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用托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7435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5 1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叉车用托架,包括底板、由该底板的相对两侧分别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两折边及由该底板向下弯折凹进形成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支脚,每一支脚由底板向下一体弯折凹进形成,其凸设于底板的底面,每一支脚的横截面为上宽下窄的结构,其包括低于底板设置的底壁及由该底壁的相对两侧分别向外斜向上延伸并与底板连接的两侧壁,所述支脚中有两支脚的底壁向上弯折形成倒V形的收容部,以用于收容叉车的货叉。该叉车用托架在各托架存放时上面托架的支脚可收容下面托架的支脚内,并使上面托架的抵靠部抵靠于下面托架的支脚外围的底板上,且整体为板状件,从而节约摆放的空间,便于批量运输。

Forklift bracket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bracket with a forklift, comprising a bottom plate, from opposite sides of the bottom plate are bent upwards extended to form the two fold and the bottom plate bent downwards recessed to form spaced at least two legs, each leg bent downward by one bottom concave form, bottom surface the convex bottom plate structure, cross section of each foot is on the narrow width of the bottom wall, including lower bottom plate and from opposite sides of the bottom wall are respectively outwards and upwards extending side walls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plate, a containing part is the two leg of the bottom wall bent upward the formation of inverted V shape of the feet, for a forklift fork. The forklift with the bracket in the bracket when storing bracket feet to feet below the housing bracket, and the bracket of the floor above arrived by the Ministry against foot on the periphery below the bracket, and the whole plate, thus saving the placement space and is convenient for mass transpor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叉车用托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叉车
,特别涉及一种叉车用托架。
技术介绍
企业在搬运重物或者体积较大的产品或者设备时,经常会采用叉车来辅助搬运,叉车在搬运过程中,需要将叉车的货叉伸入到物品的底部,才能完成搬运工作,但是对于很多物品,其底部与地面充分接触,叉车的货叉无法伸入物品的底部,给企业的搬运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因此市面上出现了很多的物料托板,通过可以让叉车货叉插入的物料托板,将物品放置在物料托板上进行物品的搬运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现有的叉车用托架普遍采用木质材质,其放置时占地空间较大,且堆积设置时相互之间不能嵌设,易发生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叉车用托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托架占地空间大且存放时相互不能嵌设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叉车用托架,包括底板、由该底板的相对两侧分别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两折边及由该底板向下弯折凹进形成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支脚,每一支脚由底板向下一体弯折凹进形成,其凸设于底板的底面,每一支脚的横截面为上宽下窄的结构,其包括低于底板设置的底壁及由该底壁的相对两侧分别向外斜向上延伸并与底板连接的两侧壁,所述支脚中有两支脚的底壁向上弯折形成倒V形的收容部,以用于收容叉车的货叉。优选方案为,所述底板为平板,其上沿其纵向间隔设有多个沟槽,每一沟槽由底板的左端延伸至底板的右端并贯通两侧的折边。优选方案为,每一沟槽的顶面为相对于底板面的凹面,其底面为相对于底板面的凸面,所述沟槽的壁厚与底板的壁厚相同。优选方案为,每一支脚于侧壁的外侧分别向外突出形成台阶形的抵靠部。优选方案为,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还可设有防滑层。优选方案为,所述防滑层为耐磨橡胶。优选方案为,所述防滑层的表面还设有多个防滑凸起。优选方案为,所述叉车用托架由合成树脂板或不锈钢板制成。优选方案为,所述托架的厚度为7-15㎜,其重量为12-3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叉车用托架在各托架存放时上面托架的支脚可收容下面托架的支脚内,并使上面托架的抵靠部抵靠于下面托架的支脚外围的底板上,且整体为板状件,从而节约摆放的空间,便于批量运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叉车用托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两个托架叠设时的状态图。图中:10、底板;20、折边;30、支脚;11、沟槽;31、底壁;33、侧壁;35、收容部;36、抵靠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该叉车用托架包括由合成树脂或不锈钢等板形材质制成。该叉车用托架是板形件,其包括底板10、由该底板10的相对两侧分别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两折边20及由该底板10向下弯折凹进形成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支脚30。该叉车用托架采用的板形件的厚度为7-15㎜,其重量为12-30㎏。该底板10为平板,其上沿其纵向间隔设有多个沟槽11,每一沟槽11由底板10的左端延伸至底板10的右端。每一沟槽11的顶面为相对于底板面的凹面,其底面为相对于底板面的凸面。所述沟槽11的壁厚与底板10的壁厚相同。具体实施时,所述底板10的上表面还可设有防滑层,该防滑层可为耐磨橡胶。该防滑层的表面还可设有多个防滑凸起。所述两折边20分别由底板10的左右两端向上弯折延伸而成,所述沟槽11延伸至折边20上并贯通折边20。本实施例中,所述支脚30为三个。每一支脚30由底板10向下一体弯折凹进形成,其凸设于底板10的底面。每一支脚30的横截面为上宽下窄的结构,其包括低于底板10设置的底壁31及由该底壁31的相对两侧分别向外斜向上延伸并与底板10连接的两侧壁33。所述支脚30中有两支脚30的底壁31向上弯折形成倒V形的收容部35,以用于收容叉车的货叉。具体实施时,所述支脚30的个数不受本实施例的限制,其用于承载小型货物的可以设置两个,大型货物的可设置四个以上,根据货物的具体情况而改变底板10的大小及支脚30的个数。使用时,将货物承载于底板上,并通过折边20挡设货物的两侧,将叉车的货叉插入支脚30的收容部内,从而进行搬运。请同时参阅图2,具体实施时,每一支脚30于侧壁的外侧分别向外突出形成台阶形的抵靠部36,在各托架存放时上面托架的支脚30可收容下面托架的支脚30内,并使上面托架的抵靠部36抵靠于下面托架的支脚30外围的底板10上,且整体为板状件,从而节约摆放的空间,便于批量运输。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叉车用托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叉车用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由该底板的相对两侧分别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两折边及由该底板向下弯折凹进形成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支脚,每一支脚由底板向下一体弯折凹进形成,其凸设于底板的底面,每一支脚的横截面为上宽下窄的结构,其包括低于底板设置的底壁及由该底壁的相对两侧分别向外斜向上延伸并与底板连接的两侧壁,所述支脚中有两支脚的底壁向上弯折形成倒V形的收容部,以用于收容叉车的货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叉车用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由该底板的相对两侧分别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两折边及由该底板向下弯折凹进形成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支脚,每一支脚由底板向下一体弯折凹进形成,其凸设于底板的底面,每一支脚的横截面为上宽下窄的结构,其包括低于底板设置的底壁及由该底壁的相对两侧分别向外斜向上延伸并与底板连接的两侧壁,所述支脚中有两支脚的底壁向上弯折形成倒V形的收容部,以用于收容叉车的货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用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为平板,其上沿其纵向间隔设有多个沟槽,每一沟槽由底板的左端延伸至底板的右端并贯通两侧的折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叉车用托架,其特征在于:每一沟槽的顶面为相对于底板面的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卫锋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宇锋仓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