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洪抢险救生远程控制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70419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5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洪抢险救生远程控制机器人,包括救援机器人和控制端,所述救援机器人的内部设有救援室,所述救援室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救援控制器,所述救援控制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向杆,所述转向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升降装置,所述第一升降装置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信号发送模块和信号接收模块实现无线信号的传输,通过移动控制模块控制救援机器人的移动,通过转向机构控制模块控制转向杆的转向,通过升降杆控制模块分别控制升降杆和伸缩杆的移动,通过抓手机构控制模块控制救援抓手的抓取与释放,达到了可以远程进行救援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人力救援可能危害救援人员生命健康的问题。

Remote control robot for flood fighting and rescu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lood emergency rescue robot remote control, including rescue robot and control terminal, the rescue robot inside the rescue room, the inside of the rescue chamber is fixed at the top of the rescue rescue controller, the controller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steering rod, the steering rod is fixedly mounted at the top the first lifting device, wherein the first lifting device is fixed on the left side connected with the telescopic rod. The utility model through the signal transmitting module and signal receiving module to realize wireless signal transmission, by moving the control module of mobile rescue robot control, steering control module through the control of the steering rod steering, mobile control respectively a lifting rod and a telescopic rod lifting rod through the control module, through grasping the mobile phone configuration control capture and release module control and rescue the starting point, meet the advantages of remote rescue, so as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existing human rescue rescue workers may life health hazar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洪抢险救生远程控制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抗洪抢险救生
,具体为一种抗洪抢险救生远程控制机器人。
技术介绍
因特大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在洪涝灾害中有许多受灾人员。抗洪抢险是指防止洪涝灾害的扩散,需要对洪涝灾害进行抢险改道,防止洪涝灾害影响更多人民,救生是指抢救受困于洪涝灾害的受灾人,使受灾人从灾害场所转移至安全场所的过程。现有的救生过程都是通过人力进行救援,需要消防官兵下水对受灾人群进行转移救生,然而这种方法过于危险,容易危害救援人员的生命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洪抢险救生远程控制机器人,具备可以远程进行救援的优点,解决了现有人力救援可能危害救援人员生命健康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洪抢险救生远程控制机器人,包括救援机器人和控制端,所述救援机器人的内部设有救援室,所述救援室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救援控制器,所述救援控制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向杆,所述转向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升降装置,所述第一升降装置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升降装置,所述第二升降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救援装置,所述救援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救援抓手,所述救援机器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旋桨室,所述螺旋桨室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输出轴的右侧通过联轴器与转轴的左侧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螺旋叶。所述控制端包括移动控制模块,所述控制端包括转向机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端包括升降杆控制模块,所述控制端包括抓手机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端包括信号发送模块,所述救援机器人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的输入端电连接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端,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节点单元的输入端,所述控制节点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操控单元的输入端,所述操控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反馈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反馈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处理器的输入端,所述处理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外接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优选的,所述控制节点单元包括控制节点一,所述控制节点单元包括控制节点二,所述控制节点单元包括控制节点三,所述控制节点单元包括控制节点四。优选的,所述操控单元包括机器人移动模块,所述操控单元包括转向杆转向模块,所述操控单元包括升降杆升降模块,所述操控单元包括救援抓手操作模块。优选的,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节点一的输入端,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节点二的输入端,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节点三的输入端,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节点四的输入端。优选的,所述控制节点一的输出端电连接机器人移动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控制节点二的输出端电连接转向杆转向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控制节点三的输出端电连接升降杆升降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控制节点四的输出端电连接救援抓手操作模块的输入端。优选的,所述机器人移动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反馈模块的输入端,所述转向杆转向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反馈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升降杆升降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反馈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救援抓手操作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反馈模块的输入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设置控制端进行救援机器人的控制,通过信号发送模块和信号接收模块实现无线信号的传输,通过移动控制模块控制救援机器人的移动,通过转向机构控制模块控制转向杆的转向,通过升降杆控制模块分别控制升降杆和伸缩杆的移动,通过抓手机构控制模块控制救援抓手的抓取与释放,达到了可以远程进行救援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人力救援可能危害救援人员生命健康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系统框图。