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限复位的钢框架隔震屏蔽一体化防护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81930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5 0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地下工程的爆炸冲击震动及电磁脉冲防护技术领域,公开的一种带限复位的钢框架隔震屏蔽一体化防护系统,包括结构侧墙、底部隔震支座、限位/复位装置、底部隔震器、钢框架隔震屏蔽壳体、侧向隔震器,所述结构侧墙内设置有钢框架隔震屏蔽壳体,钢框架隔震屏蔽壳体底部设置有若干与基层连接的底部隔震支座、底部隔震器,钢框架隔震屏蔽壳体的两侧下部设置有若干均高的限位复位装置,钢框架隔震屏蔽壳体的两侧上部设置有若干均高的侧向隔震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大型钢框架作为电磁屏蔽房间壳体的支撑骨架,而电磁屏蔽系统又作为隔震系统的一部分配重,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利用,真正融为一体化结构,施工安装方便。

Integrated pro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eel frame isolation and shielding with reset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blast shock and vibration and protection technology of pulse electromagnetic field, discloses a band limited reduction of steel frame isolation shielding integrated protection system, including the structure of side wall and bottom of bearings, limit / reset device, bottom isolator, steel frame, lateral vibration shielding shell isolator, the the structure of the side wall is arranged in a steel frame isolation shielding casing, steel frame isolation shielding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bottom and primary connection bottom bearings, bottom isolator, steel frame isol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shielding shell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limit if the reset device stem were higher, both sides of the upper part of the steel frame is arranged on the lateral isolation shielding shell some of the isolator were high; the invention uses large scale steel frame as the support frame of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room of the shell, and the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system as isolation system A part of the counterweight is mutually dependent and mutually utilized, and the utility model is truly integrated into an integrated structure, and is convenient for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限复位的钢框架隔震屏蔽一体化防护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下工程爆炸冲击震动及电磁脉冲防护
