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双通套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3022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6 0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双通套管,包括绝缘外壳和导电杆,导电杆位于绝缘外壳的内部;导电杆的两端设有盲孔;导电杆的外表面为凹凸不平表面;导电杆的外表面上设有多个环形凸起;盲孔内表面上设有定位槽;盲孔内部嵌套有内螺纹套;内螺纹套的外表面设有定位凸起;定位凸起与定位槽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双通套管通过将导电杆的外表面设置成凹凸不平的表面,同时设置多个环形凸起,增加了环氧树脂与导电杆外表面的附着力,环氧树脂不会与导电杆分离,影响双通套管的工作;另一方面,在导电杆两端设置内螺纹套,在安装双通套管时,内螺纹套不会变形,不会导致产品报废。

A new type of double pass bushing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novel dual pass sleeve, includes an insulative housing and a conductive rod, the conductive rod is located in the internal insulating shell; both ends of the conductive rod is provided with a blind hole;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conductive rod for rugged surface;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conductive rod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annular convex surface; the blind hole is provided with a positioning groove inside the blind hole; nested inner thread sleeve;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inner thread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a positioning protrusion; with the positioning bulge and the positioning groove. A new double pass pip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to the uneven surface through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conductive rod, and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annular bulges, increase the surface of epoxy resin and conductive rod adhesion, epoxy resin can not separate with the conductive rod, effects of double pass pipe work; 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setting of thread ends the conductive rod sleeve, installed in the dual pass sleeve, the inner thread sleeve can not be deformed, will not lead to scra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双通套管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力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双通套管。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设备安全和电网安全运行是电力企业追求的目标,高压设备的安全运行是整个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如果内部存在缺陷,会发生影响设备和电网安全运行的事故。现有技术中的双通套管,一般采用在导电杆的周围注塑一层环氧树脂,导电杆采用黄铜制成。在往导电杆的表面覆盖环氧树脂之前需要对导电杆进行喷砂处理,以增强环氧树脂与导电杆之间的附着力,但是喷砂工艺,车间环境较差,影响操作人员的人体健康。另一方面,导电杆的两端设有螺纹孔,螺纹孔直接在导电杆上攻螺牙,由于黄铜材质较软,在双通套管的两端通过螺母连接电缆,在旋紧螺母时,螺母会造成螺牙损坏,螺母无法固定于双通套管上,电缆容易从双通套管的两端脱落,双通套管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双通套管,包括绝缘外壳和导电杆,所述导电杆位于所述绝缘外壳的内部;所述导电杆的两端设有盲孔;所述导电杆的外表面为凹凸不平表面;所述导电杆的外表面上设有多个环形凸起;所述盲孔内表面上设有定位槽;所述盲孔内部嵌套有内螺纹套;所述内螺纹套的外表面设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定位槽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外壳为环氧树脂注塑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槽上方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定位槽下方的宽度。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杆由铜合金制成。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杆由压铸工艺制成。进一步地,所述内螺纹套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本技术提供的新型双通套管,通过将导电杆的外表面设置成凹凸不平的表面,同时设置多个环形凸起,增加了环氧树脂与导电杆外表面的附着力,环氧树脂不会与导电杆分离,影响双通套管的工作;另一方面,在导电杆两端设置内螺纹套,在安装双通套管时,内螺纹套不会变形,不会导致产品报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双通套管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导电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内螺纹套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绝缘外壳20导电杆21盲孔22环形凸起23定位槽30内螺纹套31定位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双通套管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新型双通套管,包括绝缘外壳10和导电杆20,所述导电杆20位于所述绝缘外壳10的内部;所述导电杆20的两端设有盲孔21;所述导电杆20的外表面为凹凸不平表面;所述导电杆20的外表面上设有多个环形凸起22;所述盲孔21内表面上设有定位槽23;所述盲孔21内部嵌套有内螺纹套30;所述内螺纹套30的外表面设有定位凸起31;所述定位凸起31与所述定位槽23配合。具体实施时,在导电杆20的外部包覆有绝缘外壳10;导电杆20的外表面为凹凸不平表面和环形凸起22,可以增加导电杆20与绝缘外壳10的附着力,绝缘外壳10和导电杆20之间不会分离;在导电杆20的两端设置盲孔21,在盲孔21内设置定位槽23,内螺纹套30表面设有定位凸起31,定位槽23与定位凸起31相配合,内螺纹套30可以固定于盲孔21中,当将电缆安装于新型双通套管的两端时,电缆不会脱落,同时,安装过程中,内螺纹套30不会变形,导致新型双通套管报废。本技术提供的新型双通套管,通过将导电杆的外表面设置成凹凸不平的表面,同时设置多个环形凸起,增加了环氧树脂与导电杆外表面的附着力,环氧树脂不会与导电杆分离,影响双通套管的工作;另一方面,在导电杆两端设置内螺纹套,在安装双通套管时,内螺纹套不会变形,不会导致产品报废。优选地,所述绝缘外壳10为环氧树脂注塑一体成型。优选地,所述定位槽23上方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定位槽23下方的宽度。具体实施时,定位槽23的入口比端部宽,定位凸起31的宽度与定位槽23的入口相等,将内螺纹套30塞入盲孔21中,定位凸起31可以固定于盲孔21中,而不会脱落。优选地,所述导电杆20由铜合金制成。优选地,所述导电杆20由压铸工艺制成。具体实施时,采用压铸工艺制造导电杆20,导电杆20凹凸不平的外表面和环形凸起22可以直接成型,导电杆20无需进行喷砂工艺即可满足增加与环氧树脂的附着力。优选地,所述内螺纹套30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具体实施时,不锈钢材料硬度高,耐磨,适合用于制作内螺纹套30。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诸如绝缘外壳,导电杆,盲孔,环形凸起,定位槽,内螺纹套,定位凸起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双通套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双通套管,包括绝缘外壳(10)和导电杆(2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杆(20)位于所述绝缘外壳(10)的内部;所述导电杆(20)的两端设有盲孔(21);所述导电杆(20)的外表面为凹凸不平表面;所述导电杆(20)的外表面上设有多个环形凸起(22);所述盲孔(21)内表面上设有定位槽(23);所述盲孔(21)内部嵌套有内螺纹套(30);所述内螺纹套(30)的外表面设有定位凸起(31);所述定位凸起(31)与所述定位槽(23)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双通套管,包括绝缘外壳(10)和导电杆(2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杆(20)位于所述绝缘外壳(10)的内部;所述导电杆(20)的两端设有盲孔(21);所述导电杆(20)的外表面为凹凸不平表面;所述导电杆(20)的外表面上设有多个环形凸起(22);所述盲孔(21)内表面上设有定位槽(23);所述盲孔(21)内部嵌套有内螺纹套(30);所述内螺纹套(30)的外表面设有定位凸起(31);所述定位凸起(31)与所述定位槽(23)配合。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传华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唯胜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