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云飞专利>正文

电线套管堵塞点定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72281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2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位置定位装置领域,一种电线套管堵塞点定位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探测系统和定位系统组成,由电池扣、9V电池、电线、彩灯、挡板、第一线路板置于第一壳体内组成探测手柄,由第一线圈、两芯连接器凹头置于弹性管端部第二壳体内组成探测头,由两芯连接器凸头置于弹性管前端内部连接两根电线组成探测管,由探测头、探测管、探测手柄组成探测系统,由喇叭、第二线路板、第二线圈置于第三壳体内连接组成定位头,由伸缩杆、定位头连接组成定位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适用于全国的房屋建筑电气工程,可在短时间内确定套管堵塞点的位置,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位置定位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暗敷设电线套管堵塞后垂直查找用的电线套管堵塞点定位器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电气施工中,用于穿电线的套管都敷设在混凝土内,由于打混凝土时人员踩扁、振捣棒振断裂等各种原因,会出现套管堵塞现象,为了穿线的需要,必须将套管的堵塞点接通。传统的做法是用钢丝传入管内,探着堵塞点后,根据穿入套管的钢丝长度,再在墙面或楼板表面测量而定位堵塞点,由于套管隐蔽在楼板或墙壁内无法看见,而且套管多存在弯折,造成对堵塞点测量定位的误差,加大了对堵塞点开凿的工程量,增加了人工成本,加大了对建筑体的破坏。申请人在2011年8月10日申请的201120314400.1中披露了一种电线套管堵塞点定位器,但此装置的定位系统是由强磁组成,所以成本较高,定位深度小于15厘米,安全性不高,而且对铁管的探测由于受到磁屏蔽效应而距离更小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当建筑电气施工中电线套管发生堵塞后必须对其接通的施工需求,为方便的找到堵塞点提供一种实用、耐用,减少对建筑主体破坏程度的一种暗敷设电线套管堵塞后垂直查找用的电线套管堵塞点定位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线套管堵塞点定位器,由探测系统和定位系统组成,由电池扣、9V电池、电线、彩灯、挡板、第一线路板置于第一壳体内组成探测手柄,由第一线圈、两芯连接器凹头置于弹性管端部第二壳体内组成探测头,由两芯连接器凸头置于弹性管前端内部连接两根电线组成探测管,由探测头、探测管、探测手柄组成探测系统,由喇叭、第二线路板、第二线圈置于第三壳体内连接组成定位头,由伸缩杆、定位头连接组成定位系统。所述的第一线圈的两根线使用焊接方式连接两芯连接器凹头的两根芯上,以解决站第一线圈不受到外力损坏,而且更换方便的问题;第一线圈与第二壳体的圆柱体轴线相互平行,以解决电线套管在敷设时与建筑体表面平行,从而在电线套管内探测头的第一线圈,在电流通过时产生的电磁体N极到S极的极线与建筑体表面相互平行,使定位头垂直与建筑体表面查找;第一线圈的电感量性能要大于30毫亨,以解决发射出的电磁场的场强大小,使定位头能够接收到电磁信号的问题;第一线圈的为圆柱状,长度在5.6至6.5毫米,直径在3.9至4.6毫米,以解决探测头过大而不能穿过最小90°弯曲半径的Φ16电线套管。所述的第二壳体为中空子弹头状,长度在30至35毫米,外直径在7.4至8毫米,内直径在4.5至5毫米,以解决解决探测头在电线套管内的穿过性能,及因体积过大而不能穿过最小90°弯曲半径的电线套管和内部容放第一线圈、两芯连接器凹头的性能;第二壳体通过胶粘方式与弹性管进行连接,以解决探测头的牢固性能;第二壳体的内径大于第一线圈的直径,与弹性管的钢丝外径相同,以使第二壳体能够内部装下第一线圈和与弹性管的胶粘牢固性。所述的探测头与弹性管的连接,第一线圈焊接在两芯连接器凹头的连接端口上,将两芯连接器凹头插入两芯连接器凸头,然后与弹性管同时抹上胶水,再将第二壳体帽上,以解决探测头的牢固性能。