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弃流过滤收集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95560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1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水弃流过滤收集池,包括雨水汇集池、雨水弃流池和二次净化池;雨水汇集池设于雨水弃流池内,并与所述的雨水弃流池通过设于所述雨水弃流池池底的雨水弃流口相通;雨水弃流口的开闭由浮板控制;浮板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的雨水汇集池的池底外壁上,另一端连接浮在所述雨水弃流池水面上的浮球;二次净化池内设有净化过滤层,所述的净化过滤层将二次净化池分隔为过滤区和未过滤区;所述的未过滤区与雨水汇集池相连,所述的过滤区设有排水管。本雨水弃流过滤收集池能够自动区分收集初期雨水和后期雨水,并对后期雨水进行再净化,全程无需人工操作。

Rainwater discarding flow filtering collecting poo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ainwater collection filtering pool, including rainwater collection pool, rainwater tank and two purification tank; rainwater collection tank is arranged on the rainwater tank, and the rainwater flow through the pool is arranged in the rainwater pond bottom rainwater flow outlet open and close control of the floating board; rainwater flow mouth; one end of the floating plate is hinged on the rainwater pool bottom on the outer wall,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a floating ball float on the water pool in the rainwater; two purifying tank is provided with a filter, cleaning the filter layer two clean the pool is divided into the filtration area and unfiltered area; the unfiltered area and the rainwater collection tank is connected, the filter area is provided with drainage tube. The rainwater is discarded and filtered through a filter collecting tank, which can automatically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initial rainwater and the later rainwater and re purify the rainwater at the later stage, and the whole process needs no manual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弃流过滤收集池
本技术涉及雨水收集再利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雨水弃流过滤收集池。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使得城市水系格局和水文过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城市水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随着各种城市问题的出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已成为新的城市建设研究课题,而现代意义的雨水利用技术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雨水利用技术需要完善的雨水利用系统,完善的雨水利用系统可有效地调节雨水径流的洪峰流量、减缓城市洪涝灾害、间接补充涵养地下水资源、改善城市景观与生态环境等。在雨水利用的过程中,第一步工作就是对雨水进行有效的收集。但是,由于大气中含有大量污染物,并且产生雨水径流的地面、道路、屋面等也有各种污染物,因此根据国内外的研究,降雨初期形成的径流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其水质条件比较差,往往不符合收集利用的要求。因此,在雨水利用时一般倾向于初期雨水弃流,即对初期雨水进行分离,将其排至污水管道或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经过一定的降雨过程后,地面的污染物大部分被初期雨水冲刷干净,此时的后期雨水可被储存起来并进行利用。后期雨水中的污染物多为沙石、灰尘,以及雨水形成初期时其中包含的杂质和微生物,因此为了有效地利用后期雨水,也必须对后期雨水进行有效的过滤和净化,使其达到相应的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弃流过滤收集池,其能够自动区分收集初期雨水和后期雨水,并对后期雨水进行再净化,全程无需人工操作。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雨水弃流过滤收集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汇集池、雨水弃流池和二次净化池;所述的雨水汇集池设于所述的雨水弃流池内,并与所述的雨水弃流池通过设于所述雨水弃流池池底的雨水弃流口相通;所述的雨水汇集池还与雨水入水管相连;所述雨水弃流口的开闭由浮板控制;所述的浮板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的雨水汇集池的池底外壁上,另一端连接浮在所述雨水弃流池水面上的浮球;当所述的雨水弃流池中的水体达到一定体积时,所述的浮球升至最高点,浮板关闭雨水弃流口;所述的二次净化池内设有净化过滤层,所述的净化过滤层将二次净化池分隔为过滤区和未过滤区;所述的未过滤区与所述的雨水汇集池相连,所述的过滤区设有排水管。初期雨水通过雨水入水管和雨水汇集池,直接进入雨水弃流池。当雨水弃流池的水量达到一定水平时,雨水弃流口关闭,后期雨水进入雨水汇集池。具体而言,当雨水弃流池中的水位较低时,浮球的位置也相应较低,浮板向下倾斜,雨水弃流口处于开启状态。当雨水弃流池中的水位升高时,浮筒的位置随之升高;当到达一定高度时,浮板封堵住雨水弃流口,雨水随即不再进入雨水弃流池,作为后期雨水留存在雨水汇集池中。