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朝书专利>正文

单行密植鸭嘴穴播器导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0947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4 1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播种机械技术领域,是一种单行密植鸭嘴穴播器导种装置,其包括能够安装在轮圈体与取种座块之间的导种座块,导种座块的右前部上端设有第一导种通孔,第一导种通孔上端能够与所述轮圈体外部安装的第一鸭嘴内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隔种部能够将转块座孔分隔为与第一鸭嘴连通的前取种室、与第二鸭嘴连通的后取种室,通过取种转块一次取种给相邻两个鸭嘴提供种子,在不增加取种装置数量的基础上,能够实现棉花种植密度增加一倍,还可利用原有取种装置实现对原穴播器的改造,不需整体更换播种设备,节省了设备资源,降低了设备购置成本,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易于制造的特点。

Single density duckbill dibbler conduc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gricultural seeding machinery, is a kind of single planting duckbill dibbler conduct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wheels can be installed in the body and take a guide block between the blocks, a right front seat upper guide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guide hole, the first guide for the upper end of the through hole can the first Yazui installed in the inner cavity and the rim portion connected to the in vitro.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mpact structure, convenient use, its isolation department can be divided into block hole and connected before a first Yazui room, and second after a duckbill connected room, by taking a block at a time adjacent provide seed for two man, without increasing a number of devices, to achieve the cotton planting density doubled, but also can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to the original dibbler using the original device, without changing the whole seeding equipment, saving the equipment resources, reducing the purchase cost of the equipment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reliable and easy to manufa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行密植鸭嘴穴播器导种装置
本技术涉及农业播种机械
,是一种单行密植鸭嘴穴播器导种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棉花的种植模式需求的改变,目前为配合采棉机的采摘需要,要求播种棉花时实际植株的行数减少,同时加宽相邻行株之间的行距,为保持单位种植面积内的棉花总植株数不变,需要使每行的棉花植株数增多,即实现密植,因而现有播种棉花的鸭嘴穴播器无法满足此要求,需要更换新的穴播器,或者对现有播种设备进行改造。但是为了实现单行密植,除了需要将穴播鸭嘴的数量增多外,鸭嘴穴播器内对应的取种装置数量也需要相应增多,然而由于播种机架等相关部件对穴播器有尺寸上的限制,增加取种装置数量受到穴播器壳体尺寸的限制,造成仅更换穴播器、对现有播种设备改造存在困难,若完全更换现有播种设备又成本较高、造成现有设备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单行密植鸭嘴穴播器导种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因种植模式改变,为实现棉花的单行密植,现有播种设备无法仅通过更换穴播器实现改造、整体更换播种设备成本较高、造成设备资源浪费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单行密植鸭嘴穴播器导种装置,包括能够安装在轮圈体与取种座块之间的导种座块,导种座块的右前部上端设有第一导种通孔,第一导种通孔上端能够与所述轮圈体外部安装的第一鸭嘴内腔相连通,第一导种通孔的后端有后侧壁部,后侧壁部后方的导种座块体内设有后导种槽,第一导种通孔的左端有左侧壁部,左侧壁部左方的导种座块上端设有第二导种通孔,第二导种通孔上端能够与所述第一鸭嘴左方相邻的第二鸭嘴内腔相连通,第二导种通孔右端与后导种槽左端相连通,所述取种座块内部有转块座孔并安装有带前取种孔、后取种孔的取种转块,取种转块位于转块座孔内腔右部并能相对取种座块转动,后侧壁部的下端设有隔种部,隔种部能够延伸至转块座孔内并将转块座孔内腔左部分隔为前取种室和后取种室,所述前取种室与前取种孔位置相对应,所述后取种室与后取种孔位置相对应,第一导种通孔的下端能够与所述前取种室相通,后导种槽的下端能够与所述后取种室相通。下面是对上述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导种座块的上端面可为能够与轮圈体内侧面相配合的凸弧面,导种座块的下端面可为能够与取种座块外侧面相配合的凹弧面。上述导种座块的数量可为不少于两个,各导种座块的凹弧面上分别对应固定安装有取种座块,各取种座块首尾依次连接并组成取种圈,对应的各导种座块首尾依次连接并组成导种块环组,各导种座块的凸弧面依次连接并形成导种外圆面,导种块环组通过导种外圆面安装有轮圈体,对应第一导种通孔位置的轮圈体外部设有第一鸭嘴,对应第二导种通孔左端位置的轮圈体外部设有第二鸭嘴。上述取种座块上可设有不少于一个的取种块固定孔,对应各取种块固定孔位置的导种座块上分别有导种块连接孔,导种座块通过导种块连接孔、取种块固定孔和螺钉固定安装在相应的取种座块上。