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群鹤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油脂加注器的吸油泵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4305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8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油脂加注器的吸油泵头,包括:泵头本体、过滤圈、单向阀、第一密封螺栓和第二密封螺栓;所述泵头本体包括第一泵体以及与所述第一泵体相垂直的第二泵体,所述第一泵体上依次设有柱塞缸和过滤圈安装孔,所述过滤圈放置在所述过滤圈安装孔内并通过所述第一密封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一泵体内;所述第一泵体包括出油通道,所述过滤圈安装孔与所述出油通道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孔相连通;所述单向阀安装在所述第二泵体上,并通过所述第二密封螺栓进行密封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用于油脂加注器的吸油泵头内设有过滤系统,整体的结构简单,便于后期的拆卸和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油脂加注器的吸油泵头
本技术涉及机械润滑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油脂加注器的吸油泵头。
技术介绍
机械设备在使用中都需要加注润滑油,以使其保持正常运转。加注润滑油是一项必不可少而又烦琐的工作,比如利用对机器进行大修的机会进行加注,或将轴承盖打开后再进行加注,或应用手握式的加注枪通过机器的注油眼进行加注等等。油脂加注器,尤其是气动油脂加注器,是一种用于对机械设备加注润滑油的装置,可以方便地对矿山设备、冶金设备、汽车等机械设备中需要加注润滑油的部位加注润滑油。油脂加注器一般包括上部的动力部分和下部的储油部分,动力部分包括进气装置、动力缸、设置在动力缸内部的动力元件,储油部分包括油桶、设置在油桶内的加压元件和用于油脂加注器的吸油泵头等。用于油脂加注器的吸油泵头是安装在油脂加注器内部的,是油脂加注器供油环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于油脂加注器的吸油泵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加注器的使用效率、使用寿命以及后续维修等问题。气动油脂加注器内的用于油脂加注器的吸油泵头将油桶内的润滑油脂通过单向阀输送至出油管道,现有的一些安装在气动油脂加注器内的用于油脂加注器的吸油泵头不包括过滤系统,润滑油脂内混入的一些杂质废物会通过单向阀进入出油管道,造成出油管道的堵塞,从而造成油脂加注器的失效,甚至报废。通常用于油脂加注器的吸油泵头是很难再油脂加注器上拆卸下来的,遇到故障后,需要将部分或者整个加注器进行拆卸、检修,后期维修拆卸复杂,造成维修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拆卸和维修的、内部包括过滤圈的、故障率低的用于油脂加注器的吸油泵头。(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油脂加注器的吸油泵头,包括:泵头本体、过滤圈、单向阀、第一密封螺栓和第二密封螺栓;所述泵头本体包括第一泵体以及与所述第一泵体相垂直的第二泵体,所述第一泵体上依次设有柱塞缸和过滤圈安装孔,所述过滤圈放置在所述过滤圈安装孔内并通过所述第一密封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一泵体内;所述第一泵体包括出油通道,所述过滤圈安装孔与所述出油通道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孔相连通;所述单向阀安装在所述第二泵体上,并通过所述第二密封螺栓进行密封固定。所述柱塞缸与所述出油通道之间安装有所述过滤圈,通过所述过滤圈对油脂内的杂质进行过滤,使油脂内的杂质不能进入所述出油通道,从而不会造成整个油路的阻塞,造成油脂加注器的故障甚至报废。所述过滤圈是通过所述第一密封螺栓进行固定的,便于后期的拆卸、检修和清洗。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圈安装孔的内径大于所述过滤圈的外径。进一步的,所述单向阀包括钢珠、弹簧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泵体内的阀座,所述钢珠抵在所述第一连接孔上;所述弹簧一端连接所述钢珠,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密封螺栓;所述阀座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出油通道相连通。高压油脂从所述柱塞缸通过所述过滤圈的过滤进入所述第一连接孔,此时由于压强的原因所述钢珠与所述第一连接孔不接触,所述单向阀打开,过滤后的高压油脂进入所述出油通道。进一步的,所述阀座与所述出油通道之间还设置有回油孔,所述单向阀打开时,所述第一连接孔内的高压油脂会有部分进入到所述阀座内,通过所述回油孔,将这一部分的高压油脂送入至所述出油通道内。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圈的外圆周上均布有多个用于过滤的矩形切槽。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圈的外圆周上均布有多个用于过滤的圆形通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螺栓和所述第二密封螺栓的结构相同。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圈与所述第一密封螺栓一体成型。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螺栓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过滤圈的沉孔,所述沉孔与所述过滤圈相配合,所述过滤圈也可以固定在所述沉孔内。进一步的,所述柱塞缸上设置有多个进油孔,外部的油脂从所述进油孔进入到所述柱塞缸内。