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高压直流电缆附件电树枝特性的测试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6275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3 05: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直流电缆附件电树枝特性的测试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直流‑冲击复合电压发生器、测试单元、信号监测单元和电树枝特征分析单元,直流‑冲击复合电压发生器用于产生直流‑冲击复合电压,由直流电源、脉冲电源、耦合电容和保护电阻组成;测试单元用于实现被测试样的加压及电树枝的诱发,由针电极、被测试样和接地电极组成;信号监测单元用于实现电树枝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及局部放电高频电流信号的记录;由计算机、采集装置、光学显微镜和高频电流互感器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直流电压与过电压的耦合,使两种电压共同施加于被测试样,产生直流‑冲击复合场,检测此电场下直流电缆绝缘的电树枝特性,可有效反映直流电缆过电压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直流电缆附件电树枝特性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压直流电缆绝缘在过电压条件下的电树枝特性的研究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高压直流电缆附件电树枝特性的测试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技术介绍
高压直流电缆输电是解决大容量、远距离、低损耗输电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直流电缆内不存在交变的电场,但由于不同绝缘材料电导率的差异导致绝缘内部空间电荷积聚情况复杂且电场畸变严重,极易引发绝缘老化。电缆绝缘的老化是逐步累积发展的,目前工艺水平下,电树枝生长是导致绝缘老化甚至击穿的主要原因。电树枝是绝缘材料中由于局部放电引起的微米级放电通道,多由绝缘材料内的气隙、杂质、不规则形状等引起,可能引发完全或不完全击穿,严重影响电缆输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在交流电树枝研究中,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个模型,而直流电压下不存在交变电场,导致大部分模型并不适用。国内外针对直流电树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直流电场下绝缘已有缺陷的电树枝化过程与机理;(2)不同电压级别下电树枝的引发机理及形态特征;(3)直流电压短路接地条件下电树枝化及其引发机理;(4)极性反转条件下的电树枝现象。而实际运行的直流电缆中除直流电压外还存在下列冲击电压:(1)由架空线引入的雷电冲击电压,(2)由于线路故障、切投等产生的操作冲击电压;其中部分冲击电压幅值可达数倍于线路直流电压且极性可能与直流电压相同或相反。冲击电压与线路直流电压叠加产生直流-冲击复合场,共同作用于直流电缆附件绝缘,使线路电压急剧变化并导致电场畸变加剧。而目前国内外鲜有对直流-冲击复合场下电树枝的研究,其起始、生长机理尚不明确,严重制约了直流电缆附件技术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压直流电缆附件电树枝特性的测试装置及方法,利用直流电压与过电压的耦合,使两种电压共同施加于被测试样,产生直流-冲击复合场,检测此电场下直流电缆绝缘的电树枝特性,较之已有测试方案,更接近工程实际,可有效反映直流电缆过电压情况,为直流电缆附件绝缘设计及运行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高压直流电缆附件电树枝特性的测试装置,包括直流-冲击复合电压发生器、测试单元、信号监测单元和电树枝特征分析单元,所述直流-冲击复合电压发生器用于产生直流-冲击复合电压,由直流电源、脉冲电源、耦合电容和保护电阻组成,所述直流电源的直流电压调节范围和所述脉冲电源的冲击电压调节范围均为0至100KV,所述冲击电压的上升沿及下降沿均为1至1000μs可调,所述耦合电容用于将直流电压和冲击电压叠加后同时作用于被测试样;所述测试单元用于实现被测试样的加压及电树枝的诱发,由针电极、被测试样和接地电极组成;所述信号监测单元用于实现电树枝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及局部放电高频电流信号的记录;由计算机、采集装置、光学显微镜和高频电流互感器组成。一种高压直流电缆附件电树枝特性的测试装置的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针电极预置于绝缘试样内,将绝缘试样置于测试单元中的接地电极上并连接电源线及接地线;(2)将高频电流互感器套接于电源线上,打开光学显微镜并调节焦距至可清晰观测到针电极尖端,将高频电流互感器与光学显微镜通过采集装置连接至计算机;(3)调节直流电源至设定值,直流电压稳定后打开脉冲电源施加冲击电压;(4)观测电树枝的生成与否并记录高频电流信号值与电树枝形态。步骤(1)中针电极距离接地电极的距离为2-4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可实现对实际工况下电树枝特征的测试,更加接近工程实际,与单纯施加直流电压或单纯施加冲击电压有明显不同;可以准确揭示直流-冲击复合场下的高压直流电缆绝缘电树枝生长机理,为高压直流电缆运行及绝缘设计提供可靠实验依据及测试方法。