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嘧菌酯中间体4,6‑二氯嘧啶的合成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75502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5 1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嘧菌酯中间体4,6‑二氯嘧啶的合成工艺,其步骤如下:首先向氯化釜投入4,6二羟基嘧啶、三氯氧磷和二氯乙烷;其次向的氯化釜中滴加二甲基苯胺;然后滴加完毕后,向水解釜加水,把前述氯化釜物料慢慢加入水解釜,控制温度小于或等于45℃;滴加结束进行搅拌15分钟,停搅拌30分钟;再然后将前述水解釜中的物料分出油层至浓缩釜进行浓缩,浓缩出定量的二氯乙烷;再然后将前述浓缩出定量的二氯乙烷后转至结晶釜降温;最后将降温后的结晶釜进行离心、干燥,即得4,6‑二氯嘧啶。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更加清洁、环保和经济的合成工艺。

A synthesis technology of azoxystrobin intermediate 4,6 two chloro pyrimidin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ocess for synthesizing azoxystrobin intermediate 4,6 two chloro pyrimidine, its steps are as follows: first, to invest 4 6 two chlorinated kettle, three hydroxy pyrimidine, phosphorus oxychloride and two chlorine ethane; secondly to chlorinated kettle dropping two methyl aniline; then after dripping is finished, add water to the chloride hydrolysis tank, tank material slowly added to the hydrolysis tank, control temperature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45 DEG C; adding the end of stirring for 15 minutes, stirring for 30 minutes; then the material from reservoir to the concentrator in the hydrolysis tank was concentrated, concentrated quantitative two chlorine ethane; then the a concentration of two chloride after cooling to quantitative crystallization kettle; the crystallization kettle after cooling the centrifugation and drying, which was 4,6 two chloro pyrimidine.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provides a cleaner,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nd economical synthetic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嘧菌酯中间体4,6-二氯嘧啶的合成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嘧菌酯中间体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嘧菌酯中间体4,6-二氯嘧啶的合成工艺。
技术介绍
嘧菌酯是新型高效、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可用于茎叶喷雾、种子处理,也可进行士壤处理。嘧菌酯是新型高效、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可用于茎叶喷雾、种子处理,也可进行士壤处理。它对几乎所有真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瘸、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且与目前已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用于谷物、水稻、葡萄、马铃薯、蔬菜、果树及其它作物,对这些作物安全。嘧菌酯的中间体4,6-二氯嘧啶,4,6-二氯嘧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中间体,英文名称为4,6-dichlorpyrimidine,简写为DCP,化学分子式为C4H2Cl2N2,通常为白色至类白色固体,储存过程中经常会逐渐变为黄色。目前4,6-二氯嘧啶的合成工艺主要有两种,分别是第一:4,6-二羟基嘧啶在有机碱作用下与三氯氧磷反应制备4,6-二氯嘧啶;第二:4,6-二羟基嘧啶在三氯氧磷、三氯化磷和氯气共同作用下合成4,6-二氯嘧啶。此外也有关于第三:4,6-二羟基嘧啶在光气作用下制备4,6-二氯嘧啶,第四:酰胺类化合物与光气反应制备4,6-二氯嘧啶的报道。第一种方法生产后该工艺过程简单,设备投资较少,而且原料转化完全,收率比较高。主要缺点是废水量较大,而且废水成分较为复杂,所含的磷酸盐和氯化物难以分离,随着国家对水资源管理的日益严格,该工艺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第二种方法该工艺废水和废渣量明显减少,但该工艺反应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三氯氧磷作为溶剂,而且副产的二氯磷酸能够与三氯氧磷反应生成四氯三氧化二磷,消耗反应原料,浪费资源;第三种方法与三氯氧磷工艺相比,该工艺理论上所产生的废水量明显降低,副产物可以转化为纯度非常高的氯化物盐。但该工艺目前并没有实现大规模工业生产,分析其主要原因是4,6-二羟基嘧啶溶解度非常低,与光气的反应属于两相反应,反应难度大而且转化率比较低,通常报道的转化率在60%~70%,因此限制了该工艺的发展。第四种方法在该工艺中,原料光气的来源同样受到限制,此外,生成的两种酰胺盐容易发生自身缩合而得到取代的二氯嘧啶,不仅降低收率至60%左右,而且会极大地增加分离难度。此外,合成过程需要0.7~2.4MPa的压力,对于设备提出更高的要求,实际生产意义不大。除上述4种工艺外,也有以4-氯-6-甲氧基嘧啶与三氯氧磷反应以及4-氯-6-羟基嘧啶与三氯氧磷反应制备4,6-二氯嘧啶的工艺报道,不过都是以副产品回用为主进行的报道,实际产能受到原料来源的影响而受到极大限制。