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4580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8 18:07
本申请涉及电机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振动电机,包括内设容纳空间的外壳、固定并收容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的线圈、悬置于容纳空间并与线圈沿轴向方向相对运动的磁性振子、设置于磁性振子上的第一磁体,设置于外壳上与第一磁体相对设置的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之间形成磁斥力;所述磁性振子包括第一磁钢、第二磁钢,所述第一磁钢与所述第二磁钢极性相同的磁极相对;所述线圈包围环绕所述第一磁钢与所述第二磁钢相邻的两端,以使在线圈通电时,线圈与磁性振子相对运动。本申请通过第一磁钢与第二磁钢之间的斥力,使磁力线比较集中,进而增加穿过线圈的磁力线密度,提高磁力线的利用率,增加线圈与磁性振子的相互作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振动电机
本申请涉及电机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振动电机。
技术介绍
随着消费性电子产品向着轻薄的方向发展,其内部的各种元器件也需要适应轻薄的趋势,因此,振动电机应用越来越广泛。现有的振动电机包括振动电机和外壳,如图1所示,振动电机安装于外壳,包括质量块13、两块磁钢11以及线圈12,两块磁钢11安装于质量块13,且两块磁钢11相对设置,位于同侧端的磁极的极性相反,形成振子;线圈12安装于外壳,相对于振子的振动方向位于振子的一侧,使两个磁钢11的磁力线穿过线圈12,在线圈12通电时,线圈12与振子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力,进而推动振子振动。然而,现有的这种振动电机,由于两个磁钢11在靠近线圈12的一侧的磁极的极性相反,而磁力线在磁极端比较发散,因此,会有很多磁力线无法穿过线圈12,导致磁力线的利用率降低,线圈12与磁钢11之间的作用力较弱。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振动电机,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振动电机,包括内设容纳空间的外壳、固定并收容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的线圈、悬置于容纳空间并与线圈沿轴向方向相对运动的磁性振子、设置于磁性振子上的第一磁体,设置于外壳上与第一磁体相对设置的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振动电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设容纳空间的外壳、固定并收容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的线圈、悬置于容纳空间并与线圈沿轴向方向相对运动的磁性振子、设置于磁性振子上的第一磁体,设置于外壳上与第一磁体相对设置的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之间形成磁斥力;所述磁性振子包括第一磁钢、第二磁钢,所述第一磁钢与所述第二磁钢极性相同的磁极相对;所述线圈包围环绕所述第一磁钢与所述第二磁钢相邻的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设容纳空间的外壳、固定并收容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的线圈、悬置于容纳空间并与线圈沿轴向方向相对运动的磁性振子、设置于磁性振子上的第一磁体,设置于外壳上与第一磁体相对设置的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之间形成磁斥力;所述磁性振子包括第一磁钢、第二磁钢,所述第一磁钢与所述第二磁钢极性相同的磁极相对;所述线圈包围环绕所述第一磁钢与所述第二磁钢相邻的两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与所述上壳体配合形成所述容纳空间的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包括底壁和自底壁延伸的侧壁,所述第一磁体固定于所述侧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框架,所述第一磁钢与所述第二磁钢分别安装于所述框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洪富柴之麟吴娜凌芳华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