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VPWM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电流滞环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86719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3 16:29
基于SVPWM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电流滞环控制方法,属于电流滞环控制技术领域,解决了在现有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电流滞环控制中,开关器件的工作频率大的问题。所述方法:将并网电流周期等分为六个控制时域,六个控制时域同时分别对应六个三极管和六个逻辑变量,在一个控制时域内,对应的三极管导通,其他三极管截止,对应的逻辑变量为1,其他逻辑变量为0;计算六个逻辑变量的有效时域;根据滞环电流比较器的三相输出信号、三相电流极性信号以及六个逻辑变量并通过逻辑电路分别得到六个开关信号;采用六个开关信号同时分别驱动六个三极管,使得在一个控制时域内只有两个三极管交替开关。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电流滞环控制。

Current hysteresis control method of photovoltaic grid connected inverter based on SVPWM

Current hysteresis control method of photovoltaic grid connected inverter SVPWM based ring, which belongs to the hysteresis current control technology, solves the existing photovoltaic grid connected inverter current hysteresis loop control problem, the switching frequency of large. The method will be divided into six periods of the grid current control domain. Six control domain and corresponding to the six transistors and six logic variables in a control in the time domain, the corresponding triode, other triode and logic variables corresponding to the 1, the other 0 logical variables; effective time domain calculation of six logical variables; according to the three-phase output signal, hysteresis current comparator current polarity signal and six logic variables and through logic circuit respectively six switch signals; using six switch signals simultaneously respectively drive six transistors, which in a time domain control only two triode alternating switch. The invention is suitable for the current hysteresis control of the photovoltaic grid connected inver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SVPWM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电流滞环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逆变器的电流滞环控制方法,属于电流滞环控制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作为可再生新能源的太阳能愈发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然而,现有分布式电源产生的电能无法直接供给交流负荷,需要通过并网接口接入电网。目前,通常采用电压源型逆变器作为并网接口。因此,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性能直接影响光伏发电系统输出电能的质量。现有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方法主要包括比列积分PI控制法和电流滞环控制法。比例积分PI控制法是在工业领域中常用的控制方法,其原理是采用三角波作为载波对输出电流信号与电流给定信号之间的误差电流信号进行SPWM调制来控制开关器件。电流滞环控制法的原理是控制实际并网电流信号在一定的滞环宽度内跟踪希望输出的参考并网电流信号,该方法具有控制原理简单、动态响应快和能够自动抑制电流峰值等优点。但是,实际并网电流信号的追踪效果与滞环宽度成反比,当要求更好的跟踪效果时,滞环宽度也要相应地减小。由此,会增大开关器件的损耗。更为严重的是,当开关器件的实际工作频率超过额定工作频率时,开关器件将会被损坏,导致电路无法正常工作,从而降低了整体系统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在现有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电流滞环控制中,开关器件的工作频率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VPWM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电流滞环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SVPWM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电流滞环控制方法,所述光伏并网逆变器包括A相桥臂、B相桥臂、C相桥臂、A相滤波电感L1、B相滤波电感L2和C相滤波电感L3;A相桥臂的第一端、B相桥臂的第一端和C相桥臂的第一端均与太阳能电池板E的正极相连,A相桥臂的第二端、B相桥臂的第二端和C相桥臂的第二端均与太阳能电池板E的负极相连,A相桥臂的输出中点a、B相桥臂的输出中点b和C相桥臂的输出中点c分别与A相滤波电感L1的第一端、B相滤波电感L2的第一端和C相滤波电感L3的第一端相连,A相滤波电感L1的第二端同时与B相滤波电感L2的第二端和C相滤波电感L3的第二端相连,三者的公共端为中性点N,中性点N接入电网;A相桥臂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容C1、第四三极管Q4、第四二极管D4和第四电容C4,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同时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和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相连,三者的公共端为A相桥臂的第一端,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