所述的弹性管使用中空的钢丝护套管,长度在10米至50米,直径在4.8至5.8毫米,以解决在不同长度的电线套管中使用和弹性管的耐用性;弹性管与第一壳体连接的一端镶有关口,关口打磨后使用卡槽连接方式固定;弹性管具有弯曲作用,弯曲半径在6厘米以上、夹角成90度后可自然回弹,以解决建筑施工时电气套管弯曲半径常小于规范允许弯曲半径的问题;两芯连接器凸头与第一壳体内的第一线路板连接的电线通过弹性管内穿过进行连接,以解决电线与电气套管摩擦的问题,起到保护电线作用。所述的两芯连接器凸头安装在弹性管的端头,伸出的长度在2.6至3.5毫米,使用胶水灌封加工工艺方式,以解决两芯连接器凸头的固定性。所述的第一壳体采用上半壳体、下半壳体、电池盖组成,内部以组装固定9V电池、电池扣、第一线路板、彩灯、挡板、弹性管,外部以使工人在使用时手可握住。所述的第一线路板的功能由555芯片和电阻、电容组成高频率震荡电路产生震荡的电流,然后经过LM386芯片进行放大;由开关控制电源的闭合,通过四个彩灯给人以警不O所述的挡板要中心有直径2.8毫米的孔,以使两根电线穿过;挡板的四边各顶住一盏彩灯,以使彩灯在受到外力时不陷进手柄内。所述的伸缩杆由两节铁杆组成,在伸长时长度达到2.1米,缩短时长度1.1米,并可在2.1米与1.1米之间通过旋转进行固定,以解决我国建筑楼层高度多在2.8米、3.2米、3.6米等不同高度施工人员根据需要进行堵塞点定位的问题。所述的第三壳体由第三壳体上壳体、第三壳体下壳体和第三壳体电池盖组成,第二线路板、9V电池、第二线圈、喇叭组装在第三壳体内部,以完成定位头的使用功能;第三壳体的手柄可以用手握住进行使用,也可以插在伸缩杆上进行使用,以解决人体达不到的尚度进彳丁探寻。所述的第二线路板的调节开关开启后,线路板中的电源指示灯亮,第二线圈接收到的电磁信号,通过三极管进行检波,通过LC并联回路选出探测系统发射的高频调幅信号,此信号经过放大器LM386放大成所需的音频信号驱动喇叭发出声音,信号越强声音越高,信号弱则声音低,同时信号强度指示灯亮起,并在信号的强度最高时而全部量亮,信号强度变低时亮的个数逐渐减少;调节开关可放大信号强度倍数。所述的第二线圈通过胶水粘接在第三壳体的前端部,以解决第二线圈的牢固性能和使用性能;第二线圈的长度小于23毫米,宽度小于20毫米,以使第三壳体的空间能够容得下;第二线圈由两个相同的线圈组成,其S极与N极的轴线相互垂直,并且与第三壳体的手柄的轴线相互垂直,以解决第三壳体的手柄轴线与第一线圈的S极、N极轴线相互垂直时,其中一个第二线圈的S极、N极形成的轴线与探测头内第一线圈的S极、N极形成的轴线的相对角度在平行位置的顺时针45°和逆时针45°以内,单个第二线圈有180°的垂直感应距离盲区,从而实现第二线圈与第一线圈的最大直线距离感应,并且在感应区域内直线距离的感应最大;第二线圈的两个线圈采用串联方式连接。所述的定位头要使第三壳体的手柄轴线与寻找的建筑体表面垂直进行使用,以使电磁感应的寻找精度更准确。所述的定位头与探测头的最大直线感应距离在40至60厘米,以解决定位头容易的寻找到探测头的范围,以便于再进行精确定位。所述的探测系统经第一线圈发出的频率在300MHz至300KMHz电磁场,以解决高频率的电磁场对电线套管为铁管时的穿透能力。将探测管穿入已堵塞的电线套管内向里推,当弹性管推不动时,说明探测头的第一壳体已经触到堵塞处,打开探测手柄的开关,电流由9V电池流出,经过电池扣至第一线路板,第一线路板产生的高频率震荡电流经过电线、两芯连接器凸头、两芯连接器凹头到达第一线圈,电流使第一线圈产生高频率震荡的电磁场,然后电流经两芯连接器凹头、两芯连接器凸头、电线到达线路板,再经过电池扣至9V电池形成一回路,第一线路板并联的另一回路电流经过电线至彩灯在第一壳体前端发出闪烁,提示探测头已经可以用定位头进行探寻,打开定位头的调节开关至最大,9V电池的电流经过电池扣至第二线路板,线路板的电源指示灯亮起,用第三壳体的手柄轴线垂直于建筑体表探寻,第二线圈与第一线圈的感应直线距离在40厘米以内时,其中一个第二线圈的S极、N极形成的轴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线套管堵塞点定位器,其特征在于,由探测系统和定位系统组成,由电池扣、9V电池、电线、彩灯、挡板、第一线路板置于第一壳体内组成探测手柄,由第一线圈、两芯连接器凹头置于弹性管端部第二壳体内组成探测头,由两芯连接器凸头置于弹性管前端内部连接两根电线组成探测管,由探测头、探测管、探测手柄组成探测系统,由喇叭、第二线路板、第二线圈置于第三壳体内连接组成定位头,由伸缩杆、定位头连接组成定位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杨云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