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含苯并烯氟菌唑和三唑酮复配的农药组合物,所述农药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1:30‑30:1,所述农药组合物在上述配比内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Pesticid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benzene and cyclohexene and triflumizole three Triadimef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esticid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benzene and cyclohexene triflumizole and Triadimefon three compound, active ingredients of the pesticide composition in the weight ratio of 1:30 30:1,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ucumber powdery mildew pesticide composition has obvious synergistic effect on the ratio, 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苯并烯氟菌唑和三唑酮的农药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组合物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包含苯并烯氟菌唑和三唑酮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白粉病是一种广泛发生的世界性病害,生产上主要采用化学农药防治白粉病,目前主要依赖苯并咪唑类、三唑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然而,长期使用单一种类的杀菌剂会使病害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防治效果降低。苯并烯氟菌唑是一种吡唑酰胺类杀菌剂,通过抑制线粒体内膜上电子传递链中的琥珀酸脱氢酶,使得病原真菌无法经由呼吸产生能量,进而瓦解病菌的生长,该化合物单独使用成本较高且容易又发抗性的产生,从而降低农药品种的使用寿命。三唑酮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内吸性强的三唑类杀菌剂。被植物的各部分吸收后,能在植物体内传导。对锈病和白粉病具有预防、铲除、治疗等作用。对多种作物的病害如玉米圆斑病、麦类云纹病、小麦叶枯病、凤梨黑腐病、玉米丝黑穗病等均有效。对鱼类及鸟类较安全。对蜜蜂和天敌无害。三唑酮的杀菌机制原理极为复杂,主要是抑制菌体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因而抑制或干扰菌体附着孢及吸器的发育,菌丝的生长和孢子的形成。施用化学药剂是防治植物真菌病害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但长期连续高剂量地施用单一的化学杀菌剂,容易造成药剂的残留、环境污染以及耐抗药性真菌发展等问题。合理的化学杀菌剂复配或混配具有扩大杀菌谱,提高防治效果、延长施药适期、减少用药量、降低药害、减少残留、延缓真菌耐药性和抗药性的发生与发展等积极特点,杀菌剂复配或混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开发新品杀菌剂价格不断攀升,而相比之下,开发与研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复配与混配具有投资少、研制周期短而受到国内外重视,纷纷加大开发研制力度。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通过大量的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试验,意外的发现将苯并烯氟菌唑和三唑酮进行复配后在一定的范围内对多种病原菌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经过进一步研究,完成了本专利技术。目前,尚无关于苯并烯氟菌唑和三唑酮复配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治效果好、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减少农药使用量的农药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农药组合物的用途。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包含苯并烯氟菌唑和三唑酮,其中,苯并烯氟菌唑和三唑酮的重量比为1:30-30:1,优选为1:10-20:1。进一步的,所述杀菌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1-90%,优选为20-50%。进一步的,所述杀菌组合物可以通过农药制剂加工中常规的制备方法加工成农业上允许的任意剂型,例如可以是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微乳剂、可分散油悬浮剂。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可以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也可以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罐中按比例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要的浓度。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还可以加入其它农用活性成分,例如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肥料等农用活性成分。本专利技术的杀菌组合物适用于防除黄瓜白粉病、番茄白粉病、草莓白粉病等多种病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农药组合物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复配后,兼具治疗和保护作用,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防效与单个活性成分相比有明显的提高;(2)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中活性成分作用机理各不相同,在有效防治作物病害的同时,可以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有利于延缓农药活性成分的使用寿命;(3)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制备工艺简单,适合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专利技术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绝非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不能因此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一、制剂实施例1、实施例1:31%苯并烯氟菌唑·三唑酮可湿性粉剂(30:1)苯并烯氟菌唑30%三唑酮1%烷基萘磺酸盐7%十二烷基硫酸钠8%高岭土余量2、实施例2:30%苯并烯氟菌唑·三唑酮水分散粒剂(3:2)苯并烯氟菌唑18%三唑酮12%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6%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黄原胶1.8%膨润土4%轻质碳酸钙余量3、实施例3:40%苯并烯氟菌唑·三唑酮悬浮剂(1:1)苯并烯氟菌唑20%三唑酮20%双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7%蚕沙5%甘油1.3%有机硅酮0.4%硅酸镁铝0.38%去离子水余量4、实施例4:21%苯并烯氟菌唑·三唑酮悬乳剂(1:20)苯并烯氟菌唑1%三唑酮20%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6%油酸甲酯15%蓖麻油聚氧乙烯醚4%丙三醇0.3%有机硅酮1.2%阿拉伯胶0.4%去离子水余量二、室内毒力测定试验对象:黄瓜白粉病菌。试验方法:试验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NY/T1156.11-2008《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11部分:防治瓜类白粉病试验盆栽法》,采用盆栽法测定。播种感病黄瓜品种,盆栽生长至2片真叶期备用。吩乙霉素和苯并烯氟菌唑母液粉笔用0.1%吐温-80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溶剂。每处理3盆,4次重复,将10mL药液均匀喷洒于叶面至全部润湿,待药液自然晾干备用。并设只含溶剂和表面活性剂而不含有效成分的处理作空白对照。药剂处理后24h,喷雾接种黄瓜白粉病菌孢子悬浮液。孢子悬浮液的配制过程如下:取长满白粉病菌叶片,用加油少量吐温-80表面活性剂的无菌水将孢子洗下,双层纱布过滤,镜检后调制成1×105个/mL的悬浮液。接种后置于恒温室中,在温度24℃条件下培养7天。待空白对照病液率达到80%以上时,分级调查各处理发病情况,计算各处理的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防治效果换算成机率值(y),药液浓度(u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试验结果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苯并烯氟菌唑和三唑酮在1:30-30:1的范围内复配,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表现均表现出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其中,当苯并烯氟菌唑和三唑酮的重量比为1:10-20:1时,两者复配的共毒系数均在160以上,协同增效作用更明显。三、田间药效试验为了进一步验证本专利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药剂进行防治黄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供试药剂:(1)31%苯并烯氟菌唑·三唑酮可湿性粉剂(30:1);(2)30%苯并烯氟菌唑·三唑酮水分散粒剂(3:2);(3)40%苯并烯氟菌唑·三唑酮悬浮剂(1:1);(4)21%苯并烯氟菌唑·三唑酮悬乳剂(1:20);(5)对比例1:10%苯并烯氟菌唑悬浮剂;(6)对比例2: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分别于药后5天、10天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见表2。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苯并烯氟菌唑和三唑酮复配后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具有较好的持效性和速效性,明显好于单个活性成分制剂的防效。表明通过将两种活性成分进行合理的复配,可以达到减少用药量、提高防效的作用,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包含苯并烯氟菌唑和三唑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包含苯并烯氟菌唑和三唑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苯并烯氟菌唑和三唑酮的重量比为1:30-3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药组合物,特征在于,所述苯并烯氟菌唑和三唑酮的重量比优选为1:10-20:1。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英,王海勇,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瑞生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