同时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和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相连,六者的公共端为A相桥臂的输出中点a,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同时与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和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相连,三者的公共端为A相桥臂的第二端,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和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分别为第一开关信号输入端和第四开关信号输入端;B相桥臂包括第二三极管Q2、第二二极管D2、第二电容C2、第五三极管Q5、第五二极管D5和第五电容C5,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同时与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和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相连,三者的公共端为B相桥臂的第一端,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同时与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和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相连,六者的公共端为B相桥臂的输出中点b,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同时与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和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相连,三者的公共端为B相桥臂的第二端,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和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分别为第二开关信号输入端和第五开关信号输入端;C相桥臂包括第三三极管Q3、第三二极管D3、第三电容C3、第六三极管Q6、第六二极管D6和第六电容C6,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同时与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和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相连,三者的公共端为C相桥臂的第一端,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同时与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和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相连,六者的公共端为C相桥臂的输出中点c,第六三极管Q6的发射极同时与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和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相连,三者的公共端为C相桥臂的第二端,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和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分别为第三开关信号输入端和第六开关信号输入端;第一三极管Q1至第六三极管Q6均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电流滞环控制方法包括:步骤一、根据A相桥臂的输出中点a与中性点N间的电压UaN、B相桥臂的输出中点b与中性点N间的电压UbN和C相桥臂的输出中点c与中性点N间的电压UcN与八个基本电压空间矢量的对应关系表得到A相滤波电感L1两端的电压UL1、B相滤波电感L2两端的电压UL2和C相滤波电感L3两端的电压UL3与八个基本电压空间矢量的对应关系表;相滤波电感两端的电压=相桥臂的输出中点与中性点间的电压-相电网电压;步骤二、将一个并网电流周期等分为第一控制时域至第六控制时域,第一控制时域至第六控制时域分别对应第一三极管Q1至第六三极管Q6;在一个控制时域内,该控制时域对应的三极管导通,其他的三极管截止;第一控制时域至第六控制时域还分别对应第一逻辑变量至第六逻辑变量,当处于一个控制时域时,该控制时域对应的逻辑变量为1,其他的逻辑变量为0;步骤三、根据A相滤波电感L1两端的电压UL1、B相滤波电感L2两端的电压UL2和C相滤波电感L3两端的电压UL3与八个基本电压空间矢量的对应关系表,分别得到A相滤波电感L1两端的电压UL1、B相滤波电感L2两端的电压UL2和C相滤波电感L3两端的电压UL3在第一控制时域至第六控制时域内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并以电压最小值小于零且电压最大值大于零为约束条件,分别得到第一逻辑变量至第六逻辑变量的有效时域;步骤四、根据滞环电流比较器的三相输出信号、三相电流极性信号以及第一逻辑变量至第六逻辑变量,并通过逻辑电路分别得到第一开关信号至第六开关信号;当相参考电流信号大于零时,相电流极性信号为1,当相参考电流信号小于零时,相电流极性信号为0;步骤五、同时采用第一开关信号至第六开关信号驱动所述光伏并网逆变器,使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五三极管Q5、第四三极管Q4和第六三极管Q6、第一三极管Q1和第三三极管Q3、第二三极管Q2和第六三极管Q6、第三三极管Q3和第五三极管Q5以及第二三极管Q2和第四三极管Q4依次在第一控制时域至第六控制时域内导通。进一步的是,步骤四通过第一逻辑电路至第六逻辑电路分别得到第一开关信号至第六开关信号;所述第一逻辑电路包括第一与门1、第二与门2、第三与门3、第一或门4和第二或门5,第一与门1的输出端与第二或门5的第一输入端相连,第二与门2的输出端和第一或门4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三与门3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相连,第三与门3的输出端与第二或门5的第二输入端相连,第一与门1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为第二逻辑变量输入端和A相电流极性信号输入端,第二与门2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为滞环电流比较器的A相输出信号的输入端和A相电流极性信号输入端,第一或门4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为第一逻辑变量输入端和第三逻辑变量输入端,第二或门5的输出端为第一开关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逻辑电路包括第四与门、第五与门、第六与门、第三或门和第四或门,第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于SVPWM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电流滞环控制方法

