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气动弹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24963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5 06: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机气动弹射器,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气体压力罐、一端连接气体压力罐出气口的导管组件,穿设于导管组件内的活塞杆组件,用于支撑无人机机身的台架组件,用于托举无人机机翼的机翼托举组件以及用于使导管组件、台架组件保持倾斜向上的支架,活塞杆组件包括至少三节活塞杆,相邻活塞杆通过连接件插接,活塞杆组件远离气体压力罐的一端连接有卡块,活塞杆组件接近气体压力罐的一端连接有活塞,活塞为实心体其外径与导管的内径相同,卡块抵设于飞机起落架,活塞杆组件在撞击地面时,相邻活塞杆会从连接件处分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无人机气动弹射器中的活塞杆使用过程中容易受损的问题。

Unmanned machine pneumatic catapul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unmanned machine pneumatic catapult, the technological scheme including end gas pressure tank, connecting the gas pressure tank out of the catheter assembly of the air through the piston rod assembly is disposed within the catheter assembly, for supporting rack assembly for UAV fuselage, wing lift wing UAV and lift component for the catheter assembly, bench components remain tilted to the shelf. The piston rod assembly includes at least three piston rod, the piston rod is connected with adjacent pieces are inserted, one end of a piston rod assembly away from the gas pressure tank is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block, the piston rod components close to the gas pressure tank is connected with a piston, the piston diameter of solid the body and its outer diameter catheter block in the same card, landing gear, piston rod assembly in hitting the ground, adjacent to the piston rod is separated from the connector.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of easily damaged existing UAV pneumatic piston rod catapult in use process problem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人机气动弹射器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弹射器,特别涉及一种无人机气动弹射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在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种型号的无人机被开发出来。无人机起飞时需要较高的速度,因其自身推进能力有限,无法获得有效的初始的起飞速度,因此在起飞前采用无人机弹射器进行推送,使其具有一定的起飞速度。无人机弹射器一共有两类,一类是无人机机械弹射器,另一类是无人机气动弹射器,因为无人机气动弹射器具有响应速度快的优点,因此被广泛采用。现有的无人机气动弹射器,包括气体压力罐,连接气体压力罐的导管,穿设于导管内部的活塞杆,台架、机翼托举组件以及连接于导管下方的支架组成。台架用于承载无人机机身,机翼托举组件用于托举无人机的机翼,支架用于支撑台架、导管并使台架、导管具有合适的倾角,进而使得无人机具有合适的起飞角度。活塞杆由金属材料制成,为了减轻重量其内部一般为中空结构。当气体压力罐释放气体时,气体会推动活塞杆飞出导管,活塞杆推动无人机飞至空中,使其具有初始速度,活塞杆动能耗尽后,掉落至地面。现有的无人机气动弹射器响应速度快,能使无人机获得较高的初始动能。但是现有的无人机气动弹射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个问题,无人机气动弹射器中的活塞杆长度较长,从高空掉落时,如果其中部受到撞击,其两端会有小幅度的翘起,导致活塞杆和导管的配合精度降低,活塞杆与导管的磨擦阻力增大,进而影响无人机气动弹射器输出的动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气动弹射器,它具有降低活塞杆受损程度的特点。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无人机气动弹射器,包括气体压力罐、一端连接气体压力罐出气口的导管组件,穿设于导管组件内的活塞杆组件,用于支撑无人机机身的台架组件,用于托举无人机机翼的机翼托举组件以及用于使导管组件、台架组件保持倾斜向上的支架,活塞杆组件的长度与导管组件的长度相同,活塞杆组件包括至少三节活塞杆,相邻活塞杆通过连接件插接,活塞杆组件远离气体压力罐的一端连接有卡块,活塞杆组件接近气体压力罐的一端连接有活塞,活塞为实心体其外径与导管的内径相同,卡块抵设于飞机起落架,活塞杆组件在撞击地面时,相邻活塞杆会从连接件处分离。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果是一体式的活塞杆组件,当其中部受到撞击时,其两端会以较大的惯性向使活塞杆组件弯曲的方向运动,最终使得活塞杆组件两端产生小幅度的翘起。将活塞杆组件设置成至少三节活塞杆,当活塞杆组件的中部撞击地面时,其两端的活塞杆会快速从连接件处脱离,减少活塞杆组件两端的惯性冲击,这样即使活塞杆组件的中部受到撞击,其两端翘起的程度也极小,从而使得活塞杆组件能与导管组件完好配合,进而保证无人机气动弹射器输出的动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塞杆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第三活塞杆、第四活塞杆,第一活塞杆接近气体压力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塞杆组件一共有四根,当活塞杆组件中部撞击地面时,其两端的第一活塞杆、第四活塞杆会快速分离,减少活塞杆组件两端的惯性冲击,较少活塞杆组件的变形程度,使得活塞杆组件能与导管组件完好配合。如果活塞杆组件拆分成的活塞杆数量较多时,在撞击地面分离后,容易丢失,所以将活塞杆组件拆分成四根较为合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第三活塞杆、第四活塞杆的外径略小于导管的内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第三活塞杆、第四活塞杆在飞出导管组件时不会和导管组件发生磨擦,减少动能的损失。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四活塞杆背离气体压力罐的一端设置有套管c,套管c的外径与导管的内径相同,卡块连接在套管c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四活塞杆上不设置套管c时,活塞杆组件的中心线和导管组件的中心线不平行,进而影响活塞组件传递动能的角度。