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微创通路入路的椎体融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88166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1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经微创通路入路的椎体融合系统,包括袋囊和支撑材料,所述袋囊能折叠或能收缩,在袋囊的一端设置注射口,支撑材料通过注射口注入袋囊内,袋囊充盈状态时为长条形结构,袋囊与上下椎体接触的面为椎体接触面,在袋囊侧面的长度方向设置可收缩的限定机构,可收缩的限定机构的宽度小于或等于袋囊自然充盈状态时的宽度,当袋囊植入椎间盘内并完成支撑材料的注入时,袋囊平行于宽度方向且垂直于椎体接触面的横截面呈“工”字形或矩形;解决了融合器与上下椎体的接触面积无法控制,使得植骨空间过小而影响上下椎体融合效果的问题;能实现无级别地适应椎间隙高度且与上下椎体的接触面积是可控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微创通路入路的椎体融合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脊柱椎间融合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经微创通路入路的椎体融合系统。
技术介绍
脊柱退行性疾病及其结构受损是造成人体颈肩腰腿疼痛、感觉和运动功能受损甚至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上世纪50年代,Cloward首先提出后路腰椎融合术(PLIF),该技术发展成为当今脊柱外科基本术式之一。1986年Badgy和Kuslich设计出适用于人体的椎间融合器(Cage),即BAK系统。此后,椎体间植骨融合技术有了较大发展,成为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和结构损伤的一种基本手术方式。椎间融合器的原理是以病变椎间隙为中心,在植入椎间融合器后,撑开力使融合节段的肌肉、纤维环和前、后纵韧带处于持续张力状态下,使融合节段和融合器达到三维超静力学固定。其次,椎间融合器通过恢复椎间隙的高度,以恢复脊柱前、中柱的应力及稳定,恢复、维持脊柱固有生理凸起,扩大椎间孔,缓解硬膜囊、神经根的受压。椎间融合器的中空结构为其内的松质骨的融合提供良好的力学环境,从而达到界面永久融合的目的。现有的常规融合器一般为固定形状的箱式结构,依靠一系列高度不同的型号适应不同的椎体间隙,无法完全和病患的椎间隙匹配;而且不可以变换形态,植入时创口较大,对病人损伤较大,术后恢复慢。针对上述产品结构的缺陷出现了一些可以膨胀的融合器的设计。例如,中国专利CN105380735A中公开了一种椎间填充融合装置,用于填入人体腰椎的任意两个相邻的椎体终板之间,由容置件和设于所述容置件外围的网状体组成,使用时向所述容置件与所述网状体之间填充入具有自凝固性的第一填充物。但其在网状体外围未设置限定结构,填充自凝固性的第一填充物时,网状体膨胀出的形状不可控,导致与上下椎体的接触面积无法控制,使得植骨空间过小而影响上下椎体融合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经微创通路入路的椎体融合系统,这种椎体融合系统能实现无级别地适应椎间隙高度且与上下椎体的接触面积是可控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经微创通路入路的椎体融合系统,包括袋囊和支撑材料,所述袋囊能折叠或能收缩,在所述袋囊的一端设置注射口,所述支撑材料通过所述注射口注入所述袋囊的内部,所述袋囊充盈状态时为长条形结构,所述袋囊与上下椎体接触的面为椎体接触面,在所述袋囊侧面的长度方向设置可收缩的限定机构,所述可收缩的限定机构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袋囊自然充盈状态时的宽度,当所述袋囊植入椎间盘内并完成所述支撑材料的注入时,所述袋囊平行于宽度方向且垂直于所述椎体接触面的横截面呈“工”字形或矩形。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优选的,所述可收缩的限定机构包括两个片状结构和连接两个所述片状结构的连接件。优选的,两个所述片状结构与所述连接件是一体制成或分体组合制成。优选的,所述连接件是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的两端连接两个所述片状结构的相邻端部。优选的,所述连接件是多根杆或丝,多根所述杆或丝被设置在两个所述片状结构之间。优选的,所述片状结构是雕刻或编织而成的网状片材。优选的,所述袋囊沿垂直于所述椎体接触面的方向设置贯穿孔。优选的,所述贯穿孔限定的空间是植骨仓,所述植骨仓与所述袋囊的内部空间相隔离。优选的,所述贯穿孔有多个,多个所述贯穿孔之间具有连通通道。优选的,在所述椎体接触面上设置防滑结构。优选的,所述防滑结构是网格形片材,所述支撑材料受力从所述网格形片材的格子中外凸形成防滑凸起。优选的,所述防滑结构是可压缩片材,在所述可压缩片材与椎体接触的面上设置倒刺或凸起。优选的,所述防滑结构是固定在所述袋囊表面的倒刺或凸起。优选的,在所述注射口上设置有止回阀。优选的,所述支撑材料是自凝固骨填充材料。优选的,所述椎体融合系统还包括注射管,所述注射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的远端设置弹性卡口,所述弹性卡口与所述注射口的连接头卡扣式连接。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进步如下:1、本专利技术的经微创通路入路的椎体融合系统通过向可折叠或可收缩袋囊内注射支撑材料的方式形成融合器,可以实现无级别的升高从而适应不同的椎间隙。2、本专利技术的经微创通路入路的椎体融合系统侧面设置有可收缩的限定机构,限制其在平行于宽度方向且垂直于椎体接触面的横截面上呈“工”字形或矩形,一方面保障了椎体融合系统与椎体的接触面大小可控,另一方面在椎体接触面大小一样的情况下留下了尽可能大的植骨空间。3、本专利技术的经微创通路入路的椎体融合系统,由可折叠或可收缩袋囊和可收缩的限定机构组成,整体也是可压缩的,可以通过微创通道进入椎间隙,然后在椎间隙内膨胀开,使得手术时患者的创伤更小,有利于术后恢复。4、本专利技术的经微创通路入路的椎体融合系统,在袋囊沿垂直于所述椎体接触面的方向设置1个或多个贯穿孔,所述贯穿孔限定的空间是植骨仓,多个植骨仓有利于后续骨活性物质的注入。