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河道整治的仿木护岸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8955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16: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河道整治的仿木护岸结构,包括:基桩;垫层,所述垫层设在所述基桩上;导梁,所述导梁设在所述垫层上,所述导梁上具有开口向上的安装槽;多个仿木立柱,多个所述仿木立柱依次紧密排列,每个所述仿木立柱的下端均插接在所述安装槽内;其中,每个所述仿木立柱的截面上均形成有相对设置的凹槽和凸榫,相邻两个所述仿木立柱中,一个所述仿木立柱的所述凸榫间隙地配合在另一个所述仿木立柱的所述凹槽内。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河道整治的仿木护岸结构,一方面仿木立柱平面线形平顺,美观,对河道护岸工程的美观度有很大提升,另一方面在技术上解决了密排仿木桩以及密排木桩护岸结构无法避免的水土渗漏问题。

For wood revetment of river regulation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wood revetment structure, river regulation including pile; cushion, the cushion is arranged on the pile; beam, the beam is arranged on the cushion, the guide beam is provided with an opening to the installation groove; a plurality of wood columns, a plurality of imitation wooden column which is tightly arranged at the lower end of each of the wood column is inserted in the mounting groove; the groove is arranged relatively and form the tenon section of each column of the wood, the wood of two adjacent columns, one of the tenon clearance of the column with the wood in another of the wood column in the groove. According to wood revetment structure of river regulation an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a wood column alignment is smooth, beautiful, beautiful degree of river revetment engineering has greatly improved, on the other hand to solve the dense row of imitation wood piles and soil seepage problem of dense piles of revetment structure can not be avoided in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河道整治的仿木护岸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河道整治的仿木护岸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河道治理对护岸结构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岸结构不仅结构安全,而且景观、生态。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近年来相关河道整治设计单位均研究出各种结构形式的护岸结构型式,有生态砌块挡墙结构、生态护坡结构以及密排仿木结构等。对于密排仿木结构又有多种型式,如:密排仿木砼桩护岸,桩长一般4~6m,桩后面迎土面贴一层土工布;砼挡土墙或密排砼方桩表面贴半圆形仿木装饰。密排仿木砼桩护岸结构型式中,仿木砼桩之间接触面仅为一点,由于打桩设备、打桩水平等原因很难保证两个桩之间紧密在一起,很难保证没有一点空隙,虽然桩后迎土面贴一层土工布防止土体渗出,但土工布腐烂后,桩后土体会随着水体流入河道,将危及护岸的安全。现有砼挡土墙挂贴半圆形仿木装饰护岸结构型式中,适用范围有局限性,要求河道沿岸地形比较开阔,具备开挖条件,同时首先先把钢筋砼L式挡土墙施工完毕,强度满足要求后再挂贴仿木装饰结构,施工相对复杂,投资比较大。密排砼方桩表面挂贴半圆形仿木装饰护岸结构型式,可以用于河道沿岸有建(构)筑物不具备放坡开挖条件的河段,密排砼方桩施工要求较高,一方面要求方桩排列紧密,防止水土从方桩缝中流失,另一方面要求方桩排列整齐,方便密排方桩迎水面挂贴仿木装饰结构,才能保证岸线平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河道整治的仿木护岸结构,一方面仿木立柱平面线形平顺,美观,对河道护岸工程的美观度有很大提升,另一方面在技术上解决了密排仿木桩以及密排木桩护岸结构无法避免的水土渗漏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河道整治的仿木护岸结构,包括:基桩;垫层,所述垫层设在所述基桩上;导梁,所述导梁设在所述垫层上,所述导梁上具有开口向上的安装槽;多个仿木立柱,多个所述仿木立柱依次紧密排列,每个所述仿木立柱的下端均插接在所述安装槽内;其中,每个所述仿木立柱的截面上均形成有相对设置的凹槽和凸榫,相邻两个所述仿木立柱中,一个所述仿木立柱的所述凸榫间隙地配合在另一个所述仿木立柱的所述凹槽内。有利地,所述仿木立柱的直径为150mm~250mm。有利地,所述仿木立柱的高度为70mm~110mm。