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料热辊压贴合装配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73307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5 1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卷料热辊压贴合装配体,它包含机架本体a和设置在机架本体a一侧的传动箱b;所述的机架本体a上分别安装有的放料装置,张力控制装置,加热贴合装置,收料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的放料装置包含第一放料气胀轴(11)和与第一放料气胀轴(11)对应的第二放料气胀轴(12),所述第一放料气胀轴(11)和第二放料气胀轴(12)的一端分别安装有放料磁粉离合器(21)。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首先,与领域内相关技术相比,设备能耗相对较小,业内的热辊压贴合设备都采用油温控制辊轴温度,油加热的缺点是油温控制成本高,能耗大,而且易发生漏油现象;其次,采用红外加热管加热投入成本低,控制实现简单,而且更加环保。

Coil material; hot roll bonding; loading ligan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iling hot rolling joint assembly, comprising frame body a and arranged in the transmission box body frame a side of the B frame; the body of the a are respectively installed on some feeding device, tension control device, heating joint device, receiving device and a control device; the feeding device includes a first discharge air shaft (11) and the first discharge air shaft (11) corresponding to the second discharge air shaft (12), the first discharge air shaft (11) and second (12) discharge air shaft end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eeding clutch (21). The invention ha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first, compared with in the field of technical equipment, energy consumption is relatively small, hot rolling bonding equipment industry are adopted for oil temperature control of roller shaft, oil heating temperature control disadvantage is high cost, large energy consumption, but also prone to leakage; secondly, using infrared heating tube heating low cost control, simple, and mor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卷料热辊压贴合装配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卷料自动加热贴合领域,它主要涉及一种带背胶卷料与卷状基材的热滚压贴合装配体。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电子产品得到了快速普及和运用,电子产品的装配方式传统上通常包括卡扣固定,螺丝固定。卡扣和螺丝固定的缺点在于设计相对繁琐,制造成本相对高,而且对制造有一定的技术要求,而且体积比较大,近年来电子产品朝轻薄化方向发展,这个固定方式逐渐无法适应生产的需要,近年来以粘结工艺为基础的各种装配方法被广泛的运用到电子产品的组装中来,以手机装配为例,如果全部采用螺丝,卡扣等固定将无法实现小型化,所以手机屏幕的钢化玻璃,触摸屏,液晶屏等几层都全部采用了粘结工艺实现装配,既缩小了装配体积,又增加了强度。在采用粘结法装配的工艺中,通常都需要预先将两种以上不同性能的粘性材料与基材提前贴合,使工作部件具有粘性,例如将具有导电性和屏蔽性能的导电布与铝箔纤维贴合,用于电脑,手机的电磁屏蔽。这些材料的通常包括自粘性与热粘性材料,自粘性常温下具有粘性,热粘性材料即加热后具有粘性的材料,传统的贴合工艺中,通常以片料的形式人工常温贴合,或者片料人工定位后用热熔机加热贴合,这些制造工艺作业效率相对较低,品质不稳定,且人力成本高。近年来随着人力成本的逐步攀升,传统的人工作业已变得越来越不可取,因此如何实现这些新型材料的快速贴合成为是本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的卷料贴合装配体。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包含机架本体a和设置在机架本体a一侧的传动箱b;所述的机架本体a上分别安装有的放料装置,张力控制装置,加热贴合装置,收料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的放料装置包含第一放料气胀轴11和与第一放料气胀轴11对应的第二放料气胀轴12,所述第一放料气胀轴11和第二放料气胀轴12的一端分别安装有放料磁粉离合器21,其另外一端与机架本体a转动连接配合;所述的张力控制装置包含放料磁粉离合器21和安装在收料装置一端的收料磁粉离合器23以及控制放料磁粉离合器21和收料磁粉离合器23的张力控制器22:所述的加热贴合装置包含安装在机架本体a上的主轴驱动电机31,该主轴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端延伸至传动箱b内与主动带轮32相连,所述的主动带轮32通过带传动的方式与第一从动带轮33相连,该第一从动带轮33通过带传动的方式与第二从动带轮34相连,所述的第一从动带轮33安装在主动轴38的端部,所述的第二从动带轮34安装在收料装置的输入轴端,所述的第二放料气胀轴12和第一放料气胀轴11之间设置有热辊轴35,该热辊轴35内轴向安装有红外加热管36,所述的主动轴38设置在热辊轴35的底部;所述的收料装置包含安装在热辊轴35与第二放料气胀轴12之间的冷却器41和与第二放料气胀轴12相对应的收料气胀轴42,所述收料气胀轴42的一端延伸至传动箱b内与第二从动带轮34和收料磁粉离合器23相连;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在传动箱b上的PLC51和温控器52,所述的温控器52与安装在机架本体a上的温度传感器53相连,该温度传感器53位于热辊轴35底部的一侧。所述的热辊轴35与收料气胀轴42之间设置有轴提升气缸37。