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电解槽残阳极换热排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26841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5 10:40
一种铝电解槽残阳极换热排烟装置,包括底板,用于放置残阳极和新阳极,所述新阳极放置于所述残阳极的两侧,所述底板上方设有罩体,所述罩体盖在所述残阳极和所述新阳极外,所述罩体的端部设有集烟管,所述底板上于所述残阳极的下方设有可移除的挡板,于所述新阳极的下方设有通风板,所述底板的下方设有换热膛,用于供所述残阳极底部的热量反射及热对流传递到所述新阳极的底部,以预热所述新阳极。上述换热排烟装置可以利用残阳极的高温热量来全方位的加热新阳极,充分利用残阳极余热,避免造成能源浪费。

Very hot smoke device for aluminum electrolysis sun

The hot exhaust device, an aluminum electrolytic tank residualanode exchanger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for placing residualanode and new anode, the anode is placed on both sides of the new to the residualanode, the cover body is arranged above the bottom plate, the cover body is covered on the residualanode and the new anode, the cover the end of th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smoke collecting pipe, wherein the bottom plate is arranged below the residualanode is provided with a removable baffle, beneath the new anode is provided with a ventilation plate, below the bottom provided with a heat exchange chamber, for the heat reflection and heat convection residualanode at the bottom of the transfer to the the new anode bottom, to preheat the new anode. The high temperature heat heat exhaust device can be used for heating the new anode in all aspects, make full use of the waste heat, avoids the waste of ener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铝电解槽残阳极换热排烟装置
本技术涉及铝电解
,特别是涉及一种铝电解槽残阳极换热排烟装置。
技术介绍
电解车间传统工艺中,从电解槽中更换出来的约940-960℃高温的残阳极是摆放在电解车间操作平台上自然冷却,在冷却过程中不断散发出大量的HF、SO2、CO、粉尘等污染物,造成电解车间内污染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现有的一种防护措施是在残阳极外侧套上罩体,然后自然冷却,罩体上设有集烟管,通过罩体可以将残阳极的污染物收集起来,并通过集烟管集中处理,能够减少残阳极在冷却过程中散发的有害气体对车间的污染。由于残阳极的温度从电解槽内取出的温度在940-960℃,采用罩体自然冷却,冷却速度慢,且热量完全浪费,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利用残阳极冷却时的热量加热新阳极,充分利用残阳极余热,节省能源的铝电解槽残阳极换热排烟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铝电解槽残阳极换热排烟装置,包括底板,用于放置残阳极和新阳极,所述新阳极放置于所述残阳极的两侧,所述底板上方设有罩体,所述罩体盖在所述残阳极和所述新阳极外,所述罩体的端部设有集烟管,所述底板上于所述残阳极的下方设有可移除的挡板,于所述新阳极的下方设有通风板,所述底板的下方设有换热膛,用于供所述残阳极底部的热量反射及热对流传递到所述新阳极的底部,以预热所述新阳极。进一步,所述残阳极并排设置有多个,所述残阳极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或多个所述新阳极。进一步,两个所述残阳极之间设有通风墙,所述通风墙内部设有风道与所述换热膛连通,所述通风墙侧壁设有进风口供气体进入所述换热膛内。进一步,所述新阳极和所述残阳极上固定有阳极导杆,所述罩体上设有供阳极导杆穿过的穿孔,所述穿孔与所述阳极导杆之间的间隙用于供外界空气进入所述罩体内。进一步,所述底板上于所述残阳极和所述新阳极的底部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侧壁向内凹设形成卡槽,供所述挡板和通风板装设。进一步,所述挡板在残极就位后可以移出,防止物料残极携带物料掉入换热膛。进一步,所述通风板上设有供反射及对流换热的通孔,供所述新阳极底面和所述残阳极底面进行换热。进一步,所述通风板的长度或宽度大于所述新阳极的长度或宽度。进一步,所述新阳极与所述残阳极之间设有挡墙。进一步,所述换热膛的内壁在所述残阳极或/和所述新阳极的下方处设置为斜面,用于供热量由所述残阳极的底部反射到所述新阳极的底部。