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105℃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和护套缠绕屏蔽软电缆,包括导体、绝缘、隔氧带、屏蔽层、薄膜带、护套,导体外层包覆绝缘,隔氧带包覆于绝缘外侧,屏蔽层包覆于隔氧带外侧,薄膜带包覆于屏蔽层外侧,护套包覆于薄膜带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使用镀锡软圆铜线导体、105℃热塑性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料绝缘、阻燃高温填充绳、无卤低烟高阻燃隔氧带、双层镀锡铜丝缠绕屏蔽、聚酯薄膜带及105℃热塑性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护套,有效地把干扰导入到地下,更加绿色环保,满足某些特殊场合对环保和公共安全法律法规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105℃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和护套缠绕屏蔽软电缆
本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额定电压小于等于300/300V的电器、仪表、电子设备及自动化装置用的电缆,特别是指一种105℃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和护套缠绕屏蔽软电缆。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及人类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绿色、低碳环保型电线电缆的应用越来越被广泛。原来此类软电缆大多使用聚氯乙烯(PVC)作为绝缘和护套材料,PVC电缆料虽然工艺简单、成熟、成本低,可以制造不同软硬度的产品,综合性能也较好。但是PVC不环保,其配方中添加有铅、镉、铬等重金属及高致癌物质,PVC生产时添加的增塑剂,大多属于环境激素,影响人体发育和生育能力。2004年我国出台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公安部制定了《公共场所阻燃制品及组件燃烧性能要求及标识》;欧共体也有RoHS环保指令和AEACH法规,有卤阻及非阻燃材料燃烧时产生的有害物质产生,不能满足上述环保法律法规和指令要求,中国电子电器产品出口总量的70%以上涉及到RoHS指令,且PVC电缆不能满足某些特殊场合对环保和公共安全法律法规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105℃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和护套缠绕屏蔽软电缆,通过使用镀锡软圆铜线导体、105℃热塑性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料绝缘、阻燃高温填充绳、无卤低烟高阻燃隔氧带、双层镀锡钢丝缠绕屏蔽、聚酯薄膜带及105℃热塑性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护套,能够有效地把干扰导入到地下,更加绿色环保,满足某些特殊场合对环保和公共安全法律法规的要求。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105℃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和护套缠绕屏蔽软电缆,包括:导体、绝缘、隔氧带、屏蔽层、薄膜带、护套,所述导体外层包覆所述绝缘,所述隔氧带包覆于所述绝缘外侧,所述屏蔽层包覆于所述隔氧带外侧,所述薄膜带包覆于所述屏蔽层外侧,所述护套包覆于所述薄膜带的外侧。进一步,所述绝缘为105℃热塑性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所述护套为105℃热塑性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护套。进一步,所述导体为镀锡软圆铜导体,所述屏蔽层为双层镀锡铜丝缠绕屏蔽层。进一步,所述隔氧带为无卤低烟高阻燃隔氧带,所述薄膜带为聚酯薄膜带。进一步,所述105℃热塑性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设有多个。更进一步,所述多个105℃热塑性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与所述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间填充有阻燃高温填充绳。本技术通过使用镀锡软圆铜线导体、105℃热塑性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料绝缘、阻燃高温填充绳、无卤低烟高阻燃隔氧带、双层镀锡钢丝缠绕屏蔽、聚酯薄膜带及105℃热塑性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护套,能够有效地把干扰导入到地下,更加绿色环保,满足某些特殊场合对环保和公共安全法律法规的要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一种105℃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和护套缠绕屏蔽软电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105℃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和护套缠绕屏蔽软电缆的型号图表;图3为图1所示的105℃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和护套缠绕屏蔽软电缆规格图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2,一种105℃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和护套缠绕屏蔽软电缆,包括:导体1、绝缘2、隔氧带4、屏蔽层5、薄膜带6、护套7,导体1外层包覆绝缘2,隔氧带4包覆于绝缘2外侧,屏蔽层5包覆于隔氧带4外侧,薄膜带6包覆于屏蔽层5外侧,护套7包覆于薄膜带6的外侧。