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通过本专利技术装置产生的典型直流-冲击复合电压示意图。附图标记:1-直流-冲击复合电压发生器,2-信号监测单元,3-测试单元,4-直流电源,5-脉冲电源,6-保护电阻,7-保护电阻,8-耦合电容,9-计算机,10-采集装置,11-高频电流互感器,12-光学显微镜,13-针电极,14-被测试样,15-接地电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本实施例提供的直流-冲击复合场下高压直流电缆附件电树枝特性测试装置包括直流-冲击复合电压发生器1、信号监测单元2、测试单元3及电树枝特征分析单元。如图1所示,利用直流-冲击复合电压发生器1产生直流-冲击复合电压,施加于被测试样14的针电极13以测试不同电压参数下的电树枝特性,电树枝起始及生长参数由信号监测单元记录。各部分详细功能如下:(1)直流-冲击复合电压发生器1的功能是产生直流-冲击复合电压,由直流电源4、脉冲电源5、耦合电容8、保护电阻6和保护电阻7组成;本实施例中直流电源4和脉冲电源5分别选用天津东文高压的DW-N1003和武汉三鑫华泰的PV102AC,利用耦合电容8实现直流与冲击电压的叠加,使用保护电阻6和保护电阻7实现对直流及脉冲电源的有效保护。直流电源4的直流电压范围为0至±100kV可调,脉冲电源5的冲击电压幅值为0至±100kV可调,冲击电压上升沿及下降沿均为1至1000μs可调。其产生典型的直流-冲击复合电压如图2所示,冲击电压叠加于直流电压之上,同时作用于被测试样。(2)测试单元3的功能是实现对被测试样14的加压及电树枝的诱发,由针电极13、被测试样14和接地电极15组成。测试之前将针电极13预置于被测试样14内,本实施例中被测试样14为电缆绝缘材料,由交联聚乙烯、硅橡胶等构成,测试中将直流-冲击复合电压施加于针电极,改变电压参数诱发电树枝。(3)信号监测单元2的功能是实现电树枝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及局部放电高频电流信号记录,由计算机9、采集装置10(RUIS-EX500)、光学显微镜12(SEN-XDC-10B)和高频电流互感器11组成,本实施例中高频电流互感器11选用天津学子电力设备科技有限公司的HCT44D。测试中使用光学显微镜12记录电树枝产生及生长的全过程,同时使用高频电流互感器11记录电树枝生长过程中产生的高频电流信号。进一步的,通过图1所示的测试装置,进行测试的具体步骤如下:1.将针电极预置于直流电缆绝缘试样内,置于测试单元中的接地电极上并连接电源线及接地线,针电极与接地电极的距离为2-4mm。2.将高频电流互感器套接于电源线上,打开光学显微镜并调节焦距至可清晰观测到针电极尖端。将高频电流互感器与光学显微镜通过采集装置连接至计算机。3.调节直流电源至设定值,直流电压稳定后施加冲击电压。4.观测是否有电树枝生成并记录高频电流信号值与电树枝形态。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上文描述的实施方式。以上对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旨在描述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启示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的具体变换,这些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高压直流电缆附件电树枝特性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压直流电缆附件电树枝特性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冲击复合电压发生器、测试单元和信号监测单元,所述直流‑冲击复合电压发生器用于产生直流‑冲击复合电压,由直流电源、脉冲电源、耦合电容和保护电阻组成,所述直流电源的直流电压调节范围和所述脉冲电源的冲击电压调节范围均为0至100KV,所述冲击电压的上升沿及下降沿均为1至1000μs可调,所述耦合电容用于将直流电压和冲击电压叠加后同时作用于被测试样;所述测试单元用于实现被测试样的加压及电树枝的诱发,由针电极、被测试样和接地电极组成;所述信号监测单元用于实现电树枝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及局部放电高频电流信号的记录;由计算机、采集装置、光学显微镜和高频电流互感器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直流电缆附件电树枝特性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冲击复合电压发生器、测试单元和信号监测单元,所述直流-冲击复合电压发生器用于产生直流-冲击复合电压,由直流电源、脉冲电源、耦合电容和保护电阻组成,所述直流电源的直流电压调节范围和所述脉冲电源的冲击电压调节范围均为0至100KV,所述冲击电压的上升沿及下降沿均为1至1000μs可调,所述耦合电容用于将直流电压和冲击电压叠加后同时作用于被测试样;所述测试单元用于实现被测试样的加压及电树枝的诱发,由针电极、被测试样和接地电极组成;所述信号监测单元用于实现电树枝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及局部放电高频电流信号的记录;由计算机、采集装置、光学显微镜和高频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涛杜伯学苏金刚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