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枣的扦插扩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880704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藤枣的扦插扩繁方法,通过苗床地选择、处理与消毒、营养袋准备、插穗采集与处理、扦插、保温、保湿及遮阴处理、苗期管理。可使扦插成活率达到最高值,同时保证苗木生长良好,苗木生长量也达到最高值,从而达到扩大藤枣种群数量。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保证扦插成活率,形成藤枣幼苗,达到种群扩繁的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扦插扩繁技术也适用于具有类似生物学特性的其它物种的扦插扩繁过程,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方法易于掌握和成活率高等特点。本方法特别适用于藤枣属植物扦插扩繁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藤枣的扦插扩繁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藤枣的扦插扩繁方法,属于植物繁殖

技术介绍
藤栆作为防己科单种属植物,分布地域间断而狭窄,具有重要的系统学和区系地理学研究价值。然而,藤枣野外种群数量极其稀少,《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将藤栆列为极危物种时,记载已知藤栆仅1株。而经过科研人员的大范围野外考察,目前能见到的藤枣可靠数量也仅仅约50株左右,种群灭绝风险极为严重。因此,藤枣被列为我国国家I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国家林业局和农业部,1999)、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极危(CR-D)种,以及云南省112种急需保护的极小种群保护物种之一。正是基于藤枣的极度濒危地位及其灭绝风险,种群扩繁技术迫在眉睫。然而,由于藤枣果实极为难见,种子不易收集,通过种子繁殖可行性极低。目前,国内外有关藤枣的研究极为缺乏,主要集中于花粉形态(Ferguson,1975)、叶片解剖学(Cutler,1975;王凤春,1984;洪亚平等,2001)、种群分布及种群状况(侯昭强等,2015);有关其营养繁殖方法未见报道。由于藤枣存在中空髓心现象,其扦插扩繁极其不易成活,因此,探索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藤枣的扦插扩繁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下列各步骤:(1)苗床地选择、处理与消毒:选择苗床地,将苗床地去除杂草并平整后,在地上铺设一层红砖,使苗床高于地面;在苗床四周用木板镶出苗床;苗床形成后进行消毒处理;(2)营养袋准备:土壤采取深挖地表2m以下生土;土壤取回后分别装进直径为10cm的营养袋内;营养袋装好后顺序放置于苗床内,每3行为一组,每两组之间留30cm宽作为人行步道;(3)保温、保湿、遮阴设施准备:在苗床上每组营养袋放置处架设龙骨,龙骨隆起最高处高于苗床至少50cm以上;(4)插穗采集与处理:选择生长健壮、芽点较多、直径大于0.3cm的枝条作为插穗;插穗采集时间为休眠后期;枝条剪取后,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藤枣的扦插扩繁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下列各步骤:(1)苗床地选择、处理与消毒:选择苗床地,将苗床地去除杂草并平整后,在地上铺设一层红砖,使苗床高于地面;在苗床四周用木板镶出苗床;苗床形成后进行消毒处理;(2)营养袋准备:土壤采取深挖地表2m以下生土;土壤取回后分别装进直径为10cm的营养袋内;营养袋装好后顺序放置于苗床内,每3行为一组,每两组之间留30cm宽作为人行步道;(3)保温、保湿、遮阴设施准备:在苗床上每组营养袋放置处架设龙骨,龙骨隆起最高处高于苗床至少50cm以上;(4)插穗采集与处理:选择生长健壮、芽点较多、直径大于0.3cm的枝条作为插穗;插穗采集时间为休眠后期;枝条剪取后,立即用水进行喷淋,然后利用保鲜膜将枝条包裹起来进行保湿,插穗截制时采用浓度95%的酒精喷雾消毒处理后的枝剪从枝条底部开始,剪取长度10~12cm枝条作为插穗,插穗底端切口采用斜切,顶端切口采用直切,切口距最底端芽点距离不少于5cm,每个插穗至少含有一个芽点;插穗上所留叶片用剪刀沿叶片外缘减掉3/4叶片;(5)扦插:将步骤(2)所得插穗用浓度9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万德徐崇华郎学东王发忠李智宏张志钧苏建荣张登林李帅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太阳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