【技术保护点】
基于SVPWM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电流滞环控制方法,所述光伏并网逆变器包括A相桥臂、B相桥臂、C相桥臂、A相滤波电感L1、B相滤波电感L2和C相滤波电感L3;A相桥臂的第一端、B相桥臂的第一端和C相桥臂的第一端均与太阳能电池板E的正极相连,A相桥臂的第二端、B相桥臂的第二端和C相桥臂的第二端均与太阳能电池板E的负极相连,A相桥臂的输出中点a、B相桥臂的输出中点b和C相桥臂的输出中点c分别与A相滤波电感L1的第一端、B相滤波电感L2的第一端和C相滤波电感L3的第一端相连,A相滤波电感L1的第二端同时与B相滤波电感L2的第二端和C相滤波电感L3的第二端相连,三者的公共端为中性点N,中性点N接入电网;A相桥臂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容C1、第四三极管Q4、第四二极管D4和第四电容C4,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同时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和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相连,三者的公共端为A相桥臂的第一端,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同时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和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相连,六者的公共端为A相桥臂的输出中点a,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同时与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和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相连,三者的公共端为A相桥臂的第二端,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和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分别为第一开关信号输入端和第四开关信号输入端;B相桥臂包括第二三极管Q2、第二二极管D2、第二电容C2、第五三极管Q5、第五二极管D5和第五电容C5,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同时与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和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相连,三者的公共端为B相桥臂的第一端,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同时与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和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相连,六者的公共端为B相桥臂的输出中点b,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同时与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和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相连,三者的公共端为B相桥臂的第二端,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和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分别为第二开关信号输入端和第五开关信号输入端;C相桥臂包括第三三极管Q3、第三二极管D3、第三电容C3、第六三极管Q6、第六二极管D6和第六电容C6,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同时与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和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相连,三者的公共端为C相桥臂的第一端,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同时与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和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相连,六者的公共端为C相桥臂的输出中点c,第六三极管Q6的发射极同时与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和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相连,三者的公共端为C相桥臂的第二端,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和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分别为第三开关信号输入端和第六开关信号输入端;第一三极管Q1至第六三极管Q6均为NPN型三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滞环控制方法包括:步骤一、根据A相桥臂的输出中点a与中性点N间的电压UaN、B相桥臂的输出中点b与中性点N间的电压UbN和C相桥臂的输出中点c与中性点N间的电压UcN与八个基本电压空间矢量的对应关系表得到A相滤波电感L1两端的电压UL1、B相滤波电感L2两端的电压UL2和C相滤波电感L3两端的电压UL3与八个基本电压空间矢量的对应关系表;相滤波电感两端的电压=相桥臂的输出中点与中性点间的电压‑相电网电压;步骤二、将一个并网电流周期等分为第一控制时域至第六控制时域,第一控制时域至第六控制时域分别对应第一三极管Q1至第六三极管Q6;在一个控制时域内,该控制时域对应的三极管导通,其他的三极管截止;第一控制时域至第六控制时域还分别对应第一逻辑变量至第六逻辑变量,当处于一个控制时域时,该控制时域对应的逻辑变量为1,其他的逻辑变量为0;步骤三、根据A相滤波电感L1两端的电压UL1、B相滤波电感L2两端的电压UL2和C相滤波电感L3两端的电压UL3与八个基本电压空间矢量的对应关系表,分别得到A相滤波电感L1两端的电压UL1、B相滤波电感L2两端的电压UL2和C相滤波电感L3两端的电压UL3在第一控制时域至第六控制时域内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并以电压最小值小于零且电压最大值大于零为约束条件,分别得到第一逻辑变量至第六逻辑变量的有效时域;步骤四、根据滞环电流比较器的三相输出信号、三相电流极性信号以及第一逻辑变量至第六逻辑变量,并通过逻辑电路分别得到第一开关信号至第六开关信号;当相参考电流信号大于零时,相电流极性信号为1,当相参考电流信号小于零时,相电流极性信号为0;步骤五、同时采用第一开关信号至第六开关信号驱动所述光伏并网逆变器,使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五三极管Q5、第四三极管Q4和第六三极管Q6、第一三极管Q1和第三三极管Q3、第二三极管Q2和第六三极管Q6、第三...