封卡槽,所述第二密封条底部装设于所述第二密封卡槽内,上端在窗扇闭合状态下与所述窗扇底部相抵。优选地,所述窗扇内侧壁设有一开口向下的第三密封卡槽,其内装设有第三密封条,所述第三密封条在在窗扇闭合状态下与所述凸台顶部相抵。优选地,所述窗扇底部由内至外依次设有第一内腔、第一中腔和第一外腔,所述下边框由内至外依次设有第二内腔、第二中腔和第二外腔;所述第一中腔底部设有T型插条,所述第二中腔顶部设有所述等压卡槽,所述等压胶条的开关结构与所述T型插条的底端相抵。优选地,所述T型插条、等压胶条、第一外腔底部、窗扇外侧壁、第一密封条及第二外腔顶部共同构成所述等压腔。优选地,所述T型插条、等压胶条、凸台外侧壁及第二密封条共同构成所述密封腔。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方案中,窗扇外侧壁底部设有能够与下边框外侧壁相抵压的第一密封条,防止室外的水渗入等压腔中,下边框顶部设有等压胶条,防止渗入等压腔的水渗入密封腔,凸台外侧壁上端设有能够与窗扇内侧壁相抵压的第二密封条,防止渗入密封腔的水渗入室内,通过设置多道密封胶条实现层层防水及隔音的效果,提高了平开窗结构的密封性能。2、在窗扇闭合时,第一密封条、第二密封条、等压胶条与所述窗扇和窗框共同构成内外方向的密封腔和等压腔,当室外气压大于室内气压时,等压胶条上的开关结构向密封腔侧开启,使得渗入密封腔的水流到等压腔,经等压腔内的排水孔排出,防止水渗入室内,进一步提高平开窗结构的防水性能及密封性能。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平开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平开窗结构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2所示的平开窗结构1000,包括窗框1及与所述窗框1一侧边铰接的窗扇2。所述窗框包括下边框11及横向固设于所述下边框11顶部上的凸台12,所述窗扇2外侧壁底部设有能够与所述下边框11外侧壁相抵压的第一密封条21,所述凸台12外侧壁上端设有能够与所述窗扇2内侧壁相抵压的第二密封条121,所述下边框11顶部设有等压胶条111,所述等压胶条111包括能够与所述窗扇2底部相抵压并能够单向往所述凸台12所在的一侧开启的开关结构1111。在窗扇闭合状态下,所述窗扇2底部、下边框11和凸台12共同构成一内部空腔(未标号,下同),所述第一密封条21与所述下边框11的外侧壁相抵,所述第二密封条121与所述窗扇2底部相抵,所述开关结构1111与所述窗扇2底部相抵并将所述内部空腔由内至外分隔成密封腔3和等压腔4。所述等压腔4内设有排水孔112,所述排水孔112处于下边框外侧壁上与所述第一密封条21相抵之处。在窗扇2闭合状态下,所述窗扇2外侧壁下端所设第一密封条21用于初步防止水渗入等压腔4;所述等压胶条111用于防止等压腔4内的水渗入密封腔3;所述凸台12外侧壁上端所设第二密封条121用于防止已渗入密封腔3内的雨水渗到室内;通过设置多道密封胶条实现层层防水及隔音的效果,提高了平开窗结构的防水性能和密封性能。另外,当室外气压大于室内气压时,所述等压胶条111的开关结构1111可单向往所述密封腔3侧开启,因而使得已渗入密封腔3内的水从所述等压胶条111开口处流入等压腔4,所述等压腔4内,所述下边框11与所述第一密封条21相抵之处所设排水孔112,从密封腔内流到等压腔内的水由所述排水孔112排出;进一步提高平开窗的防水性能。较佳地,所述密封腔3的底部高于所述等压腔4的底部,当开关结构1111向密封腔内部开启的时候,由于密封腔3的底部高于所述等压腔4的底部,因此,可使得密封腔3的水完全排出到等压腔内,增强排水效果,从而提高所述平开窗的防水性能。进一步地,所述窗扇2外侧壁底部设有一开口向内的第一密封卡槽(未标号,下同),所述第一密封条21的底部装设于所述第一密封卡槽内,上端在窗扇2闭合状态下与所述下边框11外侧壁相抵。所述开口向内指的是开口朝向室内方向,所述第一密封条21朝向室内以保证其上端在窗扇2闭合状态下与所述下边框11外侧壁相抵以隔绝室外的水进入等压腔4,起到密封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隔音保温作用。进一步地,所述下边框11顶部构成所述内部空腔的部分设有开口向上的等压卡槽(未标号,下同),所述等压胶条111底部装设于所述等压卡槽内,所述开关结构1111位于等压胶条111的上端且呈鸭嘴状。所述开口向上指的是开口朝向窗扇2的方向,以在窗扇2闭合时,所述等压胶条111的开关结构1111可与窗扇2的底部相抵,与第一密封条21、窗扇2及下边框11顶部构成等压腔4。进一步地,所述凸台12外侧壁上端设一有开口朝外的第二密封卡槽(未标号,下同),所述第二密封卡槽的上槽壁与所述凸台顶部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或所述凸台顶部向外延伸,延伸出的部分构成所述第二密封卡槽的上槽壁),所述第二密封条121底部装设于所述第二密封卡槽内,上端在窗扇2闭合状态下与所述窗扇2底部相抵。所述开口朝外指的是开口朝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平开窗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开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窗框及与所述窗框一侧边铰接的窗扇;所述窗框包括下边框及横向固设于下边框顶部上的凸台;所述窗扇外侧壁底部设有能够与所述下边框外侧壁相抵压的第一密封条,所述凸台外侧壁上端设有能够与所述窗扇内侧壁相抵压的第二密封条,所述下边框顶部设有等压胶条,所述等压胶条包括能够与所述窗扇底部相抵压并能够单向往所述凸台所在的一侧开启的开关结构;在窗扇闭合状态下,所述窗扇底部、下边框和凸台共同构成一内部空腔,所述第一密封条与所述下边框的外侧壁相抵,所述第二密封条与所述窗扇底部相抵,所述开关结构与所述窗扇底部相抵并将所述内部空腔由内至外分隔成密封腔和等压腔;所述等压腔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处于所述下边框外侧壁上与所述第一密封条相抵压之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开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窗框及与所述窗框一侧边铰接的窗扇;所述窗框包括下边框及横向固设于下边框顶部上的凸台;所述窗扇外侧壁底部设有能够与所述下边框外侧壁相抵压的第一密封条,所述凸台外侧壁上端设有能够与所述窗扇内侧壁相抵压的第二密封条,所述下边框顶部设有等压胶条,所述等压胶条包括能够与所述窗扇底部相抵压并能够单向往所述凸台所在的一侧开启的开关结构;在窗扇闭合状态下,所述窗扇底部、下边框和凸台共同构成一内部空腔,所述第一密封条与所述下边框的外侧壁相抵,所述第二密封条与所述窗扇底部相抵,所述开关结构与所述窗扇底部相抵并将所述内部空腔由内至外分隔成密封腔和等压腔;所述等压腔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处于所述下边框外侧壁上与所述第一密封条相抵压之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开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腔底部高于等压腔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开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扇外侧壁底部设有一开口向内的第一密封卡槽,所述第一密封条的底部装设于所述第一密封卡槽内,上端在窗扇闭合状态下与所述下边框外侧壁相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开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边框顶部构成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兴旺唐政周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顶固集创门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