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芽茶闷黄工序中的包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09895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4 1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黄芽茶闷黄工序中的包茶装置,所述包茶装置包括内衬层(2)和开口的盒状的外包层(1);所述内衬层(2)呈袋状、放置于所述外包层(1) 内,其开口高于所述外包层开口100~200mm,其与外包层相互接触的部分进行紧密粘结;所述外包层由瓦楞纸箱构成,所述内衬层由宣纸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生产效率高、闷黄后茶叶品质优良且稳定、生产周期短、单次处理量大。

A yellow bud tea boring package in the process of yellow tea pla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ea bag tea plant yellow Huangya stuffy in the process, the tea bag device comprises a lining layer (2) outsourcing layer and box shaped openings (1); the inner lining layer (2) is placed in the bag, the outer layers (1). The opening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ladding layer which is in contact with the opening of 100~200mm, part of the outsourcing are closely bonded; the outer layer is composed of corrugated box, the inner lining layer formed by pape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production efficiency, good tea quality, stable production period, short production cycle and large amount of single treatment after being yel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黄芽茶闷黄工序中的包茶装置
本技术涉及茶叶加工设备的
,特别涉及黄芽茶加工设备的

技术介绍
黄芽茶是黄茶的一类,其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香气清鲜,甜香显著,滋味甘甜醇和,汤色嫩黄明亮,一般是通过鲜叶高温杀青破坏茶叶多酚氧化酶活性后在湿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自动氧化得到。其加工工序一般包括茶叶采摘、杀青、闷黄、炒制、摊放、做形、烘焙等,其中闷黄是黄茶特有的制作工序,为将杀青后的茶叶进行热堆积从而使得茶叶变黄增醇的过程,闷黄工序的完成质量直接决定了得到的黄茶的品质,是其最重要的加工工序。目前使用的最能保证黄芽茶闷黄效果的工艺方法为将初次杀青后的茶叶通过草纸包裹进行初次闷黄、其后再进行二次杀青与草纸复包二次闷黄,但该工艺过程复杂难控,工艺技术主要依赖经验掌握,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劳动生产率低,成本奇高的问题产生。以杀青和初包为例,使用该工艺方法,每次投叶量0.125~0.15公斤,一个熟练技师一天加工黄芽干茶不足2斤,从鲜叶到干茶需3~4天时间,对技师能力要求高、生产成本奇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影响了整个黄茶产业发展。在上述现有工艺中闷黄工序中使用的包茶装置为草纸,其用量大、降温快、内含成分转化不充分、闷黄次数多,导致材料成本高;同时包面与包心温度差异大、闷黄均匀性差,导致茶叶品质稳定性差;此外加工周期长,劳动生产率低,导致生产成本奇高,人工成本是其他芽茶加工成本30倍以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闷黄后茶叶品质优良且稳定、生产周期短、单次处理量大的黄芽茶闷黄工序中的包茶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黄芽茶闷黄工序中的包茶装置,其包括内衬层(2)和开口的盒状的外包层(1);所述内衬层(2)呈袋状、放置于所述外包层(1)内,其开口高于所述外包层开口100~200mm;所述外包层由瓦楞纸箱构成,所述内衬层由宣纸构成。优选的是:所述外包层的体积为200×100×100~310×240×230mm。在该优选方案可进一步保证闷黄效果,若箱子规格越过了310×240×230mm,闷黄过程中包心容易出现过度氧化的现象,导致茶叶发生黑变,品质降低,事故茶比例增加。所述黄芽茶闷黄工序中的包茶装置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内衬层宣纸的厚度为0.10~0.25mm。所述黄芽茶闷黄工序中的包茶装置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外包层(1)与所述内衬层(2)在其相互接触的上、下各四角处由双面胶粘连。所述黄芽茶闷黄工序中的包茶装置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包茶装置还包括位于内衬层(2)内部四周的上宽下窄的楔形的辅助件(4),所述辅助件(4)下部接触所述内衬层(2)的底部、由宣纸构成。所述辅助件(4)可进一步平衡包茶装置内的温度分布,提高茶叶品质的均一性与稳定性。其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辅助件(4)的上部厚度为0.4~0.5mm,下部厚度为0~0.3mm。