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燃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8377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1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燃料装置,包括由支柱和座体组成的主体,支柱右侧设有增压动力装置,座体顶部设有紧固装置,紧固装置顶面与增压动力装置底面相称设置,增压动力装置内部设有第一内腔、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第一内腔右侧内壁设有第二滑运槽,第一内腔左侧设有上下延长设置的外螺型管套,外螺型管套顶部延长段穿通第一内腔内顶壁且转绕配合连接,外螺型管套顶部延长段末尾伸至第二内腔内,外螺型管套底部延长段穿通第一内腔内底壁且转绕配合连接,第一内腔内的外螺型管套上螺型配合连接有向右侧延长设置的第二滑运块;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提高了秸秆箱的固定稳固性。

New energy fuel device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 new energy fuel device comprises a main body and a seat body composed of pillar, pillar is arranged at the right side of pressurized power device, the top of a seat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astening device, a fastening device and the top surface of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device to set the power booster, booster power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inner cavity, second cavity and the first cavity thir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inner wall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inner chute, first the left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outer screw arranged on the sleeve type extension, external screw type sleeve top extension through the first inner cavity of the top wall and turn around with external screw type pipe connection, the top second Sue Onobukotoko extended the cavity outside screw through the first extension pipe at the bottom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bottom wall and turn around with screw connection, external screw type pipe first in an inner cavity is matched with a right to extend the set of second slip block; the structure of the inventio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 convenient operation, improved safety in use and stable fixation of straw box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燃料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
,具体是一种新能源燃料装置。
技术介绍
秸秆是一种很好的清洁可再生燃料源,农作物秸秆、树叶、枯枝、锯末、杂草等一切可燃的物质,都可做秸秆煤的原料,制作秸秆煤的成本低廉,秸秆煤块使用方便且燃烧效果好。秸秆煤生产过程中,需要粉碎后加压、增密成型。