当雨水汇集池中的后期雨水达到一定水量时,其即进入二次净化池的未过滤区,并在经净化过滤层的过滤和净化后进入过滤区,最后经过滤区的排水管进行排放和利用。雨水弃流池所收集的初期雨水的量主要根据该弃流池所担负的弃流面积及本地污染状况来进行确定。当担负的弃流面积较大时,则弃流池的储存体积也应相应增大;当本地污染较重时,则弃流池的储存体积也应相应增大,反之亦然。雨水弃流池的设置位置应选在靠近居住区中心或雨水弃流池所出汇水区域的中心位置,以较好地保证初期雨水弃流与后期雨水过滤收集池的正常工作。另外,由于雨水弃流池和二次净化池在降水较大时要承担暂时储存雨水的任务,高峰荷载较大,因此,为保证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初期雨水弃流与后期雨水过滤收集池应建立在其下无建筑物、构筑物的自然土体上,而不能建立在地下车库等建筑物或构筑物之上。具体而言,所述的二次净化池中的过滤区位于所述二次净化池池体的上部,所述的未过滤区位于所述二次净化池池体的下部;所述的未过滤区设有带阀门的排水管。更具体而言,所述的二次净化池的池壁上设有卡口,所述的卡口上搁置悬空镂空板,所述的净化过滤层置于悬空镂空板上。本技术还可以作以下改进:所述的浮板在与所述雨水弃流口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凸出浮板表面的弃流口封堵板,所述的雨水弃流口的两壁上设有橡胶垫圈。弃流口封堵板与橡胶垫圈配合,使雨水弃流口在处于关闭状态时的密封性较好,从而避免后期雨水流入雨水弃流池,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具体而言,所述的雨水弃流池在靠近池底的位置设有带阀门的排水管。本技术还可以作以下改进:所述的雨水汇集池、所述的雨水弃流池和所述的二次净化池的顶板上各设有检查井口。检查井口供平时对雨水汇集池、雨水弃流池和二次净化池进行检查之用,方便雨水弃流过滤收集池的日常维护。有益效果1.本雨水弃流过滤收集池能够自动实现初期雨水的弃流与后期雨水的收集再利用,无需人工操作;2.本雨水弃流过滤收集池的结构简单紧凑,占地面积小,且其体积可随实际情况灵活地进行调整,适用于城市中的大部分区域。附图说明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雨水弃流池和雨水汇集池在初期雨水弃流状态时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雨水弃流池和雨水汇集池在后期雨水收集状态时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雨水弃流池和雨水汇集池在初期雨水弃流排放状态时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二次净化池在后期雨水过滤收集状态时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雨水汇集池;2-雨水弃流池;3-二次净化池;4-浮板;5-雨水弃流口;6-二次净化池;7-检查井口;8-排水管;11-雨水入水管;12-后期雨水出口管;31-后期雨水入口;32-净化过滤层;33-悬空镂空板;34-卡口;35-过滤区;36-未过滤区;41-弃流口封堵板;42-浮球;51-橡胶垫圈。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雨水弃流过滤收集池设于地下,包括雨水汇集池1、雨水弃流池2和二次净化池3三个主要部分。其中,雨水汇集池1设于所述的雨水弃流池2内部,其池口与地面以及雨水弃流池的池口持平,且其与雨水弃流池2通过设于雨水汇集池池底的雨水弃流口5相连通。雨水汇集池1还同时与二次净化池3相连通。雨水弃流口5的开闭由浮板4控制。浮板4的一端铰接在雨水汇集池1的池底外壁上,另一端连接浮在雨水弃流池2内水面上的浮球42。浮板4在与雨水弃流口5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凸出浮板表面的的弃流口封堵板41。当雨水弃流口5处于关闭状态时,弃流口封堵板41与设于雨水弃流口两侧上的橡胶垫圈51共同作用,阻止水流。雨水汇集池1侧壁上的入水口与雨水入水管11相连,雨水由雨水入水管11进入雨水弃流过滤收集池。雨水弃流池2侧壁上的排水口与带阀门的排水管8相连。排水管8连接市政污水管道。二次净化池3内设有净化过滤层32,其将二次净化池池体分隔为上半部的过滤区35和下半部的未过滤区36。净化过滤层32置于悬空镂空板33上,悬空镂空板33搁置在伸出二次净化池两侧池壁的卡口34上。过滤区35和未过滤区36的侧壁上分别开有与排水管相连的排水口。其中,与过滤区35相连的排水管上设有阀门。位于二次过滤池的未过滤区36的池壁上的开口通过后期雨水出口管12与雨水汇集池相连通。雨水汇集池1、雨水弃流池2和二次净化池3的上壁均开有检查井口7。雨水弃流过滤收集池的基础为整个收集池的基础受力部分,其由下往上依次包括素土夯实基础、碎石垫层和素混凝土垫层三层。本雨水弃流过滤收集池的工作步骤如下:1.初期雨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雨水弃流过滤收集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雨水弃流过滤收集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汇集池、雨水弃流池和二次净化池;所述的雨水汇集池设于所述的雨水弃流池内,并与所述的雨水弃流池通过设于所述雨水弃流池池底的雨水弃流口相通;所述的雨水汇集池还与雨水入水管相连;所述雨水弃流口的开闭由浮板控制;所述的浮板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的雨水汇集池的池底外壁上,另一端连接浮在所述雨水弃流池水面上的浮球;当所述的雨水弃流池中的水体达到一定体积时,所述的浮球升至最高点,浮板关闭雨水弃流口;所述的二次净化池内设有净化过滤层,所述的净化过滤层将二次净化池分隔为过滤区和未过滤区;所述的未过滤区与所述的雨水汇集池相连,所述的过滤区设有排水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弃流过滤收集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汇集池、雨水弃流池和二次净化池;所述的雨水汇集池设于所述的雨水弃流池内,并与所述的雨水弃流池通过设于所述雨水弃流池池底的雨水弃流口相通;所述的雨水汇集池还与雨水入水管相连;所述雨水弃流口的开闭由浮板控制;所述的浮板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的雨水汇集池的池底外壁上,另一端连接浮在所述雨水弃流池水面上的浮球;当所述的雨水弃流池中的水体达到一定体积时,所述的浮球升至最高点,浮板关闭雨水弃流口;所述的二次净化池内设有净化过滤层,所述的净化过滤层将二次净化池分隔为过滤区和未过滤区;所述的未过滤区与所述的雨水汇集池相连,所述的过滤区设有排水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弃流过滤收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次净化池中的过滤区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毅尹庆徐瑞萍石昭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