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充气衣结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227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防水充气衣结构改良,它是由衣、袖及帽所构成,并在充气衣上设有吹嘴,其特征是:该衣、袖及帽可全部或部分利用微多孔型PU为底胶,亲水性PU为面胶,经分别涂布于尼龙或聚酯长纤或共交织布料上后制成的充气衣。(*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类,特别涉及一种防水充气衣结构改良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充气衣最须避免漏气,因此,目前充气衣大都采用气密性良好的TPU膜(热可塑性PU膜)或PVC膜(聚氯乙烯膜)贴合尼龙或聚酯布料,经高周波接着加工而成,其缺点是厚重、柔软性差、无法透湿,因此穿时易产生闷热,舒适性欠佳,而常见的透湿防水型布料,其加工方式包括干式或湿式直接涂布、转移贴合、或贴合透气膜等方式,如附图1所示,其中干式或湿式直接涂布加工于表层2及里层3传统上胶方式易产生气孔1,气密性、充气效果差;又如附图2所示,转移贴合加工方式虽可避免气孔产生的问题,但易因布料与PU胶膜的剥离强度欠佳,及含架桥剂不利高周波加工;另有直接贴合透湿膜的加工方式,此法因膜厚度与透湿度成反比,若为达到稳定的高周波加工,透湿膜的厚度需达0.05mm以上,但此厚度下透湿膜已少有透湿效果;此外,为达到好的剥离强度采用全面涂布贴合时,透湿度也将大幅下降,因此,目前可高周波加工的透湿防水型布料尚未用于充气衣上,如何将上述缺欠加以解决,是急待需要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依据本技术的目的,针对常见充气衣存在的缺欠,提供一种防水充气衣,其优点是可得稳定高周波接着效果,透湿性、防水性、耐水解性与气密性皆佳;水蒸气可透过微多孔型PU的底胶层,被亲水性PU的面胶层所吸附,穿着时无闷热感;水蒸气被亲水性PU面胶层吸附后,所释放出的凝结热可蓄热于密闭的气囊内,有保温的效果;其结构是由衣、袖、帽三部分构成,其中衣、袖或帽可全部或部分利用微多孔型PU为底胶,亲水性PU为面胶,经涂布于尼龙或聚酯长纤或其交织布料上后,可得稳定高周波接着效果,手感柔软、透湿性、防水性、耐水解性与气密性皆佳的透湿防水型气密布料;用此布料做成的充气衣,其充气时可利用吹嘴将气体吹入衣物间的充气空间,而穿着时人体所发散的水蒸气,可透过微多孔型PU的底胶层,被亲水性PU的面胶层所吸附,因此穿着时无闷热感;此外水蒸气被亲水性PU面层吸附后所释放出的凝结热可蓄热于密闭的气囊内,而且外部环境的冷气或水气却相对可以阻挡于充气空间外,故同时具有透湿及保温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常见的防水衣结构示意图。图2为另一种常见防水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放置收纳盒的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3至附图5所示,本技术是由衣5、袖6及帽7所构成,其中衣5、袖6及帽7可全部或部分利用微多孔型PU为其底胶10,亲水性PU为面胶11,经分别涂布于尼龙或聚酯长纤或其交织布料上后,使其具有稳定高周波接着效果,用此料做成的充气衣,当充气时,利用吹嘴4将气体吹入衣物间的充气空间14,而穿着时,人体13所发散的水蒸气12可透过微多孔型PU的底膜10层,被亲水性PU的面胶11层所吸附,因此穿着时无闷热感;此外水蒸气被亲水性PU面胶层吸附后所释放出的凝结热可蓄热于密闭的气囊内,即充气空间14,而外部环境8的冷气9或水气却相对可以阻挡于充气空间14外,所以具有透湿及保湿效果;另可按气候状况调整充气量,在户外寒冷天气时,可分别于衣身、袖子、帽子上的吹气孔吹气,气囊经吹气充满后,可减少空气的传导与对流,并可吸收身体发散出的热量,蓄热于气囊内,达到良好的蓄热保温效果;反之,在室内感觉温暖时,可依需要分别将充气的衣身、袖子、帽子泄气,弹性调整穿着舒适;如附图6所示,将衣内充气空间的气体泄出,此时衣物便可如同一般衣服收纳方式折叠摆入收纳盒15内,减少收纳空间的浪费,且其重量轻、易携带、收藏,未充气时也可折叠成小体积置于口袋,手提包或行李箱内,使用时一经吹气即可使用,非常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充气衣结构改良,它是由衣、袖及帽所构成,并在充气衣上设有吹嘴,其特征是该衣、袖及帽可全部或部分利用微多孔型PU为底胶,亲水性PU为面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宏仪张福相
申请(专利权)人:富泰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宏瑞国际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