图中:1救援机器人、2救援室、3救援控制器、4转向杆、5第一升降装置、6伸缩杆、7第二升降装置、8升降杆、9救援装置、10救援抓手、11螺旋桨室、12转动电机、13输出轴、14联轴器、15转轴、16螺旋叶、17控制端、18移动控制模块、19转向机构控制模块、20升降杆控制模块、21抓手机构控制模块、22信号发送模块、23信号接收模块、24处理器、25外接电源模块、26控制节点单元、27操控单元、28反馈模块、29控制节点一、30控制节点二、31控制节点三、32控制节点四、33机器人移动模块、34转向杆转向模块、35升降杆升降模块、36救援抓手操作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一种抗洪抢险救生远程控制机器人,包括救援机器人1和控制端,救援机器人1的内部设有救援室2,通过设置救援室2方便救援机器人1对洪涝灾害中的人员进行抢救,救援室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救援控制器3,通过设置救援控制器3进行救援机器人1的控制,救援控制器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向杆4,通过设置转向杆4方便调整救援角度,转向杆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升降装置5,第一升降装置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伸缩杆6,伸缩杆6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升降装置7,通过设置第一升降装置5和第二升降装置7控制伸缩杆6和升降杆8的移动,第二升降装置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杆8,升降杆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救援装置9,通过设置救援装置9对受灾人群进行救援,救援装置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救援抓手10,通过救援抓手10抓取受灾人,使受灾人进入到救援室2内,从而得到救援,救援机器人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旋桨室11,通过螺旋桨室11带动救援机器人1在水中进行移动,螺旋桨室1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转动电机12,转动电机1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输出轴13,输出轴1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联轴器14,联轴器1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转轴15,输出轴13的右侧通过联轴器14与转轴15的左侧进行固定连接,转轴1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螺旋叶16。控制端17包括移动控制模块18,通过设置控制端17进行救援机器人1的控制,通过移动控制模块18控制救援机器人1的移动,控制端17包括转向机构控制模块19,通过转向机构控制模块19控制转向杆4的转向,控制端17包括升降杆控制模块20,通过升降杆控制模块20分别控制升降杆8和伸缩杆6的移动,控制端17包括抓手机构控制模块21,通过抓手机构控制模块21控制救援抓手10的抓取与释放,控制端17包括信号发送模块22,救援机器人1包括处理器24,处理器24的输入端电连接信号接收模块23的输出端,通过信号发送模块22和信号接收模块23实现无线信号的传输,处理器24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节点单元26的输入端,通过设置节点单元26实现节点化操作,控制节点单元26包括控制节点一29,控制节点单元26包括控制节点二30,控制节点单元26包括控制节点三31,控制节点单元26包括控制节点四32,处理器24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节点一29的输入端,处理器24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节点二30的输入端,处理器24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节点三31的输入端,处理器24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节点四32的输入端,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抗洪抢险救生远程控制机器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洪抢险救生远程控制机器人,包括救援机器人(1)和控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机器人(1)的内部设有救援室(2),所述救援室(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救援控制器(3),所述救援控制器(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向杆(4),所述转向杆(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升降装置(5),所述第一升降装置(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伸缩杆(6),所述伸缩杆(6)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升降装置(7),所述第二升降装置(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杆(8),所述升降杆(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救援装置(9),所述救援装置(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救援抓手(10),所述救援机器人(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旋桨室(11),所述螺旋桨室(1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转动电机(12),所述转动电机(1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输出轴(13),所述输出轴(1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联轴器(14),所述联轴器(1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转轴(15),所述输出轴(13)的右侧通过联轴器(14)与转轴(15)的左侧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转轴(1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螺旋叶(16);所述控制端(17)包括移动控制模块(18),所述控制端(17)包括转向机构控制模块(19),所述控制端(17)包括升降杆控制模块(20),所述控制端(17)包括抓手机构控制模块(21),所述控制端(17)包括信号发送模块(22),所述救援机器人(1)包括处理器(24),所述处理器(24)的输入端电连接信号接收模块(23)的输出端,所述处理器(24)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节点单元(26)的输入端,所述控制节点单元(26)的输出端电连接操控单元(27)的输入端,所述操控单元(27)的输出端电连接反馈模块(28)的输入端,所述反馈模块(28)的输出端电连接处理器(24)的输入端,所述处理器(24)的输入端电连接外接电源模块(25)的输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洪抢险救生远程控制机器人,包括救援机器人(1)和控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机器人(1)的内部设有救援室(2),所述救援室(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救援控制器(3),所述救援控制器(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向杆(4),所述转向杆(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升降装置(5),所述第一升降装置(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伸缩杆(6),所述伸缩杆(6)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升降装置(7),所述第二升降装置(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杆(8),所述升降杆(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救援装置(9),所述救援装置(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救援抓手(10),所述救援机器人(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旋桨室(11),所述螺旋桨室(1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转动电机(12),所述转动电机(1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输出轴(13),所述输出轴(1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联轴器(14),所述联轴器(1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转轴(15),所述输出轴(13)的右侧通过联轴器(14)与转轴(15)的左侧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转轴(1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螺旋叶(16);所述控制端(17)包括移动控制模块(18),所述控制端(17)包括转向机构控制模块(19),所述控制端(17)包括升降杆控制模块(20),所述控制端(17)包括抓手机构控制模块(21),所述控制端(17)包括信号发送模块(22),所述救援机器人(1)包括处理器(24),所述处理器(24)的输入端电连接信号接收模块(23)的输出端,所述处理器(24)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节点单元(26)的输入端,所述控制节点单元(26)的输出端电连接操控单元(27)的输入端,所述操控单元(27)的输出端电连接反馈模块(28)的输入端,所述反馈模块(28)的输出端电连接处理器(24)的输入端,所述处理器(24)的输入端电连接外接电源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许光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禹力防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