综上所述,目前4,6-二氯嘧啶的合成工艺仍然以4,6-二羟基嘧啶与三氯氧磷反应工艺为主,不同之处在于采用缚酸剂和以三氯化磷与氯气处理副产物二氯磷酸,前者产能较大,设备投资等较少,但废水较多,处理难度较大;后者副产物较少,且废水量较少,成分相对简单,但是存在设备利用率低和设备要求高,初始投资多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更加清洁、环保、经济的合成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嘧菌酯中间体4,6-二氯嘧啶的合成工艺,成本更低。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嘧菌酯中间体4,6-二氯嘧啶的合成工艺,其步骤如下:1)向氯化釜投入4,6二羟基嘧啶、三氯氧磷和二氯乙烷;2)向步骤1的氯化釜中滴加二甲基苯胺;3)步骤2滴加完毕后,向水解釜加水,把前述氯化釜物料慢慢加入水解釜,控制温度小于或等于45℃;滴加结束进行搅拌15-25分钟,停搅拌30-45分钟;4)将前述水解釜中的物料分出油层至浓缩釜进行浓缩,浓缩出定量的二氯乙烷;5)将前述浓缩出定量的二氯乙烷后转至结晶釜降温;6)将降温后的结晶釜进行离心、干燥,即得4,6-二氯嘧啶。进一步地,步骤1为向氯化釜投入4,6二羟基嘧啶、三氯氧磷和二氯乙烷,且4,6二羟基嘧啶和三氯氧磷摩尔比为1:4-5。进一步地,步骤3为步骤2滴加完毕后,向水解釜加水,把前述氯化釜物料慢慢加入水解釜,控制温度等于45℃;滴加结束进行搅拌15分钟,停搅拌30分钟。进一步地,步骤5为将前述浓缩出定量的二氯乙烷后转至结晶釜降温至室温。进一步地,步骤4的浓缩的二氯乙烷与原料的二氯乙烷的摩尔比2:3。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点和效果为:采用上述工艺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优点是不仅仅克服了废水较多和处理难度较大的技术难题,并且同时继承了现有技术的优点产能较大,设备投资等较少;且同时继承了现有技术的副产物较少,且废水量较少,成分相对简单的优点,且本申请克服了现有技术的难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更加清洁、环保和经济的合成工艺。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首先向氯化釜投入4,6二羟基嘧啶、三氯氧磷和二氯乙烷;其次向的氯化釜中滴加二甲基苯胺;然后滴加完毕后,向水解釜加水,把前述氯化釜物料慢慢加入水解釜,控制温度小于或等于45℃;滴加结束进行搅拌15分钟,停搅拌30分钟;再然后将前述水解釜中的物料分出油层至浓缩釜进行浓缩,浓缩出定量的二氯乙烷;再然后将前述浓缩出定量的二氯乙烷后转至结晶釜降温;最后将降温后的结晶釜进行离心、干燥,即得4,6-二氯嘧啶。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工艺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优点是不仅仅克服了废水较多和处理难度较大的技术难题,并且同时继承了现有技术的优点产能较大,设备投资等较少;且同时继承了现有技术的副产物较少,且废水量较少,成分相对简单的优点,且本申请克服了现有技术的难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更加清洁、环保和经济的合成工艺。实施例二首先向氯化釜投入4,6二羟基嘧啶、三氯氧磷和二氯乙烷,且4,6二羟基嘧啶和三氯氧磷摩尔比为1:4.2;其次向的氯化釜中滴加二甲基苯胺;然后滴加完毕后,向水解釜加水,把前述氯化釜物料慢慢加入水解釜,控制温度小于45℃;滴加结束进行搅拌18分钟,停搅拌33分钟;再然后将前述水解釜中的物料分出油层至浓缩釜进行浓缩,浓缩出定量的二氯乙烷;再然后将前述浓缩出定量的二氯乙烷后转至结晶釜降温至室温;最后将降温至室温后的结晶釜进行离心、干燥,即得4,6-二氯嘧啶。其中,浓缩的二氯乙烷与原料的二氯乙烷的摩尔比2:3。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工艺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优点是不仅仅克服了废水较多和处理难度较大的技术难题,并且同时继承了现有技术的优点产能较大,设备投资等较少;且同时继承了现有技术的副产物较少,且废水量较少,成分相对简单的优点,且本申请克服了现有技术的难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更加清洁、环保和经济的合成工艺。实施例三首先向氯化釜投入4,6二羟基嘧啶、三氯氧磷和二氯乙烷,且4,6二羟基嘧啶和三氯氧磷摩尔比为1:5;其次向的氯化釜中滴加二甲基苯胺;然后滴加完毕后,向水解釜加水,把前述氯化釜物料慢慢加入水解釜,控制温度小于45℃;滴加结束进行搅拌15分钟,停搅拌30分钟;再然后将前述水解釜中的物料分出油层至浓缩釜进行浓缩,浓缩出定量的二氯乙烷;再然后将前述浓缩出定量的二氯乙烷后转至结晶釜降温至室温;最后将降温至室温后的结晶釜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嘧菌酯中间体4,6‑二氯嘧啶的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1)向氯化釜投入4,6二羟基嘧啶、三氯氧磷和二氯乙烷;2)向步骤1的氯化釜中滴加二甲基苯胺;3)步骤2滴加完毕后,向水解釜加水,把前述氯化釜物料慢慢加入水解釜,控制温度小于或等于45℃;滴加结束进行搅拌15‑25分钟,停搅拌30‑45分钟;4)将前述水解釜中的物料分出油层至浓缩釜进行浓缩,浓缩出定量的二氯乙烷;5)将前述浓缩出定量的二氯乙烷后转至结晶釜降温;6)将降温后的结晶釜进行离心、干燥,即得4,6‑二氯嘧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嘧菌酯中间体4,6-二氯嘧啶的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1)向氯化釜投入4,6二羟基嘧啶、三氯氧磷和二氯乙烷;2)向步骤1的氯化釜中滴加二甲基苯胺;3)步骤2滴加完毕后,向水解釜加水,把前述氯化釜物料慢慢加入水解釜,控制温度小于或等于45℃;滴加结束进行搅拌15-25分钟,停搅拌30-45分钟;4)将前述水解釜中的物料分出油层至浓缩釜进行浓缩,浓缩出定量的二氯乙烷;5)将前述浓缩出定量的二氯乙烷后转至结晶釜降温;6)将降温后的结晶釜进行离心、干燥,即得4,6-二氯嘧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嘧菌酯中间体4,6-二氯嘧啶的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为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金祥吴建平刘长庆戴玉婷黄显超杨亚明张军徐小兵朱张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广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