当第四活塞杆上设置套管c后,套管c的外径与导管的内径相同,活塞的外径也与导管的内径相同,从而使得活塞杆组件的中心线和导管组件的中心线相平行,保证活塞组件能以合适的角度传递动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塞杆组件为中空结构,所述连接件为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的外径和活塞杆的内径相适配,另一端的外径小于活塞杆的内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活塞杆组件的重量,进而降低活塞杆组件对动能的损耗,进而使无人机能获得更大的初始动能。连接管两端各连接有一个活塞杆,其一端的外径小于活塞杆的内径,能使活塞杆组件较为容易的从连接管处分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机翼托举组件包括支撑杆、竖杆、平衡杆、连接件a和连接件b,支撑杆一端通过连接件a与竖杆连接,竖杆通过连接件b与平衡杆连接,竖杆处于竖直状态,平衡杆处于水平状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机翼托举组件相比原来的整体式结构,能拆分成支撑杆、竖杆、平衡杆,将机翼托举组件拆分后能够进一步减少无人机气动弹射器的占地面积,使得整个无人机气动弹射器运输、转移更为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连接件a包括套环,套环一端套在支撑杆上,另一端开设有套孔,套孔和套环的开口方向相垂直,在套环的侧壁上还开设有让位槽,套环侧壁上还设置有紧固螺栓,拧紧紧固螺栓时,紧固螺栓能向让位槽的方向挤压套环的侧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拧紧紧固螺栓时,紧固螺栓向让位槽的方向挤压套环两侧的侧壁,使得套环的侧壁同时夹紧竖杆和支撑杆,进而将竖杆和支撑杆连接起来;松开紧固螺栓时,套环的侧壁向远离让位槽的方向复位,进而失去对竖杆和支撑杆的夹紧作用。通过拧紧或者松动紧固螺栓就能实现竖杆和支撑杆的安装或拆开,安装、拆开较为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连接件b包括一端开口的套帽,套帽远离开口的一端开设有连通孔,套帽套设在竖杆上,平衡杆穿设于连通孔中,套帽的侧壁上还设置有顶丝,用于防止平衡杆滑移。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帽套装在竖杆顶端,向上施力可以将套帽和竖杆拆离,平衡杆和竖杆的拆、装较为方便。同时松开顶丝后,平衡杆就能从连通孔中抽出或穿入,平衡杆和竖杆的拆、装较为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平衡杆的两端套设有两个软套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软套管可以避免无人机脱离气动弹射架时在平衡杆上划伤机翼。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台架组件包括两块或两块以上相互拼接的固定平台,固定平台下方连接有两个固定环,导管组件穿设于固定环中,固定环的侧壁上连接有顶丝用于定位导管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平台套装在套管组件上,拆装较为方便,同时根据无人机机体的大小可以调节安装在套管上固定平台的数量,使用较为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如果是一体式的活塞杆组件,当其中部受到撞击时,其两端会以较大的惯性向使活塞杆组件弯曲的方向运动,最终使得活塞杆组件两端产生小幅度的翘起。将活塞杆组件设置成至少三节活塞杆,当活塞杆组件的中部撞击地面时,其两端的活塞杆会快速从连接件处脱离,减少活塞杆组件两端的惯性冲击,这样即使活塞杆组件的中部受到撞击,其两端翘起的程度也极小,从而使得活塞杆组件能与导管组件完好配合,进而保证无人机气动弹射器输出的动能。附图说明图1是气动弹射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为了示意活塞杆组件中卡块的结构所做的图1的A部放大图;图3是导管组件和活塞杆组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无人机气动弹射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人机气动弹射器,包括气体压力罐(1)、一端连接气体压力罐(1)出气口的导管组件(2),穿设于导管组件(2)内的活塞杆组件(3),用于支撑无人机机身的台架组件(4),用于托举无人机机翼的机翼托举组件(5)以及用于使导管组件(2)、台架组件(4)保持倾斜向上的支架(6),其特征在于:活塞杆组件(3)的长度与导管组件(2)的长度相同,活塞杆组件(3)包括至少三节活塞杆,相邻活塞杆通过连接件插接,活塞杆组件(3)远离气体压力罐(1)的一端连接有卡块(300),活塞杆组件(3)接近气体压力罐(1)的一端连接有活塞(306),活塞(306)为实心体其外径与导管的内径相同,卡块(300)抵设于飞机起落架,活塞杆组件(3)在撞击地面时,相邻活塞杆会从连接件处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气动弹射器,包括气体压力罐(1)、一端连接气体压力罐(1)出气口的导管组件(2),穿设于导管组件(2)内的活塞杆组件(3),用于支撑无人机机身的台架组件(4),用于托举无人机机翼的机翼托举组件(5)以及用于使导管组件(2)、台架组件(4)保持倾斜向上的支架(6),其特征在于:活塞杆组件(3)的长度与导管组件(2)的长度相同,活塞杆组件(3)包括至少三节活塞杆,相邻活塞杆通过连接件插接,活塞杆组件(3)远离气体压力罐(1)的一端连接有卡块(300),活塞杆组件(3)接近气体压力罐(1)的一端连接有活塞(306),活塞(306)为实心体其外径与导管的内径相同,卡块(300)抵设于飞机起落架,活塞杆组件(3)在撞击地面时,相邻活塞杆会从连接件处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气动弹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组件(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活塞杆(301)、第二活塞杆(302)、第三活塞杆(303)、第四活塞杆(304),第一活塞杆(301)接近气体压力罐(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气动弹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杆(301)、第二活塞杆(302)、第三活塞杆(303)、第四活塞杆(304)的外径略小于导管的内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机气动弹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活塞杆(304)背离气体压力罐(1)的一端设置有套管c(307),套管c(307)的外径与导管的内径相同,卡块(300)连接在套管c(307)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机气动弹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组件(3)为中空结构,所述连接件为连接管(305),所述连接管(305)一端的外径和活塞杆的内径相适配,另一端的外径小于活塞杆的内径。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礼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白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