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2,导体1为镀锡软圆铜导体,符合GB/T3956-2008《电缆的导体》中第5种软铜导体规定,铜丝表面镀锡起到隔离层的作用,避免在工作温度下铜与热塑性聚合物中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受到腐蚀缩短其使用寿命。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2,绝缘2为105℃热塑性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在第一层铜丝缠绕屏蔽外包覆一层绝缘隔离层,能够有效减小屏蔽芯线的感应电压(在屏蔽层仅一端做等电位连接的情况下,应采用有绝缘隔开的双层屏蔽,外层屏蔽应至少在两端做等电位连接),该材料取代聚氯乙烯绝缘料,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并能够使电线工作温度达到105℃,热塑性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电缆料是一种满足我国相关环保法律法规以及欧盟RoHS令和Reach法规的电缆料,以聚烯烃为基料,加入阻燃剂、抗氧剂、软化改性剂等其他助剂,经混合塑化造粒而成,以实现高阻燃、柔软性、高电气性能等,耐温等级为105℃,可着色,具有挤出电缆表面光滑、机械性能优良、电性能好、耐老化性好和高阻燃、柔软性的特点。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2,隔氧带4为无卤低烟高阻燃隔氧带,在大于等于2芯的缆芯成缆填充时搭盖绕包一层高阻燃隔氧带,为了使电缆的无卤低烟阻燃性能更加可靠地达到A类阻燃,分析电缆燃烧机理,即温度、可燃物、氧气三要素,设计增加了电缆隔氧层,采用无卤低烟高阻燃带,其氧指数50%,当电缆起火燃烧时,隔氧层材料中的Al(OH)3和Mg(OH)2受热释放出结晶水以降低温度,同时结成一个氧化铝硬壳,隔绝了氧气与绝缘体的接触,使电缆上的火焰自熄,搭盖率不小于30%,既能够达到A级阻燃要求,又可以作为屏蔽层。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2,屏蔽层5为双层镀锡铜丝缠绕屏蔽层,能够在高阻燃隔氧带外进行双向缠绕屏蔽,缠绕屏蔽的优点是非常柔软,对电线的可弯曲性限制很小,当无线电干扰成为一个问题时,缠绕屏蔽的电感就是一个抗干扰的屏障,因为它完全是铜丝的盘绕,它的传输阻抗随频率的升高而升高,缠绕屏蔽能有效地把干扰导入到地下,缠绕屏蔽对于100kHz以下的频率最为有效,从成本的观点来看,与编织屏蔽相比,缠绕屏蔽需要的铜线较少,加工速度较快且加工成本较低,端接较为容易和快捷,因为缠绕屏蔽仅仅由一层很细的铜线(通常是0.16~0.31mm)组成,它也使缠绕出的整体外径相对较小,并降低材料成本,缠绕屏蔽设备和工艺的开发,填补了云南省不能生产缠绕屏蔽电缆产品的空白。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2,薄膜带6聚酯薄膜带,在双层镀锡铜丝缠绕屏蔽层外搭盖绕包一层聚酯薄膜带,该带的厚度仅为0.025~0.1mm,根据不同绕包外径,我们选择0.06~0.1mm厚度的聚酯带。聚酯带的熔点为256℃,抗撕强度为60~70MPa,绕包后十分平整光滑,工艺规范选择搭盖率不低于15%,保证了屏蔽后护套挤出时的顺滑性,提高护套挤出速度,节约护套料的消耗,降低成本。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2,护套7为105℃热塑性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护套,在聚酯薄膜带外均匀挤包一层105℃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105℃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和护套缠绕屏蔽软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体、绝缘、隔氧带、屏蔽层、薄膜带、护套,所述导体外层包覆所述绝缘,所述隔氧带包覆于所述绝缘外侧,所述屏蔽层包覆于所述隔氧带外侧,所述薄膜带包覆于所述屏蔽层外侧,所述护套包覆于所述薄膜带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105℃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和护套缠绕屏蔽软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体、绝缘、隔氧带、屏蔽层、薄膜带、护套,所述导体外层包覆所述绝缘,所述隔氧带包覆于所述绝缘外侧,所述屏蔽层包覆于所述隔氧带外侧,所述薄膜带包覆于所述屏蔽层外侧,所述护套包覆于所述薄膜带的外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105℃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和护套缠绕屏蔽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为105℃热塑性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所述护套为105℃热塑性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护套。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105℃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和护套缠绕屏蔽软电缆,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松川,蒋彭春,张培基,郭锦斌,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三川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