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模组及其应用的全景双摄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74005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5 1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摄像模组,包括光学镜头、光感装置、以及底座,底座设于光学镜头与光感装置之间;光感装置包括:基板,其与底座相配合;感光芯片,其设于基板上并位于光学镜头的光出射的路径上,用于接收从光学镜头出射的光并感应生成相应的电信号;线路板,自基板与底座之间伸出,其输入端与感光芯片电连接,用于传输感光芯片工作时生成的电信号。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景双摄模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摄像模组结构简单、体积较小,光轴方向厚度小,可适用于更加轻薄或小型化的设备中。

Camera module and panoramic double photo module for its application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optical lens, optical device, and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base base, optical lens and optical devices; optical device includes: a substrate, which cooperates with the base is arranged on the substrate; a photosensitive chip, and is located in the optical lens light exit path, for receiving from the optical lens produced a corresponding electrical signal light and shoot induction; circuit board, extending from between the substrate and the base, the input terminal of the photosensitive chip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electrical signals generated when the photosensitive chip transmiss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anoramic double photo module.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small volume, small axial direction and small thickness of the optical camera module, and can be applied to the equipment with more light or small siz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摄像模组及其应用的全景双摄模组
:本技术涉及一种摄像模组及其应用的全景双摄模组。
技术介绍
:现有摄像模组,其存在结构复杂、体积不紧凑的缺陷。无法满足更加轻薄或小型化设备的应用需求。而现有全景双摄模组,如图1所示,一般包括一组背靠背正对设置的摄像模组,其中一个摄像模组朝后摄像取景,另一个摄像模组朝前摄像取景。其存在如下缺陷:1、两摄像模组背靠背正对设置,其光轴方向的厚度较大,导致全景双摄模组体积偏大,无法应用于更加轻薄或小型化的设备中。2、两摄像模组背靠背正对设置,摄像模组中的光电转化元件(感光芯片)的散热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摄像模组存在结构复杂、体积不紧凑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模组。摄像模组,包括光学镜头、光感装置、以及底座,底座设于光学镜头与光感装置之间;光感装置包括:基板,其与底座相配合;感光芯片,其设于基板上并位于光学镜头的光出射的路径上,用于接收从光学镜头出射的光并感应生成相应的电信号;线路板,自基板与底座之间伸出,其输入端与感光芯片电连接,用于传输感光芯片工作时生成的电信号。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景双摄模组。全景双摄模组,包括支架、设于支架上的朝后摄像取景的摄像模组、以及设于支架上的朝前摄像取景的摄像模组,朝后摄像取景的摄像模组和朝前摄像取景的摄像模组为上述所述的摄像模组。本技术实施例,摄像模组结构简单、体积较小,光轴方向厚度小,可适用于更加轻薄或小型化的设备中。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全景双摄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摄像模组的结构图;图3为图2的C—C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光学镜头内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支架的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的全景双摄模组的结构图;图7为图6的A—A剖视图;图8为图6的B—B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的全景双摄模组的结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2、图3所示,摄像模组,包括光学镜头1、光感装置3、以及底座2,底座2设于光学镜头1与光感装置3之间;光感装置3包括:基板31,其与底座2相配合;感光芯片32,其设于基板31上并位于光学镜头1的光出射的路径上,用于接收从光学镜头1出射的光并感应生成相应的电信号;线路板33,自基板31与底座2之间伸出,其输入端与感光芯片32电连接,用于传输感光芯片32工作时生成的电信号。本技术实施例,摄像模组结构简单、体积较小,光轴方向厚度小,可适用于更加轻薄或小型化的设备中。进一步地,线路板33自基板31与底座2之间的左侧或右侧伸出。结构简单,体积较小,光轴方向厚度小。再进一步地,基板31上设有凹腔,感光芯片32安装于凹腔上。结构简单,感光芯片安装设置快捷、紧凑。