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单元格直连卷绕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79731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5 17: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单元格直连卷绕电池,电池卷芯包括双极性卷绕板、正端子卷绕极板、负端子卷绕极板和隔膜;双极性卷绕板一半涂有正活性物质以作为正极板,另一半涂有负活性物质以作为负极板,中间留有一段未涂正、负活性物质的间隔区,用于各单元格之间的电连接;正端子卷绕极板涂有正活性物质以作为正极板,其一边留有一段未涂正活性物质的区域,作为电池卷芯的正极输出端;负端子卷绕极板涂有负活性物质以作为负极板,其一边留有一段未涂负活性物质的区域,作为电池卷芯的负极输出端;双极性卷绕板、正端子卷绕极板、负端子卷绕极板和隔膜卷设于所述卷绕电池轴芯。

Multiple cell direct connection winding batter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ulti cell direct winding battery, the battery roll core including bipolar winding plate, positive terminal and negative terminal plate winding winding plate and diaphragm; bipolar plate winding half coated with a positive active material for positive plate, the other half is coated with negative active material as the anode plate, the middle left a spacer is not coated wi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active material, used to connect each cell between the positive terminal plate; wound coated with positive active material as positive plate, the side with a non coated positive active material area, as the battery roll core is output; a negative terminal winding plate coating the negative active material as anode plate, the side with a negative active material uncoated areas as the cathode output end of the coil core; bipolar winding plate, positive terminal and negative terminal plate winding winding plate And the diaphragm are coiled in the winding battery shaft co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单元格直连卷绕电池
本申请涉及蓄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单元格直连卷绕电池。
技术介绍
传统的平板或传统卷绕铅蓄电池,其缺点之一是:由于其内的电池极板采用的垂直放置方式而导致的电解液层化现象;电解液层化现象,即电解液浓度差的极化现象,这是电池容量下降及寿命缩短的主要原因之一。缺点之二是传统铅酸电池内部各单元格间通过铅条极耳焊接进行电连接,这使得电池内阻大大提高,造成电池无法大功率放电和快速充电。缺点之三是传统铅酸电池在极板装配完后,电池的装配压力靠电池壳挤压来承受,因此传统铅酸电池在承受强冲击时,电池结构容易变形而失效,抗震动能力差。缺点之四是传统电池生产对环境污染严重:板栅铅合金熔炼及板栅铸造成型工艺、采用外化成工艺产生极板洗涤所含酸、重金属的废水。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多单元格直连卷绕电池。本申请提供一种多单元格直连卷绕电池,包括电池卷芯、卷绕电池轴芯、若干隔离胶条、电池上外壳、电池下外壳、两个圆形铸件端子和两个圆形端盖;所述电池卷芯包括若干双极性卷绕板、正端子卷绕极板、负端子卷绕极板和隔膜;其中所述双极性卷绕板一半涂有正活性物质以作为正极板,另一半涂有负活性物质以作为负极板,中间留有一段未涂正、负活性物质的间隔区,用于各单元格之间的电连接;正端子卷绕极板涂有正活性物质以作为正极板,其一边留有一段未涂正活性物质的区域,作为电池卷芯的正极输出端;负端子卷绕极板涂有负活性物质以作为负极板,其一边留有一段未涂负活性物质的区域,作为电池卷芯的负极输出端;隔膜用于吸酸,以使双极性卷绕极板、正端子卷绕极板和负端子卷绕极板发生电化学反应而产生电;所述双极性卷绕板、正端子卷绕极板、负端子卷绕极板和隔膜卷设于所述卷绕电池轴芯;所述电池上外壳和电池下外壳为直径相同的半圆筒,两者配合形成内部包括多个单元格的电池壳,用于放置所述电池卷芯;所述各隔离胶条分别卷设于卷绕电池轴芯的各单元格分界处,以将各单元格之间隔绝;所述两个圆形铸件端子分别与所述电池卷芯的正极输出端、负极输出端电连接,设置于电池壳的两端;所述两个圆形端盖用与设置在电池壳的两端,与所述电池上外壳和电池下外壳配合,实现电池壳的密封;其中,所述正端子卷绕极板都放置于第一个单元格或最后一个单元格,相应地,所述负端子卷绕极板都放置于最后一个单元格或第一个单元格。