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长江专利>正文

摩托车骑手防护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358 阅读:3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托车骑手防护服,该防护服包括由前襟、后襟、衣袖等构成的服身外罩和头盔,其特殊之处是服身外罩内设有硬质弹性支架,能从很大程度上降低撞击力,且适合骑车在任何气体条件穿着。(*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护服,尤其是适于摩托车骑手使用的防护服。目前的摩托车骑手防护服一般由衣、裤、头盔等组成,其中衣、裤均带有由海绵,人造棉等柔性物质制成的内衬,这使骑手在遇到危险时能缓冲部分撞击力,但由于这些作内衬的材质导热性能均很差,而且也不可能铺放过厚,因此这类防护服不仅不适于骑手在气温较高时使用,也不能大幅度缓冲撞击力,有效地保护骑手。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并提供一种适于任何气候条件下使用,能从很大程度上降低撞击力的摩托车骑手防护服。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摩托车骑手防护服,包括服身外罩和头盔,其特殊之处是服身外罩内设有硬质弹性支架,支架分为颈部支架、胸部支架、肩架及护胸杆、护腹杆几部分,其中颈部支架呈圆环状,上有带缺口的滑槽,胸部支架与颈部支架活动连接,并沿一定弯曲弧度下行,胸部支架的中部及下端分别往左、右两侧引出护胸杆和护腹杆,肩架则与位于颈部支架两侧的连杆相接,肩架呈“n”型。对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改进是头盔内还设有骨架,骨架为网状物,其上半部分呈球冠状,网丝较密,下半部分呈圆柱体形,骨架下方圆环上还有一圈间断的条状滑块,条状滑块通过与颈部支架上的滑槽连接将头盔与服身外罩连成一体。对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的改进是前襟内设有两根于胸部交叉的斜拉弹力带,弹力带的一端固连于前襟上,另一端则通过挂钩挂于支架上,前襟的腹部位置则设有横拉弹力带,横拉弹力带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斜拉弹力带的下端相连。而且,服身外罩的前襟与后襟通过拉链相连,前襟、后襟的下摆均设有凹槽,凹槽前高后低,前襟的前端安有易开锁扣,上端装有磁钩,后襟内设一弹力圈。而且,服身外罩的衣袖口处设有硬质弹性护手圈。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摩托车骑手防护服的服身外罩及头盔内均衬有硬质弹性支架或骨架,支架由均布于人体上身的颈部支架、胸部支架、肩架及护胸杆、护腹杆等构成,由于支架,骨架与人体保持有一段距离,当骑手受到撞击时,硬质弹性支架、骨架不仅能缓冲部分压力,避免人体直接受害,同时还能通过支架将骑手身体某一部位受到的冲击力进行分解,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冲击强度,又因这种防护服不再需要起缓冲作用的内衬,其服身外罩可用单层织物制成,因此适于骑手任何气温下使用。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头盔骨架示意图。图3为头盔骨架下端的条状滑块与颈部支架滑槽处于配合状态的横截面图。图4为防护服侧面示意图。