其另一种进一步的优选是:所述辅助件(4)的高度大于所述外包层的高度50~100mm。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显著提高闷黄工序中单次处理的茶叶量,使用草纸进行闷黄操作时,单次只能包鲜叶0.125~0.15公斤,使用本装置后,可将处理量提高到5.0公斤;(2)降低工序周期,使用本装置进行闷黄处理时,闷黄过程中降温慢,湿热条件适当,非酶性自动氧化充分,可在一次闷黄处理下达到理想效果,耗时仅需165~195min;(3)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使用本装置对技师的能力要求降低,可降低人力成本30倍以上,同时因周期短、处理量大,可将闷黄效率在现有包茶装置的基础上提高30倍以上;(4)提高产品稳定性,使用现有包茶装置时,包面与包心温度差异大,内含成分转化不一致,品质不稳定,使用本技术的包茶装置时,包茶过程中环境条件适当、一致性好、均一性好,可保证茶叶品质的稳定;(5)产品品质好,使用本装置,在加工的黄芽茶闷黄过程中,叶绿素转化充分,苦涩味较重的酯型儿茶素(L-ECG、L-EGCG)部分转化为不苦涩的非酯型儿茶素(L-EC+D,L-C、L-EGC),苦味的花青素部分转化为其他物质,充分降低了苦味,蛋白质部分转化为氨基酸,提高鲜爽味,纤维素、果胶和茶多糖转化为水溶性糖提高甜味,而且与香气成分作用组合形成黄芽茶特有的“甜香”,滋味特别甘醇,活性成分保留充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的主视剖切示意图,为描述清楚,图中仅显示了内衬层2两侧面的辅助件4,省略了主视面上的辅助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1所示,一种黄芽茶闷黄工序中的包茶装置,包括开口的盒状的外包层1,袋状的内衬层2,将内衬层2放入外包层1,外包层1为瓦楞纸箱,内衬层2的材料为宣纸,内衬层2的开口高于外包层1的开口的长度L1为100~200mm。优选的是:外包层1的体积为200×100×100~310×240×230mm。优选的是:内衬层2的厚度为0.10~0.25mm。优选的是:外包层1与内衬层2在上下四角分别用双面胶粘连。优选的是:如附图2所示,所述包茶装置还包括位于内衬层2内部四周的上宽下窄的楔形的辅助件4,辅助件4下部接触内衬层2的底部、由宣纸构成。优选的是:辅助件4的上部厚度为0.4~0.5mm,下部厚度为0~0.3mm。优选的是:如附图2所示,辅助件4的高度大于所述外包层1的高度50~100mm,即辅助件的顶部高于外包层1的开口的长度L2为50~100mm。实施例1将杀青后的茶叶使用本技术的包茶装置,其中外包层1为规格为310×240×230mm的三层瓦楞纸箱,内衬层2厚度为0.25mm,两者在上下四角处使用双面胶粘连,L1为100mm,无辅助件,进行一次闷黄,在内衬层2内装入5.0公斤茶叶后,将内衬层2的开口闭合,放置180min即完成闷黄,对闷黄后的茶叶成品与使用现有装置即草纸包裹,并多次闷黄的茶叶成品进行比较,得到如表1及表2的测试数据:表1使用现有装置与本技术的包茶装置完成闷黄的茶叶成品感官品质评分比较表表2以往闷黄包茶装置与本技术闷黄包茶装置成品理化指标比较表(g/100g干茶)如表1所示,本技术的包茶装置使茶叶成品品质无论从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都优于现有技术中使用草纸作为闷黄包茶装置得到的成品茶叶。如表2所示,使用本技术的包茶装置得到的成品黄芽茶中氨基酸、可溶性糖、不带苦涩味的非酯型儿茶素(L-EC+D,L-C、L-EGC)都高于现有装置得到的成品黄芽茶,且苦涩味重的酯型儿茶素(L-ECG、L-EGCG)、苦味花青素都低于现有装置得到的成品黄芽茶。实施例2将杀青后的茶叶使用本技术的包茶装置,其中外包层1规格为200×100×100mm,内衬层2厚度为0.10mm,L1为200mm,使用辅助件4,辅助件4上部厚度为0.4mm,下部厚度接近于0mm(即下部为点式接触),辅助件4的顶部高于外包层1的开口的长度L2为100mm,进行一次闷黄时,在内衬层2内装入0.6公斤茶叶后,将内衬层2的开口闭合,放置165min后即完成闷黄,对闷黄后的茶叶成品与实施例1进行相同的测评,其外形得分20.6,香气得分31.1,汤色得分10,滋味得分29.2,叶底得分9,成品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黄芽茶闷黄工序中的包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黄芽茶闷黄工序中的包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茶装置包括内衬层(2)和开口的盒状的外包层(1);所述内衬层(2)呈袋状、放置于所述外包层(1) 内,其开口高于所述外包层开口100~200mm,所述外包层由瓦楞纸箱构成,所述内衬层由宣纸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芽茶闷黄工序中的包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茶装置包括内衬层(2)和开口的盒状的外包层(1);所述内衬层(2)呈袋状、放置于所述外包层(1)内,其开口高于所述外包层开口100~200mm,所述外包层由瓦楞纸箱构成,所述内衬层由宣纸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芽茶闷黄工序中的包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层的体积为200×100×100~310×240×23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芽茶闷黄工序中的包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层宣纸的厚度为0.10~0.2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芽茶闷黄工序中的包茶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红兵杨朝林颜麟沣吴明耀李力曾田田张凤琼熊江文秀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