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神经电刺激电极针、经皮神经电刺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10882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4 1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经皮神经电刺激电极针及经皮神经电刺激装置,所述经皮神经电刺激电极针包括:针柄,所述针柄内设置有用于分别输入不同极性脉冲电流信号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在所述针柄上的至少一个第一针体和至少一个第二针体,所述第一针体和所述第二针体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针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针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针体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针体的第二端之间能够产生电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至少两个针体,且两个针体上能够分别输入不同极性的脉冲电流信号,从而两个针体之间产生短距的电场,来对神经末端进行电刺激,可以降低人体对于电流的不适应,提升电刺激治疗效果。

Transcutaneous electric nerve stimulation electrode needle and transcutaneous electric nerve stimula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electrode needle and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device, the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electrode needle comprises a needle handle, the needle handl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electrode and a second electrode respectively for different input polarity pulse current signal; connected to the the needle handle on at least one of the first needle and at least one of the second needle, the first needle and the second needle body includes a first end and a second end, the first end of the first needle and the first electrode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first end of the needle body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the second electrode, so that the electric field can be generated between the first needle body second end and the second end of the needle body second.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two needle, and two on the needle body can respectively input pulse current signal of different polarity, and between the two needle body produces short electric field to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nerve terminal, can reduce the body don't adapt to the current, improve stimulation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经皮神经电刺激电极针、经皮神经电刺激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设计一种经皮神经电刺激电极针、经皮神经电刺激装置。
技术介绍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TranscuataneousElectricalNerveStimulation,简称TENS)(周围神经粗纤维电刺激疗法)是通过皮肤将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输入人体以治疗疼痛的电疗方法。这是70年代兴起的一种电疗法,在止痛方面收到较好的效果,因而在临床上(尤其在美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TENS疗法与传统的神经刺激疗法的区别在于:传统的电刺激,主要是刺激运动纤维;而TENS则是刺激感觉纤维而设计的。在人类所有的疾病中,有63%可由人类本身的生物能自行复原,21%必须依靠药物来治疗,其余的16%才是无药可医的部份。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的技术,可回溯自古罗马时,医师用电鳗来治疗人的头痛及关节炎。一直到数十年前技术机械后,人们才脱离以前的电鳗疗法,使用较稳定的电流输出,得到更有效的治疗。所谓的经皮式神经电刺激就是“电气疗法”。所谓电气疗法,是藉由适当强度频率的电流,连续、轻柔的刺激神经、肌肉和细胞,激发身体自然产生吗啡,阻断、舒缓疼痛的讯息。因为它使用的是电气,所以也被归类为“自然疗法”的一环。经皮神经刺激疗法对健康促进与物理治疗的价值近十年来,经皮神经刺激疗法的应用已不再单单局限于止痛的功能,科学家发现,微量、近似人体的电流,还可以刺激组织再生。组织再生是一系列的热能与电气化学反应,也就是说,细胞再生的过程中,需要少量的电讯号,作为进行再生过程中所需的能量。经皮神经刺激疗法的先驱Dr.RobertO.Becker用无数的临床研究,证实了微电流疗法的功效。他首先发表体内的直流电讯号与人体复原机制有关。他发现,利用电流特性的经皮神经刺激疗法,处理淋巴的再生、促进伤口复原及控制疼痛,可发挥极大的帮助。目前,经皮神经电刺激装置中采用的刺激电极一般为贴片电极,在表皮进行刺激,后来中医引用,将针灸针作为刺激电极,在针灸针上输入低频脉冲电流,来利用针灸针的末端增加电极刺激,得到很好的医疗效果,而且获得中医医疗的认可。但是,采用针灸针输入低频脉冲电流,都是驱动产生单脉冲刺激电流,这种单极性脉冲的针刺激会造成电化学损伤,会破坏人体自体综合生理平衡,导致体内的钠钾等发生不可逆的变化,由于是单脉冲刺激电流,会与针周边人体组织之间传导,针脉冲电流的大小会受限制,电流要控制的很小,若电流过大会导致皮肤电损伤,容易产生肌肉的痉挛,造成针内断或其他的症状,而且不同人对于电压的适应性,有很大的不同;而电流过小,电刺激治疗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经皮神经电刺激电极针、经皮神经电刺激装置,能够降低人体对于电流的不适应,且提高治疗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经皮神经电刺激电极针,包括:针柄,所述针柄内设置有用于分别输入不同极性脉冲电流信号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连接在所述针柄上的至少一个第一针体和至少一个第二针体,所述第一针体和所述第二针体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针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针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针体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针体的第二端之间能够产生电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针体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针体的长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针体的第二端呈针尖状,用于刺入皮肤;所述第二针体的第二端包括一用于贴在皮肤表面的环状的电极环,且所述第一针体穿设在所述电极环内,以使得能够在所述第一针体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针体的电极环之间产生电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针体的长度与所述第二针体的长度相同,且所述第一针体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针体的第二端均呈针尖状。