有利地,所述凹槽为矩形凹槽,所述凸榫为矩形凸榫。有利地,所述矩形凹槽的长度比所述矩形凸榫的长度大4mm~6mm,所述矩形凹槽的宽度比所述矩形凸榫的宽度大4mm~6mm。有利地,所述基桩为钢筋砼方桩,所述垫层为素砼垫层,所述导梁为钢筋砼导梁,所述仿木立柱为钢筋砼圆桩。有利地,所述仿木立柱的外表面为仿树皮外表面。有利地,所述安装槽的截面为底部小开口大的等腰梯形。有利地,所述安装槽与多个所述仿木立柱之间采用细粒式素砼灌实。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河道整治的仿木护岸结构示意图;图2是多个仿木立柱的安装示意图;图3是仿木立柱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河道整治的仿木护岸结构。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河道整治的仿木护岸结构为设置在河岸边的,基桩间隔布置、垫层和导梁也是首尾相连的多个,但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改进点在于仿木立柱,因此,对于基桩、垫层和导梁的数量不做赘述,这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可以理解的。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河道整治的仿木护岸结构,包括:基桩100,垫层200,导梁300,多个仿木立柱400。具体而言,基桩100可以为钢筋砼方桩。垫层200设在基桩100上。有利地,垫层200可以为素砼垫层。导梁300设在垫层200上,导梁300上具有开口向上的安装槽301。有利地,导梁300可以为钢筋砼导梁,多个仿木立柱400依次紧密排列,每个仿木立柱400的下端均插接在安装槽301内。有利地,仿木立柱400为钢筋砼圆桩。其中,如图3所示,每个仿木立柱400的截面(垂直于仿木立柱400轴向的截面)上均形成有相对设置的凹槽401和凸榫402(即凹槽401的中心与凸榫402的中心的连线过仿木立柱400的中心)。如图2所示,相邻两个仿木立柱400中,一个仿木立柱400的凸榫402间隙地配合在另一个仿木立柱400的凹槽401内。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河道整治的仿木护岸结构,为确保结构整体稳定,下面设置了钢筋砼方桩基础;将仿木立柱紧密埋设在下面带安装槽的钢筋砼导梁内,确保仿木立柱平面线形平顺,美观;仿木立柱相对设置凹槽和凸榫,密排时后埋设的一个仿木立柱很方便地将其凸榫插入相邻一个仿木立柱凹槽,使仿木立柱结构紧密并排在一起,水土基本上不会从仿木立柱之间渗漏出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仿木立柱400的直径可以为150mm~250mm。仿木立柱400的高度可以为70mm~110mm。凹槽401可以为矩形凹槽,凸榫402为矩形凸榫。有利地,所述矩形凹槽的长度比所述矩形凸榫的长度大4mm~6mm,所述矩形凹槽的宽度比所述矩形凸榫的宽度大4mm~6mm。进一步地,仿木立柱400的外表面为仿树皮外表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安装槽301的截面(垂直于导梁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为底部小开口大的等腰梯形。有利地,安装槽301与多个仿木立柱400之间采用细粒式素砼灌实。通过本专利技术,一方面仿木立柱平面线形平顺,美观,对河道护岸工程的美观度有很大提升,另一方面在技术上解决了密排仿木桩以及密排木桩护岸结构无法避免的水土渗漏问题。另外,通过投资对比分析,本专利技术仿木立柱护岸比同技术标准的砼挡土墙挂贴半圆形仿木装饰护岸以及密排砼方桩表面挂贴半圆形仿木装饰护岸造价略低,投资较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河道整治的仿木护岸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河道整治的仿木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桩;垫层,所述垫层设在所述基桩上;导梁,所述导梁设在所述垫层上,所述导梁上具有开口向上的安装槽;多个仿木立柱,多个所述仿木立柱依次紧密排列,每个所述仿木立柱的下端均插接在所述安装槽内;其中,每个所述仿木立柱的截面上均形成有相对设置的凹槽和凸榫,相邻两个所述仿木立柱中,一个所述仿木立柱的所述凸榫间隙地配合在另一个所述仿木立柱的所述凹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河道整治的仿木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桩;垫层,所述垫层设在所述基桩上;导梁,所述导梁设在所述垫层上,所述导梁上具有开口向上的安装槽;多个仿木立柱,多个所述仿木立柱依次紧密排列,每个所述仿木立柱的下端均插接在所述安装槽内;其中,每个所述仿木立柱的截面上均形成有相对设置的凹槽和凸榫,相邻两个所述仿木立柱中,一个所述仿木立柱的所述凸榫间隙地配合在另一个所述仿木立柱的所述凹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道整治的仿木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仿木立柱的直径为150mm~25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道整治的仿木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仿木立柱的高度为70mm~11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道整治的仿木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念斌祝青陈志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嘉定水务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