上述各取种座块的一端可分别有燕尾卡槽,各取种座块的另一端分别有燕尾卡块,各取种座块通过燕尾卡块和相邻取种座块的燕尾卡槽首尾依次固定连接在一起,取种块固定孔位于靠近燕尾卡块位置的取种座块上,取种座块通过取种块固定孔和种座螺栓固定安装在轮圈体上。上述各取种转块的体内可分别有沿前后方向的转块轴孔,对应转块轴孔位置的取种座块上设有枢轴安装孔,取种转块通过转块枢轴、枢轴安装孔安装在转块座孔内,转块枢轴的后端伸至取种座块后方并固定有驱动拐臂,转块枢轴中部与取种转块相固定,转块枢轴后部与取种座块之间安装有取种扭簧,该取种扭簧能够使取种转块复位并将前取种孔、后取种孔内的种子分别倾倒至前取种室、后取种室内。本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隔种部能够将转块座孔分隔为与第一鸭嘴连通的前取种室、与第二鸭嘴连通的后取种室,通过取种转块一次取种给相邻两个鸭嘴提供种子,在不增加取种装置数量的基础上,能够实现棉花种植密度增加一倍,还可利用原有取种装置实现对原穴播器的改造,不需整体更换播种设备,节省了设备资源,降低了设备购置成本,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易于制造的特点。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附图1中B-B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附图1中C-C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轮圈体,2为取种座块,3为导种座块,4为第一导种通孔,5为第一鸭嘴,6为后侧壁部,7为后导种槽,8为左侧壁部,9为第二导种通孔,10为第二鸭嘴,11为转块座孔,12为隔种部,13为前取种孔,14为取种转块,15为凸弧面,16为凹弧面,17为取种块固定孔,18为导种块连接孔,19为燕尾卡槽,20为燕尾卡块,21为转块轴孔,22为转块枢轴,23为驱动拐臂。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附图1、2、3、4、5所示,该单行密植鸭嘴穴播器导种装置包括能够安装在轮圈体1与取种座块2之间的导种座块3,导种座块3的右前部上端设有第一导种通孔4,第一导种通孔4上端能够与所述轮圈体1外部安装的第一鸭嘴5内腔相连通,第一导种通孔4的后端有后侧壁部6,后侧壁部6后方的导种座块3体内设有后导种槽7,第一导种通孔4的左端有左侧壁部8,左侧壁部8左方的导种座块3上端设有第二导种通孔9,第二导种通孔9上端能够与所述第一鸭嘴5左方相邻的第二鸭嘴10内腔相连通,第二导种通孔9右端与后导种槽7左端相连通,所述取种座块2内部有转块座孔11并安装有带前取种孔13、后取种孔的取种转块14,取种转块14位于转块座孔11内腔右部并能相对取种座块2转动,后侧壁部6的下端设有隔种部12,隔种部12能够延伸至转块座孔11内并将转块座孔11内腔左部分隔为前取种室和后取种室,所述前取种室与前取种孔13位置相对应,所述后取种室与后取种孔位置相对应,第一导种通孔4的下端能够与所述前取种室相通,后导种槽7的下端能够与所述后取种室相通。导种座块3安装在轮圈体1与取种座块2之间,通过隔种部12能够将转块座孔11分隔为前取种室和后取种室,取种转块14所取得的种子中,前取种孔13内的种子依次通过前取种室、第一导种通孔4进入第一鸭嘴5,后取种孔内的种子依次通过后取种室、后导种槽7、第二导种通孔9进入第二鸭嘴10,因此一个取种转块14一次取种就能够给相邻两个鸭嘴提供种子,在不增加取种装置数量的基础上,能够实现棉花种植密度增加一倍。另外,还可以利用原有取种装置,仅增加导种座块3并更换带有增多鸭嘴的轮圈体1,可以实现对原有播种设备的穴播器的改造,不需要整体更换播种设备,节省了设备资源,降低了设备购置成本,结构简单可靠,制造方便,满足了新种植模式下,对于棉花种植亩株数和宽行距通风透光的要求,有利于机械采棉和增产丰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单行密植鸭嘴穴播器导种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如附图1、2、3、4所示,导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单行密植鸭嘴穴播器导种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行密植鸭嘴穴播器导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安装在轮圈体与取种座块之间的导种座块,导种座块的右前部上端设有第一导种通孔,第一导种通孔上端能够与所述轮圈体外部安装的第一鸭嘴内腔相连通,第一导种通孔的后端有后侧壁部,后侧壁部后方的导种座块体内设有后导种槽,第一导种通孔的左端有左侧壁部,左侧壁部左方的导种座块上端设有第二导种通孔,第二导种通孔上端能够与所述第一鸭嘴左方相邻的第二鸭嘴内腔相连通,第二导种通孔右端与后导种槽左端相连通,所述取种座块内部有转块座孔并安装有带前取种孔、后取种孔的取种转块,取种转块位于转块座孔内腔右部并能相对取种座块转动,后侧壁部的下端设有隔种部,隔种部能够延伸至转块座孔内并将转块座孔内腔左部分隔为前取种室和后取种室,所述前取种室与前取种孔位置相对应,所述后取种室与后取种孔位置相对应,第一导种通孔的下端能够与所述前取种室相通,后导种槽的下端能够与所述后取种室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行密植鸭嘴穴播器导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安装在轮圈体与取种座块之间的导种座块,导种座块的右前部上端设有第一导种通孔,第一导种通孔上端能够与所述轮圈体外部安装的第一鸭嘴内腔相连通,第一导种通孔的后端有后侧壁部,后侧壁部后方的导种座块体内设有后导种槽,第一导种通孔的左端有左侧壁部,左侧壁部左方的导种座块上端设有第二导种通孔,第二导种通孔上端能够与所述第一鸭嘴左方相邻的第二鸭嘴内腔相连通,第二导种通孔右端与后导种槽左端相连通,所述取种座块内部有转块座孔并安装有带前取种孔、后取种孔的取种转块,取种转块位于转块座孔内腔右部并能相对取种座块转动,后侧壁部的下端设有隔种部,隔种部能够延伸至转块座孔内并将转块座孔内腔左部分隔为前取种室和后取种室,所述前取种室与前取种孔位置相对应,所述后取种室与后取种孔位置相对应,第一导种通孔的下端能够与所述前取种室相通,后导种槽的下端能够与所述后取种室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行密植鸭嘴穴播器导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种座块的上端面为能够与轮圈体内侧面相配合的凸弧面,导种座块的下端面为能够与取种座块外侧面相配合的凹弧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行密植鸭嘴穴播器导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种座块的数量为不少于两个,各导种座块的凹弧面上分别对应固定安装有取种座块,各取种座块首尾依次连接并组成取种圈,对应的各导种座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朝书
申请(专利权)人:张朝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