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针体和所述第二针体之间具有第一间隔距离,所述第一间隔距离的取值范围为0.2~2mm。进一步的,一个所述第一针体和一个所述第二针体为一组针体,在所述针柄上设置有至少两组针体。进一步的,所述至少两组针体呈多边形排布,每一组针体分别设置在所述多边形的对角位置上。进一步的,在所述针柄上设置有两组针体,所述两组针体呈四角棱形排列。进一步的,至少两组针体中位于所述多边形相邻的两个角上的两个针体之间具有第二间隔距离,所述第二间隔距离的取值范围为0.2~2mm。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针体和所述第二针体中的至少一个通过长度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针柄上,以使得其伸出所述针柄的长度能够调节。进一步的,所述针柄上缠绕有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一种经皮神经电刺激装置,包括:脉冲信号发生机构,包括用于分别输出不同极性的脉冲电流信号的两个输出端;以及,如上所述的经皮神经电刺激电极针,所述经皮神经电刺激电极针的针柄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与所述脉冲信号发生机构的两个输出端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脉冲信号发生机构包括:电源,用于提供交流电源;与所述电源连接的整流控制器,用于输出正弦波电流;与所述整流控制器连接的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整流控制器的输出正弦波电流的输出状态,所述输出状态包括所述正弦波电流的输出频率和电流大小;以及,与所述整流控制器连接的脉冲信号发生器,用于接收所述整流控制器输出的正弦波电流,并产生脉冲电流信号。进一步的,所述脉冲信号发生机构还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患者在当前预设脉冲电流信号的电刺激下的反馈信息;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还与所述获取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单元的反馈信息,控制所述整流控制器的输出正弦波电流的输出状态。进一步的,所述获取单元包括:脑电波监控器,用于获取患者在当前预设脉冲电流信号的电刺激下的脑电波信号,并生成第一反馈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和/或,红外摄像管,用于获取患者在当前预设脉冲电流信号的电刺激下的电极针所在位置处皮肤表面状态,并生成第二反馈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所提供的经皮神经电刺激电极针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针体,且两个针体上能够分别输入不同极性的脉冲电流信号,从而两个针体之间产生短距的电场,来对神经末端进行电刺激,复合针灸理疗,达到一种3D的电场效应理疗;由于短距的电场可以对刺激神经的末端进行有效的闭环刺激,设置的两个针体能够将电流及时导出,使得电流刺激可以控制在比较短的时间,可以降低人体对于电流的不适应,并且由于电流能及时导出,且仅在两个针体之间传导,不会对人体其他部位产生不良刺激,与现有技术中单脉冲电刺激方式相比,电流大小可以更大,从而能提升电刺激治疗效果。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所提供的经皮神经电刺激电极针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本技术所提供的经皮神经电刺激电极针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表示本技术所提供的经皮神经电刺激电极针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表示图3的仰视图;图5表示本技术所提供的经皮神经电刺激电极针的第四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表示本技术所提供的经皮神经电刺激装置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经皮神经电刺激电极针、经皮神经电刺激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经皮神经电刺激电极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柄,所述针柄内设置有用于分别输入不同极性脉冲电流信号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连接在所述针柄上的至少一个第一针体和至少一个第二针体,所述第一针体和所述第二针体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针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针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针体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针体的第二端之间能够产生电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皮神经电刺激电极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柄,所述针柄内设置有用于分别输入不同极性脉冲电流信号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连接在所述针柄上的至少一个第一针体和至少一个第二针体,所述第一针体和所述第二针体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针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针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针体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针体的第二端之间能够产生电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神经电刺激电极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体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针体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皮神经电刺激电极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体的第二端呈针尖状,用于刺入皮肤;所述第二针体的第二端包括一用于贴在皮肤表面的环状的电极环,且所述第一针体穿设在所述电极环内,以使得能够在所述第一针体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针体的电极环之间产生电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神经电刺激电极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体的长度与所述第二针体的长度相同,且所述第一针体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针体的第二端均呈针尖状。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经皮神经电刺激电极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体和所述第二针体之间具有第一间隔距离,所述第一间隔距离的取值范围为0.2~2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神经电刺激电极针,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第一针体和一个所述第二针体为一组针体,在所述针柄上设置有至少两组针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经皮神经电刺激电极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组针体呈多边形排布,每一组针体分别设置在所述多边形的对角位置上。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经皮神经电刺激电极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针柄上设置有两组针体,所述两组针体呈四角棱形排列。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经皮神经电刺激电极针,其特征在于,至少两组针体中位于所述多边形相邻的两个角上的两个针体之间具有第二间隔距离,所述第二间隔距离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杨坤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