(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用于油脂加注器的吸油泵头的柱塞缸与出油通道之间设置有过滤装置对油脂的杂质进行过滤,通过密封螺栓进行安装密封,方便拆卸和后期维修,整体的结构简单,便于维护,能够提高油脂加注器的使用效率和寿命,降低油脂加注器的故障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用于油脂加注器的吸油泵头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用于油脂加注器的吸油泵头实施例一泵头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用于油脂加注器的吸油泵头实施例一过滤圈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用于油脂加注器的吸油泵头实施例二过滤圈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用于油脂加注器的吸油泵头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泵头本体、2为过滤圈、3为第一密封螺栓、4为第二密封螺栓、5为第一泵体、6为第二泵体、7为柱塞缸、8为过滤圈安装孔、9为出油通道、10为第一连接孔、11为钢珠、12为弹簧、13为阀座、14为回油孔、15为矩形切槽、16为圆形通孔、17为沉孔、18为进油孔。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油脂加注器的吸油泵头,包括:泵头本体1、过滤圈2、单向阀、第一密封螺栓3和第二密封螺栓4;泵头本体1包括第一泵体5以及与第一泵体5相垂直的第二泵体6,第一泵体5上依次设有柱塞缸7和过滤圈安装孔8,过滤圈2放置在过滤圈安装孔8内并通过第一密封螺栓3固定在第一泵体5内,过滤圈安装孔8的内径要大于过滤圈2的外径。第一泵体5包括出油通道9,过滤圈安装孔8与出油通道9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孔10相连通;单向阀安装在第二泵体6上,并通过第二密封螺栓4进行密封固定。柱塞缸7与出油通道9之间安装有过滤圈2,通过过滤圈2对油脂内的杂质进行过滤,使油脂内的杂质不能进入出油通道9,从而不会造成整个油路的阻塞,造成油脂加注器的故障甚至报废。过滤圈2是通过第一密封螺栓3进行固定的,便于后期的拆卸、检修和清洗。参阅图1,单向阀包括钢珠11、弹簧12以及设置在第二泵体6内的阀座13,钢珠11抵在第一连接孔10上;弹簧12一端连接钢珠11,另一端连接第二密封螺栓4;阀座13分别与第一连接孔10和出油通道9相连通。高压油脂从柱塞缸7通过过滤圈2的过滤进入第一连接孔10,此时由于压强的原因钢珠11与第一连接孔10不接触,单向阀打开,过滤后的高压油脂进入出油通道9。参阅图2,柱塞缸7上设置有多个进油孔18,外部的油脂从进油孔18进入到柱塞缸7内。参阅图3,过滤圈2的外圆周上均布有多个用于过滤的矩形切槽15。过滤圈2的结构形状可根据实际油脂含杂质大小来设置。参阅图1,第一密封螺栓3和第二密封螺栓4的结构相同。第一密封螺栓3上设置有用于放置过滤圈2的沉孔17,沉孔17与过滤圈2相配合,在本实施例中过滤圈2是固定在沉孔17内的。本实施例用于油脂加注器的吸油泵头的柱塞缸与出油通道之间设置有过滤装置对油脂的杂质进行过滤,通过密封螺栓进行安装密封,方便拆卸和后期维修,整体的结构简单,便于维护,能够提高油脂加注器的使用效率和寿命,降低油脂加注器的故障率。实施例二:参阅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过滤圈2的外圆周上均布有多个用于过滤的圆形通孔16。过滤圈2的结构形状可根据实际油脂含杂质大小来设置。本实施例用于油脂加注器的吸油泵头的柱塞缸与出油通道之间设置有过滤装置对油脂的杂质进行过滤,通过密封螺栓进行安装密封,方便拆卸和后期维修,整体的结构简单,便于维护,能够提高油脂加注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油脂加注器的吸油泵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油脂加注器的吸油泵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泵头本体(1)、过滤圈(2)、单向阀、第一密封螺栓(3)和第二密封螺栓(4);所述泵头本体(1)包括第一泵体(5)以及与所述第一泵体(5)相垂直的第二泵体(6),所述第一泵体(5)上依次设有柱塞缸(7)和过滤圈安装孔(8),所述过滤圈(2)放置在所述过滤圈安装孔(8)内并通过所述第一密封螺栓(3)固定在所述第一泵体(5)内;所述第一泵体(5)包括出油通道(9),所述过滤圈安装孔(8)与所述出油通道(9)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孔(10)相连通;所述单向阀安装在所述第二泵体(6)上,并通过所述第二密封螺栓(4)进行密封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油脂加注器的吸油泵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泵头本体(1)、过滤圈(2)、单向阀、第一密封螺栓(3)和第二密封螺栓(4);所述泵头本体(1)包括第一泵体(5)以及与所述第一泵体(5)相垂直的第二泵体(6),所述第一泵体(5)上依次设有柱塞缸(7)和过滤圈安装孔(8),所述过滤圈(2)放置在所述过滤圈安装孔(8)内并通过所述第一密封螺栓(3)固定在所述第一泵体(5)内;所述第一泵体(5)包括出油通道(9),所述过滤圈安装孔(8)与所述出油通道(9)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孔(10)相连通;所述单向阀安装在所述第二泵体(6)上,并通过所述第二密封螺栓(4)进行密封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油脂加注器的吸油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圈安装孔(8)的内径大于所述过滤圈(2)的外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油脂加注器的吸油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包括钢珠(11)、弹簧(1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泵体(6)内的阀座(13),所述钢珠(11)抵在所述第一连接孔(10)上;所述弹簧(12)一端连接所述钢珠(11),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密封螺栓(4);所述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群鹤
申请(专利权)人:陈群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