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隔离胶条为长条状,其卷设时相接触的面为凹槽面,并注有环氧胶,使得卷设时将双极性卷绕板的间隔区固定于其中。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卷绕电池轴芯在各单元格分界处具有与隔离胶条相适配的密封凹槽,所述密封凹槽注有环氧胶。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上外壳和电池下外壳在各单元格分界处都具有与所述隔离胶条相适配的凹槽,用嵌入卷设于卷绕电池轴芯后的隔离胶条,并通过环氧胶紧固粘接和密封。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上外壳与电池下外壳相接触的端边为相适配的凸起边和凹槽边的一者,所述电池下外壳与电池上外壳相接触的端边为相适配的凸起边和凹槽边的另一者;电池上外壳与电池下外壳通过所述相适配的凸起边和凹槽边卡接,以及注入到所述凹槽边的环氧胶粘接密封。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上外壳、电池下外壳与圆形端盖相接触的端边为凸起边和凹槽边的一者,所述圆形端盖与电池上外壳、电池下外壳相接触的端边为凸起边和凹槽边的另一者;圆形端盖与电池上外壳、电池下外壳通过所述相适配的凸起边和凹槽边卡接,以及注入到所述凹槽边的环氧胶粘接密封。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上外壳上具有与单元格数量一致的安全阀孔,用于独立地向各单元格内进行灌酸、排酸及排气;所述各安全阀孔都配备有安全阀胶帽及阀盖。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圆形铸件端子的一面与电池卷芯焊接,另一面的中心设有凸起;所述圆形端盖的中心开有用于将所述凸起伸出的孔,所述孔与凸起之间刷有环氧胶。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双极性卷绕极板为准双极性结构的柔性极板,其采用固态挤压工艺把铅包覆玻璃纤维制成铅丝后,再织网制成铅网柔性板栅,在铅网板栅的一半涂正活性物质作为正极板,在此铅网板栅的另一半涂负活性物质作为负极板,双极性极板的正、负活性物质间留一段空隙,用于单元格间的线连接,所述空隙为10毫米左右;所述正端子卷绕极板,其采用固态挤压工艺把铅包覆玻璃纤维制成铅丝后,再织网制成铅网板栅,在铅网板栅上涂正活性物质,其中极板的一边留有一段未涂正活性物质的区域,作为正端子卷绕极板的端线;所述负端子卷绕极板,其采用固态挤压工艺把铅包覆玻璃纤维制成铅丝后,再织网制成铅网板栅,在铅网板栅上涂负活性物质,其中极板的一边留有一段未涂负活性物质的区域,作为负端子卷绕极板的端线。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依上述实施的多单元格直连卷绕电池,由于所述双极性卷绕板、正端子卷绕极板、负端子卷绕极板和隔膜卷设于所述卷绕电池轴芯,极板(双极性卷绕板、正端子卷绕极板、负端子卷绕极板)之间都放置有所述隔膜,使极板压缩十分均匀,避免了传统电解液层化的现象;依上述实施的单元格直连卷绕电池,由于采用了双极性卷绕板,其中间留有一段未涂正、负活性物质的间隔区,用于各单元格之间的电连接,实现了内部各单元之间的单体电池的可靠电连接,不再有传统极耳焊接带来的大内阻等问题,实现了大功率放电和快速充电;依上述实施的多单元格直连卷绕电池,由于所述新型直连卷绕电池单元隔间有隔离胶条,电池芯卷绕过程中,在压力作用下,通过隔离胶条间压力挤压而实现单隔间密封,从而将电池芯中的各单元格隔绝,防止各单元格间串酸液和酸气,避免了电池内部一直处于串格状态而造成的存放或充放电时内部反应不一,避免了电池单元格间及电池间自放电不一致,保证了电池各单元格间的电池一致性和电池寿命;依上述实施的多单元格直连卷绕电池,由于各极板都是采用固态挤压工艺把铅包覆玻璃纤维制成铅丝后,再织网制成铅网板栅,因而大大提高了极板的耐腐蚀性能;依上述实施的多单元格直连卷绕电池,可根据需求调整多单元格的数量,从而制成不同电压的电池,方便、有效和简洁。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多单元格直连卷绕电池的剖视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双极性卷绕极板在卷绕前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双极性卷绕极板在卷绕后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正端子卷绕极板在卷绕前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正端子卷绕极板在卷绕后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负端子卷绕极板在卷绕前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负端子卷绕极板在卷绕后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隔膜在卷绕后的示意图;图9(a)和(b)分别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池上外壳在两个不同视图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池