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便携式LED照明的非线性IC升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7530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5 1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便携式LED照明的非线性IC升压电路,包含升压模块、光源电路模块和MCU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电路模块,所述升压模块包含电感L、MOS管Q1、二极管D1、电容C2、电阻R1,二极管D1的正极和MOS管Q1的漏极并联至电感L的同一个引脚,电容C2与光源电路模块、检测电路模块并联至二极管D1负极,检测电路模块包含依次串联的电阻R2、电阻R3和MOS管Q2,电阻R2与二极管D1负极相连接,MCU模块的Vsence引脚连接至电阻R2与电阻R3之间连接点,电容C2的负极连接至电阻R3与MOS管Q2之间的连接点,光源电路模块包含相并联的第一光源电路模块和第二光源电路模块,取消电阻限流方式,采用电流反馈方式,提高电路效率。

A nonlinear IC boost circuit for portable LED light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onlinear IC circuit for portable LED lighting, including the boost module, a light source circuit module and MCU modul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also includes a detection circuit module, the boost module contains inductance L, MOS tube Q1, diode D1, a capacitance C2 and a resistance R1, with a pin leakage a parallel to the inductor L cathode and MOS diode D1 tube Q1, a capacitor C2 and the light source module, detection circuit module is connected to the diode D1 anode, detection circuit module includes a series resistor R2, resistors R3 and MOS tube Q2, R2 resistance and two pole tube D1 cathode is connected with the point of connection between MCU the Vsence module is connected to the R2 pin resistance and resistance R3, negative capacitance C2 is connected to the resistor R3 and MOS pipe connection point between Q2, the light source circuit module comprises a first light source module in parallel circuit and second electric light source The circuit module cancels the resistance current limiting mode and adopts the current feedback mode to improve the circuit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便携式LED照明的非线性IC升压电路
本技术涉及移动照明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便携式LED照明的非线性IC升压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LED半导体照明技术的发展,为便携照明产品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借助LED照明的体积小、直流驱动、重量轻等优势,便携式LED照明产品迅速推广,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方便。便携式LED照明产品通常由电池、光源、结构件和驱动电路等组成。现有的便携式LED照明产品,驱动电路大部分采用电阻限流方式控制流过LED光源的电流。由于电阻阻值不变,电池电压越高,流过光源的电流越大,光源光通量越大;同时电池电压越高,电阻消耗的功率越大,便携式LED照明产品整灯光效越低。驱动设计不合理导致光效偏低成为便携式LED照明产品的缺点。为了解决便携式LED照明产品光效偏低问题,需要提出高效率的驱动电路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便携式LED照明的非线性IC升压电路,用以解决携式LED照明产品驱动设计不合理导致光效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便携式LED照明的非线性IC升压电路,包含升压模块、光源电路模块和MCU模块,还包括检测电路模块,所述升压模块包含电感L、MOS管Q1、二极管D1、电容C2、电阻R1,二极管D1的正极和MOS管Q1的漏极并联至电感L的同一个引脚,电容C2与光源电路模块、检测电路模块并联至二极管D1负极,检测电路模块包含依次串联的电阻R2、电阻R3和MOS管Q2,电阻R2与二极管D1负极相连接,MCU模块的Vsence引脚连接至电阻R2与电阻R3之间连接点,电容C2的负极连接至电阻R3与MOS管Q2之间的连接点,光源电路模块包含相并联的第一光源电路模块和第二光源电路模块。第一光源电路模块包含第一LED光源、MOS管Q3、电阻R4,MCU模块的Isence2引脚连接至MOS管Q3与电阻R4之间连接点,MCU模块的Torch引脚连接至MOS管Q3的栅极。第二光源电路模块包含第二LED光源、MOS管Q4、电阻R5,MCU模块的Isence3引脚连接至MOS管Q4与电阻R5之间连接点,MCU模块的Front引脚连接至MOS管Q4的栅极。MCU模块的HV引脚连接至MOS管Q2的栅极。MCU模块的Isence1引脚连接至MOS管Q1与电阻R1之间连接点。