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耦合效应的车辆ISD悬架研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悬架系统研究领域,尤其是对于应用惯容器技术的ISD(Inerter-spring-damper)悬架系统的耦合振动。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ISD悬架的研究方法,特指一种车辆ISD悬架耦合效应研究方法。
技术介绍
悬架是指在车辆中用来连接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与车桥(或车轮)的传力装置,其性能的好坏与车辆的平顺性、操稳性和安全性直接相关。传统被动悬架均是“弹簧-阻尼器”二元件并联结构,元件参数难以调节且结构固化,阻碍了其性能的提升。2002年,剑桥大学教授Smith提出了一种两端点质量元件-惯容器,与弹簧、阻尼构成车辆ISD悬架(Inerter-spring-damper)结构。实现既能够缓冲并衰减高频振动和冲击,也能缓冲并衰减低频振动和冲击的隔振结构。惯质悬架将惯容器应用于悬架领域,使得悬架设备在全频域都具有较好的隔振性能。但车辆ISD悬架系统多元件、多参数的复杂网络拓扑结构特点决定了悬架系统内部必然存在复杂的耦合振动效应。目前针对该现象的研究方法较少,不能满足车辆ISD悬架领域的研究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耦合效应的车辆ISD悬架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步骤1),确定路面输入参数,即路面不平度系数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耦合效应的车辆ISD悬架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步骤1),确定路面输入参数,即路面不平度系数G0、下截至频率f0和车速u;步骤2),确定所研究的悬架的各参数的变量范围,包含簧载质量ms、簧下质量mu、弹簧刚度K、阻尼系数c、惯质系数b和轮胎刚度Kt;步骤3),建立耦合振动效应集合A,反应悬架系统的耦合效应;步骤4),提取系统的耦合振动特征;步骤5),根据需要研究的悬架具体结构建立对应的悬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步骤6),将步骤4)中提取的耦合振动特征与悬架的动力学模型相结合,得到反应悬架耦合效应的动力学模型;步骤7),根据研究目的,建立车辆悬架性能综合评价体系,包括车身加速度、轮胎动载荷和悬架动行程;步骤8),在不同程度的耦合振动下对悬架耦合模型进行仿真,得到不同耦合振动下悬架的性能指标曲线;步骤9),结合步骤7)的评价体系与步骤8)得到的性能曲线对车辆性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峰,胡健滨,刘雁玲,杜毅,刘昌宁,李洪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