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SVPWM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电流滞环控制方法,所述光伏并网逆变器包括A相桥臂、B相桥臂、C相桥臂、A相滤波电感L1、B相滤波电感L2和C相滤波电感L3;A相桥臂的第一端、B相桥臂的第一端和C相桥臂的第一端均与太阳能电池板E的正极相连,A相桥臂的第二端、B相桥臂的第二端和C相桥臂的第二端均与太阳能电池板E的负极相连,A相桥臂的输出中点a、B相桥臂的输出中点b和C相桥臂的输出中点c分别与A相滤波电感L1的第一端、B相滤波电感L2的第一端和C相滤波电感L3的第一端相连,A相滤波电感L1的第二端同时与B相滤波电感L2的第二端和C相滤波电感L3的第二端相连,三者的公共端为中性点N,中性点N接入电网;A相桥臂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容C1、第四三极管Q4、第四二极管D4和第四电容C4,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同时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和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相连,三者的公共端为A相桥臂的第一端,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同时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和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相连,六者的公共端为A相桥臂的输出中点a,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同时与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和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相连,三者的公共端为A相桥臂的第二端,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和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分别为第一开关信号输入端和第四开关信号输入端;B相桥臂包括第二三极管Q2、第二二极管D2、第二电容C2、第五三极管Q5、第五二极管D5和第五电容C5,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同时与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和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相连,三者的公共端为B相桥臂的第一端,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同时与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和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相连,六者的公共端为B相桥臂的输出中点b,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同时与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和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相连,三者的公共端为B相桥臂的第二端,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和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分别为第二开关信号输入端和第五开关信号输入端;C相桥臂包括第三三极管Q3、第三二极管D3、第三电容C3、第六三极管Q6、第六二极管D6和第六电容C6,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同时与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和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相连,三者的公共端为C相桥臂的第一端,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同时与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和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相连,六者的公共端为C相桥臂的输出中点c,第六三极管Q6的发射极同时与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和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相连,三者的公共端为C相桥臂的第二端,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和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分别为第三开关信号输入端和第六开关信号输入端;第一三极管Q1至第六三极管Q6均为NPN型三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滞环控制方法包括:步骤一、根据A相桥臂的输出中点a与中性点N间的电压UaN、B相桥臂的输出中点b与中性点N间的电压UbN和C相桥臂的输出中点c与中性点N间的电压UcN与八个基本电压空间矢量的对应关系表得到A相滤波电感L1两端的电压UL1、B相滤波电感L2两端的电压UL2和C相滤波电感L3两端的电压UL3与八个基本电压空间矢量的对应关系表;相滤波电感两端的电压=相桥臂的输出中点与中性点间的电压-相电网电压;步骤二、将一个并网电流周期等分为第一控制时域至第六控制时域,第一控制时域至第六控制时域分别对应第一三极管Q1至第六三极管Q6;在一个控制时域内,该控制时域对应的三极管导通,其他的三极管截止;第一控制时域至第六控制时域还分别对应第一逻辑变量至第六逻辑变量,当处于一个控制时域时,该控制时域对应的逻辑变量为1,其他的逻辑变量为0;步骤三、根据A相滤波电感L1两端的电压UL1、B相滤波电感L2两端的电压UL2和C相滤波电感L3两端的电压UL3与八个基本电压空间矢量的对应关系表,分别得到A相滤波电感L1两端的电压UL1、B相滤波电感L2两端的电压UL2和C相滤波电感L3两端的电压UL3在第一控制时域至第六控制时域内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并以电压最小值小于零且电压最大值大于零为约束条件,分别得到第一逻辑变量至第六逻辑变量的有效时域;步骤四、根据滞环电流比较器的三相输出信号、三相电流极性信号以及第一逻辑变量至第六逻辑变量,并通过逻辑电路分别得到第一开关信号至第六开关信号;当相参考电流信号大于零时,相电流极性信号为1,当相参考电流信号小于零时,相电流极性信号为0;步骤五、同时采用第一开关信号至第六开关信号驱动所述光伏并网逆变器,使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五三极管Q5、第四三极管Q4和第六三极管Q6、第一三极管Q1和第三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金玲周威勇金敏王勇朴廷斌邵婕张立刘玉梅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牡丹江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