下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隔离胶条在卷绕后的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卷绕电池轴芯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圆形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池卷芯在卷绕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池卷芯在卷绕前的示意图;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多单元格直连卷绕电池在完成组装后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多单元格直连卷绕电池,其包括电池卷芯、卷绕电池轴芯0、若干隔离胶条5、电池上外壳7、电池下外壳8、两个圆形铸件端子6和两个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多单元格直连卷绕电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单元格直连卷绕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卷芯、卷绕电池轴芯、若干隔离胶条、电池上外壳、电池下外壳、两个圆形铸件端子和两个圆形端盖;所述电池卷芯包括若干双极性卷绕板、正端子卷绕极板、负端子卷绕极板和隔膜;其中所述双极性卷绕板一半涂有正活性物质以作为正极板,另一半涂有负活性物质以作为负极板,中间留有一段未涂正、负活性物质的间隔区,用于各单元格之间的电连接;正端子卷绕极板涂有正活性物质以作为正极板,其一边留有一段未涂正活性物质的区域,作为电池卷芯的正极输出端;负端子卷绕极板涂有负活性物质以作为负极板,其一边留有一段未涂负活性物质的区域,作为电池卷芯的负极输出端;隔膜用于吸酸,以使双极性卷绕极板、正端子卷绕极板和负端子卷绕极板发生电化学反应而产生电;所述双极性卷绕板、正端子卷绕极板、负端子卷绕极板和隔膜卷设于所述卷绕电池轴芯;所述电池上外壳和电池下外壳为直径相同的半圆筒,两者配合形成内部包括多个单元格的电池壳,用于放置所述电池卷芯;所述各隔离胶条分别卷设于卷绕电池轴芯的各单元格分界处,以将各单元格之间隔绝;所述两个圆形铸件端子分别与所述电池卷芯的正极输出端、负极输出端电连接,设置于电池壳的两端;所述两个圆形端盖用与设置在电池壳的两端,与所述电池上外壳和电池下外壳配合,实现电池壳的密封;其中,所述正端子卷绕极板都放置于第一个单元格或最后一个单元格,相应地,所述负端子卷绕极板都放置于最后一个单元格或第一个单元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单元格直连卷绕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卷芯、卷绕电池轴芯、若干隔离胶条、电池上外壳、电池下外壳、两个圆形铸件端子和两个圆形端盖;所述电池卷芯包括若干双极性卷绕板、正端子卷绕极板、负端子卷绕极板和隔膜;其中所述双极性卷绕板一半涂有正活性物质以作为正极板,另一半涂有负活性物质以作为负极板,中间留有一段未涂正、负活性物质的间隔区,用于各单元格之间的电连接;正端子卷绕极板涂有正活性物质以作为正极板,其一边留有一段未涂正活性物质的区域,作为电池卷芯的正极输出端;负端子卷绕极板涂有负活性物质以作为负极板,其一边留有一段未涂负活性物质的区域,作为电池卷芯的负极输出端;隔膜用于吸酸,以使双极性卷绕极板、正端子卷绕极板和负端子卷绕极板发生电化学反应而产生电;所述双极性卷绕板、正端子卷绕极板、负端子卷绕极板和隔膜卷设于所述卷绕电池轴芯;所述电池上外壳和电池下外壳为直径相同的半圆筒,两者配合形成内部包括多个单元格的电池壳,用于放置所述电池卷芯;所述各隔离胶条分别卷设于卷绕电池轴芯的各单元格分界处,以将各单元格之间隔绝;所述两个圆形铸件端子分别与所述电池卷芯的正极输出端、负极输出端电连接,设置于电池壳的两端;所述两个圆形端盖用与设置在电池壳的两端,与所述电池上外壳和电池下外壳配合,实现电池壳的密封;其中,所述正端子卷绕极板都放置于第一个单元格或最后一个单元格,相应地,所述负端子卷绕极板都放置于最后一个单元格或第一个单元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单元格直连卷绕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胶条为长条状,其卷设时相接触的面为凹槽面,并注有环氧胶,使得卷设时将双极性卷绕板的间隔区固定于其中。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单元格直连卷绕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电池轴芯在各单元格分界处具有与隔离胶条相适配的密封凹槽,所述密封凹槽注有环氧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单元格直连卷绕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上外壳和电池下外壳在各单元格分界处都具有与所述隔离胶条相适配的凹槽,用嵌入卷设于卷绕电池轴芯后的隔离胶条,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祖孟刘天荣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佰特瑞储能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