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流电流CT取能装置及防过压电路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电位的电子设备CT取能电源的设计
,特别涉及一种交流电流CT取能装置及防过压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电能质量(如电能的稳定性、不间断性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高压输电线路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保证高压输电线路的正常、安全、稳定地运行,是目前智能电网发展的迫切要求。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工作在高压输电线路上的电气设备也越来越多,如电力线路在线检测装置、线路设备防盗装置等,由于大多的输电线路地处偏远,难以按常规办法解决电源供给问题,因而这些设备的供电一般采用太阳能、电池、微波、光供电等方式。太阳能供电由于受能量转换率、气候环境及成本等因素的限制,无法充分满足设备对供能在全天候方面和长期稳定性方面的要求,因此不得不加入蓄电池以存储电能,而且太阳能电池板体积庞大也不利于安装。采用电池供电,由于蓄电池本身的寿命问题(一般2到3年)使得设备的维护成本大大增加,导致高压输电线路上难以普及,难以实现在线实时监控功能。光供电方式是由低压端将电能转换为光能,经光纤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流电流CT取能装置,包括CT取能线圈、第一整流模块、储能电容和输出模块,所述CT取能线圈与第一整流模块的交流侧连接,第一整流模块的直流侧与储能电容并联连接,储能电容还并联连接有输出模块,所述输出模块包括用于连接负载的输出接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储能电容并联的高压监视模块,以及与储能电容并联的旁路模块,所述高压监视模块用于监视储能电容电压,当储能电容电压大于设定电压值时控制所述旁路模块投入,以旁路所述第一整流模块的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流电流CT取能装置,包括CT取能线圈、第一整流模块、储能电容和输出模块,所述CT取能线圈与第一整流模块的交流侧连接,第一整流模块的直流侧与储能电容并联连接,储能电容还并联连接有输出模块,所述输出模块包括用于连接负载的输出接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储能电容并联的高压监视模块,以及与储能电容并联的旁路模块,所述高压监视模块用于监视储能电容电压,当储能电容电压大于设定电压值时控制所述旁路模块投入,以旁路所述第一整流模块的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电流CT取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监视模块包括串联的第二稳压管(2W1)和第一分压电阻(2R3);所述旁路模块包括旁路电阻(2R1)和旁路开关管(2DK1);所述第一分压电阻(2R3)的分压端通过第三稳压管(2W2)与所述旁路开关管(2DK1)的控制端连接,用于当所述第三稳压管(2W2)击穿时触发导通所述旁路开关管(2DK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流电流CT取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压电阻(2R3)还串联第二分压电阻(2R4);所述高压控制模块还包括有持续导通支路,所述持续导通支路用于在旁路开关管(2DK1)导通后短路所述第二分压电阻(2R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流电流CT取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持续导通支路包括一个光耦元件,光耦元件的原边与所述旁路电阻并联,光耦元件的副边与所述第二分压电阻(2R4)并联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交流电流CT取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容与所述旁路模块之间还串设有用于防止储能电容回流的二极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电流CT取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启动控制模块,所述启动控制模块包括低压监视单元和与所述第一整流模块直流侧并联的短路支路;所述低压监视单元用于监视CT取能线圈电流,当CT取能线圈电流小于设定电流值时控制所述短路支路导通,以短路所述第一整流模块的输出;所述短路支路上串联有短路开关管(1DK2),所述低压监视单元的输出端控制连接所述短路开关管(1DK2)的控制端。7.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四全,何青连,范彩云,韩坤,刘堃,李生林,王晓民,闫鑫,王超,王宇丁,
申请(专利权)人:许继集团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