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频可控的复数滤波器及复数滤波器中频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825213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5 06: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频可控的复数滤波器及复数滤波器中频控制方法。包括I信息通道、Q信息通道和交叉耦合电路,I信息通道和Q信息通道通过交叉耦合电路连接实现频谱搬移;交叉耦合电路包括具有可变阻值的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三模块和第四模块;第一模块的两端分别与I输入端和第三滤波电路连接;第二模块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滤波电路和Q输入端连接;第三模块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滤波电路和Q输出端连接;第四模块的两端分别与第四滤波电路和I输出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避免了现有的具有固定阻值的交叉耦合电阻,在极端工艺角下出现的电阻变化,导致频移量不是设定的缺省值,流片后的芯片良率不高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频可控的复数滤波器及复数滤波器中频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频可控的复数滤波器及复数滤波器中频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复数滤波器是由低通滤波器经过频谱搬移得到的,现有的复数滤波器在频谱搬移的过程中,一般选择交叉耦合电阻是固定值,这样选择会增大中频的不确定性,在极端工艺角下电阻变化会很大,会导致频移量不是设定的缺省值,流片后的芯片良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频可控的复数滤波器及复数滤波器中频控制方法。本技术方案通过利用交叉耦合电路实现I信息通道和Q信息通道的频谱搬移,并利用计算机控制交叉耦合电路的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三模块和第四模块的阻值,实现调节Iout+信号和Qout+信号Iout-信号和Qout-信号的中频,进而避免了现有的具有固定阻值的交叉耦合电阻,在极端工艺角下出现的电阻变化,导致频移量不是设定的缺省值,流片后的芯片良率不高的情况。本专利技术创造采用将交叉耦合电阻设置为电阻阵列,可以通过SPI对片内交叉耦合电阻进行调校,使得在工艺角变化条件下,复数滤波器的性能符合预期本专利技术中的一种中频可控的复数滤波器,包括I信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中频可控的复数滤波器及复数滤波器中频控制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频可控的复数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I信息通道、Q信息通道和交叉耦合电路,所述I信息通道和Q信息通道通过所述交叉耦合电路连接实现频谱搬移;所述I信息通道包括I输入端、第一滤波电路、第二滤波电路和I输出端,所述Q信息通道包括Q输入端、第三滤波电路、第四滤波电路和Q输出端;所述交叉耦合电路包括具有可变阻值的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三模块和第四模块;所述第一模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I输入端和所述第三滤波电路连接;所述第二模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和所述Q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模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滤波电路和所述Q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模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滤波电路和所述I输出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频可控的复数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I信息通道、Q信息通道和交叉耦合电路,所述I信息通道和Q信息通道通过所述交叉耦合电路连接实现频谱搬移;所述I信息通道包括I输入端、第一滤波电路、第二滤波电路和I输出端,所述Q信息通道包括Q输入端、第三滤波电路、第四滤波电路和Q输出端;所述交叉耦合电路包括具有可变阻值的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三模块和第四模块;所述第一模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I输入端和所述第三滤波电路连接;所述第二模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和所述Q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模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滤波电路和所述Q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模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滤波电路和所述I输出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频可控的复数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I输入端包括I+输入端子和I-输入端子,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包括电阻R1、R2、R3和R4,电容C1和C2,差分放大器M1;所述电阻R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I+输入端子和差分放大器M1的正向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I-输入端子和差分放大器M1的反向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差分放大器M1的反向输入端和反向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差分放大器M1的正向输入端和正向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差分放大器M1的反向输入端和反向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容C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差分放大器M1的正向输入端和正向输出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频可控的复数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I输出端包括I+输出端子和I-输出端子,所述第二滤波电路包括差分放大器M2、电阻R7和R8、电容C3和C4;所述电阻R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差分放大器M1的反向输出端和差分放大器M2的正向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差分放大器的正向输出端和差分放大器M2的反向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容C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差分放大器M2的正向输入端和反向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容C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差分放大器M2的反向输入端和正向输出端连接;所述差分放大器M2的反向输出端与所述I-输出端子连接,所述差分放大器M2的正向输出端与所述I+输出端子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频可控的复数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I信息通道还包括电阻R5和R6,所述电阻R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差分放大器M1的反向输入端和所述差分放大器M2的反向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差分放大器M1的正向输入端和所述差分放大器M2的正向输出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频可控的复数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Q输入端包括Q+输入端子和Q-输入端子,所述第三滤波电路包括电阻R9、R10、R11和R12,电容C5和C6,差分放大器M3;所述电阻R9的两端分别与所述Q+输入端子和差分放大器M3的正向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1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Q-输入端子和差分放大器M3的反向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1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差分放大器M3的反向输入端和反向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差分放大器M3的正向输入端和正向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容C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差分放大器M3的反向输入端和反向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容C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差分放大器M3的正向输入端和正向输出端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中频可控的复数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Q输出端包括Q+输出端子和Q-输出端子,所述第四滤波电路包括差分放大器M4、电阻R15和R16、电容C7和C8;所述电阻R1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差分放大器M3的反向输出端和差分放大器M4的正向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1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差分放大器的正向输出端和差分放大器M4的反向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容C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差分放大器M4的正向输入端和反向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容C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差分放大器M4的反向输入端和正向输出端连接;所述差分放大器M4的反向输出端与所述Q-输出端子连接,所述差分放大器M4的正向输出端与所述Q+输出端子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中频可控的复数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Q信息通道还包括电阻R13和R14,所述电阻R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差分放大器M3的反向输入端和所述差分放大器M4的反向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1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差分放大器M3的正向输入端和所述差分放大器M4的正向输出端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中频可控的复数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包括电阻阵列T1和T2,所述第二模块包括电阻阵列T3和T4,所述第三模块包括电阻阵列T5和T6,所述第四模块包括电阻阵列T7和T8;所述电阻阵列T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差分放大器M1的反向输入端和所述差分放大器M3的正向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阵列T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差分放大器M1的正向输入端和所述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长兴袁永斌廖宝斌朱林朱昱光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木弓贵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