更进一步地,凹腔为方形凹腔。结构简单。又进一步地,光学镜头1内安装有如图4所示的光学系统,该光学系统沿光轴从物面到像面19依次包括:第一透镜11、第二透镜12、第三透镜13、第四透镜14、第五透镜15、第六透镜16、以及第七透镜17。所述第一透镜11的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凹面,其光焦度为负;所述第二透镜12的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凹面,其光焦度为负;所述第三透镜13的物面侧为凹面,像面侧为凸面,其光焦度为负;所述第四透镜14的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凸面,其光焦度为正;所述第五透镜15的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凸面,其光焦度为正;所述第六透镜16的物面侧为凹面,像面侧为凸面,其光焦度为负;所述第七透镜17的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凸面,其光焦度为正。进一步地,第五透镜15和第六透镜16相互胶合形成组合透镜,其组合焦距f56满足:0.13<f/f56<0.18,f为整个光学系统的焦距。结构简单紧凑,可保证良好的光学性能。再进一步地,第一透镜11的材料折射率Nd1、材料阿贝常数Vd1满足:Nd1<1.78,Vd1>49;其焦距f1满足如下要求:-0.23<f/f1<-0.10,f为整个光学系统的焦距。结构简单,可保证良好的光学性能。更进一步地,第二透镜12的焦距f2满足如下要求:-0.52<f/f2<-0.26,f为整个光学系统的焦距。结构简单,可保证良好的光学性能。又进一步地,第三透镜13采用重镧火石玻璃材料制成,其材料折射率Nd3、材料阿贝常数Vd3满足:Nd2>1.91,Vd2<39;其焦距f3满足如下要求:-0.04<f/f3<-0.018,f为整个光学系统的焦距。结构简单,可保证良好的光学性能。再进一步地,第四透镜14采用重镧火石玻璃材料制成,其焦距f4满足如下要求:0.12<f/f4<0.24,f为整个光学系统的焦距。结构简单,可保证良好的光学性能。更进一步地,第六透镜16采用镧火石玻璃材料制成,其材料折射率Nd6、材料阿贝常数Vd6满足:Nd6>1.92,Vd6<20。结构简单,可保证良好的光学性能。又进一步地,第七透镜17的焦距f7满足如下要求:0.10<f/f7<0.25,f为整个光学系统的焦距。结构简单,可保证良好的光学性能。具体地,第一透镜11至第四透镜14的组合焦距fⅠ满足:0.105<f/fⅠ<0.187,第五透镜15至第七透镜17的组合焦距fⅡ满足:0.254<f/fⅡ<0.329,f为整个光学系统的焦距。结构简单,可保证良好的光学性能。进一步地,光学系统的光阑18位于第四透镜14与第五透镜15之间,靠近第五透镜15一侧。结构简单,用来调节光束的强度。更具体地,该光学系统的各透镜满足如下条件:(1)-0.23<f/f1<-0.10;(2)-0.52<f/f2<-0.26;(3)-0.04<f/f3<-0.018;(4)0.12<f/f4<0.24;(5)0.13<f/f56<0.18;(6)0.10<f/f7<0.25;(7)0.105<f/fⅠ<0.187;(8)0.254<f/fⅡ<0.329;其中,f为整个光学系统的焦距,f1为第一透镜的焦距,f2为第二透镜的焦距,f3为第三透镜的焦距,f4为第四透镜的焦距,f56为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7为第七透镜的焦距,fⅠ为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fⅡ为第五透镜至第七透镜的组合焦距。结构简单,采用不同透镜相互组合,具有超广角、高像素、以及日夜共焦等良好光学性能。如图6所示,一种全景双摄模组,包括支架、设于支架上的朝后摄像取景的摄像模组、以及设于支架上的朝前摄像取景的摄像模组,朝后摄像取景的摄像模组和朝前摄像取景的摄像模组为上述所述的摄像模组。本技术实施例,摄像模组结构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摄像模组及其应用的全景双摄模组

【技术保护点】
摄像模组,包括光学镜头、光感装置、以及底座,底座设于光学镜头与光感装置之间;其特征在于,光感装置包括:基板,其与底座相配合;感光芯片,其设于基板上并位于光学镜头的光出射的路径上,用于接收从光学镜头出射的光并感应生成相应的电信号;线路板,自基板与底座之间伸出,其输入端与感光芯片电连接,用于传输感光芯片工作时生成的电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1.摄像模组,包括光学镜头、光感装置、以及底座,底座设于光学镜头与光感装置之间;其特征在于,光感装置包括:基板,其与底座相配合;感光芯片,其设于基板上并位于光学镜头的光出射的路径上,用于接收从光学镜头出射的光并感应生成相应的电信号;线路板,自基板与底座之间伸出,其输入端与感光芯片电连接,用于传输感光芯片工作时生成的电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线路板自基板与底座之间的左侧或右侧伸出。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基板上设有凹腔,感光芯片安装于凹腔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凹腔为方形凹腔。5.全景双摄模组,包括支架、设于支架上的朝后摄像取景的摄像模组、以及设于支架上的朝前摄像取景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朝后摄像取景的摄像模组和朝前摄像取景的摄像模组为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景双摄模组,其特征在于,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前后间隔、且左右相互错开设置,第一支架用于安装朝后摄像取景的摄像模组,第二支架用于安装朝前摄像取景的摄像模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景双摄模组,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架朝前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治平陈波尹小玲刘佳俊符致农李飞武曾香梅曾蓉宁博程芳陆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弘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立品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