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心束管干式耐火阻燃光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4429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8 1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心束管干式耐火阻燃光缆,光缆包括自内而外依次设置的光单元、内层阻燃耐火层、内层护套、外层阻燃耐火层和外层护套,光单元置于光缆中心位置,光单元由光纤、阻水纱、松套管组成,光纤散放于松套管内,光纤与松套管之间放置有若干阻水纱,光单元外设置内层阻燃耐火层,内层阻燃耐火层由耐火云母带一、耐火玻璃纤维编织层一组成,内层阻燃耐火层外设置内层护套,内层护套外设有外层阻燃耐火层,外层阻燃耐火层由耐火云母带二、阻水带、耐火玻璃纤维编织层二组成,外层阻燃耐火层外挤塑有外层护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非金属抗拉抗压、高阻燃耐火、干式阻水等性能,且减小了光缆尺寸和重量,方便施工,降低成本,更加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心束管干式耐火阻燃光缆[
]本技术涉及光纤光缆
,具体地说是一种中心束管干式耐火阻燃光缆。[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拓展网络经济空间的提出,光缆的运用场所越来越多。发生火灾时,普通光缆抗压抗拉性能差、不阻燃不耐火等的缺点,使其除了会受到大火侵害,还会因重物敲击、脱落物冲击等,在救援过程中消防水喷淋等情况的出现,使光缆受到损害,影响传输性能,甚至致使信号传输中断。而燃烧时产生大量的酸气烟雾,直接损害人体健康。一般的耐火光缆中采用层绞式结构,纤膏和金属带作为阻水及耐火元件,虽然克服了普通光缆的部分缺点,但是也增加了因纤膏使用损害人体健康、污染环境等新问题的出现,且缆芯层绞及金属带耐火不但使光缆尺寸大,也增加了光缆的重量,对于光缆的安装施工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中心束管干式耐火阻燃光缆,不仅具有非金属抗拉抗压、高阻燃耐火、干式阻水等性能,而且减小了光缆尺寸和重量,方便施工,降低成本,更加环保。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中心束管干式耐火阻燃光缆,所述光缆的截面呈圆形,所述光缆包括自内而外依次设置的光单元、内层阻燃耐火层、内层护套5、外层阻燃耐火层和外层护套8,所述光单元置于光缆中心位置,所述光单元由光纤1、阻水纱2、松套管3组成,所述光纤1散放于松套管3内,所述光纤1与松套管3之间放置有若干阻水纱2,所述光单元外设置内层阻燃耐火层,所述内层阻燃耐火层由耐火云母带一6a、耐火玻璃纤维编织层一4a组成,所述耐火云母带一6a绕包在光单元外后由耐火玻璃纤维编织层一4a定型,所述内层阻燃耐火层外设置内层护套5,所述内层护套5外依次绕包有耐火云母带二6b和阻水带7,所述阻水带7外固定有耐火玻璃纤维编织层二4b,所述耐火云母带二6b、阻水带7、耐火玻璃纤维编织层二4b构成外层阻燃耐火层,所述外层阻燃耐火层外挤塑有外层护套8。进一步地,所述松套管3采用PBT工程热塑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内层护套5、外层护套8均采用高阻燃耐火低烟无卤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松套管3内光纤1为2-48芯数的光纤,若干阻水纱2置于光纤1与光纤1、光纤1与松套管3之间的间隙内。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使用的超低损耗光纤可以有效地增加跨段的长度,减少放大的次数以增加传输距离,且特制阻水纱代替常规光缆中纤膏的使用,其不但具备阻水效果,而且不会在火灾时助燃和产生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减少了施工不当对人体、光纤的影响,便捷了光缆的使用和维护,更加节省维护成本;(2)采用的双层耐火玻璃纤维编织层与护套的结构,不仅增加了抗拉抗压性能,符合耐火阻燃性能要求,更是光缆在火灾时和救灾过程中,虽伴随有冷水喷淋和机械打击震动等,仍可保持通讯使用的有力保障;(3)内外层护套选择高阻燃耐火材料的原因在于材料具有阻燃、耐火、低烟无卤等特性,保证光缆在火灾发生时,有效运行的同时只产生少量酸气烟雾,进而最大限度降低对人体、仪器及设备的损害;(4)耐火带和阻水带的存在,提高了光缆在潮湿气候或室外有水情况下正常使用的概率;(5)中心束管而非绞合的结构大大减小了光缆的尺寸,非金属元件的采用,减轻光缆的重量,使光缆占地小,施工维护方便,更加环保。