传统的加压机器成型规格单一,成型效果差,加压过程不稳定,自动化程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能源燃料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能源燃料装置,包括由支柱和座体组成的主体,所述支柱右侧设有增压动力装置,所述座体顶部设有紧固装置,所述紧固装置顶面与所述增压动力装置底面相称设置,所述增压动力装置内部设有第一内腔、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所述第一内腔右侧内壁设有第二滑运槽,所述第一内腔左侧设有上下延长设置的外螺型管套,所述外螺型管套顶部延长段穿通所述第一内腔内顶壁且转绕配合连接,所述外螺型管套顶部延长段末尾伸至所述第二内腔内,所述外螺型管套底部延长段穿通所述第一内腔内底壁且转绕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内腔内的所述外螺型管套上螺型配合连接有向右侧延长设置的第二滑运块,所述外螺型管套与所述第二滑运槽之间的所述第二滑运块底部固定设有推拉杆,所述推拉杆底部穿通所述第一内腔底部的所述增压动力装置且滑运配合连接,所述推拉杆底端内设有转绕连接杆,所述外螺型管套内配合连接有上下延长设置的转绕轴,所述转绕轴顶部延长段伸至所述第二内腔内,所述转绕轴底部延长段伸至所述第三内腔内,所述外螺型管套顶部末尾固定设有与所述转绕轴配合连接的第一齿状轮,所述第一齿状轮右侧齿合连接有第二齿状轮,所述第三内腔左侧底部的所述转绕轴上绕设有第一锥状轮,所述第三内腔右侧顶壁设有与所述转绕连接杆底部固定连接的第二锥状轮,所述第二锥状轮底部相称的所述第三内腔内底壁设有容设腔,所述容设腔内连接有顶部与所述第二锥状轮底部固定连接的增压杆,所述增压杆底部固定连接有增压块,所述增压块容于所述容设腔内。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内腔设置在所述第一内腔上方的所述增压动力装置内,所述第三内腔设置在所述第一内腔下方的所述增压动力装置内。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支柱右面内设有上下延长设置的第一滑运槽,所述第一滑运槽内设有上下延长设置的第一螺型杆,所述第一螺型杆上螺型配合连接有第一滑运块,所述第一滑运块右侧端与所述增压动力装置左侧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型杆底端与所述第一滑运槽内底壁转绕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型杆顶端与第一动力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外表面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运槽内顶壁内且固定连接。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转绕轴顶部末尾与第二动力装置连接,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外表面设置于所述第二内腔内顶壁内且固定连接,所述转绕轴底部末尾与所述第三内腔内底壁转绕配合连接,所述第二齿状轮顶部连接有第三动力装置,所述第三动力装置外表面设置于所述第二内腔内顶壁内且固定连接。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滑运块右侧延长末尾伸至所述第二滑运槽内且滑运配合连接。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紧固装置顶面内左右分别设有第三滑运槽,所述第三滑运槽之间设有凸顶块,所述凸顶块内设有第四动力装置,所述第四动力装置两侧均设有向外侧延长设置的第二螺型杆,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二螺型杆分别穿通左右两侧的所述凸顶块并伸至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三滑运槽内且与所述第三滑运槽外侧内壁转绕配合连接,每个所述第三滑运槽内的所述第二螺型杆上螺型配合连接有顶部长出所述第三滑运槽顶面的卡定滑运块,两组所述卡定滑运块顶部卡有秸秆箱,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二螺型杆螺型方向相背设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第一内腔左侧设上下延长设置的外螺型管套,外螺型管套顶部延长段穿通第一内腔内顶壁且转绕配合连接,外螺型管套顶部延长段末尾伸至第二内腔内,外螺型管套底部延长段穿通第一内腔内底壁且转绕配合连接,第一内腔内的外螺型管套上螺型配合连接向右侧延长设置的第二滑运块,外螺型管套与第二滑运槽之间的第二滑运块底部固定设推拉杆,从而由外螺型管套带动第二滑运块上下移,实现控制增压杆的伸至和长出,提高安全性,同时在未使用时第一锥状轮和第二锥状轮为脱离状态,增强了使用安全性。2.通过支柱右面内设上下延长设置的第一滑运槽,第一滑运槽内设上下延长设置的第一螺型杆,第一螺型杆上螺型配合连接第一滑运块,第一滑运块右侧端与增压动力装置左侧端固定连接,第一螺型杆底端与第一滑运槽内底壁转绕配合连接,第一螺型杆顶端与第一动力装置连接,第一动力装置外表面设置于第一滑运槽内顶壁内且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增压动力装置上下工作。3.通过紧固装置顶面内左右分别设第三滑运槽,第三滑运槽之间设凸顶块,凸顶块内设第四动力装置,第四动力装置两侧均设向外侧延长设置的第二螺型杆,左右两侧的第二螺型杆分别穿通左右两侧的凸顶块并伸至左右两侧的第三滑运槽内且与第三滑运槽外侧内壁转绕配合连接,每个第三滑运槽内的第二螺型杆上螺型配合连接顶部长出第三滑运槽顶面的卡定滑运块,两组卡定滑运块顶部相称侧分别设秸秆箱,左右两侧的第二螺型杆螺型方向相背设置,从而实现对不同大小的秸秆箱进行固定工作。4.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实现自动控制增压杆的伸缩保护以及连接,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能实现自动固定卡定连接,提高了秸秆箱的固定稳固性。