5、本专利技术的经微创通路入路的椎体融合系统,在椎体接触面上设置防滑结构可以有效地防止椎体融合系统在植入体内后移动。6、本专利技术的经微创通路入路的椎体融合系统的注射管包括内管和外管,外管的远端设置弹性卡口与注射口的连接头卡扣式连接,既可以避免使用螺纹连接引起的误旋转导致脱离而影响操作,又可以通过弹性卡口的设计取代螺纹使得填充物输送管的壁更薄。7、本专利技术的经微创通路入路的椎体融合系统的注射口设置有止回阀可以防止填充到袋囊中的支撑材料泄露。附图说明图1a是经微创通路入路的椎体融合系统在平行于宽度方向且垂直于椎体接触面的方向的横截面为“工”字形的结构示意图;图1b是经微创通路入路的椎体融合系统在平行于宽度方向且垂直于椎体接触面的方向的横截面为矩形的结构示意图;图2a是第一种可收缩的限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b是第二种可收缩的限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c是第三种可收缩的限定机构沿高度方向的剖面图;图3a是第一种贯穿孔的结构示意图;图3b是第二种贯穿孔的结构示意图;图3c是第三种贯穿孔的结构示意图;图4a是椎体融合系统的第一种骨活性物质输送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b是椎体融合系统的第二种骨活性物质输送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a是椎体融合系统的注射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b是椎体融合系统的注射管的外管远端的局部放大图;图6a是防滑结构为网格形片材的结构示意图;图6b是防滑结构为可压缩片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是袋囊,2是可收缩的限定机构,3是注射管,11是支撑材料,12是注射口,13是防滑结构,14是连接头,15是植骨仓,16是第一通孔,17是第二通孔,21是片状结构,22是连接件,23是无延展性的柔性线或丝,31是内管,32是外管,321是弹性卡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a和图1b所示,一种经微创通路入路的椎体融合系统,包括袋囊1和支撑材料,所述袋囊1能折叠或能收缩,在所述袋囊1的一端设置注射口12,所述支撑材料通过所述注射口12注入所述袋囊1的内部,所述袋囊1充盈状态时为长条形结构,所述袋囊1与上下椎体接触的面为椎体接触面,在所述袋囊1侧面的长度方向设置可收缩的限定机构2,如图1a所示,当所述可收缩的限定机构2的宽度小于所述袋囊1自然充盈状态时的宽度时,袋囊1植入椎间盘内并完成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经微创通路入路的椎体融合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经微创通路入路的椎体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袋囊(1)和支撑材料(11),所述袋囊(1)能折叠或能收缩,在所述袋囊(1)的一端设置注射口(12),所述支撑材料(11)通过所述注射口(12)注入所述袋囊(1)的内部,所述袋囊(1)充盈状态时为长条形结构,所述袋囊(1)与上下椎体接触的面为椎体接触面,在所述袋囊(1)侧面的长度方向设置可收缩的限定机构(2),所述可收缩的限定机构(2)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袋囊(1)自然充盈状态时的宽度,当所述袋囊(1)植入椎间盘内并完成所述支撑材料(11)的注入时,所述袋囊(1)平行于宽度方向且垂直于所述椎体接触面的横截面呈“工”字形或矩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微创通路入路的椎体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袋囊(1)和支撑材料(11),所述袋囊(1)能折叠或能收缩,在所述袋囊(1)的一端设置注射口(12),所述支撑材料(11)通过所述注射口(12)注入所述袋囊(1)的内部,所述袋囊(1)充盈状态时为长条形结构,所述袋囊(1)与上下椎体接触的面为椎体接触面,在所述袋囊(1)侧面的长度方向设置可收缩的限定机构(2),所述可收缩的限定机构(2)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袋囊(1)自然充盈状态时的宽度,当所述袋囊(1)植入椎间盘内并完成所述支撑材料(11)的注入时,所述袋囊(1)平行于宽度方向且垂直于所述椎体接触面的横截面呈“工”字形或矩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微创通路入路的椎体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收缩的限定机构(2)包括两个片状结构(21)和连接两个所述片状结构(21)的连接件(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微创通路入路的椎体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片状结构(21)与所述连接件(22)是一体制成或分体组合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微创通路入路的椎体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2)是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的两端连接两个所述片状结构(21)的相邻端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微创通路入路的椎体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2)是多根杆或丝,多根所述杆或丝被设置在两个所述片状结构(21)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微创通路入路的椎体融合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世文邓双毛克亚汪宇张鹏云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华科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