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7507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5 1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力转换技术领域的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右侧壁顶部设置有软开关,所述外壳的内腔顶部设置有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的顶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接线柱,且接线柱的顶部伸出外壳的顶部,所述微处理器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铜薄板,且铜薄板的底部与外壳的内腔底部相连接,与现有的电力转换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整流器和逆变器整合在一起,再通过铜薄板将整流器和逆变器进行隔开,避免整流器和逆变器在工作时产生的电磁波造成相互干扰,再通过微处理器对整流器和逆变器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可以进行交流到直流的转换工作,又可以进行直流到交流的转换工作。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power conversion technology field which comprises a housing, the right wall at the top of the casing is provided with a soft switch, top of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casing is provided with a microprocessor, the top of the microprocessor are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terminal, and the top posts out of the top of the shell. At the bottom center of the microprocessor is arranged on the copper sheet, and the bottom of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bottom copper sheet and the shell is connected,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combines the rectifier and inverter together, and then through the copper sheet will rectifier and inverter are separated to avoid electromagnetic wave rectifier and inverter in the work due to the mutual interference, then through analysis of data integration microprocessor on the rectifier and the inverter, so that the utility model is It can switch from AC to DC, and can switch from DC to A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转换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转换
,具体为一种电力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力转换装置是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或者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的装置,通常的电力转换装置包括整流器和逆变器,整流器是把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的装置,可用于供电装置及侦测无线电信号等。整流器可以由真空管,引燃管,固态矽半导体二极管,汞弧等制成。相反,一套把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的装置,则称为逆变器,而通常为了避免整流器和逆变器工作时造成相互干扰,我们大多将其单独进行使用,这样电力转换装置的转换功能就比较单一,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电力转换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转换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普通的电力转换装置的转换功能比较单一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右侧壁顶部设置有软开关,所述外壳的内腔顶部设置有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的顶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接线柱,且接线柱的顶部伸出外壳的顶部,所述微处理器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铜薄板,且铜薄板的底部与外壳的内腔底部相连接,所述铜薄板的左侧设置有整流室,所述铜薄板的右侧设置有逆变室,所述整流室和逆变室的内腔底部均设置有支撑台,两组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均设置有散热硅胶片,左侧所述散热硅胶片的顶部设置有整流器,右侧所述散热硅胶片的顶部设置有逆变器,所述整流室和逆变室的顶部均设置有散热风机,且两组散热风机分别位于微处理器的左右两侧,所述微处理器分别电性连接软开关、整流器、逆变器和散热风机。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左右两侧壁均设置有散热口,且散热口的内腔设置有隔尘网。优选的,所述支撑台的内腔顶部设置有散热腔,且散热腔位于散热硅胶片的底部,所述散热腔的底部设置有散热翅片,且散热翅片的底部贯穿外壳的底部。