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能源燃料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锥状轮与第二锥状轮齿合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能源燃料装置增压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紧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能源燃料装置,包括由支柱52和座体51组成的主体5,所述支柱52右侧设有增压动力装置6,所述座体51顶部设有紧固装置7,所述紧固装置7顶面与所述增压动力装置6底面相称设置,所述增压动力装置6内部设有第一内腔63、第二内腔61和第三内腔62,所述第一内腔63右侧内壁设有第二滑运槽631,所述第一内腔63左侧设有上下延长设置的外螺型管套616,所述外螺型管套616顶部延长段穿通所述第一内腔63内顶壁且转绕配合连接,所述外螺型管套616顶部延长段末尾伸至所述第二内腔61内,所述外螺型管套616底部延长段穿通所述第一内腔63内底壁且转绕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内腔63内的所述外螺型管套616上螺型配合连接有向右侧延长设置的第二滑运块632,所述外螺型管套616与所述第二滑运槽631之间的所述第二滑运块632底部固定设有推拉杆633,所述推拉杆633底部穿通所述第一内腔63底部的所述增压动力装置6且滑运配合连接,所述推拉杆633底端内设有转绕连接杆622,所述外螺型管套616内配合连接有上下延长设置的转绕轴613,所述转绕轴613顶部延长段伸至所述第二内腔61内,所述转绕轴613底部延长段伸至所述第三内腔62内,所述外螺型管套616顶部末尾固定设有与所述转绕轴613配合连接的第一齿状轮615,所述第一齿状轮615右侧齿合连接有第二齿状轮614,所述第三内腔62左侧底部的所述转绕轴613上绕设有第一锥状轮624,所述第三内腔62右侧顶壁设有与所述转绕连接杆6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能源燃料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能源燃料装置,包括由支柱和座体组成的主体,其特征在于:支柱右侧设有增压动力装置,座体顶部设有紧固装置,紧固装置顶面与增压动力装置底面相称设置,增压动力装置内部设有第一内腔、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第一内腔右侧内壁设有第二滑运槽,第一内腔左侧设有上下延长设置的外螺型管套,外螺型管套顶部延长段穿通第一内腔内顶壁且转绕配合连接,外螺型管套顶部延长段末尾伸至第二内腔内,外螺型管套底部延长段穿通第一内腔内底壁且转绕配合连接,第一内腔内的外螺型管套上螺型配合连接有向右侧延长设置的第二滑运块,外螺型管套与第二滑运槽之间的第二滑运块底部固定设有推拉杆,推拉杆底部穿通第一内腔底部的增压动力装置且滑运配合连接,推拉杆底端内设有转绕连接杆,外螺型管套内配合连接有上下延长设置的转绕轴,转绕轴顶部延长段伸至第二内腔内,转绕轴底部延长段伸至第三内腔内,外螺型管套顶部末尾固定设有与转绕轴配合连接的第一齿状轮,第一齿状轮右侧齿合连接有第二齿状轮,第三内腔左侧底部的转绕轴上绕设有第一锥状轮,第三内腔右侧顶壁设有与转绕连接杆底部固定连接的第二锥状轮,第二锥状轮底部相称的第三内腔内底壁设有容设腔,容设腔内连接有顶部与第二锥状轮底部固定连接的增压杆,所述增压杆底部固定连接有增压块,所述增压块容于所述容设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燃料装置,包括由支柱和座体组成的主体,其特征在于:支柱右侧设有增压动力装置,座体顶部设有紧固装置,紧固装置顶面与增压动力装置底面相称设置,增压动力装置内部设有第一内腔、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第一内腔右侧内壁设有第二滑运槽,第一内腔左侧设有上下延长设置的外螺型管套,外螺型管套顶部延长段穿通第一内腔内顶壁且转绕配合连接,外螺型管套顶部延长段末尾伸至第二内腔内,外螺型管套底部延长段穿通第一内腔内底壁且转绕配合连接,第一内腔内的外螺型管套上螺型配合连接有向右侧延长设置的第二滑运块,外螺型管套与第二滑运槽之间的第二滑运块底部固定设有推拉杆,推拉杆底部穿通第一内腔底部的增压动力装置且滑运配合连接,推拉杆底端内设有转绕连接杆,外螺型管套内配合连接有上下延长设置的转绕轴,转绕轴顶部延长段伸至第二内腔内,转绕轴底部延长段伸至第三内腔内,外螺型管套顶部末尾固定设有与转绕轴配合连接的第一齿状轮,第一齿状轮右侧齿合连接有第二齿状轮,第三内腔左侧底部的转绕轴上绕设有第一锥状轮,第三内腔右侧顶壁设有与转绕连接杆底部固定连接的第二锥状轮,第二锥状轮底部相称的第三内腔内底壁设有容设腔,容设腔内连接有顶部与第二锥状轮底部固定连接的增压杆,所述增压杆底部固定连接有增压块,所述增压块容于所述容设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腔设置在所述第一内腔上方的所述增压动力装置内,所述第三内腔设置在所述第一内腔下方的所述增压动力装置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佳佳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市汇宜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