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全预混金属纤维燃烧方式的燃气大锅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4331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8 1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使用全预混金属纤维燃烧方式的燃气大锅灶,包括:灶体、锅体、燃烧系统、燃气系统和控制系统,燃烧系统包括火盘、中空倒圆台型不锈钢托盘、金属纤维、燃烧器,燃气系统包括助燃空气管道和燃气管道,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器、报警装置、热需求开关、复位开关、火焰信号放大装置、点火变压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进行燃气和空气的流量控制和实现精准空燃比预混合,并以金属纤维作为燃烧表面,具有发热均匀、热效率高、耗气量少、经济环保等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使用全预混金属纤维燃烧方式的燃气大锅灶
本技术涉及到燃气锅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使用全预混金属纤维燃烧方式的燃气大锅灶。
技术介绍
在国内,商用燃气大锅灶在学校、酒店、机关单位等各大餐饮场所获得了广泛应用。目前,商用大锅灶多采用直燃式火焰喷射方式,如图1所示为直燃式燃烧大锅灶的示意图,主要由火盘、燃烧内室、灶体、锅体等组成,其燃气通过火盘进入燃烧内室,空气通过另一侧进入燃烧内室与燃气混合,点火后形成直燃式火焰,灶头上方为大锅,灶头距离大锅的距离为14cm左右,直燃式火焰垂直喷射,虽然加热速度快,但是火焰与锅底接触面积小,燃烧区域小,且温度分布不均,锅体会产生局部高温,容易造成糊锅等现象,而且直燃式的燃烧方式会造成大量能量散失,不利于燃料资源的利用,同时,由于与未进行充分混合就进行燃烧,燃烧过程会出现不充分燃烧现象,从而导致燃烧产生更多的有害气体CO、NOx等对环境也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气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全预混金属纤维燃烧方式的燃气大锅灶。所述一种使用全预混金属纤维燃烧方式的燃气大锅灶,包括:灶体、锅体、燃烧系统、燃气系统和控制系统,燃烧系统包括火盘、中空倒圆台型不锈钢托盘、金属纤维、燃烧器、电极,燃气系统包括助燃空气管道和燃气管道,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器、报警装置、热需求开关、复位开关、火焰信号放大装置、点火变压器;其中:所述燃气系统包括空燃预混装置,按照助燃空气和燃气流向,所述空燃预混装置输入端与助燃空气管道输出端和燃气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空燃预混装置输出端与燃烧器连接;所述火盘具有一内凹面,所述内凹面上均匀设有燃气通孔,所述燃烧器固定在所述火盘燃气通孔上,所述金属纤维覆盖在火盘内凹面上。优选的,所述金属纤维为立体多孔均匀网状物。优选的,按照助燃空气流向,从助燃空气管道输入端起,所述助燃空气管道依次安装有第一压力表、第一手动球阀;按照燃气流向,从燃气管道输入端起,所述燃气管道依次安装有第二压力表、第二手动球阀、电磁阀。优选的,所述燃气管道还包括空燃比例阀,所述空燃比例阀安装在所述电磁阀和所述空燃混合装置之间。优选的,所述助燃空气管道还包括脉冲调速风机,所述脉冲调速风机安装在所述助燃空气管道入口。优选的,所述控制系统中,所述复位开关、所述热需求开关、所述电磁阀、所述报警装置、所述火焰信号放大装置和所述点火变压器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接,所述电极分别与所述火焰信号放大装置和所述点火变压器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纸筒燃烧器控制系统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电极包括点火装置和火焰检测装置。优选的,所述火焰检测装置是电离式火焰监测装置,或UV紫外线火焰监测装置。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金属纤维作为大锅灶的燃烧表面,不仅具有燃烧效率高,还具有耐热冲击、低压降、安全无回火、经久耐用等特点;与传统的直燃式燃烧的大锅灶比较,全预混金属纤维燃烧系统是对燃气和空气进行全预混方式,并进行精密的比例调节控制,保证了燃气和空气的完全混合,使燃气得到更充分的燃烧,从而大大降低CO及NOx的排放,有害气体释放少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全预混金属纤维燃烧方式的燃气大锅灶的燃烧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全预混金属纤维燃烧方式的燃气大锅灶的燃气系统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全预混金属纤维燃烧方式的燃气大锅灶的单电极(3)电离式火焰监测系统电路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全预混金属纤维燃烧方式的燃气大锅灶的控制系统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锅体(1)放置在灶体(2)的内腔上部,不锈钢托盘(5)为中空倒圆台型,大端开口向上,通过螺接、焊接等方式固定在灶体(2)的中间位置;火盘(4)通过卡口等方式安装固定在所述不锈钢托盘(5)的大端开口上方;所述火盘(4)具有一个内凹面,内凹面上均匀开有燃气通孔(6),燃烧器(8)安装在所述燃气通孔(6)内凹面一侧;在内凹面上覆盖有金属纤维(7),相应的,所述金属纤维(7)也覆盖在燃烧器(8)上方,所述金属纤维(7)是由极细的铬、镍、铝等合金纤维组成的立体多孔均匀网状物。