优选的,所述整流器和逆变器分别为三相整流器和三相逆变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的电力转换装置相比,本技术将整流器和逆变器整合在一起,再通过铜薄板将整流器和逆变器进行隔开,避免整流器和逆变器在工作时产生的电磁波造成相互干扰,再通过微处理器对整流器和逆变器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使得本技术既可以进行交流到直流的转换工作,又可以进行直流到交流的转换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2软开关、3微处理器、4接线柱、5铜薄板、6整流室、7逆变室、8支撑台、9散热硅胶片、10整流器、11逆变器、12散热风机、13散热口、14散热腔、15散热翅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的右侧壁顶部设置有软开关2,相对硬开关,软开关2提高了开关频率,降低甚至是消除了开关损耗,外壳1的内腔顶部设置有微处理器3,微处理器3的顶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接线柱4,通过接线柱4将外部电流和内部元件进行连接,且接线柱4的顶部伸出外壳1的顶部,微处理器3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铜薄板5,且铜薄板5的底部与外壳1的内腔底部相连接,,铜薄板5具有隔绝电磁波的作用,这样就可以避免整流器10和逆变器11工作时产生的电磁波相互干扰,铜薄板5的左侧设置有整流室6,铜薄板5的右侧设置有逆变室7,整流室6和逆变室7的内腔底部均设置有支撑台8,两组支撑台8的顶部均设置有散热硅胶片9,散热硅胶片9对整流器10和逆变器11工作时表面的热量进行吸收,吸收后的热量发散到散热腔14中,左侧散热硅胶片9的顶部设置有整流器10,若进行交流转换为直流的工作时,微处理器3控制整流器10进行工作,整流器10对输入的交流电流转换成直流电流,右侧散热硅胶片9的顶部设置有逆变器11,若进行直流转换成交流的工作时,微处理器3控制逆变器11进行工作,将输入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整流室6和逆变室7的顶部均设置有散热风机12,且两组散热风机12分别位于微处理器3的左右两侧,微处理器3分别电性连接软开关2、整流器10、逆变器11和散热风机12。其中,外壳1的左右两侧壁均设置有散热口13,散热风机12将外壳1外部的冷气流鼓动进外壳1内腔中的整流室6和逆变室7中,再通过散热口13流通出去,气流流通的同时,带走了整流器10和逆变器11工作时散发出来的热量,进而起到散热的效果,且散热口13的内腔设置有隔尘网,防止外部的灰尘进入到外壳1的内腔,对整流器10和逆变器11工作造成影响,支撑台8的内腔顶部设置有散热腔14,且散热腔14位于散热硅胶片9的底部,散热腔14的底部设置有散热翅片15,且散热翅片15的底部贯穿外壳1的底部,散热硅胶片9对整流器10和逆变器11工作时表面的热量进行吸收,吸收后的热量发散到散热腔14中,最后通过散热翅片15发散到外壳1的外部,整流器10和逆变器11分别为三相整流器和三相逆变器。工作原理:将需要进行电力转换的线路分别连接在两组接续柱4上,通过软开关2对微处理器3进行打开,相对硬开关,软开关2提高了开关频率,降低甚至是消除了开关损耗,微处理器3对整流器10和逆变器11进行控制,若进行交流转换为直流的工作时,微处理器3控制整流器10进行工作,整流器10对输入的交流电流转换成直流电流,若进行直流转换成交流的工作时,微处理器3控制逆变器11进行工作,将输入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铜薄板5具有隔绝电磁波的作用,这样就可以避免整流器10和逆变器11工作时产生的电磁波相互干扰,散热风机12将外壳1外部的冷气流鼓动进外壳1内腔中的整流室6和逆变室7中,再通过散热口13流通出去,气流流通的同时,带走了整流器10和逆变器11工作时散发出来的热量,进而起到散热的效果,散热硅胶片9对整流器10和逆变器11工作时表面的热量进行吸收,吸收后的热量发散到散热腔14中,最后通过散热翅片15发散到外壳1的外部。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力转换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右侧壁顶部设置有软开关(2),所述外壳(1)的内腔顶部设置有微处理器(3),所述微处理器(3)的顶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接线柱(4),且接线柱(4)的顶部伸出外壳(1)的顶部,所述微处理器(3)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铜薄板(5),且铜薄板(5)的底部与外壳(1)的内腔底部相连接,所述铜薄板(5)的左侧设置有整流室(6),所述铜薄板(5)的右侧设置有逆变室(7),所述整流室(6)和逆变室(7)的内腔底部均设置有支撑台(8),两组所述支撑台(8)的顶部均设置有散热硅胶片(9),左侧所述散热硅胶片(9)的顶部设置有整流器(10),右侧所述散热硅胶片(9)的顶部设置有逆变器(11),所述整流室(6)和逆变室(7)的顶部均设置有散热风机(12),且两组散热风机(12)分别位于微处理器(3)的左右两侧,所述微处理器(3)分别电性连接软开关(2)、整流器(10)、逆变器(11)和散热风机(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右侧壁顶部设置有软开关(2),所述外壳(1)的内腔顶部设置有微处理器(3),所述微处理器(3)的顶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接线柱(4),且接线柱(4)的顶部伸出外壳(1)的顶部,所述微处理器(3)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铜薄板(5),且铜薄板(5)的底部与外壳(1)的内腔底部相连接,所述铜薄板(5)的左侧设置有整流室(6),所述铜薄板(5)的右侧设置有逆变室(7),所述整流室(6)和逆变室(7)的内腔底部均设置有支撑台(8),两组所述支撑台(8)的顶部均设置有散热硅胶片(9),左侧所述散热硅胶片(9)的顶部设置有整流器(10),右侧所述散热硅胶片(9)的顶部设置有逆变器(11),所述整流室(6)和逆变室(7)的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新文许晓晨许正俊潘莉莉王伟王龙飞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开封供电公司国网河南通许县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