,主要提出一种带限复位的钢框架隔震屏蔽一体化防护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部分地下防护工程按规范要求分别设置了地板隔震系统和电磁屏蔽措施,设计和施工均较为成熟。但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指挥控制的需要,信息及通信系统高度集成化,往往众多的设备和人员需要在工程中集中布置,所以工程的部分区域往往设计为多层结构,如果采用地板隔震形式,则存在各层分别隔震的问题,这在实施上存在较大困难,空间利用率较低,同时也无法顾及到结构顶部和侧墙上的管线及吊挂件等的震动隔离问题。另外,地板隔震系统需要有合适的配重才能达到较好的隔震效果。对于工程内有电磁脉冲防护要求的屏蔽房间,通常情况下也有爆炸冲击震动防护要求,所以设置有隔震地板,两者在施工工序上存在多次交叉,相互影响,但两者又完全独立设置,效费比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带限位复位功能的大型钢框架结构的隔震屏蔽一体化防护方法,使电磁屏蔽系统充分利用大型钢框架作为屏蔽房间壳体的支撑骨架,而电磁屏蔽系统又作为隔震系统的一部分配重,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利用,真正融为一体,使得一体化结构紧凑,效费比高,施工安装方便。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带限复位的钢框架隔震屏蔽一体化防护系统,包括结构侧墙(1)、底部隔震支座(2)、限位/复位装置(3)、底部隔震器(4)、钢框架隔震屏蔽壳体(8)、侧向隔震器(9),所述结构侧墙(1)内设置有钢框架隔震屏蔽壳体(8),钢框架隔震屏蔽壳体(8)底部设置有若干与基层连接的底部隔震支座(2)、底部隔震器(4),钢框架隔震屏蔽壳体(8)的两侧下部设置有若干均高的限位/复位装置(3),钢框架隔震屏蔽壳体(8)的两侧上部设置有若干均高的侧向隔震器(9);钢框架隔震屏蔽壳体(8)的端面设置有通风波导窗(5)、电磁屏蔽门(6)、波导管(7);钢框架隔震屏蔽壳体(8)顶部外设置有若干强弱电滤波器(10)。一种带限复位的钢框架隔震屏蔽一体化防护系统,所述的限位/复位装置(3)由弹性体(11)与端面滚动轴承(12)连接组成。一种带限复位的钢框架隔震屏蔽一体化防护方法,其步骤如下:1、在结构底部安装有底部隔震器(4),底部隔震器(4)固定在与基层连接的底部隔震支座(2)上;2、在结构侧向均安装有侧向隔震器(9),使整个电磁屏蔽系统坐落在由底部隔震器和侧向隔震器组成的立体隔震系统之上,形成隔震屏蔽的一体化防护系统;3、在结构侧向安装有限位复位装置(3),确保隔震屏蔽一体化防护系统在爆炸冲击作用下的稳定性,且依靠弹性体(11)的弹性使系统具有自复位功能,使该结构能承受来自任意方向的冲击;4、在钢框架隔震屏蔽壳体(8)的端面上安装有通风波导窗(5)、电磁屏蔽门(6)、波导管(7);5、在钢框架隔震屏蔽壳体(8)顶部安装有若干强弱电滤波器(10)。通过上述措施,使电磁屏蔽系统能保证结构内的电子设备免受外界电磁干扰,同时能够对结构内的所有人员、仪器设备和管线附件进行全方位减震,具有较好的隔震效果。一种带限复位的钢框架隔震屏蔽一体化防护方法所述安装在结构侧向的限位/复位装置(3)的工作原理为:当钢框架隔震系统受到超出水平向相对位移的容许范围冲击震动作用时,弹性体(11)压缩变形,实现整体隔震系统的限位/复位,由端面滚动轴承(12)滚珠的滚动摩擦方式避免限位/复位装置影响系统垂直向的隔震效果,有效保护钢框架隔震系统的正常工作。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越性:由于充分利用了结构的钢框架,电磁屏蔽系统在冲击作用下不易变形,屏蔽效能容易得到保证。且电磁屏蔽系统坐落在隔震系统之上,受到隔震系统保护,受重复冲击时性能更加稳定可靠。电磁屏蔽系统作为结构的一部分,降低了隔震系统对配重的要求,提高了结构内的空间利用率。与工程中常用的地板隔震系统及与电磁屏蔽系统分别独立设置相比,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隔震屏蔽一体化防护方法具有下述优点:1、在大型钢框架结构的底部和侧向均设置有隔震器,从而有效避免多层结构各层需要分别采取隔震措施的问题,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同时,结构内的仪器设备、管线、吊挂件等不需单独采取隔震措施,便于内部设备设施的配置。2、电磁屏蔽系统充分利用了钢框架结构良好的屏蔽房间壳体施工条件,施工方便,成本较低,整个屏蔽房间易构成封闭的六面体“法拉第笼”,从而起到较好的电磁脉冲防护作用。3、在结构的侧向对称设置限位/复位装置,确保大型钢框架结构的隔震屏蔽一体化防护系统在爆炸冲击作用下的稳定性,且具有自复位功能,能够承受重复冲击。本专利技术为地下工程爆炸冲击震动及电磁脉冲防护提供了更加先进的手段,可用于指导防护设计和施工。附图说明图1带限位复位功能的钢框架隔震屏蔽一体化防护结构图。