如图2所示,在助燃空气管道输入端(9)安装有一台脉冲调速风机(10),可以调节助燃空气的压力和流量,沿着助燃空气流动方向,在脉冲调速风机后安装有第一压力表(11),用来监控助燃空气压力,然后再安装有第一手动球阀(12),可以手动控制助燃空气的压力和流量,第一手动球阀(12)输出端通过管道与空燃预混装置(13)连接;沿着燃气流动方向,燃气管道依次安装第二压力表(15)、手动球阀、电磁阀(17)、空燃比例阀(18),各者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电磁阀(17)受控制系统控制,可以调节燃气管道的连通或者关闭,所述空燃比例阀(18)口还与空气管道连接,可以根据空气的压力和流量精准控制相应比例的燃气压力和流量,所述空燃比例阀(18)输出端与所述空燃预混装置(13)连接,所述空燃预混装置(13)与燃烧器(8)接通。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使用的单电极(3)电离式火焰监测方式,检测端为电极(3)。如图4所示,电源、复位开关、热需求开关、燃气阀、火焰信号放大装置和点火变压器都连接在主控制器上,本实施例中,电极(3)起到点火和检测的作用,因此,电极(3)与所述火焰信号放大装置和所述点火变压器连接。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使用全预混金属纤维(7)燃烧方式的燃气大锅灶,其实际运行方法:首先手动打开第一手动球阀(12)和第二手动球阀(16),然后接通电源;当热需求开关打开时,按下复位开关键,系统开始启动,控制电磁阀(17)打开,助燃空气和燃气经过各自的管道进入到空燃预混装置(13)并且经过混合后,输出到燃烧器(8),视实际管道长度和管道情况设置点火延迟时间,点火延迟时间过后,点火变压器通过电极(3)进行点火,点火时间为2~4S,然后火焰检测系统通过电极(3)进行火焰检测,如果没有检测到火焰信息,系统会自动关闭电磁阀(17)电源,切断燃气的供应,同时系统被锁定并报警提示。按下复位键可进行系统解锁并重新进入点火启动控制状态;点火完成后,金属纤维(7)表面层燃烧以两种方式进行,为红外热辐射方式和蓝焰方式,红外热辐射方式是可燃混合物在织物内部进行燃烧,金属纤维(7)织物被加热至白炽状态,一部分热量以辐射方式释放;蓝焰方式是可燃混合物在织物上方燃烧,火焰承蓝色浮在表面上,热量以对流方式释放;通过控制所述脉冲调节风机(10)的转速可以调节助燃空气进入量,从而通过空燃比例阀(18)调节燃气进入量,最终实现燃烧火力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使用全预混金属纤维燃烧方式的燃气大锅灶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使用全预混金属纤维燃烧方式的燃气大锅灶,包括:灶体、锅体、燃烧系统、燃气系统和控制系统,燃烧系统包括火盘、中空倒圆台型不锈钢托盘、金属纤维、燃烧器、电极,燃气系统包括助燃空气管道和燃气管道,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器、报警装置、热需求开关、复位开关、火焰信号放大装置、点火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系统包括空燃预混装置,按照助燃空气和燃气流向,所述空燃预混装置输入端与助燃空气管道输出端和燃气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火盘具有一内凹面,所述内凹面上均匀设有燃气通孔,所述空燃预混装置输出端与燃烧嘴连接;所述燃烧器固定在所述火盘燃气通孔上,所述金属纤维覆盖在火盘内凹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使用全预混金属纤维燃烧方式的燃气大锅灶,包括:灶体、锅体、燃烧系统、燃气系统和控制系统,燃烧系统包括火盘、中空倒圆台型不锈钢托盘、金属纤维、燃烧器、电极,燃气系统包括助燃空气管道和燃气管道,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器、报警装置、热需求开关、复位开关、火焰信号放大装置、点火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系统包括空燃预混装置,按照助燃空气和燃气流向,所述空燃预混装置输入端与助燃空气管道输出端和燃气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火盘具有一内凹面,所述内凹面上均匀设有燃气通孔,所述空燃预混装置输出端与燃烧嘴连接;所述燃烧器固定在所述火盘燃气通孔上,所述金属纤维覆盖在火盘内凹面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全预混金属纤维燃烧方式的燃气大锅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纤维为立体多孔均匀网状物。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使用全预混金属纤维燃烧方式的燃气大锅灶,其特征在于:按照助燃空气流向,从助燃空气管道输入端起,所述助燃空气管道依次安装有第一压力表、第一手动球阀;按照燃气流向,从燃气管道输入端起,所述燃气管道依次安装有第二压力表、第二手动球阀、电磁阀。4.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振武杨启鹏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威茨热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