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首先,与领域内相关技术相比,设备能耗相对较小,业内的热辊压贴合设备都采用油温控制辊轴温度,油加热的缺点是油温控制成本高,能耗大,而且易发生漏油现象;其次,采用红外加热管加热投入成本低,控制实现简单,而且更加环保。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参看图1-3,本具体实施方式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它包含机架本体a和设置在机架本体a一侧的传动箱b;所述的机架本体a上分别安装有的放料装置,张力控制装置,加热贴合装置,收料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的放料装置包含第一放料气胀轴11和与第一放料气胀轴11对应的第二放料气胀轴12,所述第一放料气胀轴11和第二放料气胀轴12的一端分别安装有放料磁粉离合器21,其另外一端与机架本体a转动连接配合;所述的张力控制装置包含放料磁粉离合器21和安装在收料装置一端的收料磁粉离合器23以及控制放料磁粉离合器21和收料磁粉离合器23的张力控制器22:所述的加热贴合装置包含安装在机架本体a上的主轴驱动电机31,该主轴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端延伸至传动箱b内与主动带轮32相连,所述的主动带轮32通过带传动的方式与第一从动带轮33相连,该第一从动带轮33通过带传动的方式与第二从动带轮34相连,所述的第一从动带轮33安装在主动轴38的端部,所述的第二从动带轮34安装在收料装置的输入轴端,所述的第二放料气胀轴12和第一放料气胀轴11之间设置有热辊轴35,该热辊轴35内轴向安装有红外加热管36,所述的主动轴38设置在热辊轴35的底部;所述的收料装置包含安装在热辊轴35与第二放料气胀轴12之间的冷却器41和与第二放料气胀轴12相对应的收料气胀轴42,所述收料气胀轴42的一端延伸至传动箱b内与第二从动带轮34和收料磁粉离合器23相连;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在传动箱b上的PLC51和温控器52,所述的温控器52与安装在机架本体a上的温度传感器53相连,该温度传感器53位于热辊轴35底部的一侧。所述的热辊轴35与收料气胀轴42之间设置有轴提升气缸3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具体实施中技术方案部分的使用方法及其原理作进一步的阐述:首先将需要贴合的卷料装在放料装置的第一放料气胀轴11和第二放料气胀轴12上,轴提升气缸37将热辊轴35提起,将两卷料的头端拉出,一起从主动轴38和热辊轴35中间穿过,将两个卷料头端固定到收料装置的收料气胀轴42上,接着张力控制器22启动,使磁粉离合器21保持张力,将卷料张紧,同时红外加热管36通电开始加热热辊轴35,当温度传感器53检测到热辊轴35的温度达到温控器52设定的温度后,轴提升气缸37推动热辊轴35下压将两卷料紧压在主动轴38上,同时主轴驱动电机31启动,通过主动带轮32带动第一从动带轮33和第二从动带轮34,带动主动轴34和收料装置1的气胀轴42旋转,开始加热贴合,冷却器41启动开始吹气冷却料带,从而实现卷料贴合的目的。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首先,与领域内相关技术相比,设备能耗相对较小,业内的热辊压贴合设备都采用油温控制辊轴温度,油加热的缺点是油温控制成本高,能耗大,而且易发生漏油现象;其次,采用红外加热管加热投入成本低,控制实现简单,而且更加环保。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卷料热辊压贴合装配体

【技术保护点】
卷料热辊压贴合装配体,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机架本体a和设置在机架本体a一侧的传动箱b;所述的机架本体a上分别安装有的放料装置,张力控制装置,加热贴合装置,收料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的放料装置包含第一放料气胀轴(11)和与第一放料气胀轴(11)对应的第二放料气胀轴(12),所述第一放料气胀轴(11)和第二放料气胀轴(12)的一端分别安装有放料磁粉离合器(21),其另外一端与机架本体a转动连接配合;所述的张力控制装置包含放料磁粉离合器(21)和安装在收料装置一端的收料磁粉离合器(23)以及控制放料磁粉离合器(21)和收料磁粉离合器(23)的张力控制器(22);所述的加热贴合装置包含安装在机架本体a上的主轴驱动电机(31),该主轴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端延伸至传动箱b内与主动带轮(32)相连,所述的主动带轮(32)通过带传动的方式与第一从动带轮(33)相连,该第一从动带轮(33)通过带传动的方式与第二从动带轮(34)相连,所述的第一从动带轮(33)安装在主动轴(38)的端部,所述的第二从动带轮(34)安装在收料装置的输入轴端,所述的第二放料气胀轴(12)和第一放料气胀轴(11)之间设置有热辊轴(35),该热辊轴(35)内轴向安装有红外加热管(36),所述的主动轴(38)设置在热辊轴(35)的底部;所述的收料装置包含安装在热辊轴(35)与第二放料气胀轴(12)之间的冷却器(41)和与第二放料气胀轴(12)相对应的收料气胀轴(42),所述收料气胀轴(42)的一端延伸至传动箱b内与第二从动带轮(34)和收料磁粉离合器(23)相连;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在传动箱b上的PLC51和温控器(52),所述的温控器(52)与安装在机架本体a上的温度传感器(53)相连,该温度传感器(53)位于热辊轴(35)底部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卷料热辊压贴合装配体,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机架本体a和设置在机架本体a一侧的传动箱b;所述的机架本体a上分别安装有的放料装置,张力控制装置,加热贴合装置,收料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的放料装置包含第一放料气胀轴(11)和与第一放料气胀轴(11)对应的第二放料气胀轴(12),所述第一放料气胀轴(11)和第二放料气胀轴(12)的一端分别安装有放料磁粉离合器(21),其另外一端与机架本体a转动连接配合;所述的张力控制装置包含放料磁粉离合器(21)和安装在收料装置一端的收料磁粉离合器(23)以及控制放料磁粉离合器(21)和收料磁粉离合器(23)的张力控制器(22);所述的加热贴合装置包含安装在机架本体a上的主轴驱动电机(31),该主轴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端延伸至传动箱b内与主动带轮(32)相连,所述的主动带轮(32)通过带传动的方式与第一从动带轮(33)相连,该第一从动带轮(33)通过带传动的方式与第二从动带轮(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晓华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新誉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