由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摩托车骑手防护服包括由前襟8、后襟22、衣袖24连成的服身外罩3和头盔1,服身外罩3可用单层织物制成,为使服身外罩3内部的结构清晰,在图1中假定纺织物均处于透明状态,服身外罩3内设有支架4,支架4最好由硬质弹性材料制成,支架4分为颈部支架2、胸部支架14、肩架15及护胸杆13、护腹杆12几部分,其中颈部支架2呈圆环状,上有带缺口的滑槽20,胸部支架14与颈部支架2活动连接,并沿一定弯曲弧度下行,胸部支架14可为一根,也可为通过横杆连接的多根,图1中为两根,胸部支架14的中部及下端分别往左、右两侧引出护胸杆13和护腹杆12,护胸杆13和护腹杆12同样可为一根或多根,肩架15则与位于颈部支架2两侧的连杆16相接,肩架15呈“n”型,使用时架于人体肩部,头盔1可为一般的带有眼罩、耳孔、滤气孔的普通头盔,也可是较普通头盔略大的头盔,以使头部除双耳外其它部位并不与头盔接触,但其内均应设置扣合部件,如扣带等,以便头盔1与其内的骨架17连接,骨架17的结构如图2所示,骨架17为网状物,其上半部分呈球冠状,网丝较密,下半部分呈圆柱体形,骨架17下方圆环19上连有一圈间断的条状滑块18,条状滑块18通过与颈部支架2上的滑槽20连接将头盔1与服身外罩3连成一体,图3所示即为条状滑块18与颈部支架2上的滑槽20处于配合状态时的横截面图,间断的滑块18可从滑槽20的缺口处插入,为了服身各处受力均匀,该防护服的服身外罩3的前襟8内还设有两根于胸部交叉的斜拉弹力带5,斜拉弹力带5的一端固连于前襟8上,另一端则通过挂钩挂于支架4上,前襟8的腹部位置则设有横拉弹力带7,横拉弹力带7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斜拉弹力带5的下端相连,另外,为了方便骑手穿卸防护服,由图1、图4可知,服身外罩3的前襟8根据不同车型可做成一片,也可于胯际向下分成左、右两片,前襟8与后襟22通过拉链21相连,前襟8的左、右两片前端可安无眼扣11或其它易开锁扣,上端则可装上磁钩9,后襟22可设一弹力圈10,骑手在穿防护服时,可从服身外罩3侧面,即连接前、后襟8、22的拉链21处将服身外罩3及支架4穿于身上,然后将前襟8左、右两片前端的无眼扣11扣紧于摩托车保险杠前方,并将左、右两片上端的磁钩9钩于保险杠上,再将后襟22内的弹力圈10挂于车尾的车架上。最后将头盔通过滑块18滑槽20的配合连于服身外罩3上,即完成了穿戴过程,为了方便后座乘员乘坐,后襟22的相对位置可设置一拉链25,对于骑手手部的保护,本技术采用了在袖口处加硬质弹性护手圈6的方法,骑手戴的手套可通过护手圈6与袖部连成一体,也可另配,前襟8、后襟22的下摆处还留有凹槽23,凹槽23前高后低,以便于雨天穿着时。防止雨水向服内卷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骑手防护服,包括由前襟[8]、后襟[22]、衣袖[24]等构成的服身外罩[3]和头盔[1],其特征在于:服身外罩[3]内设有硬质弹性支架[4],支架[4]分为颈部支架[2]、胸部支架[14]、肩架[15]及护胸杆[13]、护腹杆[12]几部分,其中颈部支架[2]呈圆环状,上有带缺口的滑槽[20],胸部支架[14]与颈部支架[2]活动连接,并沿一定弯曲弧度下行,胸部支架[14]的中部及下端分别往两侧引出护胸杆[13]和护腹杆[12],肩架[15]则与位于颈部支架[2]两侧的连杆[16]相接,肩架[15]呈“n”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摩托车骑手防护服,包括由前襟[8]、后襟[22]、衣袖[24]等构成的服身外罩[3]和头盔[1],其特征在于服身外罩[3]内设有硬质弹性支架[4],支架[4]分为颈部支架[2]、胸部支架[14]、肩架[15]及护胸杆[13]、护腹杆[12]几部分,其中颈部支架[2]呈圆环状,上有带缺口的滑槽[20],胸部支架[14]与颈部支架[2]活动连接,并沿一定弯曲弧度下行,胸部支架[14]的中部及下端分别往两侧引出护胸杆[13]和护腹杆[12],肩架[15]则与位于颈部支架[2]两侧的连杆[16]相接,肩架[15]呈“n”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服,其特征在于;头盔[1]内设有骨架[17],骨架[17]为网状物,其上半部分呈球冠状,网丝较密,下半部分呈圆柱体形,骨架[17]下方圆环[19]上连有一圈间断的条状滑块[18],条状滑块[18]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长江
申请(专利权)人:罗长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