图中:1、结构侧墙;2、底部隔震支座;3、限位/复位装置;4、底部隔震器;5、通风波导窗;6、电磁屏蔽门;7、波导管;8、钢框架隔震屏蔽壳体;9、侧向隔震器;10、强弱电滤波器;11、弹性体;12、端面滚动轴承。具体实施方法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一种带限复位的钢框架隔震屏蔽一体化防护系统主要由底部隔震支座(2)、底部隔震器(4)、侧向隔震器(9)、钢框架隔震屏蔽壳体(8)组成。防护结构的屏蔽系统主要由钢框架及屏蔽壳体组成。防护结构的限位/复位功能由设置在结构侧向的限位复位装置(3)实现。所述的底部隔震支座(2)可采用已获国家技术专利的鼓形斜夹式钢丝绳隔震器(专利号:ZL02267872.7)或功能相同的其他隔震器,侧向隔震器(9)可采用已获国家技术专利的双捻向钢丝绳隔震器(专利号:ZL200520030540.0)或功能相同的其他隔震器。所述的限位/复位装置(3)由弹性体(11)与端面滚动轴承(12)连接组成。一种带限复位的钢框架隔震屏蔽一体化防护方法,其步骤如下:1、在结构底部安装有底部隔震器(4),底部隔震器(4)固定在与基层连接的底部隔震支座(2)上;2、在结构侧向均安装有侧向隔震器(9),使整个电磁屏蔽系统坐落在由底部隔震器和侧向隔震器组成的立体隔震系统之上,形成隔震屏蔽的一体化防护系统;3、在结构侧向安装有限位/复位装置(3),确保隔震屏蔽一体化防护系统在爆炸冲击作用下的稳定性,且依靠弹性体(11)的弹性使系统具有自复位功能,使该结构能承受来自任意方向的冲击;4、在钢框架隔震屏蔽壳体(8)的端面上安装有通风波导窗(5)、电磁屏蔽门(6)、波导管(7);5、在钢框架隔震屏蔽壳体(8)顶部安装有若干强弱电滤波器(10)。通过上述措施,能够使电磁屏蔽系统能保证结构内的电子设备免受外界电磁干扰,同时能够对结构内的所有人员、仪器设备和管线附件进行全方位减震,具有较好的隔震效果。所述安装在结构侧向的限位/复位装置(3)的工作原理为:当钢框架隔震系统受到超出水平向相对位移的容许范围冲击震动作用时,弹性体(11)压缩变形,实现整体隔震系统的复位/限位,由端面滚动轴承(12)滚珠的滚动摩擦方式避免限位/复位装置影响系统垂直向的隔震效果,有效保护钢框架隔震系统的正常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带限复位的钢框架隔震屏蔽一体化防护系统及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限复位的钢框架隔震屏蔽一体化防护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结构侧墙(1)、底部隔震支座(2)、限位/复位装置(3)、底部隔震器(4)、钢框架隔震屏蔽壳体(8)、侧向隔震器(9),所述结构侧墙(1)内设置有钢框架隔震屏蔽壳体(8),钢框架隔震屏蔽壳体(8)底部设置有若干与基层连接的底部隔震支座(2)、底部隔震器(4),钢框架隔震屏蔽壳体(8)的两侧下部设置有若干均高的限位/复位装置(3),钢框架隔震屏蔽壳体(8)的两侧上部设置有若干均高的侧向隔震器(9);钢框架屏蔽壳体(8)的端面设置有通风波导窗(5)、电磁屏蔽门(6)、波导管(7);钢框架隔震屏蔽壳体(8)顶部外设置有若干强弱电滤波器(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限复位的钢框架隔震屏蔽一体化防护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结构侧墙(1)、底部隔震支座(2)、限位/复位装置(3)、底部隔震器(4)、钢框架隔震屏蔽壳体(8)、侧向隔震器(9),所述结构侧墙(1)内设置有钢框架隔震屏蔽壳体(8),钢框架隔震屏蔽壳体(8)底部设置有若干与基层连接的底部隔震支座(2)、底部隔震器(4),钢框架隔震屏蔽壳体(8)的两侧下部设置有若干均高的限位/复位装置(3),钢框架隔震屏蔽壳体(8)的两侧上部设置有若干均高的侧向隔震器(9);钢框架屏蔽壳体(8)的端面设置有通风波导窗(5)、电磁屏蔽门(6)、波导管(7);钢框架隔震屏蔽壳体(8)顶部外设置有若干强弱电滤波器(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限复位的钢框架隔震屏蔽一体化防护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限位/复位装置(3)由弹性体(11)与端面滚动轴承(12)连接组成。3.一种带限复位的钢框架隔震屏蔽一体化防护方法,其步骤如下:①在结构底部安装有底部隔震器(4),底部隔震器(4)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永胜董宏晓谢清粮张洪海杜建国陈荣华吕学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六一四八九部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