进一步,所述换热膛的主体由耐热及保温材料制成,换热膛的内壁或/和所述罩体的内壁衬有铝膜或铝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换热膛将残阳极底部的高温热量反射及热对流传导到新阳极的底部,同时罩体内壁可将残阳极的热量辐射到新阳极上,且罩体内的空气被残阳极加热后也可预热新阳极,上述换热排烟装置可以利用残阳极的高温热量来全方位的加热新阳极,充分利用残阳极余热,避免造成能源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铝电解槽残阳极换热排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铝电解槽残阳极换热排烟装置去除罩体后的俯视图;图中,1—残阳极、2—新阳极、3—阳极导杆、4—钢爪、5—罩体、6—穿孔、7—集烟管、8—底板、9—开口、10—卡槽、11—挡板、12—通风板、13—通孔、14—通风墙、15—风道、16—进风口、17—挡墙、18—换热膛、19—斜面、20—主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及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铝电解槽残阳极换热排烟装置,包括底板8,用于放置残阳极1和新阳极2,新阳极2放置于残阳极1的两侧,底板8上方设有罩体5,罩体5盖在残阳极1和新阳极2外,底板8的下方设有换热膛18。在本实施例中,罩体5内底板中部并排放有两个残阳极1,每个残阳极1远离彼此的外侧放置有一个新阳极2,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底板上放置多个残阳极1,残阳极1的两侧各放置一个或多个新阳极2,以实现余热利用。罩体5的两侧端部设有集烟管7,通过集烟管7将罩体8内的烟气抽出其中处理,避免烟气污染。新阳极2和残阳极1上固定有阳极导杆3,阳极导杆3与阳极之间设有钢爪4,罩体5上设有供阳极导杆3穿过的穿孔6,穿孔6与阳极导杆3之间的间隙用于供外界空气进入罩体5内,避免罩体5内外压差过大。采用罩体5套在残阳极1和新阳极2外,不仅可以通过罩体5内壁将残阳极1上的热量辐射到新阳极2上,还可以通过残阳极1加热罩体5内的气体,热气体朝向集烟管7流动的过程中加热新阳极2,极大的利用了残阳极1的余热。优选的,罩体5内壁衬有铝板或铝膜,减少热量由罩体5向外散发,将热量更大程度的保持在罩体5内以预热新阳极2。底板8上于残阳极1的下方设有可移除的挡板11,于新阳极2的下方设有通风板12,底板8上于残阳极1和新阳极2的底部开设有开口9,开口9的侧壁向内凹设形成卡槽10,供挡板11和通风板12装设。在残阳极1放到底板8前,挡板11定位于卡槽10内,且完全遮蔽开口9,避免残阳极1周围的杂料落入到换热膛18内难以清理。在残阳极1放置完毕后,将挡板11由卡槽10抽出,使残阳极1底面直接裸露于换热膛18内换热。通风板12上设有多个供热量反射及对流换热的通孔13,供新阳极2底面和残阳极1底面进行换热。优选的,通风板12的长度或宽度大于新阳极2的长度或宽度,当新阳极2放在底板8上时不会完全遮蔽通风板12上的通孔13,保证气体流通。新阳极2与残阳极1之间设有挡墙17,可避免残阳极1四周的杂料与新阳极2接触而污染新阳极2。换热膛18设置于底板8的下方,底板8的开口9直接与换热膛18连通,换热膛18的底部形成大致呈W形的主体20,主体20由耐热及保温材料制成,在残阳极1或/和新阳极2的下方设置为斜面19,因此在残阳极1下方的挡板11移除后,残阳极1的底部直接裸露于换热膛18内,残阳极1底部940-960℃的高温热量由换热膛18的斜面19反射到新阳极2的底部,同时换热膛18内的热气体在残阳极1与新阳极2之间对流换热,从而预热新阳极2。优选的,换热膛18的内壁衬有铝板或铝膜,将热量保持在换热膛18内。通过换热膛18可以将残阳极1高温的底部热量充分利用以加热新阳极2,避免热量浪费。优选的,两个残阳极1之间设有通风墙14,通风墙14内部设有风道15与换热膛18连通,通风墙14侧壁设有进风口16供气体进入换热膛18内,外部气体进入风道15内被残阳极1加热后再进入换热膛18内,由通风板12上的通孔13排到罩体5的两侧,热气体也可以对新阳极2进行加热。使用时,先将通风板12及挡板11安装在底板8的卡槽10内,然后将残阳极1和新阳极2放置于底板8上并盖上罩体5,再移除挡板11,残阳极1的底部直接暴漏于换热膛18内,通过换热膛18将残阳极1底部的热量反射及热对流传递到新阳极2的底部,且罩体5内壁将残阳极1四周及上方的热量辐射到新阳极2上,同时罩体5内的气体被残阳极1加热后可预热新阳极2,通风墙14内的气体被残阳极1加热后也可预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铝电解槽残阳极换热排烟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铝电解槽残阳极换热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用于放置残阳极和新阳极,所述新阳极放置于所述残阳极的两侧,所述底板上方设有罩体,所述罩体盖在所述残阳极和所述新阳极外,所述罩体的端部设有集烟管,所述底板上于所述残阳极的下方设有可移除的挡板,于所述新阳极的下方设有通风板,所述底板的下方设有换热膛,用于供所述残阳极底部的热量反射及热对流传递到所述新阳极的底部,以预热所述新阳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电解槽残阳极换热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用于放置残阳极和新阳极,所述新阳极放置于所述残阳极的两侧,所述底板上方设有罩体,所述罩体盖在所述残阳极和所述新阳极外,所述罩体的端部设有集烟管,所述底板上于所述残阳极的下方设有可移除的挡板,于所述新阳极的下方设有通风板,所述底板的下方设有换热膛,用于供所述残阳极底部的热量反射及热对流传递到所述新阳极的底部,以预热所述新阳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电解槽残阳极换热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残阳极并排设置有多个,所述残阳极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或多个所述新阳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电解槽残阳极换热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残阳极之间设有通风墙,所述通风墙内部设有风道与所述换热膛连通,所述通风墙侧壁设有进风口供气体进入所述换热膛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电解槽残阳极换热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阳极和所述残阳极上固定有阳极导杆,所述罩体上设有供阳极导杆穿过的穿孔,所述穿孔与所述阳极导杆之间的间隙用于供外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慧刘靖朱东旭刘彻杨晓玲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