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杰昆专利>正文

一种可保温、可吸风、可快速连接的煤矿井下风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59582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2 22:11
一种可保温、可吸风、可快速连接的煤矿井下风筒,属于煤矿设备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能保温、定型又可以快速稳定连接的风筒,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沿筒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固定筒体形状的固定簧,筒体从内到外包括内筒体、保温层和外筒体,筒体还包括由连接固定件及密封垫组成的连接固定装置,连接固定件的横切面为两个相对的“凸”形台,在 “凸”形台的头部两端设有放置密封垫的凹槽,同时在“凸”形台的头部两端开有内螺纹,筒体的端部为外螺纹连接头,连接头与连接固定件通过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煤矿井下。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oal mine underground air tube which can be insulated, can be sucked in air and can be quickly connected

A thermal insulation, air suction, quick connecting coal mine air duct,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oal mine equipment, the technical problem to be solved is to provide a heat preservation, and can rapidly and stably connected type air duct, adopts the technical proposal: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cylinder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intervals for fixed cylinder shape fixed spring cylinder from the inside to the outside of the inner cylinder body, including the insulating layer and the outer cylinder, the cylinder also comprises a connecting fixed piece and gasket connection fixing device, connecting cross section fixings are two opposite convex sets, both ends of the head shape of Taiwan in \convex\ is provided with a groove placed gasket, and both ends of the head in a convex table with internal threads, the end of the cylinder head is connected with external thread connector and connecting fixed piece by screw connection, the utility model is used for coal Under m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保温、可吸风、可快速连接的煤矿井下风筒
一种可保温、可吸风、可快速连接的煤矿井下风筒,属于煤矿设备

技术介绍
煤矿井下通常通过风筒向通道深处的施工现场供给新鲜空气,以冲淡并排通道内的具有毒性、窒息性以及爆炸性气体,保证通道内的风流质量(成分、温度和速度)和数量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防止各种伤害和爆炸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人员的身体健康。在煤矿井下开采作业中,由于开采深度的延伸、地热辐射增加、通风距离延长,沿途围岩或机电设备放热等因素,造成采掘工作面环境温度、湿度增高,为改善回采工作面环境,营造适宜的工作环境温度,需要制冷系统对工作面供风流进行降温,由于受矿井制冷设备的体积、重量和安装条件等原因限制,不能随意改变与移动,制冷系统冷却后的空气不便于送入采掘工作面区域。同时,现有技术中的风筒通常只能用出风口处送风,不能在吸风口处使用,用在吸风口时,不能承受负压,一下子就会瘪掉,不具有定型性。另外,随着煤矿井下供风距离越来越长,多个通风筒的连接固定装置也是重中之重。现有技术中,风筒和风筒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先将第一节风筒的风筒箍塞入第二节风筒的风筒箍内;然后,使用细铁丝包扎;接下来,将风筒边进行反包扎;最后,再使用风筒胶将接头处用条带布粘贴,此种方法耗时耗力,工艺复杂,且容易产生漏气现象,增加了局部通风管理的困难程度,不利于煤矿井下特种情况环境下快速连接风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能保温、定型又可以快速稳定连接的风筒。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可保温、可吸风、可快速连接的煤矿井下风筒,沿所述筒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固定筒体形状的固定簧,所述筒体从内到外包括内筒体、保温层和外筒体,所述筒体还包括连接固定装置,所述连接固定装置由连接固定件及密封垫组成;所述连接固定件的横切面为两个相对的“凸”形台,在所述“凸”形台的头部两端设有放置密封垫的凹槽,同时在“凸”形台的头部两端开有内螺纹,所述筒体的端部为外螺纹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连接固定件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固定簧为钢筋弹簧,所述保温层为非金属绝热层,所述内筒体和外筒体为聚酯纤维层。所述内筒体、保温层和外筒体为热塑整体一次成形。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本技术通过在筒体设置多个固定簧,使得筒体吸风时也不会瘪掉,从而保持良好的通风效果,同时可弯曲、伸缩使用,方便携带,节省空间。二、本技术通过将筒体设计为内筒体、保温层和外筒体,能够保持筒体内的温度不受外界温度的影响,保证风流温度不发生变化,保证风筒输出风流的制冷或制热效果。三、本技术通过连接固定件连接两个风筒,此装置结构合理,安装简单,连接固定速度快,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密封垫的设置也使得连接后的气密性好,不会出现漏风和脱节的现象,满足现在矿井下特殊环境工作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筒体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两个筒体的连接示意图。图中,1为筒体,2为固定簧,3为连接头,4为密封垫,5为连接固定件,11为外筒体,12为保温层,13为内筒体。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3所示,一种可保温、可吸风、可快速连接的煤矿井下风筒,沿所述筒体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固定筒体1形状的固定簧2,所述筒体1从内到外包括内筒体13、保温层12和外筒体11;所述筒体1还包括连接固定装置,所述连接固定装置由连接固定件5和密封垫4组成;所述连接固定件5的横切面为两个相对的“凸”形台,在所述“凸”形台的头部两端设有放置密封垫4的凹槽,同时在“凸”形台的头部两端开有内螺纹,所述筒体1的端部为外螺纹连接头3,所述连接头3与连接固定件5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固定簧2为钢筋弹簧,所述保温层12为非金属绝热层,所述内筒体13和外筒体11为聚酯纤维层。所述内筒体13、保温层12和外筒体11为热塑整体一次成形。所述连接头3与连接固定件5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固定件5两端分别设有顺时针内螺纹和逆时针内螺纹,所述连接头3设有与连接固定件5相对应的顺时针外螺纹和逆时针外螺纹;将两个通风筒筒体1的连接头3分别于连接固定件5两端相对齐,通过旋转连接固定件5便可将两通风筒筒体1的连接头3与连接固定件5旋合固定。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结构的解释而非限制,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所作的变形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保温、可吸风、可快速连接的煤矿井下风筒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保温、可吸风、可快速连接的煤矿井下风筒,其特征在于:沿筒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固定筒体形状的固定簧,所述筒体从内到外包括内筒体、保温层和外筒体;所述筒体还包括连接固定装置,所述连接固定装置由连接固定件及密封垫组成;所述连接固定件的横切面为两个相对的“凸”形台,在所述“凸”形台的头部两端设有放置密封垫的凹槽,同时在“凸”形台的头部两端开有内螺纹,所述筒体的端部为外螺纹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连接固定件通过螺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保温、可吸风、可快速连接的煤矿井下风筒,其特征在于:沿筒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固定筒体形状的固定簧,所述筒体从内到外包括内筒体、保温层和外筒体;所述筒体还包括连接固定装置,所述连接固定装置由连接固定件及密封垫组成;所述连接固定件的横切面为两个相对的“凸”形台,在所述“凸”形台的头部两端设有放置密封垫的凹槽,同时在“凸”形台的头部两端开有内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杰昆李介红李周峰胡秀泉
申请(专利权)人:崔杰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