检测电路模块工作原理:MCU模块的HV引脚输出高电平,MOS管Q2导通,MCU模块经Vsence引脚检测电阻R3上的电压,与MCU模块内部所设置电阻R3上的电压参考点比较,控制MOS管Q1导通与关断,如果电阻R3上的电压过低表示电池电压过低,MCU模块的HV引脚输出低电平关闭MOS管Q2,等待充电;如果电池电压正常,电路正常工作。升压模块工作原理:MCU模块的PWM引脚正常输出,MCU模块的Isence1引脚检测电阻R1的电压,并与MCU模块内部所设置电阻R1的电压参考值比较,从而控制MOS管Q1的导通与关断。MOS管Q1导通时,电感L储能;MOS管Q1关断时,电感L通过二极管D1对电容C2充电。光源电路模块工作原理:升压模块输出光源需要的电压,MCU模块分别检测电阻R4和电阻R5电压,并分别与MCU模块内部所设置相应电压参考点比较,MCU模块控制Torch引脚和Front引脚输出,从而分别控制控制MOS管Q3和MOS管Q4的导通与关断。MCU模块控制Torch引脚和Front引脚输出占空比0%-100%的矩形波,实现调光功能。本技术方法具有如下优点:取消电阻限流方式,采用电流反馈方式,提高电路效率;采用MCU控制电路,精准控制光源电流;检测电路模块监测电池电压,避免电池电压不足情况下工作,有利于保护电池,延长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用于便携式LED照明的非线性IC升压电路原理图。图2用于便携式LED照明的非线性IC升压电路MCU模块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一种用于便携式LED照明的非线性IC升压电路,请参考图1和图2,包含升压模块1、光源电路模块3和MCU模块4,还包括检测电路模块2,所述升压模块1包含电感L、MOS管Q1、二极管D1、电容C2、电阻R1,二极管D1的正极和MOS管Q1的漏极并联至电感L的同一个引脚,电容C2与光源电路模块、检测电路模块2并联至二极管D1负极,检测电路模块2包含依次串联的电阻R2、电阻R3和MOS管Q2,电阻R2与二极管D1负极相连接,MCU模块4的Vsence引脚连接至电阻R2与电阻R3之间连接点,电容C2的负极连接至电阻R3与MOS管Q2之间的连接点,光源电路模块3包含相并联的第一光源电路模块31和第二光源电路模块32。第一光源电路模块31包含第一LED光源、MOS管Q3、电阻R4,MCU模块4的Isence2引脚连接至MOS管Q3与电阻R4之间连接点,MCU模块4的Torch引脚连接至MOS管Q3的栅极。第二光源电路模块32包含第二LED光源、MOS管Q4、电阻R5,MCU模块4的Isence3引脚连接至MOS管Q4与电阻R5之间连接点,MCU模块4的Front引脚连接至MOS管Q4的栅极。MCU模块4的HV引脚连接至MOS管Q2的栅极。MCU模块4的Isence1引脚连接至MOS管Q1与电阻R1之间连接点。检测电路模块工作原理:MCU模块4的HV引脚输出高电平,MOS管Q2导通,MCU模块4经Vsence引脚检测电阻R3上的电压,与MCU模块4内部所设置电阻R3上的电压参考点比较,控制MOS管Q1导通与关断,如果电阻R3上的电压过低表示电池电压过低,MCU模块4的HV引脚输出低电平关闭MOS管Q2,等待充电;如果电池电压正常,电路正常工作。升压模块1工作原理:MCU模块4的PWM引脚正常输出,MCU模块4的Isence1引脚检测电阻R1的电压,并与MCU模块4内部所设置电阻R1的电压参考值比较,从而控制MOS管Q1的导通与关断。MOS管Q1导通时,电感L储能;MOS管Q1关断时,电感L通过二极管D1对电容C2充电。光源电路模块3工作原理:升压模块1输出光源需要的电压,MCU模块4控制Torch引脚和Front引脚输出,分别检测电阻R4和电阻R5电压,并分别与MCU模块4内部所设置相应电压参考点比较,从而分别控制控制MOS管Q3和MOS管Q4的导通与关断。MCU模块4控制Torch引脚和Front引脚输出占空比0%-100%的矩形波,实现调光功能。本技术方法具有如下优点:取消电阻限流方式,采用电流反馈方式,提高电路效率;采用MCU控制电路,精准控制光源电流;检测电路模块监测电池电压,避免电池电压不足情况下工作,有利于保护电池,延长使用寿命。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技术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便携式LED照明的非线性IC升压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便携式LED照明的非线性IC升压电路,包含升压模块、光源电路模块和MCU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电路模块,所述升压模块包含电感L、MOS管Q1、二极管D1、电容C2、电阻R1,二极管D1的正极和MOS管Q1的漏极并联至电感L的同一个引脚,电容C2与光源电路模块、检测电路模块并联至二极管D1负极,检测电路模块包含依次串联的电阻R2、电阻R3和MOS管Q2,电阻R2与二极管D1负极相连接,MCU模块的Vsence引脚连接至电阻R2与电阻R3之间连接点,电容C2的负极连接至电阻R3与MOS管Q2之间的连接点,光源电路模块包含相并联的第一光源电路模块和第二光源电路模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便携式LED照明的非线性IC升压电路,包含升压模块、光源电路模块和MCU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电路模块,所述升压模块包含电感L、MOS管Q1、二极管D1、电容C2、电阻R1,二极管D1的正极和MOS管Q1的漏极并联至电感L的同一个引脚,电容C2与光源电路模块、检测电路模块并联至二极管D1负极,检测电路模块包含依次串联的电阻R2、电阻R3和MOS管Q2,电阻R2与二极管D1负极相连接,MCU模块的Vsence引脚连接至电阻R2与电阻R3之间连接点,电容C2的负极连接至电阻R3与MOS管Q2之间的连接点,光源电路模块包含相并联的第一光源电路模块和第二光源电路模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便携式LED照明的非线性IC升压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光源电路模块包含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磊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新智科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