[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光纤2、阻水纱3、松套管4a、耐火玻璃纤维编织层一4b、耐火玻璃纤维编织层二5、内层护套6a、耐火云母带一6b、耐火云母带二7、阻水带8、外层护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以下进一步说明: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光缆的截面呈圆形,光缆包括自内而外依次设置的光单元、内层阻燃耐火层、内层护套5、外层阻燃耐火层和外层护套8,光单元置于光缆中心位置,光单元由光纤1、阻水纱2、松套管3组成,松套管3采用PBT工程热塑材料制成,光纤1散放于松套管3内,光纤1与松套管3之间放置有若干阻水纱2,光单元外设置内层阻燃耐火层,内层阻燃耐火层由耐火云母带一6a、耐火玻璃纤维编织层一4a组成,耐火云母带一6a绕包在光单元外后由耐火玻璃纤维编织层一4a定型,内层阻燃耐火层外设置内层护套5,内层护套5外依次绕包有耐火云母带二6b和阻水带7,阻水带7外固定有耐火玻璃纤维编织层二4b,耐火云母带二6b、阻水带7、耐火玻璃纤维编织层二4b构成外层阻燃耐火层,外层阻燃耐火层外挤塑有外层护套8,内层护套5、外层护套8均采用高阻燃耐火低烟无卤材料制成。本技术从内向外包含有光单元、内层阻燃耐火层、内层护套、外层阻燃耐火层和外层护套,光单元放于中心位置,外依次包裹内层阻燃耐火层、内层护套、外层阻燃耐火层和外层护套,该中心束管式结构相比较于层绞式,结构更简单,尺寸更小。光单元包含有超低损耗光纤、松套管及特制的阻水纱,松套管由高坚韧工程热塑材料PBT制成,此类材料所制的松套管强度高,抗老化性能好,在松套管内可放置2至48芯任意数量的光纤,若干特制阻水纱放在光纤与光纤、光纤与松套管之间的间隙内,以达到阻水效果,且此特制阻水纱规格小、重量轻,所占空间少,在吸收水汽膨胀的同时,也不会对光纤造成挤压而影响使用。内层阻燃耐火层由耐火云母带一和耐火玻璃纤维编织层一组成,耐火云母带一绕包在光单元外后由耐火玻璃纤维编制层一定型,耐火玻璃纤维编织层一将其性脆、耐磨性差的缺点进行了弥补,更加强了其抗拉性;外层阻燃耐火层依次包含有耐火云母带二、阻水带和耐火玻璃纤维编织层二,耐火云母带二和阻水带依次绕包在内层护套外,再设置耐火玻璃纤维编制层二进行固定,大大提高了光缆的抗压抗拉及耐火性能。光缆所用阻水材料为特制阻水纱和阻水带,无油膏填充,干式阻水,方便施工维护,保护环境。光缆采用双耐火玻璃纤维编织层结构,不但具有较好的抗压抗拉性能,提高了耐火效果,而且非金属加强元件的重量,与金属带耐火元件相比更轻。光缆内外阻燃耐火层都包含有耐火云母带,增强了光缆的耐火性能。内外层护套均采用高阻燃耐火低烟无卤材料,则很好地满足光缆室内外使用时阻燃耐火性能的使用要求,其外层护套进一步加强了光缆耐火的效果。本技术所述的中心束管干式耐火阻燃光缆外观为圆状,包括光单元、内层阻燃耐火层、内层护套、外层阻燃耐火层和外层护套,光单元由光纤、特制阻水纱和高坚韧工程热塑材料PBT松套管组成,在光单元外设置内层阻燃耐火层,其由耐火云母带一、耐火玻璃纤维编织层一组成,高阻燃耐火内护套外绕包耐火云母带二和阻水带,并与耐火玻璃纤维编织层二构成了外层阻燃耐火层,最后挤塑外层护套最终成缆。该光缆双耐火玻璃纤维编织层增强了抗压抗拉性,双耐火云母带及内外层护套的使用,使光缆耐火阻燃等性能有所大大提升;特制阻水纱和阻水带作为阻水手段的干式结构设计使光缆敷设方便,施工维护成本节约;非金属材料及中心束管结构,使光缆尺寸小,重量轻,适用于室内(大楼)通信场合、高速等室内外场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中心束管干式耐火阻燃光缆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心束管干式耐火阻燃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缆的截面呈圆形,所述光缆包括自内而外依次设置的光单元、内层阻燃耐火层、内层护套(5)、外层阻燃耐火层和外层护套(8),所述光单元置于光缆中心位置,所述光单元由光纤(1)、阻水纱(2)、松套管(3)组成,所述光纤(1)散放于松套管(3)内,所述光纤(1)与松套管(3)之间放置有若干阻水纱(2),所述光单元外设置内层阻燃耐火层,所述内层阻燃耐火层由耐火云母带一(6a)、耐火玻璃纤维编织层一(4a)组成,所述耐火云母带一(6a)绕包在光单元外后由耐火玻璃纤维编织层一(4a)定型,所述内层阻燃耐火层外设置内层护套(5),所述内层护套(5)外依次绕包有耐火云母带二(6b)和阻水带(7),所述阻水带(7)外固定有耐火玻璃纤维编织层二(4b),所述耐火云母带二(6b)、阻水带(7)、耐火玻璃纤维编织层二(4b)构成外层阻燃耐火层,所述外层阻燃耐火层外挤塑有外层护套(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心束管干式耐火阻燃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缆的截面呈圆形,所述光缆包括自内而外依次设置的光单元、内层阻燃耐火层、内层护套(5)、外层阻燃耐火层和外层护套(8),所述光单元置于光缆中心位置,所述光单元由光纤(1)、阻水纱(2)、松套管(3)组成,所述光纤(1)散放于松套管(3)内,所述光纤(1)与松套管(3)之间放置有若干阻水纱(2),所述光单元外设置内层阻燃耐火层,所述内层阻燃耐火层由耐火云母带一(6a)、耐火玻璃纤维编织层一(4a)组成,所述耐火云母带一(6a)绕包在光单元外后由耐火玻璃纤维编织层一(4a)定型,所述内层阻燃耐火层外设置内层护套(5),所述内层护套(5)外依次绕包有耐火云母带二(6b)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碧珺顾仲倩周旺杨向荣
申请(专利权)人:长飞光纤光缆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